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深度推动全省自主游戏的开展,提高教师观察游戏、解读游戏和指导游戏的能力,提高游戏分享的有效性,开拓教师们对自主游戏研究的新视野,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于2019年6月25—26日在武警海南省总队幼儿园、海口市机关幼儿园、海口市教育幼儿园召开为期一天半的全省幼儿园游戏分享交流研讨活动。来自海南省各市县公办园的500多名园长和骨干教师们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现将本次活动的游戏分享教研汇总与大家再次领略游戏分享带来的快乐。</h3> <h3> <font color="#ed2308">有深度的对话――让游戏分享提高幼儿游戏水平</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主讲: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吴海虹</font></h3><h3> 吴老师根据所观看的游戏分享比赛视频,整理、反映了教师对游戏分享的理解情况和对游戏分享困惑和问题,对此进行了全盘的梳理,引导老师们再次思考。</h3><h3> 吴海虹老师总结了游戏分享的特征,让老师们知道游戏分享的方向;从游戏分享的的概念、形式和内容,跟老师们解读了什么是游戏分享。游戏分享,不仅仅是听听、聊聊游戏中的事情,主要是通过听、聊,引发幼儿对游戏过程的思考,帮助孩子巩固经验。有了丰富的经验,就有了高游戏水平。</h3><h3> 吴海虹老师整理出了老师们在游戏分享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h3><h3> 1.许多老师不知道分享什么,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观察出了问题。不客观,不准确的观察以及对儿童的不了解,导致分享的内容出现问题。</h3><h3> 2.老师要带着对儿童的理解去观察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去愿意说,老师不要臆想和猜测。</h3><h3> 3.游戏分享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品质,让孩子在具体的游戏中反复思考游戏过程,讨论游戏过程,体验学习品质,切忌空谈、讲道理。</h3><h3> 4.不要蛙跳式、断片式的分享,提倡连续性的游戏分享,给孩子连续、巩固的经验。同时通过连续的分享推动教师连续的观察能力。</h3><h3> 5.游戏分享以孩子为主导,它不是教授现场,孩子的经验要依靠孩子听、说、思考建构而来,让孩子解释思考游戏过程,而不是复述游戏过程。</h3><h3> 针对出现的问题,吴老师也与大家分享解决的策略。吴老师表示,坚持从观察入手,坚持观察后的识别分析,做有效的游戏分享,在游戏分享中反思观察对不对,在观察中推动游戏分享是否有效。</h3><h3><font color="#ed2308">组织游戏分享时的思考方向:</font></h3><h3> 1.做有计划的游戏分享,老师的思路要清晰,认真“备课”,要思考分享什么。从观察儿童的发展点、核心品质、关键经验出发,或者是从孩子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出发,问题点也是分享点。</h3><h3> 2.围绕话题讨论,引发孩子的思考是关键。游戏分享中的提问有技巧,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多问你经历了什么,少问你最后做出了什么。</h3><h3> 吴老师结合案例,引导老师们去发现哪种提问最能引发幼儿的思考和推动幼儿经验的提升。</h3><h3> 活动最后,吴海虹老师结合上午的户外自主游戏,谈谈本次游戏观摩给她带来的思考。</h3><h3> 1.武警幼儿园具有丰富的场地类型,有坡地、草地、沙地等,并且具有明确的场地区域划分。这样的游戏场地规划能够更好的刺激幼儿产生多元、自主的创造。游戏场地划分要按照场地类型划分,不按游戏内容划分。</h3><h3> 2.武警幼儿园的游戏场地划分清晰通透,一目了然,没有细碎块状的间隔。这样子的划分能够满足幼儿自由活动以及产生更多的交往行为。游戏区、材料区、整理区、入口都规划的很清楚,通过环境建立幼儿的秩序感,建立常规。</h3><h3> 3.材料多元化。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够给孩子的自主游戏提供支持。</h3><h3> 吴老师表示,我们要创设支持性的环境给孩子们自主游戏。支持性环境能够让孩子产生更多合作交往的机会;让孩子更加的投入、专注,有再次进入游戏的欲望;能够产生综合性活动,能够激发孩子的多种经验。我们应该共同努力,给孩子打造适宜、安全、友好的空间;打造有自然气息,生命气息的环境。</h3><h3> 吴老师的精彩讲座让老师们深受启发。奋笔疾书,记录思想的火花。</h3><h3> 听了吴老师的讲座,老师们带着对自主游戏分享的新认识、带着思考观看了两个优秀的自主游戏分享视频。</h3><h3> 自主游戏分享不仅激发幼儿的创造性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游戏分享专题培训活动,老师们深刻认识游戏分享的价值和意义,内化游戏分享活动组织策略,提高观察游戏、解读游戏和指导游戏的能力,提高自主游戏实践质量,推动自主游戏发展。</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基于儿童生活和游戏的科学领域学习活动暨科学领域解读</font></h3><h3> <font color="#ed2308">主讲:武警海南总队幼儿园 肖瑞星</font></h3><h3> 肖园长首先向老师们解读了科学探究领域的核心价值,从科学探究的内容选择、目标制定、环节设计、材料准备四个方面为老师们做了梳理。</h3><h3><font color="#ed2308">内容选择👇️</font></h3><h3> 科学探究主要引导孩子发现、观察了解他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在指南当中从六个方面来阐述的: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的物体和材料、一些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大致分为认知类和实操类。教师应引导幼儿去关注和了解,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符合幼儿需求的科学内容,关注幼儿生活和游戏中生成的科学内容。</h3><h3><font color="#ed2308">目标制定👇️</font></h3><h3> 目标的设立要突显活动核心经验,体现学科核心价值,关注幼儿的探究能力和情绪情感。目标既是活动的起点也是活动的归宿,目标明确具体,整个活动才有清晰的方向。</h3><h3><font color="#ed2308">环节设计👇️</font></h3><h3>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感知或者实验➡️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教师的总结和提升。</h3><h3> 老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观察发现或操作实验活动,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科学活动的过程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设计科学活动环节时教师要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层层递进,引发幼儿思考。</h3><h3><font color="#ed2308">材料准备👇️</font></h3><h3> 1.从身边选择材料。教师善于发现幼儿身边的废旧材料,选择废旧材料,让孩子有资源再利用的意识。</h3><h3> 2.材料的适宜性。老师在组织实际操作类的科学活动之前,都要做实验,考量材料的适宜性、科学性,这样才能让一节科学活动有效的达到目标。</h3><h3> 3.材料的数量和摆放。科学活动中,教师合理提供和摆放材料,保证幼儿方便和材料做互动,有了这些方向的把握才能保证幼儿有效的获得经验。</h3><h3> 肖园长强调教师要从一日生活中关注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并给予支持;在活动过程中要为幼儿直接感受、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创造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探究自主建构经验,发展探究能力,体现科学领域的核心价值。</h3> <h3>关键提问:</h3><h3> 1.上次你们玩大巴车游戏时,制定了一些游戏规则,还记得你们都制定了什么游戏规则吗?(出示幼儿记录的规则图)</h3><h3> 2.规则制定了,在后面的大巴车游戏中你们都遵守了吗?你们觉得哪个规则最难执行?为什么?</h3><h3> 3.这是什么规则?(教师依次出示幼儿游戏图)你们都做到了吗?为什么?</h3><h3> 4.当我们玩游戏很兴奋、很着急、很生气的时候,就会忘记遵守游戏规则。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记得遵守规则呢?</h3><h3> 5.如果我们遇到不执行规则的小朋友怎么办?有没有不同意见?为什么?</h3> <h3> <font color="#ed2308">张连珍园长点评:</font></h3><h3> 冯老师的游戏分享活动是延续性分享,分享点的确定源自于共性的游戏安全规则问题,难点在于‘规则易定,难于遵守’。符合《指南》中提出的大班幼儿社会适应的基本内涵,通过分享,帮助幼儿反思自身行为,评价他人做法,推动大家共同遵守安全规则,形成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幼小衔接后的小学生活打下‘自律意识’的基础。</h3><h3> 关键提问的设计准确地引发了孩子们的群体性反思,多角度讨论游戏行为背后的原因。教师能够尊重幼儿,充分倾听幼儿,引发了孩子们观点的碰撞,在大胆地争辩“我不同意!”中看见了大班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达到了让孩子们反思自己、倾听他人、理解同伴、共同想办法的分享氛围,解决了幼儿对不遵守规则现象提出的困惑,收获了很多属于儿童视角的规则办法。</h3><h3> 冯老师的小结干脆利落,观点明确,务实不拖沓。如果能及时回应幼儿,提升经验认识,给予一些具体的支持,会更利于推动游戏的发展。</h3> <h3><font color="#ed2308">吴海虹老师点评:</font></h3><h3> 规则是游戏分享讨论的一个重点,但对孩子而言,制定规则容易,执行规则难。靠外力强迫幼儿执行游戏规则是不可行的。冯老师选择了很好的分享点,把规则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困难放置于幼儿之间,让幼儿尽情的探讨我为什么有困难,老师耐心聆听幼儿的声音。在探讨过程,儿童有精彩的言论,有了发自内心的思考,孩子相互启发,相互学习。</h3> <h3><font color="#ed2308">现场游戏分享</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周末浇水神器二——海口市机关幼儿园</font></h3><h3> 大五班的孩子为了解决植物角周末浇水,提出制作浇水神器的想法。苏倩妮老师在分享的过程中,以关键问题抛砖引玉,引发孩子的思维碰撞,大胆激辩,通过同伴互助、家长帮助、教师支持等多种渠道,不断尝试,改良浇水神器,解决周末浇水的问题。</h3><h3> 一群小科学家在进行一场认真严谨的科学讨论,有观点,有论据,有论证,孩子们呈现精彩的思维品质,好奇,探究,质疑,发现解决问题,奇思妙想中不乏科学理论。</h3> <h3><font color="#ed2308">现场游戏分享</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合作记录——海口市教育幼儿园张可心老师</font></h3><h3>点评:营造了一个幼儿间的学习共同体,孩子们相互观察,相互分析,贡献自我观点。儿童世界的经验比成人的更鲜活更有意义。</h3> <h3>吴海虹老师点评:</h3><h3> 1.本次游戏分享比赛视频,加入了园长的点评,这不仅为老师鼓励,更是坚定了园长是游戏课程的带领人,表现出了专业引领的示范性。</h3><h3> 2.海口市中心幼儿园的分享点的是任务意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有独立的任务意识、有计划的并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对孩子而言很重要,符合孩子们现阶段需要掌握的关键经验及品质。</h3><h3> 3.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分享点是规则情感。教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层层递进的设计提问,聆听儿童的内心的声音,给予孩子们需要的情感表达。</h3><h3> 4.一个好的游戏分享点一定是有深度的对话,有大量的思维产生。老师要基于对儿童的发展目标的了解,分享现阶段儿童需要的发展点,并在设计提问需要多元化的来调动幼儿的思考,小问题大智慧。</h3> <h3>小飞机 大智慧——琼台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h3><h3> 点评:飞机背后的学习品质比制作飞机本身更可贵。教师敏锐捕捉,拓展了儿童学习的意义。</h3> <h3>和弟弟妹妹一起玩——海南省军区幼儿园</h3><h3> 点评:一场属于儿童间的对话,童言稚语中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和纯粹快乐的心灵。</h3> <h3> 张娜莲老师从以下几点进行点评:</h3><h3> 一、分享点的目的</h3><h3> 1.能促进幼儿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h3><h3> 2.该分享点的选择聚焦于班上的共性问题。</h3><h3> 二、选择内容的亮点</h3><h3> 用连续性观察的结果呈现分享的结果。</h3><h3> 三、关键性提问</h3><h3> 1.简单明了</h3><h3> 2.以小博大。</h3><h3> 3.问题简单,意义深刻。</h3><h3> 张娜莲老师点评提要:</h3><h3> 一、分享点的确立</h3><h3> 1.针对班级出现问题。</h3><h3> 2.依据《指南》。</h3><h3> 二、关键性提问</h3><h3> 1.问题直接进入原因的分析。</h3><h3> 2.问题转向对立面,形成对比更加凸显当哥哥姐姐的作用。</h3><h3> 3.问题升华,巩固前面的品质,感受带弟弟妹妹的乐趣。</h3><h3> 张娜莲老师就游戏分享存在的问题和游戏分享的作用进行分析及解读。</h3><h3> 一、存在问题</h3><h3> (一)提的问题内容相同</h3><h3> 1.你玩了什么?</h3><h3> 2.你遇到什么困难?</h3><h3> 3.你是怎么解决的?</h3><h3> 4.其它的小朋友是怎么解决的?</h3><h3> (二)教师的视角代替幼儿的视角</h3><h3> 二、游戏的分享作用</h3><h3> 1.可以延续幼儿游戏的快乐,</h3><h3> 2.提升幼儿在游戏中的经验,</h3><h3> 3.幼儿更自主的表达与表现,</h3><h3> 4.教师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h3><h3> </h3> <h3> 吴海虹老师及专家团队对现场的游戏分享都给予了很高的肯定并提出一些建议,同时借由这些优秀的案例向在场的幼教同仁提出几点思考:</h3><h3> 1.好的游戏分享教师要懂得退位,激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的精彩观点,形成幼儿间的交流和学习。思考获得的经验比教授经验更牢靠。</h3><h3> 2.高度认识思维是幼儿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具有创造力的人的重要意义,明确思考在游戏分享中关键地位。</h3><h3> 3.游戏分享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一场深度对话。老师要围绕关键问题做有目的的对话,并根据儿童的问题和回答做即兴的追问,既要追随幼儿也要引导幼儿,回应幼儿的游戏,生成教学,捕捉幼儿学习的生长点。</h3><h3> 4.对于教师来说,分享的过程是进一步理解幼儿的过程,是教师倾听的过程,也是教师向幼儿学习的过程。</h3><h3> 本次全省游戏分享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寄望老师能够以游戏分享这一载体深度思考如何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精神世界,让孩子们有机会表达所思,表达看似幼稚但却充满奇思妙想的想法。而教师的聆听一定会收获更多专业和更多愉悦,幼儿园老师最大的专业基本功是理解儿童,理解儿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走近他、聆听他!</h3><h3> 尊重儿童的思考,鼓励儿童的思考,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h3><h3> 没有什么比聆听儿童的思考更有意义……</h3><h3> 没有什么比聆听儿童的声音更能走进儿童的心灵……</h3> <h3>编辑:廖丹丹</h3><h3>供稿:武警海南总队幼儿园、海口市机关幼儿园、海口市教育幼儿园</h3><h3>审核:吴海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