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老师在路上——2019年6月巴尔干半岛游记(1—5篇)

巢才荣

<h3></h3><br><h1><b> (一)踯躅zhízhú徘徊欧罗巴</b><br></h1><h3><b><br></b></h3> 2019年6月3日我们一行30人开始了"巴尔干半岛/希腊"的16日之旅。其实旅行社为行程所冠的"巴尔干/希腊"不很严谨。巴尔干半岛位于南欧东部,面积50.5万平方千米。以前有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摩尔多瓦、希腊这些国家,乌克兰和土耳其在这里也有部分领土。1991年,南斯拉夫被分裂为七个小国。我们的行程其实是从前南斯拉夫的几个沿海国家走向希腊。先从上海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随后乘大巴从斯洛文尼亚开始,沿着亚德里亚海北岸一路向东南前行,经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进入希腊,一共经过8个国家。 有朋友问:"欧洲你已去了许多次,怎么又去欧洲了?“是的,退休十几年来,我走过了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澳洲三十多个国家,其中去欧洲的次数最多,细算起来这已是第七次了:2011年去法、瑞、意,2013年到俄罗斯,2015年游德、奥、斯、捷、匈、波东欧六国,2016年游英、爱,2017年去西、葡、安,2018年去土耳其、埃及,土耳其虽然97%的国土地在西亚,但全国的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在欧洲,土耳其的好多球类都参加欧洲的比赛,是欧盟的准成员国,所以我把它也纳入欧洲的范围。这次去巴尔干,确实是第七次游欧洲了! 我们团像我一样第七、第八次游欧洲的还有好几个 。为什么出国旅游喜欢反复去欧洲,总在欧洲踯躅呢?<br> <h3>图1 阿尔卑斯山</h3><h3><br></h3><h3>  第一,欧洲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河壮美,地域辽阔,风景优美。旅游当然挑美的地方走。地中海周边气候温润,夏天不炎热,冬天无严寒,那是一个"太阳底下无冬天,树阴之下无盛夏"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不管是山河湖泊,还是田地村庄,自然景色特别美丽。大片广袤农田种植着各种庄稼、水果,还有许多草地牧场。除了阿尔卑斯山山顶终年积雪外,欧洲的绝大多数山土层厚,土地肥,植被茂密,几乎所有的山都被浓密的森林覆盖。在欧洲走了许多国家,我基本没见过只有裸石不长草木的荒山,几乎欧洲所有的山头都长满茂密而沉郁的黑森林,山坡上满是茵茵的绿草,简直像是园林工人专门打理过的花园,即使是人迹罕至的深山,景色也十分迷人。<br></h3> <h3>图2 爱琴海</h3><h3><br></h3><h3>  欧洲的海很多,也特别美,地中海、黑海、爱琴海、亚德里亚海,每个海都很美,因地理、气候的差别,美得各有个性特点。 在欧洲旅行,乘船渡海是常事,站在海轮的甲板临风伫立,凭栏远眺,海水蓝得多姿多彩,各个海都有各自的特色,都让人心醉神迷。海岸是如此壮阔雄伟,沙滩是如此广阔平坦,建筑是如此典雅精致,就连悬崖也出奇地高大伟岸,危峰兀立,好像随时会"卟嗵"一声倒下似的,令人胆颤惊心。还有各种神奇的特殊地貌,令人惊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无垠的蓝色海面,一排排不断涌过来的雪白的海浪,一直能撞击到你的心扉!<br></h3> <h3>图3 伦敦泰晤士河和大本钟</h3><h3><br></h3><h3>  东欧、西欧、中欧、南欧、北欧,哪一个地方都十分美丽,又美得各有个性,而且这些个性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到哪一处都会觉得非常可惜。 意大利罗马古老的斗兽场让人忆起罗马帝国的辉煌;瑞士的湖山秀美宁静,从每一个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都可以做明信片;法国宫殿高贵华美,艺术珍品琳瑯满目;捷克的布拉格古堡历史悠久,教堂巍峨,查理大桥上满是街头艺术家,到处都充满着欧洲独特的艺术风情;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不管是形状还是色彩都如童话般梦幻,莫斯科郊外的小镇白桦婀娜,风情迷人;英国首都倫敦除了庄严的议会大厦,高高耸立旳大本钟,严肃古板的唐宁街,还有古老的剑桥、牛津大学城在默默地诉说着它经历的悠长岁月。英国安静富饶旳乡村更是这片土地的灵魂……<br></h3> <h3>图4 俄罗斯的大教堂</h3><h3><br></h3><h3>  游览了欧洲各国,你才会真实地感受到"世界很美好,可惜我们看得太少",你将会被激起"行万里路“的欲望,点燃起行走天下的激情。 去年康辉的乐齢人俱乐部有人去克罗地亚深度游,拍回了好几百张亚德里亚海边碧海古城,日出日落,风云变幻的美照,在微信群里分几集与群友分享,看得我们眼馋心痒,恨不得立马奔向那本来不太为人熟识的巴尔干半岛。希腊是早就在旅游计划之中的,古罗马与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前几年我们就有去希腊的考虑,如果希腊与西葡同行,估计行程会太长,我们年纪都偏大,出行一般以12天左右为宜,时间太长了会疲劳不适。如果到了希腊,匆匆而过,游得不深入,又很可惜;如果将希腊与土耳其连游,两个国家地理上靠得近,经济上可能比较合算,但另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埃及就又得舍弃,实在不忍。经大家多次商议,觉得还是小巴尔干半岛与希腊合在一起,六月初的气候最为合适,于是一群志同道的"旅友"便启程了。<br></h3> <h3>图5 布拉格古城</h3><h3><br></h3><h3>  第二,欧洲是现代科学文明的发源地,它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反艺复兴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掀起,并推动世界文化达到极其辉煌的高度。欧洲的城市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艺术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它最早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大多数城市设计思路都很明确,城市建设规范有序。巴黎是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面放射发展的,维也纳处在森林环抱之中,老城是环形封闭式的,但又是一环套着一环向外发展旳。"指环路"上的建筑哪一座不豪华气派?哪一栋不显示着皇家的贵族气质?威尼斯则是在泻湖中打桩建起的城市,河道就是街道,"冈都拉"便是公交车,一个纯粹的水上城市……每个城市各有独特的风情,每一个城市都值得旅游观赏。<br></h3> <h3>图6 水城威尼斯</h3><h3><br></h3><h3>  欧洲旳建筑精致讲究,著名的建筑都是选取珍贵石材建成的,建造前设计精心,选材精细,建造时认真细致,考虑的是在千百年的使用中怎样保持它的美观、怎样让人感觉舒服,坚固耐用美观始终是他们建筑考虑的首要。走在欧洲城市的大街上,那些古典的传世建筑让你永远看不厌,也看不夠。当然,中国的建筑有中国建筑的特色和优点。欧洲的建筑最让人震撼的是他们真正地作为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认真对待的。有些建筑光建造装修就超过二、三百年,是十几代工匠连续不断呕心沥血精心建造的,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已的特点,绝对看不到两幢式样相同的房子。在欧洲的城市行走,古老而美丽的建筑让人目不暇接,精美的雕塑一座接着一座,让人不得不赞叹佩服!</h3> <h3>图7 匈牙利国会大厦</h3><h3><br></h3><h3>  欧洲的美术作品和雕塑,是建立在对事物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画家、雕塑家是必须以解剖、素描等学习为基础的,在刻画人物、动物时虽然看到的仅是它们的外表,但透过外表,他们熟知内部的构造。如画狮子捕食野牛,虽然画的是狮子前爪的抓,后腿的蹬,嘴的咬合,牙的撕咬,但画家对它身体内部骨骼肌肉的运动、发力是十分清楚的。西洋的画、雕塑对人物、动物各部位的比例关系、透视关系把握得很精准,给人感觉真实,生动,细腻,极富感染力。中国画和中国佛教的雕塑注重于意象,善于用最简炼的笔墨,最朴实的手段反映事物的特点。但是在科学、完整,更深入地把握外形上,对内部构造的精确认识上,我个人感觉没有欧洲的基础深厚、扎实。<br></h3> <h3>图8 琅琪敞廊的雕塑   十多年前第一次到欧洲,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老市政厅门前看到大卫的塑像,在琅琪敞廊站在巜帕尔修斯》,巜伊隆旳掠夺》《托着帕特罗斯躯干的阿贾斯》等闻名世界的雕塑作品前,我真的像是被雷电击中了,内心所受到的震撼简直难以言表。那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们那么多旅友一次又一次地到欧洲旅游,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欧洲的旅游市场经过多年经营,不断地总结丶优化丶提高,比别的市场更加成熟丶稳定。欧洲的法制健全,执法严格,让人有安全感。虽然近年由于难民大量拥入,欧洲的治安状况下滑,常有中国游客被偷盗抢劫的消息传来。去年在西班牙我们硬件丶软件总体的条件都较好,服务质量也比较高。2016年我们到英国丶爱尔兰旅游时,因飞机机械故障,误点12个小时,搞得大家疲惫不堪,沮丧懊恼。回到无锡后,我们向英国航空公司提意见,原意只是让他们改进服务,特别应对老年旅客多点关怀丶照顾。但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情况,对照欧盟的有关规定,对全团33人每人赔偿600欧元。我们的路程已经超过3500公里,误点已经超过12个小时,对照欧盟对航空延误的有关处理规定,在双方确认事实后立即赔付,没有任何争执,也无须来回反复联系,繁复取证,一旦确认,两周以内赔偿款就到各人账户。 在游山玩水,观看多姿多彩美丽景色的同时能学到一些美好的东西,得到有益的启示,这或许是我们对欧罗巴多游不厌,欲罢不能,久久徘徊的原因吧!<br></h3> <h3>图9 伦敦桥</h3> <h1><b>(二)重游帝都维也纳</b><br></h1><h3><b><br></b></h3> 6月3日上午10点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当地时间下午3点多到达维也纳。我们的行程是游览巴尔干半岛,在维也纳只是中转。但维也纳是世界名城,既然到了哪有不游览之理? 维也纳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皇城,是历史悠久的欧洲著名帝都,现在还是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是欧洲重要的文化中心,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我曾经两次到过奥地利,游览过维也纳,知道夏季欧洲日照长,维也纳一般在八点以后太阳才落山,我们应该有时间在市内游览。<br> <h3>图1 维也纳指环路<br></h3><h3><br></h3><h3>  在讨论行程时,我开列了维也纳老城区指环路上的几个著名景点,但是为了防止飞机误点,而且考虑到出关手续繁琐,节外生枝之事常有,为谨慎起见行程上只写了"在市政厅等作简单市容观光”。 也算是"吉人天相",飞机稍稍提早降落,出关,提取行李,接洽导游、大巴,一切顺利,4:30大巴启动时,维也纳仍艳阳高照,如同家乡正午的日头哩! 地接导游是奥地利旅游公司的刘婕小姐,30多岁,天津人,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声音悦耳听着舒服。她2004年到奥地利留学,获双硕士学位,入旅游行业已经有好几年了。一上车她就商量:我们的游览时间有限,行程中定的市政厅正在维修,我们能不能先游览指环路,再外加一个霍夫堡宫?我喜出望外,连连催领队朱经理赶快答应,一连串的"行,行,行!“<br></h3> <h3>图2 街头绿地公园</h3><h3><br></h3><h3>  走过几十个国家,维也纳是我最喜爱的城市之一。它有1800多年历史,自然条件极好,阿尔卑斯山麓的森林把城市的西北部丶西部和西南部环绕包围,浓密的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区。蓝色的多瑙河靠着老城北面从市区蜿蜒流过。因为几百年前就有周密的城市规划,不仅街道宽阔,而且行道树成排成行,百年老树的枝干粗大,绿荫浓郁。走不上多少路就有公园绿地,草坪如茵,鲜花盛开,喷泉在洒珠喷玉。绿地中,街角边,房顶上,喷泉旁到处都有精美的艺术雕塑,让您目不暇接。维也纳市内街道呈幅射环状,最内核的环状路形如指环,又称戒指路,是老城的核心,名扬全球。指环路建于1857年,57米宽,4千米长。环形大道两旁有许多博物馆,国会大厦、歌剧院、大学等重要建筑,上层资产阶级住宅区也都坐落于此。可以说这里聚集着维也纳各个历史期的建筑精华,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应有尽有。指环路与另一条相平行的环形路形成的中间层是商业区和住宅区,也有教堂、宫殿建于其间。整个地段的建筑高档华贵,充满欧洲皇都贵族的豪华和王者之气。<br></h3> <h3>图3 维也纳金色大厅</h3><h3><br></h3><h3>  大巴停在指环路旁,我们先参观闻名世界的金色大厅。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也最现代化的音乐厅,1869年建成。金色大厅的主体建筑外观高三层,与周围装饰复杂的建筑相比,它还属相对简单朴素的。外墙由黄色和桔红色两种大理石建成。立柱,门框,窗框线条简洁,用黄色大理石制成。所有的墙面全是橘红色的大理石。颜色既相近,又有一定的对比,看着十分舒服。2015年6月我曾入内听了一场音乐会,整个大厅都由金色装饰,非常豪华。每年元旦在此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全世界都瞩目关注。今天因为时间紧张,我们只作外观,无法入内。 金色大厅左边绿树丛的顶上透着一个美丽的淡绿色的穹顶,那是维也纳最大的巴洛克式教堂卡尔教堂祈祷大厅的屋顶。<br></h3> <h3>图4 城堡歌剧院</h3><h3><br></h3><h3>  维也纳真不愧是"音乐之都",不仅有金色大厅,还有国家歌剧院,离金色大厅不远的那栋漂亮的淡灰色色花岗岩大楼就是维也纳城堡歌剧院,据说每年这里的演出不少于300场。虽然从中间伸出的主楼,到向左右两边延伸的附楼都只有两层,但是它装饰复杂精致,气势恢宏。正门富丽堂皇,三个方形大门柱子的两旁都衬着圆形的罗马柱,每根柱都精雕细刻。所有窗一律是拱形落地窗,半圆形的窗框拱顶上都有华美的人物和图案雕饰。屋顶上精美的浮雕栏板和花瓶式的栏杆顶上,都站立着艺术雕塑的人像,估计是当时著名的艺术家。<br></h3> <h3>图5 皇家宫廷花园<br></h3><h3><br></h3><h3>  像哥特式教堂一样尖顶高耸的是维也纳市政厅,被脚手架和临时围墙围着正在维修。霍夫堡宫就在它对面,我们穿过皇家宫廷花园去参观霍夫堡宫。这是二十世纪初最早向维也纳市民开放的皇家廷园,所以又称人民公园。公园以种植玫瑰著称,正值盛开的季节,各色玫瑰相继开放。每一棵玫瑰经过嫁接都像一棵小树,枝干粗壮,花朵肥硕,花瓣厚实,色彩多样艳丽。每棵玫瑰前都插着一块写着字的牌子,据说因种植护养成本较高,许多市民自愿认领供养。以自己的慷慨让大家看到美丽的花朵,这是与花朵一样漂亮的美德。<br></h3> <h3>图6 霍夫堡宫<br></h3><h3><br></h3><h3>  穿过皇宫大门来到广阔的英雄广场,广场后是弧形的新皇宫大楼,广场上的两座铜像分别是在抗击土耳其入侵者的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和在全欧洲最早让拿破仑受挫的卡尔大公爵。霍夫堡皇宫和花园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宫,最初是专供奥匈帝国皇帝在冬天住的宫殿,范围并不大。从13世纪开始到20世纪初,经历代君王700多年不断地一点一点扩充增建,终于成了如今有18个翼,19个庭院,2500多个房间似迷宫一样庞大的建筑,总的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因为建筑的年代前后不一,欧洲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征在这里都能看到:哥特式、巴洛克、文艺复兴式、洛可可式,还有近代的仿古典式……<br></h3> <h3>图7 新皇宫</h3><h3><br></h3><h3>  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为上宅和下宅。上宅是皇帝办公和接待宾客的区域。迎宾丶举行重大的官方活动都在上宅。下宅作为皇帝起居的住宅。现在的奥地利总统仍然在上宅办公。霍夫堡皇宫大部分免费开放,也有部分地方需购票参观。另一部分现在成了珍宝馆、图书馆、博物馆。也有一小部分作为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商店。 2015年6月我曾到过霍夫堡,但导游只是领着我们匆匆穿过,大家只是在花园拍了些照片,对霍夫堡的过往经历一无所知。旅游的内核应该是文化,光拍照,不听导游的介绍,不知景点的人文故事,不了解景点的历史过往,那仅是到过而已。余光中说:旅游的价值不是告诉人"我到过这里",而是让自己发生改变。看到风景,了解历史,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改变自己待人处事的心态,这才是旅游的根本目的。<br></h3> <h3>图8 弗兰茨二世塑像<br></h3><h3><br></h3><h3>  小刘导游领着我们先后参观了瑞士人大门,城堡小教堂,西班牙骑术学校,奥古斯丁教堂……在老霍夫堡皇宫弗兰茨二世皇帝的塑像前,她具体介绍了弗兰茨皇帝主动解散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开创奥地利帝国的历史,最后他以开明君主和改革家的美名流芳百世。团友们认真倾听,在参观倾听中认识奥地利的历史。 最后的景点是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建于1862年,是一座英式大花园,面积有6万多平方米。这是维也纳市第一座为公众建造的公园。宽阔的维也纳河从北向南从此流过,清凌凌的河面上成群的天鹅、野鸭和各种水禽为公园增添了动感和活力。<br></h3> <h3>图9 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镀金雕塑</h3><h3><br></h3><h3>  公园里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并有许多名人塑像,最著名的当属《蓝色多瑙河》的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镀金雕塑。音乐家穿着合身的燕尾长西服,左手持琴,右手行弓,正神情专注充满激情地拉着小提琴,整个雕像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塑像前是由鲜花在绿草坪上组成的美丽图案;雕像后是用汉白玉雕凿的巨大立体镜框式背景,上面雕着精美的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中间镂出一个比人的身体高更大的圆孔。看着金色生动的塑像,洁白典雅充满艺术情趣的背景,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蓝色多瑙河》的优美旋律,悦耳欢快的乐曲好像在公园上空久久回荡。<br></h3> <h3></h3><h1><b>(三)醉美销魂布莱德</b><br></h1><h3><b><br></b></h3> 斯洛文尼亚西北部靠奥地利边界处有一个淡水湖,叫布莱德湖。或许是因为它处在阿尔卑斯山之南的尤里安山麓,比较闭塞;或许是上世纪未因为前南斯拉夫国内战乱,受局势动荡的影响,藏在深山人不识。但是最近十几年这里却成了旅游渡假疗养的新宠。有人称它为"世界十个最美湖泊之一“,也有人称它为"阿尔卑斯山的绿色眸子"。现在每年在此举办的国际水上、冰上运动比赛越来越多。作为近邻的欧洲游客纷至沓来,不远万里到此的中国旅游团也呈明显增长,国内的报纸、杂誌上也出现了介绍布莱德湖的照片、文章。<br> <h3>图1 布莱德湖远眺<br></h3><h3><br></h3><h3>  布莱德湖是阿尔卑斯山南麓的积雪融水湖,大约在14000年前由阿尔卑斯山冰川的地质移动形成。湖并不很大,长约2000多米,宽约500到180米,最深处30米左右。导游说湖边有适合跑步的环湖步道,环湖跑一圈大约近三个小时。 我们的大巴在属于阿尔卑斯山余脉的村子里穿行,路两边是茂密的树林、果园,散落在林间山坡上有不少民宿,大多是两层的独栋小楼。虽是私人住宅,范围有限,但房舍漂亮,院子里种满花花草草,收拾得干净整齐,环境优美。据说现在游客不断,生意颇好。再往前,大型的宾馆、旅店多了起来,建筑整齐漂亮,颇有疗养胜地的气派。 <br></h3> <h3>图2 湖边的疗养院</h3><h3><br></h3><h3>  大巴终于在湖滨停下。哇噻!眼前呈现出一幅仙境似的美图!广阔的绿色湖面,虽说不上一望无垠,但是其广阔、浩荡也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湖水十分清澈,水无色透明,但几十米深累积起来,就呈现出真正的湖绿。浩浩荡荡宽广的绿与湖滨林木的浓绿、翠绿,草坪的嫩绿,天空的蔚蓝,云朵的洁白和谐协调,却又形成明显的对比,看着实在养眼,舒心。 <br></h3> <h3>图3 从湖边看阿尔卑斯山<br></h3><h3><br></h3><h3>  站在湖边放眼北望,湖对岸的尽头是阿尔卑斯山脉的特里格拉夫山,山顶洁白的积雪闪耀着银亮。稍近,一片低矮的山连绵环抱着湖。山上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因高低远近不同而显示出浓淡深浅不一的绿,仿佛是用不同的绿渲染出来的中国画的背景。<br></h3> <h3>图4 悬崖上的布莱德城堡<br></h3><h3><br></h3><h3>  左边是一块密布葱绿林木的高地,高地上有一块光溜溜的巨岩危然兀立,四周是光滑高耸的石壁,壁立千仭。崖顶上那隐隐约约一片橙红色的屋顶就是著名的布莱德古城堡。右边湖滨绿树掩映中露出的白墙红顶楼房是宾馆和疗养院。中间低洼处被绿树遮挡的是布莱德镇的民居,在民居红色屋顶上冒出的尖顶是镇里教堂的钟楼。从这个角度看到的布莱德湖美景图有起有伏,疏密有致。所有的山岭、树木、房舍、教堂都安排得如此妥贴,恰到好处。而且色彩鲜艳明丽,背后还有白雪晶莹的巍巍阿尔卑斯山似画屏般耸立,简直使这幅美图无可挑剔!<br></h3> <h3>图5 湖心岛<br></h3><h3><br></h3><h3>  向东遥望,那是四面环水的湖心岛。岛不大,高出湖面只三、四十米,林木参天,绿树浓阴,有人说它是挂在布莱德湖项颈上的翡翠坠子。岛正中心的最高处直立着教堂的方形钟楼,黑色的塔顶上塔尖直指蓝天。绿树丛中还有教堂的其它建筑时隐时现。这就圣玛丽亚古教堂,最早是哥特风格的,可惜在1509年的强地震中被毁,如今巴洛克风格的教堂是后来重建的。 现在,圣玛丽亚教堂巳辟为教堂艺术博物馆。传说教堂的钟楼最初有三口大铜钟,敲起来声音洪亮悠扬,能传出很远很远。后来不知怎么,有一口钟被沉入湖底。据说每当夜深人静,月明星稀,风平浪静之时,你只要站在湖边静心聆听,总能听到湖底传来隐隐的钟声。<br></h3> <h3>图6 湖心岛的石台阶<br></h3><h3><br></h3><h3>  虽然圣玛丽亚教堂改成了博物馆,但布莱德人尊重传统习俗。凡有年轻人喜结连理,仍会坐船到湖心岛的教堂举行婚礼。新郎抱起新娘,在亲朋好友的欢呼鼓动声中,一口气登上九十九级石台阶,直到教堂大门口才放下新娘,以表示自己对新娘的责任和爱。我们坐手摇船登岛游览。划船的都是以前的渔民,身高体壮,技术娴熟,坐二十来人的船,只一个人划动双桨,竟然还能悠闲地边划船边与我们说笑谈天。坐在船里,小船在轻微的晃动中向前,湖上吹来凉爽的风,让人舒适畅快,惬意无比。抬头看蓝天白云,蓝天高远,白云轻柔;放眼望湖面,满是盈盈绿水,绿得人心驰神往;前面是翠绿的湖心岛,高耸的钟楼,尖尖的塔顶;环顾湖滨四周,绿树环绕,宾馆、疗养院林立,近山碧绿,远村依稀,山峦重叠,积雪的高山巍然贮立……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br></h3><h3><br></h3> <h3>图7 城堡大门和罗马塔楼</h3><h3><br></h3><h3>  大巴载着我们绕到湖的北端,爬上100多米高的悬崖,驶向布莱德城堡。这是斯洛文尼亚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公元1004年,德国皇帝亨利二世在布莱德湖旁的皇家避暑胜地选择了最适合腑瞰整个湖区的崖顶建造了这个城堡。但是他从没来住过,1011年把它送给了布雷萨诺主教。以后城堡又属于克莱恩侯爵。1278年又转属奥地利的哈布斯王朝。城堡大门口的罗马式尖顶圆柱体塔楼和高大厚实的石砌防御墙是更早前的遗存,据说已有两千余的年历史。我们沿着陡峭的坡道往上走,穿过古老的石拱门,通过巨大的哥特式防卫塔进入了城堡。返身看,城堡被围在由两个楼道相连接的坚实城楼和城墙里。前面是百米悬崖,后面是高大厚实的城墙城堡,真正固若金汤。我们踩着狭小的楼梯爬上古城楼的二楼楼道,从石墙上的小窗远眺卡拉万克斯山脉和朱利安阿尔卑斯山脉之间斯洛文尼亚北部的广阔全貌。<br></h3> <h3>图8 城堡里的建筑<br></h3><h3><br></h3><h3>  城堡里有不小的庭院,因为地形高低,分为上庭院和下庭院。庭园里朝湖造了几幢白墙红顶的楼房,有两层的,最高的三层,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上层庭院里有一个建于16世纪的小教堂,一个反映布莱德地区从青铜时期至今的小型历史博物馆,还有一个城堡铁具制造坊。里面的工作人员仍延续用手工锻打着传统的铁制品。在顶层还有一个优雅的露台餐厅。<br></h3> <h3>图9 活字印刷的现场表演</h3><h3><br></h3><h3>  下层庭院有一个城堡印刷坊。据说十四丶十五世纪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以后,最早就是在布莱德这里落户的。古堡的印刷坊至今仍延用着古老的活字印刷术。一位工作人员用古法为大家表演捡字、排版、上墨、印刷的全过程。一张不大的活字印刷书签,当场印制,售价五个欧元。也陈列着现成的活字印刷的作品供人选购。中国是活字印刷的原创国,但现在看活字印刷得去布莱德,我们的文化部门应该反思啊!不管是在上庭院还是下庭院,凡临湖边的地方都是观看布莱德湖的绝佳位置。我们在较宽敞的上庭院点了咖啡,坐在靠椅里,一边轻搅小勺,慢啜咖啡,一边居高往下腑视全湖。在高处看布莱德湖与平地所见断然不同。站在湖边,看见的是一片均勻的绿色湖水;站在山顶向下看,或因为云朵的阴影,或因为湖的深浅不同,各处显现出浓淡深浅不同的绿,好像一块绿色的锦缎被织上了隐形的图案。湖面上小舟轻荡,红红绿绿各色船篷为湖面增色不少;快艇疾驰,绿色湖面留下长长的白色尾痕;湖心岛像一块翡翠置于绿波之中,那钟楼的方塔,高耸的尖顶在挑逗着大家的目光,谁能不欣赏,赞美湖心岛独特的美,谁能不被这湖光山色陶醉?!<br></h3> <h3>图10 从城堡看湖心岛<br></h3><h3><br></h3><h3>  眺望湖心岛身后苍翠的群峰,放眼一直延伸到遥远天际的阿尔卑斯山层峦叠嶂,满眼是重重叠叠的翠,悠悠远远的绿。山岚渐起,湖心岛和近峰远山有部分被雾岚笼罩,变得虚无飘渺,若隐若现……眼前的湖是平静的,远近的山都是静默的,一切都很安静,远离了喧嚣,展现出乡村独有的静谧。<br></h3><h3> 啊,布莱德,您虽然静默无声,但您的绿,您的精致而独特的静谧之美,真的让我陶醉了!我不得不为您而销魂。<br></h3> <h3></h3><h1><b>(四)小家碧玉内涵深</b></h1><div><b><br></b></div> 我们这次旅游是沿着前南斯拉夫亚德里亚海海岸边的景点一路前行,一直到希腊的爱琴海为止。斯洛文尼亚是从维也纳通往亚德里亚海的必经之路,基本是个内陆国家,没有沿海的景点。在出发之前做攻略时,我对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并没有过多地关注。 卢布尔雅那位于靠西北部的萨瓦河上游,处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是个人口不到30万的小城市,网上很多驴友都把它称为小镇。但是这次对卢布尔雅那的旅游却让我有了出乎意外的惊喜。如果说维也纳因为有成群的宫殿,华贵的建筑说它是充满王者气派的贵族,那么卢布尔雅那就应该是一位沉静雅致,十分内秀的小家碧玉,非常耐看。它安静贤淑而更接地气,更适合普通百姓安静闲适地生活。<br> <h3>图1 卢布尔雅那的市政厅</h3><h3><br></h3><h3> 卢布亚那在公元前一世纪由奥古斯都大帝建市。因为物产丰富,生活富庶,又处在交通要道,所以历史上,被罗马帝国,奥地利,法国先后占领过。现在保存着三、四世纪时罗马古城的遗址。1895年大地震,市内房屋基本都倒塌了,后来造的房子都有巴黎新艺术主义的风格。好多建筑都有19世纪末期"青春派”的特点,是当时文化艺术运动的产物,常常在局部用金属的小饰物装饰。没有高大的宫殿,更没有现代化的大厦,但是房屋整齐美观,有历史的沧桑感。整个城市没有繁华喧嚣,没有拥挤的车辆人群,没有步履匆匆的快节奏。环境优美,街道整齐干净。城市不大但是教育发达,在校大学生竟达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有"大学城"的美誉。街道边,景色优美的河滨柳荫下,人们都悠闲地喝着咖啡在聊天,参观游览中这小家碧玉的深刻内涵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坐落在卢布尔雅那河边的市政厅建造于1871年,是一幢巴洛克式的三楼。底层并列着三个古朴的拱形大门,屋顶正中有一个高耸的绿色方形钟楼,钟楼正中的时钟正在向市民报时。市政厅显得古朴、典雅、庄严。二楼飘扬着欧盟的旗,国旗和市旗。最有特色的是市旗,上白下蓝,白色寓意这里的雾很多,绿色昭示着这里森林广袤。市政厅是现任政府的办公地,但是既没门卫,更没有警察,百姓游人都可以随意进出。<br></h3> <h3>图2 在市政厅参观的学生</h3><h3><br></h3><h3> 市政厅的几个大厅兼具博物馆的功能,展示着城市发展变化的历史和国际艺术合作的成果。一楼正在举办卢布雅那风景摄影展览,摄影作品不少,质量颇高。 克罗地亚规定中小学生每个学期社会学习不得少于一个月。我们参观时正遇到一位老师在结束了向学生介绍城市发展历史以后,向他们展示城市所获得的国际旅游城市奖、欧洲绿色城市奖的奖杯、奖旗。教育应该重在让学生亲自实践体验,说教不可能比体验留下更深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体验、体会,才会明理,才会导行,才会选择自已应该去往的方向。<br></h3> <h3>图3 普列舍伦铜像<br></h3><h3><br></h3><h3> 城市广场并不大,就在市政厅门前。左边有伟大的爱国诗人普列舍伦的青铜塑像,所以又叫普列舍伦广场。哈布斯王朝曾经统治斯洛文尼亚700多年,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在斯洛文尼亚从来没有停息过。普列舍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现在欧元2元纸币上印的就是他的头像。他写的诗歌现在成了史洛文尼亚国歌的歌词。在他铜像的更高处站着一个手持桂枝的青年女子的铜塑像。那是诗人一辈子倾心所爱的姑娘,但是始终未能娶到,最后他竟忧郁而亡。诗人为她写的诗谱成的歌曲是斯洛文尼亚人人都会唱的情歌。这尊铜像既颂扬了爱国精神,又充满哀伤故事。<br></h3> <h3>图4 三河喷泉</h3><h3><br></h3><h3> 城市广场的右面是一个有精美雕塑的喷泉,巴洛克风格,被称为罗巴喷泉,又称卡尼鄂拉喷泉,还叫三河喷泉。它是仿照意大利罗马纳沃纳广场上的四河喷泉建造的。四河喷泉是巴洛克之父贝贝尼的巅峰杰作,在全世界知名度都很高。这个喷泉由意大利人罗巴设计,中间有一根方尖碑一样的高柱,底座上的三个雕塑分别代表着萨瓦河、克尔卡河和卢布尔雅那河。这个喷泉明显比罗马的四河喷泉小多了,喷泉虽然精美,却太小了,没气势。卢巴热爱艺术,专注于设计,妻子是卢布尔雅那人,他诚心想为这里做点事,却不善于经营管理,为造这个喷泉,几乎破产。给市政厅造喷泉预算的时候他太节俭了,太抠门了,在建造的过程中,他的要求又太高了,结果只得贴自己的钱补上,成了吃力不讨好的典型。<br></h3> <h3>图5 三重桥</h3><h3><br></h3><h3> 广场不远处就是三桥又叫三重桥,它是连接新城区和老城区最主要的交通要道。13世纪时这里造了一座双拱的行人桥,后来桥不敷使用,必须扩建。设计师提出在保留老桥的同时,在左右两边各扩一座新桥。拆除老桥原有的栏杆,三座桥同时改装成新栏杆,使三座桥浑然一体,成了卢布尔雅那一个新的景观。这里地处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河边景色美丽而安静。 斯洛文尼亚人很漂亮,不管男女都是窄脸盘,男青年高而英俊,姑娘颀长秀丽。一对对年轻的情侣在桥边牵手相会,每一对年轻人都可当摄影模特,也有新人在桥边拍婚纱照。 每到夜间这里便是人们约会见面,喝咖啡看景聊天的首选之地。卢布尔雅那河水清澈,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河岸边的咖啡屋不断飘来阵阵浓香。我们是上午九点多到三重桥边的,河两边的咖啡座大多已经坐满。人们优雅而悠闲的生活令人羡慕!<br></h3> <h3>图6 圣母教堂<br></h3><h3><br></h3><h3> 城市广场靠三重桥边有一座橙红色巴洛克式的教堂,叫圣母教堂,也叫玛利亚升天教堂。据说这个教堂历史悠久,很早就建造了,但是在奥斯曼帝国入侵时教堂被毁,这是后来在原地重造的。通体橙红色的高墙,洁白的立柱,颜色艳丽,对比衬托下更显夺目,这种亮色在教堂用得不太多。教堂正面屋顶的扶墙很高,需抬头才能仰视。扶墙中部有"束腰",这是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墙最高处有圣母怀抱圣子的青铜雕塑,这大概是教堂名称的由来吧!教堂范围不很大,但很完整,后面靠街角拐弯处有一个方形的钟楼高高耸立,钟楼顶上有一个巴洛克风格的棱角圆形帽顶,顶上竖着直立的尖针。这教堂给人的感觉是既严肃庄重,又明亮俏丽,为城市广场添了彩,为三重桥增了色。<br></h3> <h3>图7 龙桥边龙的塑像<br></h3><h3><br></h3><h3> 龙桥是城市另一个重要的地标建筑。卢布尔雅那河原来是老城的护城河,龙桥就在古城的老城墙旁。桥两头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尊青铜的龙的雕塑,样子凶恶可怕。它前肢屈曲,后肢蹲踞,粗壮有力的脖子微弯着,正抬头怒睁双目。背后有一对微微收拢的大翅膀。张开的大嘴上下腭露出锋利的尖牙。样子有点像始祖鸟,但身后却拖着一条狮子那样长细的尾巴。样子奇特,模样凶恶可怕。 龙桥上刻有1848一1888的字,这座桥是为纪念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执政40年面建,是奥匈帝国修建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桥樑。按原设计,准备在桥头塑象征权力的雄狮,卢布尔雅那各方面坚持要求塑飞龙,因为它是城市保护神。在各方努力坚持下,原计划终于改变,狮桥成了龙桥。<br></h3> <h3>图8 学生在龙桥边上课<br></h3><h3><br></h3><h3> 据说以前卢布今尔雅那一带是水草丰美的沼泽,这种有翼的龙就生活在这里。圣经中说龙是吃人的怪兽,一般都称之恶龙。但卢布尔雅那人却说别看它样子凶猛怪异,心地却很善良。长久生活在这里的这种有翼之龙,久而久之与这里的老百姓竟产生了感情,最后终于成了城市的保护神。现在它已经成了卢布尔雅那市重要的形象标志。 一队小学生正有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桥前。他们是在听老师讲古城的历史,还是关于龙的传说呢?反正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家乡,听有关家乡的故事,从小在心里种下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br></h3> <h3>图9 水果市场<br></h3><h3><br></h3><h3> 龙桥正对面是一个大市场,叫中央市场。一半是水果市场,一半是鲜花市场。水果都很新鲜,也便宜。车厘子1公斤才2、3欧元,草莓又红又大又新鲜,更便宜。在中国橙子、柚子在秋季收获,而这里属地中海气候,因气候不同,现在正值上市的旺季,色彩漂亮的各种苹果、柠檬、油桃……各色水果摆得满满当当,又多便宜。<br></h3> <h3>图10 盆花市场</h3><h3><br></h3><h3> 让我有感慨的是鲜花市场。这个市场上似乎没见鲜切的插花,都是工厂化大规模种植的盆栽草花:矮牵牛、非洲菊、非洲凤仙、天竺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怒放。一个品种成百盒摆放成一片一片,长得一般高矮,开着一样色彩的花,整整齐齐。买回家放在阳台上,或入门的台阶上,或庭院里都很合适。每盆只1、2欧元,常见欧洲人阳台上有个长长的塑料护花框,买回十盒、八盆同一品种的鲜花往里一放,只要每天浇水,一色的鲜花至少可以保持个把月常开不败。省事省力,成本不高。每天看着盛开的鲜花,自己高兴,别人也称道。既美化了自已的家庭,也美化了城市,多好!店家单位都有专业公司定期送盆栽花,所以凡百货商店、餐饮店,甚至路边的咖啡馆都能确保常年花开不败。我们阳台上的花得自己找土,自己播种,自己培植。种了几个月长得稀稀拉拉,没开出几朵,成不了气候。有的阳台种植力气花了不少,品种繁多,但值得看的不多。看来种花还得走社会化服务之道,成本低,效果好。小城卢布尔雅那还是有经验可供我们学习的。 卢布尔雅那又是一个美食之城,一个吃货的城市。当地的人以他们融合了意大利、欧洲和德国风味的传统美食为荣。每年的三月到十月,只要是晴朗的星期五,城市广场、中心市场都会举办露天厨房美食活动。高端餐厅和顶级美食供应商与各餐饮店一同走上广场为广大食客提供高品质的新型美食。世界各国慕名而来的老饕,游客熙熙攘攘十分拥挤热闹。<br></h3> <h3>图11 钥匙巷的铜塑<br></h3><h3> 从市政厅通向三重桥河边,有许多僻静的小巷。巷子都很窄,最宽的也不过三米多。这周围都是早年建的住宅区,房子虽老,但整齐规范,是很档次的住宅区,环境特别好。导游领着我们走进一条叫"钥匙巷"的小巷。巷子只一米来宽,地上铺看十来公分见方的石块。经过几百年的踩磨,光滑铮亮。奇怪的是,这窄窄的巷子中间有一条不足30公分宽,长长的铜制凹槽,里边有一坨坨发出幽幽铜绿的东西。大家怎么也猜不出它是什么。导游最后解密:几百年前,这里的住户随意把粪便排到河里,引起了这里一位专门做钥匙的铜匠的愤怒,他在这小巷子里塑了这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青铜雕塑,以教育大家。这说明在卢布尔雅那,几百年前普通的市民就有了环保的意识。今天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来自于全体市民多年来的合力维护啊。 以前我在旅游时,总是向往着世界名城,著名都市,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环境优美,安逸宁静,方便舒适,富有文化内涵的小城小镇更让我喜爱。余光中曾经说过:"旅游的意义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从向往大都市转为喜爱小城镇,这是不是一种改变呢?<br></h3> <h3></h3><h1><b>(五)深邃奇美大溶洞</b><br></h1><h3><b><br></b></h3> 明朝的徐霞客之所以被称为"游圣",是因为他在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同时,不断地进行科学考察,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不仅记叙了所见所闻,还记录了科学发现。他对我国贵州地区喀斯特地形的考察研究比欧洲领先了300年。 在卢布尔雅纳西南54公里有个波斯托伊纳溶洞,全长27公里,海拔562米,溶洞向地下深入115米。它是欧洲第二大溶洞,世界级的旅游景点。这是由比弗卡河的潜流不断地对石灰岩地层长期冲击、侵蚀而造成的宏伟地质奇观。<br> <h3>图1 大溶洞的入口</h3><h3><br></h3><h3> 斯洛文尼亚是开展喀斯特地形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喀斯特这个词就产生于此,它的原意是岩石裸露的地方。后来发展为"喀斯特地貌"这个国际地理专用术语。波斯托伊纳在溶洞的开发建设方面,有比较长期的历史和丰富的积累。 在古代欧洲,洞穴探险是在贵族中盛行的一种高尚活动。它象征着地位的高贵,反映具有科学探索的精神,又是体魄强健的明证。从溶洞入口隧道墙上的签名可以看出,早在13世纪,这里就已经有游客来过。旧洞是1818年由当地人卢卡-契齐发现的。后来洞穴探险家和专家又发现了许多天然隧道、洞穴。整个地区共有溶洞近万个,现在对外开放的有二十多个。1818年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一世曾亲临溶洞游览。据说茜茜公主曾几次到此。1872年洞内修筑了世界上第一条溶洞内的观光铁路。1884年安装电灯以替代火把。1967年又翻修了新的铁路,使每天的参观数可以达到14000人。20世纪80年代是溶洞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年接待的游客达90多万人。<br></h3> <h3>图2 坐在小火车上等待开车<br></h3><h3><br></h3><h3> 管理部门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游客开辟了三条不同的游览线路:有的要爬山涉水,过地下暗河,有一定风险;有的要穿越上下几层隧道,最后爬上山顶,需要较好体力;最大众化的游览是乘坐洞穴火车进洞观光。我们年纪都较大,当然只能选择最大众化的游法。 地上固定着两根轻而细的钢轨,小火车其实就是公园里常见的电动旅游牵引车,不过在钢轨上行进更轻快些罢了,长长的一列车大概可以坐近200人。因为是世界著名的景点,游客不少,乘坐小火车的各色人种都有,欧洲人更多。洞内常年的平均温度是8到10度,虽已进入6月,许多游客都早有准备,有的甚至穿着羽绒服、滑雪衫。大家都是第一次在大溶洞里坐小火车,所有人的表情都新奇而兴奋。<br></h3> <h3>图3 弯曲的轨道通向洞的深处</h3><h3><br></h3><h3> 火车开动了,速度还不慢。有时车贴着石壁呼啸而过,仿佛不闪过点身子肩膀就会被擦着;有时头顶上有垂下的钟乳石,不低下身或缩一下脖子,真怕撞破了头。毕竟是在山洞里铺的轨道,地不平整,拐弯又多,火车在行进中有点摇摇晃晃,颠簸也不轻。沿途也看到了好些钟乳石、石笋。小火车大概开了十分钟,两公里左右,我们就到了核心景点,大家下了火车。步行游览的路程大约全长1.7公里,一路能观看到溶洞最精彩的景色。 国内的溶洞见过多了,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织锦洞……本以为溶洞大同小异,不会有奇景异象,但一路走来看到的景象还颇受震撼。一个洞连着个洞,还有相叠相套的。一会儿上行,一会儿下行,有时像在几层楼上俯瞰下面的景致和游客,有时又能抬头仰望几十米高的桥上过往的游客。这是历次溶洞游览中从未有过的体验。<br></h3> <h3>图4 石笋满地 </h3><h3> 洞里没有五彩缤纷的彩灯,只有白炽灯。但是安装得很用心,尽量用灯光完美地展现这个地下世界的宏伟和壮观。 溶洞里除了造型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石幔,还有根据天然地势修筑成的辉煌厅、帷慢厅、水晶厅、音乐厅等四个大厅。其实也就是比较集中的喀斯特地貌奇观。 长长的隧道似乎走不到尽头,每个洞里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千姿百态,颜色也丰富多彩。从洞顶上垂下大大小小,长长短短,颜色各异的钟乳石。有的如从洞顶挂下的无数冰棱,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简直看不完。从地下冒出地面的石笋也高高低低,有的如笋芽初露,有的如春笋拔地冲天;有的地上冒出的石笋像插满蜡烛的生日蛋糕;有的石笋细如面条,有的却粗如钟鼎……<br></h3> <h3>图5 这个洞的石笋全呈红色</h3><h3><br></h3><h3> 许多钟乳石和石笋彼此连接,形成一根柱状的堆积,这就被称为石柱。有的石柱苗条婀娜,有的石柱粗壮无比,几个成人都无法合抱。有的石柱上好像有层层叠叠飞溅的瀑布在往下泻;有的石柱似刻着精美纹饰的罗马柱,上面的瓜棱纹清晰可见;有的几根石柱挤挤挨挨,结成了一根特别粗的巨柱。 洞顶不住有大滴大滴的水掉下来,砸到脖子里冰凉彻骨。地湿漉漉的,不过并不滑。山洞、隧道边常有水池、溪流,洞顶的水滴入水池声音叮咚清脆。有的溪流颇急,潺潺有声,如同伴奏的音乐。<br></h3> <h3>图6 最珍贵的巨形石笋</h3><h3><br></h3><h3> 这两个并排面立的巨形石笋,是大溶洞最珍贵的景观。右边那个洁白如雪,粗粗壮壮,好像是由三坨白色奶油做成的白色冰琪淋。左边那个更高大粗壮,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的钟乳石如同密密实实挤在一起的无数冰棱,冰棱尖锐锋利。下半段能清楚地看出是经多年一点点累积起来的石笋。上下两段似已合拢成柱,却又似尚未合拢,难看真切。它们俩虽并肩而立,距离不满一米,颜色却相差甚远,真是奇哉怪矣!真合得上一句小品的著名台词:同一家人,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有的洞壁上有几十米高的大片大片钟乳石下垂,似帷幕,又似从山下倾泻而下的瀑布。有的洞壁上挂着许多薄得几乎透明的石幔,这在一般的洞穴极少见到,而在这里却很多很多。大约这就是帷幔厅名称的由来吧!<br></h3> <h3>图7 如瀑布似冰挂的钟乳石</h3><h3><br></h3><h3> 石笋和钟乳石是大自然在化学丶物理反应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洞顶石壁上,终年有含钙量很高的水不断地往下渗流,不断积聚的碳酸钙便形成了向下成长旳钟乳石。洞顶的渗流水向洞底贱落,水被蒸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就发生了沉淀,于是就生成了逐步向上成长的石笋。石幔是从岩壁缝隙里不断渗出的高钙水,随水的流向逐渐形成的极薄的片状碳酸钙积累,薄如蝉翼,几乎透明,很有观赏价值。 钟乳石、石笋、石幔的生长速度与气温和降雨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的生长速度大概是每10年长出0.1毫米到1毫米不等。波斯托伊纳大溶洞里最古老的钟乳石和石笋是50万年前就开始形成的,而大部分的年龄只有5万年左右。一旦钟乳石和石笋被损坏,它们的成长就会停止。 石笋和钟乳石的颜色由水里含的各种金属离子决定。如含有氧氧化铁就成红色,如含氧化锰就会变成黑色或者灰色,如不含金属成份便是洁白的。<br></h3> <h3>图8 人们在溶洞参观<br></h3><h3><br></h3><h3> 辉煌厅是最漂亮,这个500多米长的隧道发现于1891年,1926年才正式对外开放。隧道里有美丽的洞:白色厅、红色厅和面厅。白色厅地上全是白色的石笋,红色厅里全是棕红色的石笋,面厅是因为里面的石笋很像意大利面。 去辉煌厅要经过悬在空中40多米高的一座桥,桥4米来宽,近百米长。据说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奥匈帝国俘获的俄罗斯战俘修建的。走在桥上往下看,真有点胆颤心惊,下面的人都变得很小,因为洞内不很亮,下面黑糊糊一片,只隐隐约约看到下面有人在参观行走。想起当年战俘们在这高高的空中,在毫无安全保险装置的艰苦条件下作业,顿生感慨。<br></h3> <h3>图9 俄罗斯桥横卧半空</h3><h3><br></h3><h3> 从辉煌厅出来,过了人工隧道,过了面厅便到了音乐厅。音乐厅是大溶洞里最大的厅,高40米,面积达3000平方米,可容纳1万多人。简直是个高敞的洞穴宫殿,这里的回声很大,能持续六秒钟。曾经在这里举行过古典音乐会,现在夏季也常在此举行洞穴音乐会。 在音乐厅旁有洞穴自然博物馆,展出图片和各种实物。以前人们都以为黑暗的洞穴里不会有生物存在,但经过科学家多年研究寻找已发现近200种洞穴生物。其中最宝贵的是洞穴蝾螈,似娃娃鱼,体形纤巧,无鳞,有四肢,与人的皮肤色相似。可以10年不吃食物,寿命达100年!这种珍贵的洞穴动物被做成卡通毛绒动物在景区各地展出销售。 离音乐厅不远有地下河,水量大,水流湍急,奔腾汹涌,竟成咆哮,最后成瀑布向下游流去。 我们又乘上了小火车,也只十分钟左右就回到了洞口。在洞内整个行程近5公里,连同来回乘车约一个半小时。波斯托伊纳溶洞不仅长、深,而且各溶洞常见的钟乳石、石笋、石幔、地下河、瀑布等全部聚集,集中呈现。深邃而奇巧的波斯托伊纳溶洞确实令人难忘。<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