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心思

如水长春

<h1>  “长春,一会儿咱们把红旗换了吧。”吃过午饭,刚刚收拾好碗筷,母亲从躺柜中拿出来退色几近发白却叠得方整的国旗,边在炕上铺展开边说。</h1><h1>  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这是两面以前回家换下来退役了的国旗。</h1> <h1>  “哦…”我不安地着应答母亲,竟没了下语。…… </h1><h1> “风刮坏的旗边,我都纤好了,还能用。”母亲戴上花镜抚摸着旗边的针线,回过头接着说,话语中带着解释。</h1><h1> “都旧了,还是等买了新的再换吧。”我不同意换旧的,可也没有其它办法,回答搪塞而迟钝。</h1><h1> 母亲低头抚摸着国旗,停顿片刻:“也好,反正也都过中午了,要挂也不是时候,那就等明天早上挂。”</h1><h1> 听母亲这么一说,我的不安的心顿时放了下来,却没敢看清她是怎样又把红旗收好搁起来的……</h1> <h1>  我在宁夏吴忠工作,距离河北怀来县的小山村常寨子有1200多公里,现在两地的车程虽然比28年前初来宁夏的24小时缩短了不少,但来往返一趟仍然还是需要30个小时以上。回家对我来说总是一件奢侈的事,周末以及3天的小长假只能看着别人回家。在离开家的32年当中,回家次数屈指可数,陪伴亲人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我从军期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至亲至爱的人,什么时间离世、怎么离世的?我全然不知,母亲从未写信或打电话告诉我。“我和你爸挺好的”“好好工作别担心”是这些年她对我写过说过最多的话。</h1><h1> 每每想起年逾八旬的独守双亲,“常回家看看”期待而慌愧。</h1> <h1>  三年前我国庆节回家,在院子里挂了第一面国旗,为节庆气氛填色不少,家人的团聚充满仪式感,母亲也无比开心,此后每次回家都要买一面新的换上。</h1><h1> 越来越忙的工作,使遥远的回家路更加无期和不可计划,往往都是说走就走的匆忙之旅。今年端午节与开斋节相遇,5天长假是宁夏人的福利,我也收获了一次从容回家的机会。假条在动身前一天下午提出并获准,回家来不及做更多准备,一心想把假日更富裕地放到家里、留在父母身边、留在那个遥远的山村……</h1> <h1>  母亲说的明天,也是我返宁的日子。五点不到父母就开始忙碌起来。瘦弱得只有78斤的母亲仔细淘洗着提前泡下的糯米与院里枣树自产的小红枣,淘完米,又拿出一把鲜粽叶和一把发黄的旧叶子,一遍一遍用开水烫淘。父亲在院里炉子上不停地焰火烧水,直到灌满大大小小的每只暖瓶……</h1> <h1>  我在一旁帮着干活的同时,由不住时不时地望一眼被风吹得只落不到半个大小的国旗,忐忑地观察着母亲的表情,生怕母亲再提更换旗子――这次回家,我忘记或是没有时间专门准备新的。</h1><h1> 母亲一边包粽子,一边讲着家乡关于粽子的桩桩往事趣事,直到过了这个中午,直到我饱餐了生平最美味的粽子,始终带着微笑与欢语。国旗的事她全然忘了!?</h1> <h1>  母亲十分喜欢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天看红旗招展,听旗帜“噗啦啦”的响,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还在微信群里拍红旗给我们看。在她的心中,旗帜是日子的火红,旗帜是生活的奔头,旗帜里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外奔忙的身影,旗帜让她有劲挺起佝偻的腰。有旗帜,每一天都是节日……</h1> <h1>  返程的火车上,嚼着美味的粽子,香甜却难以下咽……</h1> <h1>  6月30号是我的生日,母亲自从有了微信后,总会在这个日子或之前提醒我。相信,国旗一定仍在母亲心里!</h1><h1> 周末,我和爱人买了崭新的国旗,快递回去,“七·一”应该能挂上。填写好邮件的那一刻,我浑身释然,仿佛又看到了母亲抬手举望国旗的幸福微笑……</h1><h1> 2019.6.30于宁夏吴忠</h1><h1><font color="#ed2308">谨以此文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