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陕西省名师培养对象钟启鹏老师工作室举行授牌仪式</h3><h3> 陕西省名师培养对象钟启鹏老师工作室授牌仪式于6月28日在镇巴县泾洋初中举行。活动由镇巴县教体局教育股股长覃承远同志主持,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承办。县教体局领导刘凤洲、县教研室主任范邦旦一行、镇巴县全县参与工作室活动的相关中小学负责人及十点参与教师等出席。先后开展了工作室核心成员魏兆芳、程烽、刘再元三位老师上示范课,工作室专家特级教师唐必芬、汉中名师冉启安评课后,由覃承远股长代表县教体局授牌,范邦旦主任为工作室十位核心成员及十七名坊员颁发了聘书,钟启鹏老师向参会二百余教师做了工作报告和三年规划,老师们激情高涨,表示将在名师们的带领下不忘初心,努力前行,为山区教育的发展提升拼搏奉献。整场活动受到了县教体局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受到了承办学校泾洋初中的大力支持。</h3><h3><br></h3> <h3>语文示范课堂能力共进,诗情画意。</h3> <h3>诗意课堂听课,才子妙笔素成。</h3> <h3>物理示范课堂科学理性,熠熠生辉。</h3> <h3>数学示范课堂智慧赶超,妙趣横生。</h3> <h3>课后观课议课名师荟萃,有高度有见地有引领。</h3> <h3>授牌仪式隆重热烈。</h3> <h3>名师报告高瞻远瞩。</h3><h3>领导勉励语重心长!</h3> <h3> 反思篇</h3> <h3> 删繁就简,合理选材</h3><h3> ——《古诗欣赏之借景抒情》教后反思</h3><h3> 魏兆芳</h3><h3> 古诗教学习惯于板块式主题式阅读,储备多,关联广。</h3><h3> 选择《约客》只是因为它应景,镇巴虽不是诗中江南大景,可也正值农历五月,又因连绵阴雨近两周,颇有江南小景。其次,选择《约客》是因为它不同于《泊秦淮》诗文及其作者声名浩大,“小李杜”人尽皆知,“永嘉四灵”之首的赵师秀,学生对其人其事其文均知之甚少。但《泊秦淮》与《约客》却在同一个专题出现,故在主次阅读上作了一个调整。</h3><h3> 教学时以本册《登飞来峰》引入,因为该诗是一首绝句,有写景抒情的特点,因为学生熟悉。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导入新课,前后关联,是想“温故而知新”。教学中设计了“朗朗上口识音韵”“放飞思想说画面”“知人论世寻诗意”“古今对译读诗文”“七嘴八舌论诗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比较阅读我能行”七个环节,对诗歌教学的音韵节奏、诗文画面、内容情感、写作特点(修辞、表现手法)、中考考点作了铺设。因为是课外古诗词阅读,容量的确偏大。其设想是通过赏读赏写教方法。</h3><h3> 纵观课堂,节奏还是适中,完成了教学预设,但是有如下问题急需改进:一是选材,如果以《泊秦淮》为主,《约客》为辅,降低难易程度,或另设主题,课堂效果更好。不妨以杜牧的《江南春》引入,学习《泊秦淮》“炼字”“写景抒情”,拓展杜牧的《山行》《过华清宫》或《秋夕》,写景抒情的主题特点更鲜明。若以《约客》为主开展主题阅读,可以尝试作为细节描写的专题开展阅读了。二是主体行为,学生大部分能在课堂积极参与,但是不够全面,课堂活动的覆盖率不够广,忽略了“全体”。三是课堂容量的问题,复习课和课外阅读课可以这样,精读课可就要精益求精,不可贪大求洋,要精简。</h3><h3> 教是为了不教,以一贯之,学而得法,授之以渔,方可有法。删繁就简,合理选材。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教学还需要放手,教师在研究教材和教法上还有待继续努力。</h3> <h3> 评课篇</h3> <h3> 主题式板块教学的探究</h3><h3> - --《古诗欣赏之借景抒情》之评课</h3><h3> 唐必芬</h3><h3> 主题式教学(Thematic teaching),是指以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它的中心是让学生在良好的的、具有高动机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教学可以加速学生对新内容的内化及长期记忆。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张语言教学情景化、生活化。把语言放到有意义的主题中去学习,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结合起来。</h3><h3> 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实现以下的教学目的:</h3><h3> 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h3><h3> 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这就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h3><h3> 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这就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h3><h3>主题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h3><h3>主题式教学法让学生以自有的文化去解读情境,从而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h3><h3> 主题式教学法可以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允许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诸上所述,无疑都是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旨相契合的。(美国外语教学的外语新课程设计围绕六大主题,每一主题下又分为若干小主题。)</h3><h3> “借景抒情”的主题课堂呈现了一下几个特点:</h3><h3>学以致用,前一首诗歌的分析理解是我后面的拓展打基础。</h3><h3> 多种形式的指导学习方法。比如朗读的方法,赏析的方法,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h3><h3>学生的试读,再读,说诗意,练笔等环节都是围绕主题进行设计的,而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h3><h3> 教师的分析诗歌内容时采用的问题引领,而且问题设置紧扣诗中考中诗歌考点一题,体现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h3><h3> 细节处体现教师高山的语文素养。比如,课件中小标题的语句:知人论世寻诗意、古今对译读诗意、七嘴八舌论诗意。动词的运用,体现的课堂的流程,且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前瞻性。</h3><h3> 创新解读。教师把诗歌内容的理解设计成现代诗歌的形式,然后和古体诗歌进行对照,不仅仅是内容的理解,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建构运用,用这种形式进行熏陶,浸润,培养,训练。其实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而语言的建构的首要是培养语感,词感等。</h3><h3> 纵观整个课堂,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进而落实了语言建构的语感,词感等,真正落实了语言核心素养。</h3><h3>魏老师的这节课,如果我来上,我想我会做以下的几个调整:</h3><h3> 《泊秦淮》放在第一首诗的位置。理由:更能体现“借景抒情”的主题。</h3><h3> 第一首诗歌后面的作业训练删去。理由:问题设计与前面的诗歌鉴赏内容重复。</h3><h3>“知人论世寻诗意”、“古今对译读古诗”,二者用其一。理由:环节多,课堂拥挤,而且本课的主题是学习借景抒情。</h3><h3>关于“闲敲”一词的理解。</h3><h3> 赵师秀是“鬼才”,开创了“江湖诗派”一代诗风,“永嘉四灵”之一,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侣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因此,“闲敲”一词更多的是诗人内心的惆怅,失落,应该没有焦虑和无聊。</h3> <h3> 景情相生的诗意课堂</h3><h3>——评魏兆芳老师《古诗欣赏之借景抒情》一课</h3><h3> 钟军</h3><h3> 本节课的课题是《古诗欣赏之借景抒情》,对于这样大气磅礴的课堂,我是仰视的,持着学习之心的,因为这就是我们日常诗歌教学的范本。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我们可以借鉴些什么。</h3><h3> 丰富立体的课堂结构</h3><h3> 目前的语文教材自2016年秋季以后,全部采用了部编版,而部编版教材结构的一大特点就是丰富立体的阅读体系。同时,教材编写意图里也明确提到了要重视语文科目的1+X阅读理念,也就是群文阅读。从一个作者的一篇文章到更多文章,同一题材的文章,使用相同手法的文章等等,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阅读。本节课魏老师选择了借景抒情的古诗作为教学对象,相比单独的诗歌教学来看,这是一节有难度、有创意,又十分契合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群文教学观念。借景抒情是古体诗中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本节课一共呈现了三首古诗,以新学的《登飞来峰》导入,以《约客》为主,最后用《泊秦淮》拓展训练,课中共设置了八个小环节,每个环节任务分明,相互依托又各有侧重,整个课堂安排巧妙,衔接自然,脉络清晰,有始有终,是我们进行类似阅读教学的结构典范。</h3><h3> 师生互动的朗读实践</h3><h3> 《课标》要求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要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语文大师余映潮在他的《中学语文古诗词课堂实录及点评》一书的序言中也直接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追求“朗读教学的诗意美”,可见,语文课堂应该有朗读,诗歌更是。细细回味本节课,朗读贯彻始终,不下十余次。形式多样,涉及学生齐读、自读,教师示范,分角色读等。要求具体,从读准节奏,读出押韵,读懂内容,寻读诗意,论读诗情,改写品读等,任务目的清晰,指向性强,学生的读不盲目,以读学诗,以读赏诗。真正将读作为一种解读课文的手段,充实课堂。</h3><h3> 知人论世的诗意探究</h3><h3> 古体诗歌的教学似乎令很多人头疼,也包括我。这是因为对诗歌本身的解读不深,也是因为对诗人经历的不够了解。针对这一情况,唐老师和魏老师一直倡导在诗歌教学时要“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的本意是论述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问题。魏老师在完成了“朗朗上口识音韵”“放飞想象说画面”的教学后,“知人论世寻诗意”板块的设置将学生的学习导向更深入的层面。PPT呈现了这些关键词:宋太祖八世孙的身份,永嘉四灵的文学地位,江湖诗派的流派特征,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怀。这些内容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引入了对诗歌情感的赏析。抓住“闲”字,以失落、惆怅、无奈等为关键词来解读诗人情感。情借景而抒,又源自灵魂。</h3><h3> 授人以渔的工具性能</h3><h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人文性”着重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本节课的学习兼具人文熏陶和工具性能。“考考你”环节是本节课工具性能的最佳体现。魏老师直接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对诗歌的分析,与中考诗歌鉴赏的考点相呼应,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很多时候,我们被要求语文课不要功利,但是学生的各种考试与检测手段却一直存在,在人文熏陶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自己来应对考点也并非不可。毕竟教学不能只是欣赏美而不去实践美。而“拓展阅读”部分也存在这样的意义。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阅读”《泊秦淮》。同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魏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了学习步骤:读诗歌,想画面,说作者,赏析景与情。接下来按照步骤完成了对本首诗的分析。尤其是抓住“恨谁”这个问题来解读了诗歌的情感,从内容的学习到方法的实践,从人文性到工具性,从学一首诗到学一类诗,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完成了对古诗中的借景抒情这一手法的教学,也教会了学生们学习。这是一节有美可欣赏、有法可学习的高效性课堂。也是我们今后同类题材教学的榜样。感谢魏老师的倾情付出!</h3> <h3> 程烽老师执教《机械能》公开课观后感</h3><h3> ----用信息技术撬动物理课堂</h3><h3> 冉启安</h3><h3> 6月28日,陕西省钟启鹏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程烽老师在学校录播室执教公开课《10.1 机械能》,全程观摩学习后,我有以下观后感。</h3><h3>1,希沃白板5的课件制作技术优异;作为学校网络电教管理人员,程烽老师努力探索钻研希沃白板5的使用方法,率先将其余课堂教学融合,充分发挥白板5的优势和特色功能,撬动了自己物理课堂的变革。</h3><h3>2,导学案设计优秀;程老师将导学案与白板5结合使用,课堂教学依据导学案进行,有的放失,克服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白板5则充分展示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独特解析。</h3><h3>3,运用NB实验突破“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的速度控制方式优化。在本实验中,“如何改变速度”难以理解和实现,选择合适的方式突破一直是本节的难点,程老师将NB实验用于本节课恰到好处。在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则采取实验器材演示,体现了物理课的特色和实验难点的处理方式优化。</h3><h3>4,知识点和方法点突破方式好;对控制变量法的使用从自变量,控制变量,因变量三个维度进行解析,再从“是什么”“如何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条分缕析,思路清晰;在引入“能”的单位是焦耳时,与功建立联系,顺势分析“功”与“能”的联系,过度自然,衔接有序。</h3><h3>5,对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训练好;从六个生活实例总结归纳出“能够对外做功”的共性和“不能对外做功”特殊性,建立“能”的概念,体现出物理概念的教学特色,“从生活实例归纳得出”,渗透了“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物理问题方法;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分析控制变量和转化法,体现出对过程与方法培养的重视,也渗透培养了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h3><h3>6,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好;用展台展示学生当堂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抽取学生上台辅助完成仿真实验,配合完成演示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h3><h3> 近两年里,程烽老师身兼多媒体与网络管理事务,但他充分发挥自己爱思考,爱钻研,爱学习的优势,将每节物理课堂都上成技术与艺术兼备,物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典范。祝程老师教艺精进,工作顺利,四季平安。</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