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h3> </h3><h3> 小区旁边前不久开了家早点铺子,开始几天的时候打折促销,家人买了几个包子回来让我尝尝评估一下,我吃了几口感觉一般,按打折价评下来也就只能给个中评吧,果然,不到一个月这铺子就像熄了火,来吃早点的人稀稀拉拉的,门店也挂出了转让的牌子,有次早上我外出正好路过那儿,听见有人与老板开玩笑,问他是不是嫌南通这地方太难弄了,老板操着东北腔没好气地抱怨说:“南通这旮瘩地方好是好,没灾没祸的,能吃的东西也多,就是人嘴巴太刁了。。。”。我听在耳里惊在心里,想想还真有点那个意思呢。 </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细想想,南通本地出生的人,对吃早点还是比较挑剔的,从最早南大街上的四宜糕团,马房角火饺,大华楼肉包等,到随处可见的缸卜油条,豆腐脑儿,馄饨烧饼等等。就说同样是馄饨,又分红汤和白汤(骨头汤)馄饨,按大小形状又分为小馄饨与大馄饨,按口味又分清淡的与重味的,当然了,既然是早点,也就是要适合普通大众来吃的,口味好与差,价格高与低,最后就决定了店家的生存长短了。说起来这个行当起点很低,谁都可以做,但又不是谁都可以做好的,做的好人气旺又能坚持下来的也不多。有些店像南通的四宜店,虽然号称是百年老店,但感觉已经不是南通人常去的地方了,在里面吃的也大都是外地来南通旅游的客人,价格当然是不低的,完全脱离了南通人民的日常生活标准。而那些做的好,口味好价格又亲民的,肯定就是那些人气旺旺的店,也是老百姓中口碑好传得快的店。</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感觉南通的大码头馄饨店,就是这样一家货真价实的好店。说起它家的历史,据说还是有段故事可讲的,从人民医院往北,沿孩儿巷北路向北一直到通吕运河,沿河那段路以前是河运货船上下岸的地方,南通人把那一带叫“大码头”,现在虽很少能看见货船上下货,但人来人往的车辆与人流还是非常密集的。尤其是早上班的高峰期,经常是车堵的一塌糊涂。正由于这密集的人流量,所以就在这条路上两边,也是一家接着一家的各色早点店,那家大码头馄饨店就在那儿开着。我也是听朋友介绍,正好那天沿路开车堵,心想不如就停下来去吃吃早点吧,车停在店门口,走进了那家馄饨店。</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一家才搬进来不久的店,据说原来在沿着运河边上的位置开着,后来由于拆迁,搬到这个新地址上来了,来吃早点的人也大都是原来的老吃客,新店堂也比老地方宽敞多了,但看得出仍走的是亲民路线,装修的不算富丽堂皇,却也是窗明几净。走进大门后,一张大长桌上摆着大大的茶水桶与洗的干干净净的茶水碗,供来客免费喝个够,尤其是在现在炎热的夏季里,喝上一碗有着藿香味的凉茶,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呀。店里早点的品种也不算多,就是馄饨与面条,浇头都是预先烧制好了的,摆在柜子上,面条统一在大锅里下,下好了盛在大碗里,然后再按你选的花样儿把浇头舀到面碗里。馄饨也简单,就只分大、小二种,配小馄饨用的是大锅里熬好的骨头汤,除了胡椒基本上不加其它调料了,喜欢吃香菜的人可以让老板娘抓一把香菜叶子洒在馄饨碗里,可能是习惯的原因吧,反正每次去都必吃她家的小馄饨,一碗干干净净骨头汤的小馄饨,汤上漂浮着绿绿的香菜叶,就像看到夏日河塘里的绿莲,让人心情舒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里面忙前忙后的几个女人,我没搞清楚哪个是老板娘,都三十几岁的样子,好像都是一家人个个能作主的样子,应该是姐妹还是姑嫂吧,反正感觉关系是挺亲的,一边干活还一边有说有笑的。年纪较轻的那个虽没刻意妆扮,却也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一看就是手脚特别麻利,就她一个人负责捏馄饨,随你客人来多少人要几碗馄饨,只见她手指翻飞,一会儿就能</font>捏<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好,客人吃的馄饨基本上都是现捏现下的,馅料也很新鲜,所以感觉这馄饨也是特别的新鲜。年纪较长的那个姐姐(暂且这么称吧)戴着个眼镜,长发盘在脑后,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负责往大锅里下馄饨与面条,也是一个人操作,一边手上干着活儿,一边还在招呼着客人,指挥着其他服务人员,客人们谁要什么哪个要几碗,搞的清清楚楚的,好像从来没有过差错似的,</span>也没有人专门收钱,都是吃好了自己扫码交钱。当然了,感觉这几个老板娘记性也好,你只要<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第一次去吃过,第二次再去,肯定会对你笑脸相迎的。我后来又去吃了几次,她家东西的特点就是好吃,馄饨皮薄肉鲜,面条劲道,汤好喝菜料足,每次去就是感觉人多,最多的时候你是找不到空坐位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想</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想也难怪,这么好的一大碗骨头汤馄饨让你能吃饱,价格也只要五元。现在能吃到五元一碗的馄饨已经是很稀罕的了是不是?</span></h3> <h3> 看看她家的早点生意这么好,人气这么旺;再想想我那小区旁边快要熄火关门的早点铺子,不禁为那个东北老板惋惜起来,你说你个大老爷们咋就这点儿出息呢,整个东西出来都不如几个娘们儿干的漂亮,也真该低下头来学习学习人家是怎么干活的了,我看这两家早点铺子做的事情,从内容上看是没差别的,但从过程与精神上来看,差距还是蛮大的,他家缺少的,就是那种认真劲儿,那种勤苦劲儿,那种对手艺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得,严苛之下才有好的作品,美食应该也一样,看别人做的都容易,实则背后隐藏着多少功夫呢?所以拿“南通人嘴刁”作为店开不下去的理由,恐怕是站不住脚的。</h3><h3><br></h3><h3> 再想想,好吃的东东不都是在嘴刁的食客挑剔下产生的吗,就像打造艺术品,哪一样不都是需要用心揣摩精雕细琢吗?想到这些,我不禁心中也暗笑起来,也许正是幸亏有了这些嘴刁的南通人,才成全了大码头这样的馄饨铺子呢。</h3> <h3><br></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人为峰</h3><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9.6.29</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