情牵伟人 古镇寻亲 !

高保刚

<h3>  今年党的生日注定不平凡,七一到来之际,伯延古镇迎来两位特殊的客人,己75岁高龄的李海文和63岁的徐思彦两位老师。</h3><h3> 来伯延古镇走一走,看一看,寻访周总理当年踏过的足迹,追思伟人的生平点滴,是李老近年来一直未了的心愿!</h3> <h3>  李老是谁?下图来自百度截图,一起来的徐老师就职于中国社科院,是李老的好姊妹</h3> <h3>  前几天,李老应邀到涉县某单位讲党课,在参观129师司令部旧址时,向姚馆长提出自己想到武安伯延看看周恩来纪念馆的愿望,当即,姚馆长和冶陶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负责人王俊平馆长取得联系,王馆长连夜通知我帮忙协调。</h3> <h3>  李老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在从事中国党史研究工作,特别是多年专职负责对周总理的生平研究,著作无数,对老一辈革命先辈和伟人有着深厚的情怀和无限的敬仰,离开工作岗位十多年依然坚持写作,只要有周总理工作过的土地,她总要亲临实地调研学习,采集资料,完善自己的著作 !</h3> <h3>  踏入伯延古镇,走进周恩来纪念馆,看到周总理展览图墙的那一刻,我清楚的看到李老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h3> <h3>  李老从年轻时就参加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和写作,特别是专项负责周总理生平史实的调研和写作,本身自己就是老一辈革命者的后人,对中国革命的创始者和奋斗者充满敬仰之情,无论自己在职或退休多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工作,伯延之行,是她老人家多年的情结和夙愿 !</h3> <h3>  李老可以说是我国对周总理生平各项研究多年的最权威专家,对总理生平事迹大动小节如数家珍,但在面对伯延古镇专职讲解员的解说时,依然是潜心细听,特别是手持随身笔记本认真记录,对每个细节反复询问,尤其是对联系到的人名和时间,反复核准再记录。</h3> <h3>  李老是我父辈的同龄人,但她的经历却是中国史谱的细节之一,她的父辈是中央领导的政治秘书,在文革初期就被迫害,这种经历更坚定了李老继承父辈遗志,追求实事求是,做好人民公仆的信念和决心。  </h3><h3><br></h3> <h3>  在伯延古镇和周总理纪念馆参观的两个多小时时段中,75岁的李老精神状态犹如年轻人,在我感觉中,老人家思维敏捷,兴趣盎然,提到的问题方向明确,实事求是,特别问到,周总理在61年下乡为什么选择到伯延、地方接待同志参加范围、领导住宿安排以及和伯延群众座谈会的会址在哪里等等,尤其是问到给总理建言的张二廷家庭后人目前什么状况……</h3> <h3>  李老到伯延的目的非常明确,只要总理四个昼夜工作和活动甚至休息的地方,她都要到实地看看,总结当年在伯延落脚休息的院落当年是一个食堂,因年久失修己荒草满地,老人家不顾个人劳累,一定要求到现场看一眼,己经中午12点多了,看守房户70来岁的翟婶如遇亲人,打开老院舍门,来到老院,陪着贵客对当年的知道的一些细节唠家常地回忆历史!</h3> <h3>  当李老了解到房德三(房序尧)是周总理的南开同学,而且是北大建校的部分段捐资人,老人家十分敬佩,在目前房主老刘(涉核退役军人)的介绍下,她逐字记录,反复核实,生怕有一点点错过,对记录不完整的,又多次嘱咐徐思彦老师拍照记录。</h3> <h3>  李老注重学识,淡泊世俗,包括王俊平馆长我们并不知道老人身份,只知是一位研究伟人的研究员老人慕名来访,我是通过之前看过一本周总理专记的书刊,通过查询李海文名字才知道是作者,而且经网络照片确认的老师身份,即使老人再三强调 不惊动当地政府,伯延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依然以欢迎每一位到伯延古镇造访的客人形式,安排组织委员贾佳同志并解说人员陪同参观!</h3> <h3>  李海文老师和徐思彦老师在周总理纪念馆合影留念。</h3> <h3>  因日程安排,李老来伯延古镇不到三个小时,但印象极深,留恋万份,以对周总理老一代领导人的感情,承诺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周恩来邓颖超画册以及周总理诗集捐献给伯延镇周恩来纪念馆,为伯延旅发工作尽绵薄之力 !</h3> <h3>  老人家临分手时赠我一本画册,以示学习榜样 !</h3> <h3>  备注:李海文 女 75岁 原中央党史研究窒研究员 父亲李琪(国家领导人彭真政治秘书 北京市委宣传部长 孩子现上海工作)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