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风情八十三:地灵人杰古埠  剑胆琴心家园

文艺铅山

<h3><br></h3><h3>&nbsp;</h3><h3> 三才者,天、地、人。因此古人择地而居,会像植物一样站在大地上,感受山川的灵秀,感受天地的恩泽,畅想子孙后代的欣欣向荣。</h3><h3> 有灵山为靠,有鹅峰远眺,有信水翠围,有雷石为案,怀拥一方沃土,下古埠村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怀想的村子。</h3><h3><br></h3> <h3>铅山最早的古窑:苋鸡蓬窑</h3><h3> 虽然,在铅山的商、周古文化遗址中,有方格纹、绳纹、云霄纹、叶脉纹、菱纹、筛纹等大量的陶片与陶器残足出现,但作为古窑遗址的发现,苋鸡蓬窑无疑是目前铅山发现的最早窑址。</h3><h3> 苋鸡蓬窑是南朝(420年—589年)时间的窑址,该窑址就在古埠村村委会附近的位置,距信江仅100余米的距离,背靠一片茂密的树林,这树林的名字叫苋鸡蓬。</h3><h3> 传说,南朝时有一陶瓷艺人路过古埠村,见雷打石如刀砍斧劈,如天然关隘,苍鹰天际盘旋,疑前有深水险滩,便欲停船靠岸休整。突见岸边树林有一只金鸡,华丽耀目,带着一群小鸡在林闲步,心好奇。于是悄悄登岸尾寻,辗转间,金鸡突转树后,再寻之,已不见其影。在诧异之间,恍然有所悟。</h3><h3> 土生金,作为一个以烧土制瓷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吉祥的预兆与瑞相。再看此处临信江,山虽险,而水势平,上可达苏浙,下可进长江,达金陵。因而决定在此建窑烧瓷。</h3><h3>也许时光太久,1000余年的时光,当这儿从窑烟变成炊烟之后,这儿真的成了鸡犬相闻的村庄。传说中的金鸡也许就赋予了家园的味道,主体地位有了神话的传说。说那金鸡就是只仙鸡,也能如孙悟空七十二变的,吉祥着村庄。仙鸡与苋鸡在方言中发音是多么地相似。所以这个窑址有了“苋鸡蓬”这样一个让人费解的名字。</h3><h3> 但金鸡在树下闲逛的传说还在流传着,那青白釉瓷器碎片的堆积层还在,那树蓬还在。听闻,在文革前,爬在这蓬丛林,在树干间攀爬,一个树蓬游遍,可以脚不着地。</h3> <h3>古风远尘的家园:古埠</h3><h3> 古埠的来历,据说是古埠村在唐时,有古姓人始居,所以称古埠,村庄前的信江称古溪。</h3><h3> 古埠的始住民是否姓古,已经很难考证了。现有古籍文字所载是徐氏与任氏在下古埠开族的记载。</h3><h3> 徐氏是宋庆元庚申年(1200年),由德良公由浙江龙游的崩堪迁居古埠之后,“率子弟世习农桑,诈虞胥泯,知识浑忘,说者谓:古埠人亦熙熙然有古风”。</h3><h3> 当然,近700里的信水沿江称古埠的地名不仅一处,有年份的埠头,叫古埠都可以心安理得。</h3><h3> 应该是嘉定十四年(1221年)的某个日子,曾任礼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的任希夷路过古埠,只是当时,他已经永远也不能睁开双眼,一望他的先师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相辩的鹅湖。</h3><h3> 江氏夫人携二子龙、夔扶柩,从临安出发,向着任希夷故乡的方向福建光泽行进。</h3><h3> "逢锣则止,遇鼓即往”。这是任希夷罢职之后,朝廷让他这位65岁的老臣出知福州。其无意再涉仕宦,于是与夫人江氏默祷神灵,神报兆梦之语。只是天机未解,任希夷就已病逝。</h3><h3> 从临安回乡,江山、常山、玉山,如今再到铅山,关山千里,一路风尘。之后就是武夷群山。</h3><h3> 他们肯定是在古埠停舟夜泊。“见鹅峰峦栖云日而耸秀,信水荡漾映星斗而澄清”。在问行程时,当得知古溪之下叫罗溪之后。天机豁然。</h3><h3> 他们沿罗溪而上,在临江寺东的牛头岭,找到一处九曲朝堂的地方让任希夷长眠,此处可望鹅峰,可眺武夷群峰后任氏的故乡。</h3><h3> 没有人明白,为什么江氏夫人不选择与任希夷合葬。而安排长子龙公在古埠一个叫里屋的小村开族,而次子在银村繁衍。</h3><h3> 在铅山大地,锣与鼓总是欢天喜地的紧紧相依,奏演出乡村的快乐与幸福。</h3><h3> 其实,江氏夫人当时只想与夫君一样心游山水,远离尘嚣。正如郑暹所写江氏夫人的赞句:恬适艰贞远俗尘。古埠也正如任氏族谱所载:古埠古称仁里,俗朴风淳。真是个异乡可作故乡之地。</h3><h3> 如是,放舟古埠,青山壁立,树木蓊翳,信水悠悠,确有深山太古之境。</h3><h3> 让心远尘。</h3> <h3>参加南昌起义的百岁老人:徐先兆</h3><h3> 很神奇,徐先兆出生时为1903年的农历8月27日,为孔子诞辰日,所以其名:孔生。1918年徐先兆考入南昌二中,1920年与袁玉冰、黄道、黄野萝、黄家煌、刘轶、石廷瑜、支宏江等7人组织了江西第一个进步社团——鄱阳湖社,之后易名“改造社”,其八人被称:江西八大家。徐先兆年龄为小。之后该社发展到100多人,校外的方志敏、邵式平也加入了队伍,并出版了开展新文化运动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季刊《新江西》。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好像他出身的苋鸡蓬,金鸡报晓,他是赣湖大地觉醒最早的学子之一。</h3><h3> 1925年寒假,这个觉醒的人回到故乡,要将沉睡的故乡唤醒。徐先兆以邀约原石溪充实小学同学组织“聚友会”(后更名“学友会”)为掩护,秘密筹建国民党石溪区党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进行革命宣传,开展党的活动,并动员青洲的叶步青、古埠的陈金水等一批青年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h3><h3> 徐先兆担任《江西民国日报》总编辑时是24岁。之后又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刊物《红灯》任编辑,以笔为刀枪,发表大量锋芒犀利的文章。并亲历八一南昌起义,随着起义部队从南昌到广东再转厦门,之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到闽北建瓯任宣传部长。</h3><h3> 之后徐先兆日本留学,回国后在江西省禁烟委员会与省政府编译室工作。在应铅山乡绅丁觉中之聘担任私立狮江中学校长时,因招生广告上的名字,让领导闽北游击队的黄道获知近况,而取得联系。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之际,徐先兆不避艰险毅然深入游击区到达长涧源。目睹红军抗日之坚决。从而发表《坚决抗日的赣东闽北》一文为红军辩诬正名。之后再度出马,穿针引线促成闽北游击队石塘整编顺利进行,在民族危亡之际,展示了一位中华儿女的赤子情怀。</h3><h3> 在新四军战地服务部,在金轮峰对日的战斗中,在“青抗会”,在信江高级农业学校,他翻译日军资料,鼓励抗战,为了这个日寇铁蹄下的中国,徐先兆辗转奔波。但就是这位获“金轮峰英勇抗敌纪念章”的抗日战士,因在信江农专用毛泽东的诗词为教材,不幸被国民党被捕入狱,幸被曾于鹅湖师范读书的黄维担保而得逃脱魔掌。</h3><h3> 新中国成立,从上饶烈士子弟学校到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学院,以及错划右派,弋阳漆工劳动。徐先兆先生总是乐天知命,超然自得。</h3><h3> 放不下的是家乡,傍罗大桥建设,他多方奔走,并悄悄寄上稿费。放不下的是战友,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铅山青洲人叶步青早年病逝,他秉笔撰文证明。收养战友的子女,不顾政治风险,为危难中的战友直言,耄耋之言的徐先兆依是书生本色。</h3><h3> 有相士言:徐先兆为鹤相,当长寿。原信江农专校长在徐先兆九旬初度之时,来信也称徐先兆乃鹤形鹤寿。</h3><h3> 古人云:仁者寿。面对徐先兆101岁的高龄,可知古人所言不虚。只是对于一个从枪林弹雨,在复杂的革命环境艰难而行的战士,霹雳手段也许更易,至于仁爱心肠济苍生,那是多么容易地受伤害。可是徐先兆先生功德圆满了自己。</h3><h3><br></h3><h3></h3> <h3>古埠二皓之徐人杰</h3><h3> 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徐琴甫(字人杰)先生67岁。古埠称之为:二皓之一,读徐人骥先生《徐琴甫先行传》可知原因。</h3><h3>首先是寒门自立,徐人杰先生之父荣山公谨慎持家,家有小康,伯父贵山为河口商界巨子,介绍徐人杰钱庄学徒,后因贵山伯去逝而为钱庄所不容,于是弃商学文。到董潭游方廷处求学,自由恋爱娶妻成家。只是办学到古埠因招生涉讼而事业受阻,官司久拖而凶,让父亲的一些薄产丧尽。在此困难之际,继母因偏祐其子,而对徐人杰苛待,让训蒙糊口的徐人杰雪上加霜,而觉人生了无生趣,曾服毒自杀,而幸得亲友邻里救护,得以不死。</h3><h3> 好在妻子不厌其贫,一家含辛茹苦地生活。转机在清朝于1905年废科举兴办学校,徐人杰即参加鹅湖师范学习。毕业后与徐人骥一同参与地方管理止烟禁赌后同办充实小学。</h3><h3>办学不仅解决了温饱,尤其是子女成龙成凤。次女徐梅仙毕业上海复旦大学,嫁陆军军医署驻赣办事处主任杨不平。幼女徐兰仙,心远高中毕业,曾留学日本东京,嫁河口朱觉,毕业交通大学,解放后任北京钢铁学院副院长。子徐帆,毕业国立平北大学,时任中正大学教授。</h3><h3> 从赤贫之士到女荣子贵,徐人杰依傲骨鳞鳞,独处故乡一如未达时模样,安贫食淡,和蔼待人,让人如沐春风。</h3> <h3>古埠二皓:徐步云</h3><h3> 徐步云先生出生于光绪七年(1881年),中国在经历鸦片战争之后,又经历太平天国起义。</h3><h3> 其祖严公为赤贫农户,所幸经太平天国运动后,农产品物价上涨,其勤劳而富。其父满松公因此读了些书,因而着意培养长子徐步云先生。步云先生少时不拘束管并不用功,直到十九岁时父亲严厉教育,才发奋学习。23岁1903年进了信江中学接受书院学习,在科举未废除之时,仍望功名,同年通过考试成为秀才。1910年春季在石溪观音堂与周绍濂、任国瑞、江尚文等开办充实小学。</h3><h3> 观音堂是座气势雄伟的寺庙,庙门有明代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郑以伟所题:“古风朴庵”匾额。后该寺在咸丰年又由浩然的和尚重修,因后世弟子不肖而破败。</h3><h3>徐步云先生是个有胆略的人。传说该庙白昼会出鬼,晚上能听得到审案打板之声,所以许多人不敢睡庙中。但在筹备中,他一人独处,半夜果然有异音,他壮胆察看,发现原来是蝙蝠拍梁的声响。1911年,他主持县立小学工作,并到南昌投身革命运动,回乡便动员二位知识分子剪发,提倡石溪境内设四年制的初级小学。在发现知事郭志仁是一个贪污的官僚时,作为一名国民党党员及铅山县教育会会长,他便领导全县人士反对郭知事并到南昌控告,使其去职。</h3><h3> 同时也是一位敬贤尊长有谋略的人。观音堂学校虽由他一手办成,但校长之职,他却让给年纪比他大的江尚文先生。为筹学校经费,他假意与控制节妇洲庙产土地的几位乡绅合作,以学校名义的低价购得土地。呈报县府审批,之后,又劝乡绅放弃暗中所议的权利,从而保证学校经费。</h3><h3> 他是个王阳明思想的践行者,在困难面前,坚韧自修,坚守良知,做到知行合一。面对军阀势力的打压,他能脱下长衫,斗笠赤脚地农耕于野。在乱世逃难浙江龙游,半耕半读六载,而心泰然坦然,并作联自勉:土面比求人面易,道根从咬菜根深。</h3><h3> 正因为其淡然荣华,所以教学三十多年。其从江西测量专门学校毕业后,之后任鹅湖商业学校校长(该校处河口一堡),执鞭于鹅湖初级中学、狮江中学,并出任过国民党铅山党部的常务委员,且代理了一个时期的铅山县长,到省禁烟委员会做视察员,当选石溪乡议员等,门生故吏虽繁,但仅以一书生面目示人,以教学育人为己任。</h3><h3> 生子三人,长子徐先兆,日本东京文理科大学毕业;次子徐先良,日本东京亚细亚航空机关学校毕业;三子徐先瑞,中正大学农学院毕业,女徐敏华南昌师范大学毕业嫁湖南永兴任社会部劳动局劳动预备队少将支队长刘参。</h3><h3>桃李芬芳,家园春景。</h3><h3><br></h3><h3></h3> <h3> 抗日志士 : 徐克义</h3><h3> 徐克义为遗腹子,母亲方氏二十余岁守寡抚养成人。其先到求实小学读书,后升入省立第四师范学习,由学校供应膳食,五年后,逢黄浦军校成立,在同学任能众相邀下赴广东投军,同时得徐先兆介绍,考入该校第三期。其劳学节用,将补贴汇到家里,其妻孔兰珍持家勤俭。其参加北伐战争,历任连长,后调任豫警大队长,之这后战金陵,往松江,在战斗中而为国牺牲。松江有“上海之根”之称,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开始,中日双方共投入100万军队,战役持续三个月,日军投入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h3><h3> 徐光义作为其中的一命战士,牺牲的细节应该很难调查清楚。清楚的只有家人,只有故乡,在噩耗惊传恤金附寄时,山川恸哭。</h3> <h3>铁鞋踏公堂:徐世绪力争西源塘</h3><h3>西源塘在村以北,居高临下惠济全村的稻田。在农耕时代,对古埠徐姓而言,可谓无塘则无田,无田即无食。也许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天气特别干旱,徐姓以及陈姓的稻田都眼巴巴地望着西源塘的水,徐姓车水,陈姓将其水车、锄头予以抢夺。于是双方引起械斗。械斗惊动了官府。</h3><h3>据说对塘的归属与用水,官府也难判定。于是来了一个狠招,经双方同意,烧红铁鞋一双,哪方有谁敢穿,就断哪方赢。结果徐姓族人敢穿铁鞋,而陈姓畏缩。此后西源塘灌溉引水徐姓田,理直气壮。</h3><h3>在徐氏宗祠的门墙上,有铅山县县衙的审结奉谕。徐氏雕刻在石上嵌于墙,徐氏宗谱有《记世绪公保守西源塘事略》,虽未明言他铁鞋踏公堂之举,但称他:精筹善策,有拼命的勇气。</h3><h3>我相信,对于文字,有些口传的东西更加真实与原始。古埠徐氏就有这样一位族人,为了家族的田地有水流进,他愿流血。</h3><h3><br></h3><h3><br></h3> <h3>红十军团长:徐仕良</h3><h3> 徐士良是1930年8月20日,在随红军在石溪战斗中了无音讯的,时年23岁。</h3><h3> 1930年,在铅山的土地革命斗争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大事,在横峰苏区党组织的影响,1929年铅山信江北岸先后建立了高阶杨、詹村、新滩、北源等一批党支部。经过公开的武装斗争和秘密的宣传工作,革命的旗帜向信江、向东延伸。1930年2月,杨林、沙畈、紫溪也分别建立了党支部。1930年4月,在1000多名农民的配合下,红军攻占了河口对岸的庙湾,占领了河口地主、资本家堆放粮食和煤油的庙湾栈房。国民党军队在一河之隔不敢轻举妄动,此役,庙湾、赤岩、杨梅山亮起了红旗。期间,中共上饶县第五区委员会的工作向傍罗地区推进,在区长陈道馨的率领下,游击队配合傍罗地区农民,一举击溃王浩松保卫团。不久,上起古埠,下至石桥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h3><h3> 1930年1月,车盘群众从福建运盐,经分水关草鞋岭,被国民党盐勇拦住,恰好崇安民众会赶到,经一番交火,10个盐勇被打死。2月12日,民众会到乌石,歼灭了车盘盐卡派驻的盐勇。3月14日,徐福元率闽北红军五十五团三连袭击车盘,保卫团被歼、盐卡被烧。</h3><h3>同年春,武夷山东坑农民举行了东坑暴动,革命的队伍奔向篁村、叠石、陈家寨、石垅。7月,国民党靖卫团反扑。</h3><h3> 8月7日,方志敏指派陈其富、方友三带领一支红军增援铅山南部。</h3><h3> 徐士良是否参加了此次的行动,不得而知,在赣东北红军打通闽北的过程中,战争常拉锯般地反反复复,流血牺牲是革命者无法避免的风险。</h3><h3> 作为23岁的红十军团长,可以推测他的勇敢,可以想像徐仕良的身先士卒。虽然,他躺在《铅山县志》的烈士名录中,不再叫喊着:冲啊。</h3> <h3>二品记名总兵:任得胜</h3><h3>听闻古埠有个人,家有三宝:古画、端砚与宝剑。画为唐伯虎的画,砚为有鸪鸪眼的端砚,宝剑可作腰带,并削铁如泥。</h3><h3>我一直怀疑这事的真实性,因为古画浩瀚如烟,有些艺术水平低,又无人文价值也是废纸一张。老百姓知道的画家少,见着别人珍贵着画,也就都认为那是点秋香的唐伯虎画的。至于砚,古代读书人家都会有几方,砚的品鉴难度大。至于能当腰带的宝剑,柔软如此,更觉得不能当真。可是当我知道任得胜,并且这家人是任得胜的后代之后,这样的传说就显得可信起来。</h3><h3>任得胜为任希夷二十世孙。出身寒苦,读书未成,而喜欢骑马试剑,听古人领兵打战而怦然心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参军,入九江后营守战粮,拨军饷,这像个仓库保管员的岗位。二十七年(1847年),参加剿抚州漕匪,大捷有功而得七品顶戴;咸丰二年(1852年)出师湖南荣升六品顶戴;在江西省城防守三年,咸丰五年(1855年),曾国藩调其到水师营战船任哨官,自此习水战,有初生牛犊不畏虎之势。咸丰七年,克湖口、拔梅家洲、得江皖彭泽与铜陵处,咸丰十年克复枞阳、踏平殷家汇、池州,得以保奖守备尽先补用加都司衔赏换花翎。咸丰十一年,力复通城、崇阳、蒲圻等县及剿退兴国、大冶、通山等处,虽有伤未愈而裹伤前进。得保奖以都司尽先补用加游击衔。同治元年(1862年,任九江前营安义汛把总。同年四年收复太平、芜湖两城,并攻下金柱、关东、梁山、秧陵、关江等要隘,彭玉麟推保,加副将衔。之后带兵攻克九洑洲,面对大炮,其从肉林中执刃而上,取得战争的胜利,而感自己奋不顾身如有神助。以副将尽先选用加总兵衔。同治三年(1864年)克金陵,其巷战生擒贼目,得记名总兵赏给二品封。之后,以副将实缺扼荆襄。</h3><h3>虽然晚清为平定太平天国,因损耗巨大,国库空虚给不起赏赐,发明了记名提督和记名总兵的官职,带记名总兵头衔的人有两万多人。虽有泛滥成灾之嫌,但对任得胜这位平民出生的人来讲,每一个台阶都是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每一份荣耀都是劫难之后的庆幸。我觉得这总兵这二品封的确是货真价实。</h3> <h3>一个古道热心的家族</h3><h3>在《古埠徐氏宗谱》我看到有:合族历年用费及各处助缘公金的支出明细,范罗墩义渡、老虎滩义渡、石溪义渡、上宜桥、福坑桥、乌壁桥等修桥设渡徐氏众亲出钱。修学堂修建庙也出钱,那个有着“凿开螺蛳山,倒了兴隆馆”的传闻的螺蛳山修路,徐氏众上也于乾隆六十年赞助1000文。在这些明累帐目中,我看到一个地方的古道心肠和为众人排忧解难的情怀。</h3><h3>站在傍罗桥、站在古埠桥上,我感到这情怀跨越信水跨越古今。</h3> <h3>下古埠,一个临山临水的村庄。</h3> <h3>这桥为信江入铅境第一桥。为徐先兆先生的笔墨。</h3> <h3>二石相对话古今。</h3> <h3>雷打石,有鹰栖山崖。</h3> <h3>通介宜人,佳境。</h3> <h3>远山凝秀,不虚。</h3> <h3>五凤呈瑞,果然。</h3> <h3>心中有山水。</h3> <h3>可耕。</h3> <h3>可渔</h3> <h3>可樵。</h3> <h3>文脉流淌。</h3> <h3>侠义铭石。</h3> <h3>苋鸡蓬,树木葱茏。</h3> <h3>每棵树都坚韧不拔。</h3> <h3>遮天蔽日</h3> <h3>清风四溢。</h3> <h3>鸟语花香。</h3> <h3>古意悠远。</h3> <h3>百岁时为童年的故乡写校名,也是件以慰童心的事。</h3> <h3>有鹤之闲逸。</h3> <h3>古埠谣一唱,近千年的人文就飞扬起来。</h3> <h3>有囍庆之味。</h3> <h3>有欢乐的笑容。</h3> <h3>有幸福的跳跃。</h3> <h3>还有现代的人居环境。</h3> <h3>青春时想她,古韵悠長。年老时想她,青梅竹马。也许这叫故乡。</h3> <h3>作者:丁智,铅山县文联主席、书协主席,上饶市作协副主席,江西省书协、作协会员。对本文有意见、建议与补充,望联系本人。微信:D3693693692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