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当飞机缓缓地降落在默罕默德五世机场时已近午夜了。机场离市内有三十多公里。重新订的机票让我们在里斯本多呆了大半天,估计抵达卡萨布兰卡就该是夜间11点半了,也是最后一班火车开往市区的时刻,考虑到了飞机可能会误点,以及机场外币兑换处已打烊换钱不成,更生怕碰到夜晚几乎尽是无牌照的黑车,为防宰客发生龌龊之事搞得心情不好,就在网上定了个出租车。果然不出所料掐的真准, 飞机确实误点了。</p><p> 最后从传输带拿到行李时,时间已指向下半夜1点,匆匆随着人流走到接人大厅,但很快就变得空空荡荡,看来乘客大都是本地人,即刻就被家人接走了。我有点焦急,订单上说明出租司机最多等侯的时间是飞机抵达后45分钟,瞄了一大圈也没见到举旅客名字牌子的人,难到走了?也见不到任何工作人员,看来都下班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所有的办公室都关门了,只有远离大厅顶端的一个门口还微微露出灯光,匆匆跑去一看是一租车公司的办公室。询问了里面的一个工作人员,只见他一步冲出门外,领着我们向外奔去。我心中暗暗叫苦,只是网上渲染的情况太坏了,只要有人自告奋勇带路,都是设计好的套路然而后狮子大开口索要,不过这回真是我错了,小伙子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大门外的露天广场,转头就走,我连感谢之词都没来得及说,顿时感到是不是小看人了,有点小内疚小惭愧。</p><p> 夜晚中的默罕默德五世机场。<br></p> <p> 朦胧昏暗中只见零散的几个人在外面等候,原来是机场为安全起见和防止极端分子制造恐怖事件不许接客的人进入大厅。一个蹲在树下举着牌子的人赶紧迎了上来,看上去已等候有会儿了,我们有点过意不去。<br> 一看司机的面相就知道是个诚实本分人,核对名字后就上路了。 <br></p><p> 夜间徐徐的凉风不时地吹进车窗内,路上已见不到什么车辆了,显得非常安静。这是炎热的非洲吗?同样的月份感觉要比家乡黄梅季节的闷热要好多了。我们给了司机额外的小费,虽然订车时是说明是全包的。他先是一愣,马上迭迭不休地表示感谢。都是辛苦讨生活的人。机场的小伙子和这位司机给了我们不错的印象。马上冲谈了很多媒体那样多负面报道的渲染。<br></p> 卡萨布兰卡最值得看的就是列为世界第三大的清真寺La Mosquee Hassan II 哈桑二世清真寺。排在其前两位的是沙特麦加大清真寺和先知清真寺,不过对非穆斯林来说既拿不到签证也不会让你进,本身穆斯林教徒能够朝觐麦加清真寺就是他们一生梦寐追求的愿望。不止一次为在电视中看到那壮观的人潮汹涌和气势磅礴的场面而震撼,同时也对发生挤踏的悲惨景象感到惊悚和恐惧。既然他们朝觐都一求难得,何况我们非穆斯林呢?但哈桑二世清真寺不同的是对非穆斯林唯一开放的,所以想观看清真寺和了解点简单的伊斯兰教,就是世上唯一的选择了。再者虽说是卡萨的城市大名声大,但除了清真寺以外也没有特别值得看的地方,这是必打卡之地。<div> 从东面方向看清真寺。</div> 清真寺是每小时放一波人进去,网上不费事就能查到时刻表,斋月中的开放次数会减少,也能找到时刻表,但是周五开放时间就众说不一了,每一个网站都各说各的。印象中周五是个“大礼拜’,(后来才知道是穆斯林的主麻日)。而我的行程是一天一个城市,如果错过了就完了。所以就留了个心眼,把原来打算周六去首都拉巴特的计划放在星期五,清真寺周六去。这样万一错过第一场还有第二场。结果判断完全正确。 临行前三天终于找到了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官网,时间是斋月周五开放时间仅上午一次,周六有两次。众说纷纭的时刻表甚至在全球最著名的孤独星球旅游网站上都是错的。切记!游览著名景点一定要查看官网。<br><div> 从南面看清真寺。</div> 周六一早吃过早饭,叫上出租,直奔清真寺。我们的计划安排是一定要在9点之前到达,赶在第一场。出租车和我们预料的一样,不打表是肯定的,你问他要打表,他们都会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还理直气壮地说:“没表。”要价和网上游记中的描述基本一致,游客基本是本地人的3倍,既然知道他们有两个版本,所以价格只要在你认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就不必讨价打口水战和浪费时间了,好在价格不高。这就是他们的文化。游客只能随乡入俗了。<br> 早晨空旷的广场游客寥寥无几,看见一位北京同胞,见到我们立即迎上前打听时间,原来是赶早拍摄日初晨曦中的清真寺把手机电池耗尽了。这可是位痴迷摄影大侠,夜里独自来此拍摄夜景中的清真寺,没睡一会,又大早赶来,还是自驾。 从清真寺远远望去的卡萨最西北角的El Hank Lighthouse 灯塔,也是卡萨城最西北角的濒临大西洋的地点了。建于1916年,和清真寺连接的大西洋形成了一道月牙形的湾。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去成,据说从灯塔看清真寺才是最佳的观赏点。<div><br></div> 哈桑二世清真寺并未古迹,算是现代建筑。1986年开工,1993年完工,三分之一建造在海上,说是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来自海上。<div> 老国王在其六十岁生日时曾托梦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于是宣布建造一个规模庞大的清真寺,得到了虔诚民众的响应,捐款达到了资金的半数以上。总造价接近6忆美元,对于这个不富裕的小国来说是个大数字,所以参观门票也是摩洛哥景点中最贵的,而对非穆斯林开放也能增加不少收入用于维护。当时的国王叫哈桑二世,也就以他名字为名。<br></div> 从google地图上俯瞰的清真寺。它的北边和西边都以蓝色的大西洋包绕。确实是1 /3建造在海上。 清真寺外围很大,能过容纳8万之多的教徒礼拜。 宣礼塔的三边有拱形回廊,里侧的一边与寺相连。祷厅可容纳25,000名信徒,占地两公顷之多。 <div> 宣礼塔高达210米,是全球所有清真寺中最高的,顶部有一个激光投影仪,能在30公里的天空产生绿色的光。直对麦加方向。<br> 塔内有电梯可直达宣礼塔顶,堪称奢华。<br></div> 清真寺共有25座电动门是用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盐分的腐蚀。正门重达35吨。 十二角形喷泉。 细看摩尔式的圆拱门,雕刻精致无与伦比。<br> 不同方向的门造型是不一样的。 走近看大门雕刻。 精致的马赛克拱形喷泉,这是典型的阿拉伯风格。 水池底部。 感觉摩洛哥比中东国家开放,参观者长裙遮肩短衫即可,也不用戴头巾,带了头巾也没得上。 大门实在是太高了,横照竖照都很难把全部顶部拍下。<div><br></div> 大厅被红线栏杆圈起的部分只能国王行走。国王就是国王。 天花和墙壁上的浅浮雕和镶嵌图案可不是预制了再拼上去的,而是由工人在脚手架上整雕出来的! 地面的大理石有地暖设备,天冷时可以加温。 祈祷大厅天花板有两扇分别重达1100吨,3400平方米精雕细琢的雪松木活动门,天热的时候可以打开以利通风。 大理石来自意大利,雕花板来自土耳其,精雕细凿,工艺精湛,极致奢华。<br><div> 见到人人手中都提拉个绿袋子吗?进寺内需脱鞋的,这可是最舒服的一次了,记得在新加坡和曼谷参观印度庙和佛庙时在大门外很远处就需脱鞋了,踏上被35度以上酷热晒得如火一般的砖石时,犹如在受酷刑。</div> 水晶吊灯来自奥地利,用掉了51吨威尼斯水晶玻璃。 钛铝合金门的里侧一面。 二楼是为女教徒所设的祈祷厅 寺内还设有伊斯兰教经学院、图书馆、讲演厅、会议厅等,那可不是对非穆斯林开放的。 濒临海边一侧的雕花窗棂,外面就是大西洋,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大西洋的海水卷着波浪呼啸冲向岸边。 通道直抵地下室的净水池。 犹如镜面的地面。 38个莲花洗池坐落在地下,祷告前需洗手洗脚及头脸三次,以示虔诚,听说撒哈拉南部的沙漠无水地区祷告时就得用沙子洗了。 结束后,我们沿着清真寺外围大西洋的海滨大道向Rick咖啡店走去,正逢大西洋海水退潮, 清真寺海中的一半映入眼帘,防波墙也是拱形门状,底部虽留有长期海水浸泡的斑斑痕迹,上部仍与主体建筑颜色浑然一体。<br> 垂钓的人抓住落潮时机。嬉水的,无所事事的,男的女的......。 <div> 卡萨布兰另一个打卡点就是Rick's Café(瑞克咖啡)店,因描述一部二战的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大片而名声大噪,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就是在这个咖啡馆再次邂逅,重温旧情并逃脱纳粹的追捕。电影捧红了男主角亨弗莱.鲍嘉和女主角英格丽.褒曼,大家似乎已把瑞克咖啡馆当作浪漫与爱情的代名词,这是一个备受追捧的地方。<br> 摩洛哥在二战时期是中立国,卡萨布兰卡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战争对立的双方都在那里设有高级间谍网,互相刺探对方的机密情报。二战后期,同盟国联军在北非登陆投入反击战,卡萨布兰卡就是一个重要的据点,<br> 1943年初,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会晤,决定开辟欧洲战场,这是一个推动二战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br> 而德国对欧洲大多数国家侵略之后,大量的欧洲人为了免于遭受纳粹的摧残逃离了自己的国家去他国,那时的卡萨布兰卡仍属法国管辖,一霎间逃难的,各方间谍,真真假假形形色色的人布满萨布兰卡。更是轴心和盟军势力暗流涌动的角力场,电影情节由此而来。电影女主角在经卡萨布兰卡准备逃向中立国瑞士。<br></div><div><br></div> 电影里的瑞克咖啡店。 临行前还特地上网看了遍这部影片,竭力地想记住场景,以便去现场再核实,不过后来知道,其实电影是在摄影棚拍的。 一位退休的驻摩洛哥美国外交官,模仿电影的场景和电影中里瑞克咖啡馆,买下了这个小楼,建造了这间咖啡店。店内的装潢完全按照当时电影中的式样。那个经久不衰的怀旧歌曲As Time Goes By(时光流逝)和电影片段不停地在室内播放。餐厅-钢琴酒吧坐落在老式庭院风格豪宅中,仿造电影中的建筑和装饰性的细节,弯曲的拱门,雕刻的酒吧,阳台,还有一台正宗的1930年代Pleyel钢琴。<div> 电影中的瑞克咖啡店。乐师山姆正在弹奏时光流逝。<br></div><div> 很多人把《卡萨布兰卡》这首经典歌曲误认为是电影主题曲,其实是上世纪70年代由 Bertie Higgins(贝特·希金斯)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有感为其女友写的,用的是电影的名字。发行于80年代,名气要比电影插曲《时光流逝》大得多得多。</div> 电影中的大部分镜头都是在这个小小的咖啡馆进行的。 <div> 因事先看了多次地图,方向是不会搞错的。不过差点在一个不经眼的小巷口滑过去,但马上醒悟过来,返头折回找到了这个Rick's Café店。现在也可以说是山寨版了。不过去Rick's Café的不太会专门去为一杯咖啡吧,都是为那部电影而去的。<br></div><div> 走近店门口,正碰上侍者开门。</div> 侍者笑容可掬,还热情地替我们拍照,告诉我们还要等一个小时才接待顾客,这样必然要打乱我们的下午计划,所以感谢之后就走了。 离开瑞克咖啡,叫了辆出租到市中心,开始打量起这个既有阿拉伯穆斯林传统又带有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欧洲色彩的城市。<div> 12世纪时柏柏尔人就居住此地,伊斯兰教传入后渐渐扩大,15世纪葡萄牙进入,18世纪西班牙得到了贸易特权,改名为卡萨布兰卡,西班牙语Casa指房子,blanca指白色,合在一起就是白色的房子,再后来法国进入,建造了港口,城市迅速扩大, 看上去这个城市的名字确实是名副其实,我们旅馆周围都是一片白色法式建筑。</div><div><div> 1956年摩洛哥宣布独立。城里保留了很多法式建筑物。城市临海,树木常青,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是北非著名的旅游城市。</div></div> 城市西濒大西洋,是一座天然的海港城市,在延绵1700公里长的大西洋海岸线占有1/3的货物吞吐。也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和金融中心。除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和埃及的开罗之外的非洲第三大城市。 陈旧斑驳的白色已成了灰白米白,多了几分殖民时期的沧桑。 伊斯兰建筑风格的银行。 伊斯兰式样的圆拱形窗的邮局。 傍晚时分来到穆罕默德五世广场(Place de MohammedⅤ)这是卡萨布兰卡市中心看点最集中的地方,这里的全部建筑都是上世纪 20 年代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建造的。广场以摩洛哥独立后的第一任国王穆罕默德五世命名。<div><br></div> 中央广场是该市许多重要官方建筑的所在地,包括主要邮局,司法宫,县,法国领事馆和摩洛哥主要银行。建筑物的外立面都具有法国驻利比亚将军Lyautey在20世纪初期开始对卡萨布兰卡进行现代化改造时规划的新摩尔风格。<div> 政府办公楼。</div> 广场有一个中央喷泉和花园。晚上这里是当地人最喜欢的地方。因为大量的鸽子在此乞讨觅食,又称为鸽子广场,与欧洲的一些城市鸽子广场极为相似,只是现代的水泥路面还是不及欧洲古老石卵路面耐看。 法院楼。 广场上的雕塑,不太知道详细的历史,看起来是反殖民的主题。 全球化都一样的手机一族。 大街的休息条凳上几乎都是男性,有点中国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感觉, 以后在其他城市也是这样,男女是绝对分开坐的,不过也不奇怪,穆斯林国家嘛。 Place des Nations Unies 联合广场也算是个热闹地 ,Old clock tower老钟楼建于20世纪初,位于联合国广场的中心,然后于1948年倒塌,并于1990年在邻近旧城墙的附近地点重建了塔楼。 集市。 街头耍猴人 傍晚时分,集市热闹起来,街头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落,稍稍打量一番,大声粗鲁吼叫的都是来自撒哈拉南部国家的非穆斯林,而本地的听起来不大会喊叫。 一个清真寺走下来,差不多半天时间也没了,下午去哪里呢?<br>两个选择。<br> 一是打出租去城南,那有老城区的麦地那和历史悠久的帕夏老法院。<br> 二是坐轻轨去海边,其实对海滩并无兴趣,只是在临走前对网上的一则消息发生了兴趣,卡萨布兰卡在2014年批准了建造一座非洲最高的多功能大厦 Al Noor Tower阿尔-努尔塔,将获得非洲大陆最高建筑物的称号(在全球当时排名第五)排在纽约新世贸中心塔-自由塔(Freedom Tower)之后。它将高达540米,成为非洲大陆上最高的建筑。<br> 在此之前非洲的最高建筑是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卡尔顿饭中心,建于种族隔离时的1973年,高223米。曾于2015年去南非旅游时还斗胆冒着号称世界犯罪率最高城市特意观光过此塔,按现在的眼光,实在是一座很普通到谁都看不上眼的老式大厦,可居然能保留近50年非洲最高摩天大楼的历史,也显得非洲的建设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区域。<br> 听说卡萨的这座新塔要有一倍之多的高度超赶卡尔顿大厦,还是为之心动了一下,按照网上所提供的信息。2015年动工。18年竣工,当时是17年,差不多已是工程近半了吧。虽然找不到有关地点的任何信息,但肯定是在沿轻轨线的其中一段,我们从市中心起点出发必能经过建造地点的,到时随时可以跳下看一下应该还在建造中的大厦。<br> <div> Al Noor Tower阿尔-努尔塔,阿拉伯语是光之塔。</div><div><div> 从网上下载的图,看上去很壮观,塔体是阿拉伯文字的图样,而左角下哈桑二世清真寺倒成了不经眼的“小不点了”。</div></div> (网图)夕阳下的努尔塔。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contenteditable="true"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top"> 还有一个愿望就是顺带看另一个景点,位于海滩边的Sidi Abderrahman(西迪·阿卜杜拉曼岛), 非常漂亮,该岛就是一个围绕着西迪·阿卜杜拉·马纳墓地的小岛。就像飘在海洋上的一个村庄, <br><div> 西迪·阿伯德拉曼来自18世纪的巴格达。他是文盲,无法学习古兰经经文。用弹琴赞美先知,他住在这个岩石小岛上,被认为是隐士和圣人,有神通广大的能力治疗包括精神在内的疾病。圣人死后,被埋葬在他居住的岛屿上。<br></div><div> 如今该岛只有在退潮时才能连接陆地,但在2013年建造了一座石拱桥,虽然方便了居民,但也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br></div><div> 不过这个岛是不给非穆斯林进入的。</div><div> (网图)退潮时的小岛。 </div></div><div data-v-a814f724=""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a814f724=""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5884018/3339c9a0-7fb7-11eb-8e0b-9b772222bdd1.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5884018/3339c9a0-7fb7-11eb-8e0b-9b772222bdd1.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azyloaded" style="height: 310.3px;"></div><!----></div><!----> 计划是在轻轨的终点站找个出租直奔小岛,给进就进。不给进也不要紧,就在岸边照个相。算算时间到那里也快傍晚了,看着网上的绚丽夺目的晚霞照,似乎自己也能捕捉到同样的美景,心里还美滋了一番。<div> 这两个景点都是我在网上乱搜随意找到的,也没什么旅游信息,而且自以为是应该没有问题。<br><div> (网图)夕阳下的小岛。</div></div> <div> 对于游客来说去海滩最好的路线是在穆罕默德五世广场搭乘轻轨,再转140#公交或打车到小岛,随后到海边卡萨城最新最大的购物中心吃上一顿美餐。<br></div><div> 市区的主街道布满了电车轨道,很是方便,正因为摩洛哥的出租车行业很混乱,也为了尽量地减少被敲诈和欺骗,搭乘电车是很明智的选择。<br></div><div> 市中心的轻轨线。</div> <div> Casa Tramway卡萨布兰卡的有轨电车是由法国公司建造的,2013年才通车,虽然在我们看来都不算事。但是在非洲大陆就是很先进交通工具了。有这么个机会搭乘一下也算领略了非洲的现代化了。</div> 看过网上如何买票的帖子,我们准备好了零钱,售票机有两个投币孔,法语和阿拉伯语把我们难住了,主站台有一个职员,负责服务和对街的两个站台,很快他帮我们买了往返票。 斋月期间电车里也显得空空荡荡。中途隔窗张望,哪有什么高楼建筑,过了市区到处都是荒地,这个塔楼究竟在哪里?<div> 回来后过了一年,一点建成的消息都没有,又过了几年,更是沉寂无声,看来是个摆了个大乌龙。</div> 卡萨的轻轨的终点站很奇怪,四周根本就没有商业圈,也没有任何连接的公交车站,搞不懂为何这样设计?更看不到街上的出租,这个不是外国游客常来的地方,司机干脆在斋月期休闲了。 这里甭谈是出租,连公交都见不到,看来不是外国游客常来的地方,司机干脆在斋月期休息了。<div> 海滨大道的确是很新,矮矮的棕榈树,一眼望不到的尽头,寥寥无几的当地客泡着海水,说实话海滩也是所见到过的最差的一个,实在不值得一看。<br><div> 海滨大道的确是很新,矮矮的棕榈树,一眼望不到的尽头,见不到一个饭店,还去观什么景啊,连午饭都成问题。<div><br></div></div></div> 海滩边以为是涂鸦画,原来是厕所的标记,别有新意。 这会儿发现问题严重,不谈找景点了,中饭在那里解决?我俩就像图中的背包客一样,顶着酷热,活脱脱的暴晒,带的水也快喝完了,感觉再下去可要中暑了,在地图上一搜,有家KFC,把希望寄托在它上了。西方的快餐店总不该也过斋月吧。<div> 走近看,店门根本就没开,市内黑洞洞地,使劲敲门,终有个小伙计来开门了,</div><div> 都一点多钟了,看来我们是第一个顾客。伙计赶快动手,半小时后才吃上,之后也没见有第二个顾客。</div><div> 此时什么小岛啊,夕阳啊全都把抛掷脑后了,赶快回酒店!晒昏了。</div><div> 自游行虽有自由的爽快,也有弱点,因为没有众多现成路线的让你参考,加之时间气候交通突然的事件,能够完成70%的计划就很不错了。全凭运气。</div> 摩洛哥的酒店可是国际化了,欧洲美国的连锁酒店在主要的城市都有,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非洲。我们的原则在大城市住连锁酒店,因为都是临近车站,交通及方便。小城市就去住民宿,体验伊斯兰的建筑风格和本土人文。<div> 卡萨的这家酒店火车站汽车站都接近,实在是太方便了。<div> 酒店的装饰看出国王在摩国的地位不是一般,穆罕默德六世大幅照片高高在上,不知是民众的仰慕恭敬还是政府的行政要求。</div></div> 因为是穆斯林国家及风俗的原因,少有中餐馆,不过在地图上竟然找到了两个,其中之一的位置相当的好得不能再好,就在我们入住的酒店对面街上。<div> 由于受到宗教饮食传统影响,好多食材都会受到限制,不像欧洲北美的中餐馆满地开花到处都是,为迎合当地多种族多元化的需要,洋不洋中不中。看来阿拉伯人是不进中餐馆的, 好处就是既然当地人不入,就不必考虑他们的感受了。也就很容易保持中国的原汁原味了。<div> 在卡萨的两晚每天都去享受一番,老实说,真是如同回到中国的感觉,实是出乎意料之外,好多年在国外都没吃到这么地道的中餐了。不多也清楚地知道,这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再往下走的小地方是肯定不会有如此地道的美味了。以后的10天行程不仅没吃到一次中餐,连一粒米都没见过。也就这么过下来了。</div></div> <div> 一天的行程就这么快快地结束了。虽然计划没能达到预期,但是清真寺没被错过,就不遗憾啦。<br></div> 最后听上一曲经典优美的《卡萨布兰卡》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