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国鸟类摄影专集

王 仁

<h1> 刘立国原来是海军后勤部教导大队大队长,是我的好战友。他退休后酷爱摄影,専门拍摄鸟类,并有一定建树。近七、八年来,他拍摄了200多种鸟类照片;他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自己开车前往等候,抓住最佳时机拍摄了许多鸟类精彩镜头;看了他拍摄的鸟类照片,能享受到各种鸟类色彩斑斓之美、生存智慧之美、与大自然协调共存之美。为保存并经常欣赏他的优秀作品,特制作本相册。</h1> <h1>  雉鸡又名环颈雉、野鸡、項圈野鸡,为雉属鸡形目动物。雉鸡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杂食性动物,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雄鸟羽色华丽,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明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较短。雉鸡共有31个品种,多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木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h1> <h1>  蓝喉蜂虎属中型鸟类,体长26---28厘米。头顶至上背栗红色或巧克力色,过眼线黑色,腰和尾蓝色,翼蓝绿色,腰及长尾浅蓝,中央尾羽延长成针状,明显突出于外。颏喉蓝色,其余下体和两翅绿色。嘴细长而尖,黑色,微向下曲。喜近海低洼处的开阔原野及林地,繁殖期群鸟聚于多沙地带。蓝喉蜂虎为夏季繁殖于中国湖北及长江以南的不常见鸟。在海南岛为留鸟。以蓝喉为特征,极具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鸟”。</h1> <h1>  夜鹭是中型涉禽,体长46--60厘米,体较粗胖,颈较短;嘴尖细,微向下曲,黑色;胫裸出部分较少,脚和趾黄色;头顶至背黑绿色而具金属光泽;上体余部灰色,下体白色;枕部披有2--3枚带状白色饰羽,下垂至背上,极为醒目。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沼泽和水田地上。夜出性,喜结群。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h1> <h1>  燕子学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h1> <h1>  戴胜鸟又名胡哱哱、花蒲扇、一把扇、山和尚、鸡冠鸟等,头顶有醒目的羽冠,平时褶叠倒伏不显,直竖时像一把打开的折扇,随同鸣叫时起伏。嘴细长往下弯曲。栖息在开阔的田园、园林、郊野的树干上,是有名的食虫鸟,大量捕食金针虫、蝼蛄、行军虫、步行虫和天牛幼虫等害虫。</h1> <h1>  灰头麦鸡是鸻科、麦鸡属下的中型水鸟。中型水边鸟类头、颈、胸灰色,下胸具黑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背茶褐色,尾上覆羽和尾白色,尾具黑色端斑。嘴黄色,先瑞黑色,脚较细长,亦为黄色。飞翔时除翼尖和尾端黑色外,翅下和从胸至尾全为白色,翅上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白分明。灰头麦鸡活动于近水的开阔地带,飞行速度较慢,以蚯蚓、昆虫、螺类等为食。</h1> <h1> 池鹭系典型涉禽类,体长约47厘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的鹭。繁殖羽:头及颈深栗色,胸紫酱色。冬季:站立时具褐色纵纹,飞行时体白而背部深褐。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栖息于稻田、池塘、沼泽、喜单只或3--5只结小群,在水田或沼泽地中觅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鱼类、蛙、昆虫为主,幼雏与成鸟的食物成份相类似。繁殖期营巢于树上或竹林间,巢呈浅圆盘状,由树枝、杉木枯枝、茶树枝及菝葜藤等组成,巢内无其他铺垫物。5月上、中旬产卵,之母窝产卵3--6枚。</h1> <h1>  棕头鸦雀体长约12厘米,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 。常栖息于中海拔的灌丛及林缘地带,分布于东北至西南一线向东的广大地区,为较常見的留鸟。</h1> <h1>  黑翅长腿鹬是反嘴鹬科长腿鹬属的一种鸟类,共有4个亚种,是一种修长的黑白色涉禽。体长约37厘米。特征为细长的嘴黑色,两翼黑,长长的腿红色,体羽白。颈背具黑色斑块。幼鸟褐色较浓,头顶及颈背沾灰。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在浅水中或沼泽地上活动,主要以软体动物、虾、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昆虫幼虫,以及小鱼和蝌蚪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为5--7月,每窝产卵4枚。</h1> <h3>  震旦鸦雀是莺科鸦雀属的一种鸟类,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被称为“鸟中熊猫”。它的名字非常中国化,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这种鸟的第一个标本采集发现是在中国南京,所以定名为震旦鸦雀。</h3><h1> 震旦鸦雀是一种体型长约18厘米的中型鸦雀,已被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为全球性濒危鸟类。目前其分布仅限于黑龙江下游及辽宁芦苇地和长江流域,江苏沿海的芦苇地。</h1> <h1>  天鹅指雁族的鸟类,属游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腺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螺类和软体动物。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相伴终生,一年繁殖一次。</h1> <h1>  秋沙鸭属是雁形目鸭科的1属。共有5种。该属特点为嘴形侧扁,边缘具锯齿;雌雄乌均有羽冠;后趾具宽阔的瓣膜,店趾连瓜较其宽度(连同瓣膜)不超过3倍,甚至仅2信;两性羽色不同。除非洲和澳大利亚外,在其余各洲均有分布。中国有3种,即中华秋沙鸭、红胸秋沙鸭和普通秋沙鸭,主要見于东部地区,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h1> <h1>  黑天鹅是鸭科天鹅属的一种大型游禽,体长110--140厘米;翼羽160--200厘米;体重3.7--8.75千克。具有天鹅类中最长的脖子。这个细长的脖子通常呈“S”型拱起或直立。全身羽毛卷曲,体羽斑点闪烁,主要呈黑色或黑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飞羽为白色。尾长而分叉,外侧羽瑞钝而上翘形似竖琴。有一个明亮印蜻磨的鸟喙,为红色或橘红色,靠近端部有一条白色横纹。虹膜方红色或白色,跗跖和蹼为黑色。共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嘴较厚重。栖息于海岸、淘湾、湖泊等水域,成对或结群活动,食物几乎完全是植物,各种水生植物和藻类。具有较强的游牧性,迁移模式不规律,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迁徒时会组成成千上万的大团体。</h1> <h1>  伯劳鸟是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又名:百罗鸟、伯劳头,生性凶猛,是重要的食虫鸟类。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嘴形大而强,上嘴先端具钓和缺刻,暗似鹰嘴。伯劳鸟翅短圆,通常呈凸尾状,脚强健,趾有利钩;性凶猛,嗜吃小形曽类、鸟类;蜥蜴等各种昆虫以及其他活动物。大都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巢呈杯状,置于有棘的树木一线灌丛间。卵上常具有略呈暗褐色的、大小不等的杂斑。</h1> <h1>  鱼鹰学名鸬鹚,有1属39种。大型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栖息于海滨、湖沼中,飞时颈和脚均伸直。中国有5种。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h1> <h1>  喜鹊是鸟纲鸦科的一种鸟类。共有10个亚种。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留鸟,栖息地多样,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全年大多成对生活,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捕食昆虫、蛙粪等小型动物,一山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h1> <h1>  白鹈鹕俗名又称犁鹕,逃河、淘鹅、塘鹅、(夸鸟)鸭。繁殖都在欧洲东南地区,越冬在亚洲西南部以至非洲。在中国見于新疆(天山西部,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南部水域,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湖。</h1> <h1>  燕雀属小型鸟类,体长14--17厘米。嘴粗壮而尖,呈圆锥状。雄鸟从头至背辉黑色,背具黄褐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两胁淡棕色而具黑色斑点。两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体色较浅淡,上体褐色而具有黑色斑点,头顶乖枕具窄的黑色羽缘,头侧和颈侧灰色,腰白色。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尤其是迁徒期间常集成大群,有时甚至集群多达数百、上千只,晚上多在树上过夜。主要以草子、果食、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h1> <h3>  白头鹎又名白头翁、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日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侯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15年。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石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额至头顶黑色,两呢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乜人区中常見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木灌丛中,也見了针叶林里。</h3> <h3>  蜡嘴雀是家庭观赏和调教技艺鸟之一,很有赏玩价值。蜡嘴雀里还有黑头蜡嘴雀、黑尾蜗嘴雀和锡嘴雀三种之分。还有斑翅、白翅、黑翅等三种蜻嘴雀。</h3><h3> 蜡嘴雀是中国传统笼养鸟种。该物种雄雌异形异色。中型鸟类,体长17--21厘米。无说雄雌㎝形象都憨态可鞠非常惹人喜爱。</h3> <h3>  山噪鹛是雀形目鹟科的鸟类,中引鸣禽。全身黑褐色,上体羽灰砂褐色,嘴稍向下曲。栖息于山地斜坡上的灌丛中。经常成对活动,善于地面刨食。夏季吃昆虫,辅以少量植物种子、果实;冬季则以植物种子为主。</h3> <h3> 山雀鸟也叫黑头山雀是一种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小型鸣禽,在该大陆的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亲戚。它是一种常规的后院饲养者,无所谓惧,对其他鸟类充满活力,并以其遇到人类时的大胆而闻名。但它也是一种温顺的鸟,不会给人或其他鸟类带来麻烦,并且确实从许多方面受益于人类活动。</h3> <h3>  黄腰柳莺:体长8--11厘米,小型鸟类,上体橄榄绿色;头顶中央有一道淡黄绿色纵纹,眉纹黄绿色。两翅和尾黑褐色,外翈羽缘黄绿色。腰部有明显心黄带;翅上两条深黄色翼斑明显;腹百近白色,第二枚飞羽大都等于第七或第八枚。</h3><h3> 常活动于树顶枝叶层中,易与其它柳莺种类混淆。主要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从山脚平原一直到山上部林缘疏林地带皆有栖息。单独或成对活动在高大心树冠层中。性活泼,行动敏捷,常在树顶枝叶间跳来跳去寻觅食物,食物主要为昆虫。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和南部,西至阿尔泰、中亚、东亚、鄂霍次克海、远东、萨哈林岛和朝鲜,部分到中南半岛越冬。</h3> <h3>  小䴙䴘:是䴙䴘目䴙䴘科小䴙䴘属的一种。因体形短圆,在水上浮沉宛如葫芦,故又名水葫芦。主要分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平时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食物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荷兰。</h3> <h3>  斑嘴鸭属大刑鸭类,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雌雄羽色相似。上嘴黑色,先端黄色,脚橙黄色,脸至上颈侧、眼先、眉纹、颏和喉均为淡黄白色,远处看起来呈白色,与深的体色呈明显反差。翼镜绿色,具金属光泽。虹膜黑褐色,外围橙黄色端斑;嘴甲尖端微具黑色,跗蹠和趾橙黄色,瓜黑色。以植物为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一</h3> <h3>  银喉长尾山雀共有19亚种。体型纤小,全长10.8--13.1厘米。该鸟头顶羽毛较二十满且甚发达,体羽篷松兰绒毛状,头顶、背部、的翼和尾羽兰現黑色或灰色,下体纯白或淡灰棕色,向后沾葡萄红色,部分喉部具暗灰色块斑,尾羽长度多走台过头体长。雌性羽色与雄鸟相似。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棕黑色。该鸟行动敏捷,来去均甚突然,常見跳跃在树冠间或灌丛顶部,生活在欧亚大陆各种环境的树林中,群居或常与其他雀类混居,以昆虫及植物种子等为食。</h3> <h3>  戴菊鸟是最小的鸣禽之一,体长8--11厘米。长着绿白色的身体,在它们的头部有鲜黄色的条纹。主要栖息在松柏里,在树枝上不断跳跃捕捉昆虫,还吃它们的卵。用苔藓和蜘蛛网做成杯状瓜巢,并把巢挂在树枝的底部长。每次可产7--12枚卵。</h3> <h3>  灰棕鸟是雀形目椋鸟科的动物,体型段北椋鸟稍大,头顶至后颈黑色,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嘴橙红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栖息于平原或山区的稀树地带,主要取食昆虫,中国分布于黑龙江以南之至辽宁、河北、内蒙古以及黄河流域。</h3> <h3>  扇尾沙锥是鹬科沙锥属鸟类,小型涉禽,体长24--30厘米。嘴粗长而直,上体黑褐色,头顶具乳黄色或黄白色中央冠纹;侧冠纹黑褐色,眉纹乳黄白色,贯眼纹黑褐色。背、肩具乳黄色羽缘,形成4条纵带。颈和上胸黄褐色,具黑褐色纵纹。下胸尾下覆羽白色。尾具寛阔的棕色亚端斑乖窄的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后缘,翅下覆羽亦较白,较少黑褐色横斑,飞翔时极明显。栖息于富有植物和灌丛的开阔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也出现在水田、鱼塘、溪沟、水洼地、河口沙洲和林缘水塘等生境。主要以蚂蚁、金针虫、小甲虫、鞘翅目等昆虫及软体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小鱼和杂草种子。</h3> <h3>  蓝眉林鸲是鹟科鸲属的鸟类,它与红胁蓝尾鸲非常相似。区别于它的雄鸟此红胁蓝尾鸲雄鸟更富蓝色,眉纹亮蓝色。</h3> <h3>  凤头䴙䴘</h3> <h3>  白骨顶鸡</h3> <h3>  黑水鸡</h3> <h3>  绿翅鸭</h3> <h3>  彩鹬</h3> <h3>  斑鸠是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类,共有6cl亚种。体长约32厘米,嘴瓜平直一线稍弯曲,嘴基部柔软,被以蜡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质;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上体印深色扇贝斑纹体羽羽缘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浅灰。下体多编粉色。成对或单独活动,多在开阔农耕区、村庄及房屋前后、寺院周围或小沟渠附近,取食于地面。食物多为带颗谷类。</h3> <h3>  白琵鹭</h3> <h3> 反嘴鹬</h3> <h3> 牛背鹭</h3> <h3> 黑卷尾鸟</h3> <h3> 林鹬</h3> <h3> 半蹼鹬</h3> <h3> 蓝翡翠鸟</h3> <h3>  寿带鸟</h3> <h3> 黄鹂鸟</h3> <h3> 红脚鹬</h3> <h3> 白 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