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之翰墨丹青(上)

文藏书画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襟江带淮,历史悠久,文化自古就较为发达,又是有名的文房四宝之乡。这里丰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大批卓有成就的书画家,留下了大量的妙笔丹青。同时,安徽地处南北要冲,成为南北文化交流之中介,四方书画之集散处。<br><br>安徽博物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拥有20余万件藏品,品类丰富,特色鲜明。数以万计的书画是我院藏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明清两代重要画家和主要画派的作品,其中精品、珍品多达千件,不乏少数孤品之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藏品中有大量安徽籍画家或表现安徽风景名胜的作品,地域特色较为显著。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沈周 桐荫乐志图</h5> <h1>一、明代绘画</h1><br>明初,钱塘人戴进创立了浙派,主要成员有吴伟、张路、蒋嵩等,与宫廷院体派一度呈双峰并列之势,雄踞当时中国画坛。吴伟(1459—1508)字小仙,浙派代表画家,以山水和人物见长,时人称其“作山水落笔健壮,白描为佳,观者自然起兴,同艺不及” 。《踏雪寻梅图》绢本设色,绘雄峰屹立,银装素裹,路边古梅凌寒盛开,一老者柱杖寻香而来,童子抱琴紧随其后,右上角款署:江夏吴小仙。此图具北宋遗韵,笔墨恣肆,形神俱足。<br><br>明代中期,浙派与宫廷院体派影响力日趋减弱,以吴门画派为代表的文人画日趋兴盛,逐渐占据画坛主位。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吴门画派之开山鼻祖。明王穉登在《国朝吴郡丹青志》云:“先生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入神品。”《正轩图》纸本墨笔,是沈周为友人缪復端安居山水间的别业所绘,用墨淡雅,静谧简淡。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蓝瑛 秋林高士图</h5> <p>唐寅(1470—1523)字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天资聪慧,自幼便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匡庐图》是唐寅的传世名作。明正德九年(1514),唐寅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才得以脱身。《匡庐图》便是在其返乡途中登临慕名已久的庐山后有感而作。图绘庐山五老峰下三峡桥边“古木惨淡风萧萧”之景,意境萧索苍冷,作者苦闷忧虑之情蕴含其中。<br><br>继吴门画派之后,上海地区的松江派兴起,以董其昌为主要代表。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书法上与邢侗、米万锺、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家。其山水画用笔洗练,墨色清淡,不事雕琢。意境高旷深远,风格古雅秀润。《纪游图》册16幅,作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为董氏早期作品,稀有罕见。时作者由广陵至滕阳途中,因病徘徊彭城淮阴时所绘沿路名山胜景。后有沈荃跋,云此为文敏公初第时所作,笔法高秀兼宋元诸家之胜,配上董其昌潇洒俊逸的题跋,堪称二绝。</p><p><br></p><p>明代末年,与松江派对峙的是活跃在浙江地区的武林派,以蓝瑛(1585—1666)为主要代表。蓝瑛字田叔,号捷叟、东郭老农等。工书善画,尤以山水著称,画风多貌,虽力追古法,但兼师造化,融会贯通,自成风范,是一位文人化的职业画家。《霖雨苍生图》和《秋林高士图》分别为蓝瑛39岁和42岁时作品,笔墨苍秀,设色淡雅,画风清疏。《春山水阁》《云壑高逸图》分别为蓝瑛67岁和70岁时所作,笔力苍劲,雄伟浑穆。<br><br>馆藏明代绘画中,还有一些难得的孤品和珍品。吕希文《四季花鸟图》卷,绢本设色,按照季节变换的顺序,移步换景逐一展示春夏秋冬季节变化之景。工写结合,布局巧妙,设色鲜丽,画尾上角款署:四明吕希文写,钤“吕希文印”。吕希文,生卒年不详,画史亦无考。此卷画风近吕纪,又同为四明人,推测为吕纪后人。孤本传世,实属珍贵之作。过仪《苍松图》卷,作于明成化十年(1474),以工稳遒劲的笔触,描绘松树春夏秋冬四季之奇姿异态,匠心独运。卷首款署:成化甲午腊月听秋道人写于城南精舍,用赠廷美茂异。过仪字廷章,号听秋道人,活动于成化年间。工画山水及庭园小景,尤善松竹石。为人狷介,放情诗酒,画作遗世少见。此图后附明人王鏊、王穉登题跋,极推许之。<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丁云鹏 伏虎尊者图</h5> 徽籍画家作品丰富也是馆藏明代书画的一大特色。丁云鹏(1547—1628)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他擅白描人物,酷似李公麟,丝发之间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潜心佛教,所作之佛释人物,尤其神采焕发。《伏虎尊者图》墨笔纸本,水墨写意与白描勾勒相结合,精工细腻而不拘谨,落笔放逸而不草率。左上楷书自题:丙辰夏日佛子丁云鹏敬写。时作者已是70岁高龄,可谓晚年精佳之作。<br><br>朱邦,别号丰溪渔隐、九龙山樵等,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活动时间约在唐寅之前,与张璐几乎同时。《丰溪鱼隐图》绢本设色,绘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边渔夫为求生计,坚持劳作的生活场景。构图严谨,层次清晰,情景生动欲活。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谔 观瀑图</h5> 李流芳、李永昌、程嘉燧为新安画派先驱,皆为徽州人士。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号檀园,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健爽利,清标雅韵。《山林读书图》纸本水墨,笔力雄健,墨韵淋漓,逸气飞动。李永昌字周生,号黄海,与程嘉燧共创天都画派。《春山亭子图》纸本水墨,曾为钱镜塘旧藏。枯笔淡墨绘春山静卧,溪水如镜,万籁俱寂。<br><br>明末清初之际,姑孰画派诞生于安徽太平府,姑孰籍画家萧云从是该画派的领袖人物。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钟山老人等。入清后避而不仕,潜心于诗文书画创作,不宗旧法,自成其格。《拟古山水图》册8幅原为吴湖帆旧藏,并有其跋语,云萧尺木此册如炼金琢玉,是平生第一绝诣。此册作于清顺治十年(1653),虽谓临各家笔法,但主要还是汲取版画艺术之长,构图严谨,笔法老健。其笔墨之精高,寄情之遥深,绝非平常酬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