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偶然整理旧相册,翻出了1998年8月初中同学第一次大型聚会的通讯录,扉页是解先文同学有感而发的小诗,后面是我写得激情昂扬的倡议书……再后面的是倡议人~想想当时初中毕业十五年,31岁,现在是2019年,又一个8月马上就到了,现在是距离1998年21年,距离初中毕业36年~记得孟慧琴同学感慨过:曾经14、15岁,如今40、50岁~是啊人生能有几个36年?时间老人不会在意你唏嘘慨叹的一切,它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昔日远离父母独自住校学习的大同县三中的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往事如烟……</h3><h3> 大同县三中前身是大同十中,地址在如今名扬四海的“大同土林”所在地的大同县杜庄乡的千千村,后改为大同县三中。当时大同县教育局要打造一所县级重点初中,把大同县各个乡镇中学的初一学生,选取前三名的学生送到大同县三中参加统一考试,再从中选拔成绩优异者~当时参加考试时我们西坪中学的一位老师带队,领着我们三位同学,一路颠簸着到了大同县三中参加的考试,反正那时候年龄也小,很少出远门,路上的庄稼地绿油油的,整整齐齐,一望无际,满眼的新奇。到了三中,只感觉校园特别大,校园东西分两部分,西半部分第一排建筑为教工宿舍和教学办公室,中间有一个拱形的门洞,依次后面左边的几排为教室区域,右边的前半区域为开会或者打篮球用的大操场以及校领导训话的主席台~,主席台后面就是一排排学生宿舍了,中间的马路两旁是郁郁葱葱高耸入云的白杨树,挺拔结实,微风吹来簌簌作响 。宿舍区再右面有一个大礼堂,大礼堂后面是食堂。校园的东半部分是专门的运动场运动跑道,而且空闲的地方种了许多蔬菜……校园大气、宽敞、绿植繁茂非常吸引我~我所在的西坪中学一起来了三位,只考取了我自己……非常幸运!</h3><h3> 学校秉承着历史的沉淀,从校园布局到绿化,都有着浓郁的学院派的氛围:学校大门外,右侧方位就有一片周围是葱葱郁郁的芦苇包围着的小湖,夜晚时分的蛙鸣声不绝于耳……</h3> <h3> 记得当时开学应该是八月底了,父亲让专门的木匠给我做了个小型的衣箱,油成淡黄色,里面可以放点衣服和书,拿到宿舍没想到小衣箱个头竟然是最大的了,很是奢侈;刚来新的环境,新老师、新同学、到食堂以宿舍为单位集体打饭、分饭……暂时还懵懵懂懂~等正常的学习生活开始时,想家的念头与日俱增。你想啊:十四岁的时光,没有电话,交通闭塞……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一进教室,哭得稀里哗啦的同学一大片,我和曹淑琴想家哭的次数较少,李玉珍老师封我们俩为“大英雄”“二英雄”……“大英雄”和“二英雄”也有忍不住的时候,眼看就要国庆节放假了,我和“大英雄”曹淑琴随同阁老山的几位同学跳过学校的比较低矮部分的院墙一起提前步走回家了~一路上我们兴致勃勃,我当时没舍得穿我大嫂给我买的灰色的新布鞋,只是拿书包背着,怕步行回家的路上弄脏了,还穿原来的旧鞋,整整走了一上午的时间,脚磨起了许多血泡了才回到了平生第一次离开了一个月的家,看到久别的父母和哥哥弟弟,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哭着哭着猛然想起:新鞋子让曹淑琴背走了(她怕我背东西多走不快),我赶快让我二哥骑自行车追……</h3> <h3> 想家期过去后,正规的学习生活开始了,因为已经回了一趟家,父母的殷殷嘱咐占据了思维的空间:“还得认认真真学习呢,都是选拔出来的优秀生,考试不能落后啊。”一切在适应之后步入新的学习轨道……</h3> <h3> 随着课程的深入,新毕业的老师成了我们的教课老师:王仁泰、杨信、白生有、康一甫、何福花老师……他们当时刚刚师范毕业,以前又是三中的学生,回母校任教感情使然~年龄刚二十出头,精力充沛,兢兢业业~也和我们学生一样住在学校吃在食堂,因为都不离学校,老师陪同我们白天上课晚上上自习,学习时间的宽度与课外知识掌握的广度就比其他学校好多了:记得王老师经常在课外给我们讲古汉语知识,好比字的来源与字型的意义,讲得深入有趣~王老师写得字非常帅气,我们许多同学都模仿他的字体,也就是在那时候固定了自己的写字风格……王老师还写过一部小说,名字叫《酒后话多》 ,记得当时给我们同学们还念过一大段呢。王老师特爱干净,上课时总是戴一副袖套,后来我们同学们也模仿王老师,好多同学回家让家长给做了一副袖套戴上……有一次王老师的袖套落在宿舍了,让我们同学周宝去宿舍“取袖套”,周宝听成“洗袖套”了,整整在王老师宿舍给洗了一节课的袖套……王老师经常穿一身深蓝色的中山装外配一条浅灰色的大围脖,头发三七分,发质浓密,有点毛宁“涛声依旧”的感觉……</h3><h3> 杨信老师给我们开始讲物理,后来又兼任政治老师,讲课时滔滔不绝,还不误满黑板写字……有时候把白色粉笔沫抹了一嘴,但是仍然很忘情,最难忘的是杨老师讲课时的眼神……可见杨老师的孜孜不倦与深情投入~他经常穿一件乳白色的高领毛衣和蓝色的喇叭筒裤,引领校园新潮流……</h3><h3> 温廷日老师在初二时给我们讲《生理卫生》,印象最深的是告诫同学们:不要将“臀大肌”记成“表情肌”,但是老师也口误了一下,说成“殿大肌”记成“表情肌”……温老师初三时任我们化学老师,生怕我们记不全化学方程式,自己编成许多通俗易懂的口诀,方便同学们记忆……</h3><h3> 康一甫老师一直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师大毕业,讲课不看教案,一气呵成,经常突然提问,让同学们胆战心惊,但是为了不被问倒,每位同学暗自攻克数学,题也做得多,方法也学得不少,跟着康老师数学都学得非常棒……</h3><h3> 最喜欢的当然是白生有老师在我们初三时讲得语文作文讲评了,他会把每周同学们里面写得最好的作文给同学们讲评一下,非常生动有趣、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爱好写作的热情,同学当中被白老师讲评最多的数孟慧琴了,她是我们班的“大文豪”~我曾经有一篇作文有幸让白老师在全班讲评,终生难忘……</h3><h3> 还有我们的英语老师何福花老师,人不仅漂亮精干,而且英文发音标准,课也讲得入耳动听……当然还有我们的历史老师李生财老师,讲课从来不带教案不带书,讲课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信手拈来,准确无误……</h3><h3> </h3> <h3> 这里特别提到的是我们的张奋老师,因为我们在四班,张老师是三班的初二语文老师,只是给我们带了为数不多的几节语文课,但是张老师当时已经在大同县教育系统非常知名出类拔萃,他当时已经写了许多的诗与文章在杂志社及报刊多次发表,是我们学校的传奇型老师,能听张老师讲课非常荣幸,记得他讲课时说过:“安秉全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启蒙”二字从此记忆深刻……在今生,只要一提“启蒙”这两个字,那么张老师讲课的场景历历呈现……</h3> <h3> 还有我们初三时的物理老师张一龙老师,非常磁性感的男中音,讲课声音独特、流畅、清晰,那么难学的深奥的物理课,在他的抑扬顿挫下变得简单明了……</h3><h3><br></h3> <h3> 说完老师,再说说同学们,学霸型管理型的人才层出不穷:郭丽同学,能把汉语成语词典熟背,古文诗词倒背如流……贺鸿飞同学,当时自学数理化,解题思路技巧方法速度无人能比……孟慧琴同学,当时流行的小说《黄执诚驾机起义归来》情节段落给周围的同学讲得出神入化、如痴如醉……曹淑琴同学,不仅功课 学得好,而且体育项目稳拿第一……李向珍同学,从小就大气度大格局、爱操心,夜晚放学后一个宿舍的人不休息攀谈,她给讲她父亲如何给她母亲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做工作……</h3> <h3> 还有我们初二的大班长贺林,曾经带领着我们骑着自行车回家,那时候我年龄小个子不高,父亲就请比我高一个年级的辈分比我大的,应该叫叔叔的(实际年龄比我大一岁)骑自行车带我回家,那时候人家也不大,因为回家路程有点远,我坐在人家后座,人家特费劲,骑着骑着人家的裤子快掉下来了,我坐在车后座不好意思提醒……一直等着贺林大班长喊“咱们停下来缓缓”时,一切才回归原位……后来,慢慢地,我也随着孟慧琴一起骑自行车回家了,先骑自行车到倍加造孟慧琴家,然后坐公共汽车回自己家……最可笑的是有一次自行车骑着骑着一下子冲进路边的玉米地里……再后来父亲单位已经有了一部130车了,到市里办事时顺便到千千村接我,顺路的同学们可以顺便搭车……</h3> <h3> 三中最具特色的是每次考完试后要在校园的特别明显处用大红纸贴榜公布考试排名,那是最激发同学们你追我赶学习劲头的大事。排名后就是总结考试经验教训了,这样便于同学们查漏补缺……</h3><h3> </h3> <h3> 初中同一年级的三班,也是人才济济:解先文、刘子忠、郭钰晶、赵军、张胜、马爱琼、周华、樊素莲……学习成绩优异,字也写得漂亮,各种才能突显~</h3> <h3> 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是我一直的内心独白~因为一次的相片整理而一触即发,勾起我长长的回忆,期间还有许多许多,不能一一涵盖……千千村的三中生活是我生命旅程中的基石:淡泊明志、纯朴自然、为人处事、生活自理、自强不息、独立自主、感恩感谢……让我懂得了同龄人难以理解的而且指导了我以后生活道路的人生哲理……使我终身受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