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因为一个电话的原因,偶然遇到一个旅行社的尾单,价格实惠,因此说走就走,此行的目的地是:德国+北欧四国+俄罗斯+塔林 。</h3> <h3> 2019年6月14日我们踏上了前往北欧的旅程。这次行程的第一站是德国柏林,我们搭乘海南航空公司HU489次航班(飞机✈️型号是空客A330-300型客机),北京时间13:20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h3> <h3><font color="#010101"> 还有个有趣的小插曲,托运行李领登机牌时,工作人员告诉我老公,他是海航的VIP银卡会员,可以去贵宾候机室休息,这老兄居然一脸懵,完全不知道自己何时如何成了VIP。虽然他后来并没有去贵宾休息室,但在✈️飞机上还是得到一点特殊照顾,就连我都跟着沾光多得了一瓶矿泉水。</font></h3> <h3> 这是北京到柏林的航线。飞机飞出我们国境后进入蒙古国领空,之后再进入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再经过白俄罗斯、波兰进入德国领空。</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飞机经过蒙古国上空时拍的,现在正是夏季,水草丰美的季节,不知为何地面上看起来还是黄黄的一片沙漠,那些蜿蜒的曲线应该是河流吧。</font></h3> <h3> 这是飞机路过俄罗斯领土上空时拍的,可以看到俄罗斯广袤大地上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流,间或也看到一些村落或小城市。</h3> <h3> 飞机已经进入德国领空了,跟以前去英国时路过欧洲上空看到的情形类似,都是大片的绿地。</h3> <h3><font color="#010101"> 经过近10个小时的飞行,我们的飞机于当地时间约17:30降落在柏林-泰格尔“奥托·利林塔尔”机场(德语:Flughafen Berlin-Tegel)。这个机场不大,目测跟我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差不多大。过机场海关检查时,我们这个窗口的工作人员是个高个子的德国帅哥,轮到我时,恰好电脑死机了,得到一个机会让我站在窗口多欣赏了帅哥两分钟。</font></h3> <h3> 过海关,取行李,出了机场整队集合,有大巴车来接我们,司机是个大胖子。</h3> <h3><font color="#010101"> 柏林街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柏林街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柏林轨道交通。</font></h3> <h3> 我们住的酒店在柏林东部略偏北一点的利希腾贝格,酒店的名字叫:早上好!(goodmorning hotel)是属于原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区域,附近有几个超市,当天旅游团没有晚餐,放好行李就去超市采购了点吃的东西。顺便了解一下柏林的物价水平,发现这里物价并不高,很多水果甚至比北京还便宜(近期北京水果价格飞涨)。</h3> <h3> 酒店周边住宅区的房子大多是这样的,感觉与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单位福利分房时代北京大多数住房的样子差不多。</h3> <h3> 6月15日早上在酒店用过早餐,我们的北欧之游正式开始,第一站就来到著名的柏林墙。大巴车就停在这幅著名的“兄弟之吻”对面。</h3> <h3>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俄语:Берлинская стена),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h3> 现在柏林墙原址拥有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画廊——东边画廊。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位于柏林轻轨北火车站和柏林地铁伯恩瑙大街站之间;东边画廊位于柏林东火车站至奥伯鲍姆桥之间,是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长达1316米的柏林墙上创作的不同主题绘画组成的画廊。 <h3><font color="#010101"> 这次去柏林之前我对柏林墙一直有个错误认识,以为柏林墙是一堵将东、西柏林分开的墙,实地看过并查了资料才明白,柏林墙其实是东德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西柏林实际在“东德”领土上成了一片孤岛,见图中右下 角的小图红色圈出的部分。曾几何时,是完全需要依靠空投,才能维持这片孤岛上人们的生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兄弟之吻”描绘的是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吻东德战友埃里希·昂纳克,1979年10月4日,勃列日涅夫与东德领导人昂纳克在庆祝民主德国建国30周年庆典上激烈拥吻的场景。由莫斯科艺术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创作。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兄弟之吻”,两个老头,这样亲密地拥吻,让人感觉怪怪的。</font></h3> <h3> 还是贴几幅其它的吧。</h3> <h3> 我喜欢这个。这是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俄语: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харов,1921年5月21日-1989年12月14日),前苏联原子物理学家。他闻名于核聚变、宇宙射线和基本粒子等领域的研究,并曾主导苏联第一枚氢弹的研发,被称为“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也是人权运动家,是公民自由的拥护者,支持苏联改革。他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h3> <h3> 柏林墙上还有连心锁,相对于其它地方的连心锁,这里可能有更复杂的寓意吧。</h3> <h3> 这位老兄似乎是想以一己之力再次推倒柏林墙。</h3> <h3> 相对于柏林墙,我更喜欢施普雷河两岸的景色。</h3> <h3> 我身后是施普雷河上著名的奥伯鲍姆桥,也是柏林的地标之一。</h3> <h3> 奥伯鲍姆桥横跨施普雷河,是一座双层桥,它连接过去被柏林墙分割的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和克罗伊茨贝格两区,已经成为柏林统一的重要标志。</h3><h3> 最初横跨施普雷河的是一座木制桥梁,由于不能满足运输需求而建造了目前这座大桥。大桥于1896年柏林贸易展览会期间投入使用,但是在战争期间,桥梁的中段遭到了破坏。1989年柏林墙开放,次年两德统一,该桥恢复从前的面貌,重建的中段由西班牙建筑师设计,使其又恢复了曾经的壮观和辉煌。奥伯鲍姆桥为北德哥特砖砌建筑式样,运用许多装饰元素,例如尖拱、十字拱、徽章等。桥的双塔受到勃兰登堡北部城市普伦茨劳中门塔(Mitteltorturm)的启发而建造,有点壮观。</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巴车行驶过程中看到很多建筑物墙上都有各种涂鸦,例如这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还有这种,让我觉得表面看起来严肃的德国人内心也有文艺和幽默的一面。</font></h3> <h3> 下面的景点是勃兰登堡门和国会大厦。</h3><h3> 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莱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勃莱登堡门是一座古典复兴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勃兰登堡门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由朗汉斯设计,仿照了希腊雅典卫城的柱廊建筑风格。勃兰登堡门高26米,宽65.5米,深11米,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径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东西两侧各有6根爱奥尼柱式雕刻,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是为王室成员通行设计的,直至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王室成员和国王邀请的客人才被允许从勃兰登堡门正中间的通道出入。大门内侧墙面用浮雕刻画了罗马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海格力斯、战神玛尔斯以及智慧女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米诺娃。 </h3> 没有勃莱登堡门,人们无法想象柏林是什么样。这座雄伟的凯旋门坐落在市中心阿特丹林顿大道东侧与六月十七日街西侧的交汇处。大约在30年间(1961—1989),西柏林的居民只能隔着柏林墙在数米以外观看勃莱登堡门。勃兰登堡门同柏林墙一起见证了德国近半个世纪的分裂,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它成为了德国统一的象征。<br> <p> 公元1753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共有14座城门的柏林城,因此门坐西朝东,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布兰登命名。初时此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178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为表庆祝,遂重建此门。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br>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勃莱登堡门遭到严重损坏,门顶上的女神及驷马战车亦被盟军炸毁。1945年5月苏联红军正是穿过此门攻入柏林,攻克了希特勒的地堡和国会大厦,宣告了第三帝国的灭亡。<br>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6─1958年全面修复勃莱登堡门。东、西柏林的文物修复专家根据在二战中抢拓下来的石膏模型和档案照片重新铸造了一套驷马战车及女神雕像,民主德国政府在安装时去掉了女神权杖中的铁十字架和普鲁士鹰鹫。<br>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围绕西柏林修筑柏林墙,封锁了勃莱登堡门,勃莱登堡门处在东、西柏林的交界点上,成了柏林墙的一部分。柏林墙在勃莱登堡门后划了一道弧形并向左右两边延伸将整个柏林隔成两半。作为德意志统一象征的勃莱登堡门成了军事禁区,也成了德国分裂的标志。<br> 1989年12月31日,两德重新统一前夕,勃莱登堡门重新开放。1992年,经过彻底维修后的铜车马及女神像又重新安放在勃莱登堡门上。</p> 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在各通道内侧的石壁上镶嵌着沙多创作的20幅描绘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画。30幅反映古希腊和平神话“和平征战”的大理石浮雕装饰在城门正面的石门楣上。此门建成之后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br> 1806年10月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将军拿破仑率领法军打败普鲁士军队,同年10月23日法国军队穿过勃莱登堡门进入柏林,后拿破仑下令拆卸门顶上的女神及驷马战车作为战利品拉回巴黎。1814年欧洲同盟军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后,普鲁士将其索回,重新安放在此门顶上。为此,德国著名雕家申克尔又雕刻了一枚象征普鲁士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铁十字架,镶在女神的月桂花环中。从此,和平女神被改称为胜利女神,此门也逐渐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象征。 <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是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是欧洲著名的林荫大道,长1475米,宽60米,大街人行道两旁和中央的安全岛上,排排栗树和椴树婆娑成行,微风吹来,婀娜多姿,一派浪漫风情,整条大道如诗如画。这里一度是帝国主义柏林的心脏。普鲁士士兵在此接受检阅,乐队在此演奏,人们在此散步,而旅游者云集于此,瞻仰大街末端科诺贝尔斯多夫与申克尔等人的一系列建筑典范。这些建筑大都毁于二战,德国法西斯灭亡前在这里与苏军展开了血战。现今的街道是战后按旧貌重建的。菩提树大街有8条行车线,两旁是一幢幢各具特点的古建筑。大街北面的建筑物有德国历史博物馆、新卫宫(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受害者纪念堂)、洪堡大学、老图书馆。南面有国家歌剧院。路中间的骑像是德皇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骑像。菩提树下大街的德文名称 Unter den Linden,意为“椴树下”,但其中的 Linden 却被译成“菩提树”,很可能是由日语转译的,因为椴树在日语中也被称作菩提树。但中文中早已经习非成是,很难再改成“椴树下大街”了。</font></h3> <h3> 德国国会大厦位于柏林市中心,体现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多种建筑风格,是德国统一的象征。</h3><h3> 德国国会大厦(德语: Reichstagsgebäude),简称国会大厦;官方名称为“帝国国会大厦大会场”,(德语:Plenarbereich Reichstagsgebaude)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中心区蒂尔加藤区的一座建筑。<br> 这里原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国联邦总统。从1999年开始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h3> <h3><font color="#010101"><h3> 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只好用手机的全景模式拍了一张德国国会大厦的全景,看起来像的一个弧形的建筑了。德国国会大厦现不仅是联邦议会的所在地,其屋顶的穹形圆顶也是最受欢迎的游览圣地。它不断更新的历史映射着自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的各个侧面。德国统一后,历时十二年的重建计划已经改变了德国首都的面貌。这里一度是欧洲分裂的象征,现则是大陆东西两侧的效仿聚会之地。在这个历史悠久却又现代化的城市里,玻璃与钢铁掺杂在十九与二十世纪的建筑风格中。 </h3></font></h3> <h3> 这个纪念碑位于德国国会大厦的脚下。全部是用炮弹皮打造的一块块钢板,上面刻着96位议员的名字,这些人都死于1933年至1945年,是因为反抗纳粹的残暴统治,被杀害的。议员中有90名男性和6名女性。</h3> <h3><font color="#010101"> 1918年11月9日,议员菲利普•沙伊德曼通过国会大厦的窗口宣告共和国的成立。1933年2月27日大厦失火,部分建筑被毁,失火原因不明。“国会纵火案”成为纳粹统治者迫害政界反对派人士的借口。二战中,大厦遭到严重毁坏。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把红旗插上国会大厦的屋顶,宣布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61至1971年间,大厦按保罗•鲍姆加藤的设计方案重建。重建的国会大厦对建筑进行了简化,省去了1945年被炸掉的大厦圆顶部分。这座曾位于柏林墙边界上的大厦内曾办有“德国历史问答”展览。该展览迁至德国大教堂中。两德统一之后,德国联邦议会决定重新迁入国会大厦。1990年10月3日德国人民在国会大厦前庆祝了国家的重新统一,同年12月20日,第一届全德联邦议会确定柏林为统一德国的首都,国会大厦则被定为德国联邦议院所在地。1994年至1999年,诺曼•弗斯特爵士以大厦最初的规模为蓝本设计,对国会大厦进行了重新修建,建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议会办公大楼,新建的穹形圆顶供人游览。1994年修复工程开始之前,国会大厦曾成为全欧洲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品。德国联邦议院于1998年底迁入国会大厦,1999年在此选举下一任联邦总统。现曾让人争议一时的穹形圆顶已成为柏林城的新标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勃兰登堡门后面的大街一直走到底有这样一个大柱子,这是胜利女神纪念柱。胜利纪念柱(德语:Siegessäule)是德国柏林的一座著名纪念性建筑,1864年为庆祝普鲁士在普丹战争中获胜而兴建,到1873年9月2日举行揭幕仪式时,普鲁士又在普奥战争(1866年)和普法战争 (1870–71)中击败了奥地利和法国,给予雕像新的含义。与原先规划不同,后来在所谓统一战争中的胜利,增加了维多利亚青铜雕塑,高8.3米,重35吨。胜利纪念柱原本坐落于德意志帝国议会(今德国国会大厦)对面的国王广场(今共和广场,德语:Platz der Republik)上,1938年到1939年由于希特勒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的需要拓宽夏洛滕堡路(今天的六月十七大街),并将胜利纪念柱移至今天的位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夏洛腾堡宫位于路易丝广场,是一座巴洛克式宫殿。夏洛滕堡宫是德国柏林现存最大的霍亨索伦王朝宫殿。也是柏林地区保存得最好、最重要的普鲁士国王宫殿建筑物。曾经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十分憧憬凡尔赛宫,便为他的妻子索菲•夏洛特建造了这座夏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701年弗里德里克三世选帝侯成为普鲁士国王。宫殿在约翰•埃奥桑德•哥德主持下进行了扩建。在1713年又一次以巴罗克式花厅为中心进行扩建,配上圆顶。把城堡变成小型的凡尔赛宫是弗里德里克大帝(弗里德里克二世国王)的主意。他指示退役普鲁士军队上尉、富有灵感的建筑师乔治•温策斯劳斯•冯•科诺贝尔斯多夫在1740-1746年修建了东边全新的洛可可风格的厢房,里面有皇室套间。1788年到1791年,卡尔•朗汉斯在弗里德里克•威廉一世设计了柑橘园西头的施洛斯剧院与院中现名观景楼的茶室(1788年),这样夏洛滕堡宫就有505米长了。最后在1810年,弗里德里克•威廉三世决定纪念他受人民爱戴的妻子路易莎皇后,委派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为路易莎建一座墓。申克尔还参与设计了西厢房东头的起居区在1943年一场轰炸之后,夏洛滕堡宫几乎被完全烧毁,经过几十年,重建工作才完成。今天,可以参观房子和浪漫主义美术馆。原先的施洛斯剧院成了史前史和古代史博物馆。城堡西侧是大柑橘园,现用于展览。</font></h3> 幸运女神像:位于穹顶顶端,最为显眼。<br> 庭院中心是安德烈亚斯•施吕特尔于1696-97所作勃兰登堡选帝侯威廉骑马像,表现了他一贯的军人气概。在二战以前一直立在柏林城堡外的长桥上,后来在用船运来的途中,和小船一起沉在了特格尔港口。直到1950年才被找到,两年后重又竖起.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来到夏洛腾堡宫参观时,不知何组织正在大门前的广场上举行豪华跑车展,保时捷、宝马、奔弛、劳斯莱斯等各品牌的豪华跑车闪亮登场,差点亮瞎了我的眼。要不是导游催促上车,真想再看上一整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车后时间已经是中午了,大巴车开到中国大使馆附近停下了,来这里一方面是距离午餐的中国餐馆不远,另一方面是购物的需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延续我们一惯犯懒不想多带东西,轻装简从的习惯,我们没有去购物,就到附近的施普雷河边转了转,河对面是柏林电视塔。</p><p> 午餐后,在柏林打卡式的游览到此就算结束了,下午我们就乘车去丹麦了。</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当晚是住在丹麦洛兰岛的马里博(Maribo),从柏林开车到那里需要大约5小时40分钟,途中经过费马恩海峡。</font>费马恩海峡,又叫做费默海峡。欧洲波罗的海西南部海峡。在德国费马恩岛和丹麦洛兰岛之间,有火车轮渡沟通。西接基尔湾,东连梅克伦堡湾。宽18公里,最深处30米。沿岸有费马恩岛的普特加登和洛兰岛的勒德比港。</h3> <h3><font color="#010101"> 沿途的景色大多都是这样的,大片的牧草,用树间隔开,常常看到风力发电的巨大风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间或也有小麦等作物,我们国内河南、河北一带的小麦应该已经收获了,这里纬度高一些,看样子应该也马上就要收割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经过费马恩海峡时我们是乘坐轮渡过去的,我们的大巴车直接开进轮渡最底层的舱内,游客门都来到甲板上看风景。我们上船时已经是接近晚上20:00了,但因为这里纬度高,现在又正是接近夏至时节,所以晚上8点还是这个样子,如果没有云的遮挡,天应该还要再亮一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旅行团里的很多团友可能都是第一次搭乘渡海轮渡,显得非常兴奋,同船的老外,不,又错了,在这里我们才是“老外”,他们是当地人,看着我们这些老外都感觉好笑,他们很淡定地跟我们这些“老外”拍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晚上</font>20:38大巴车开出渡轮,上了岸,丹麦到了。</h3><h3><font color="#010101"> 晚上9点终于抵达我们今晚所住的酒店,酒店后面有一个湖,但一整天的游览加上长时间的乘车已经感觉非常疲劳了,不管有什么都拜拜,等明天早上再说吧。</font></h3> <p> </p><p> </p>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