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好 听书 看书 读书

郑好

<h1>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好书,乃是人生感悟的初衷。她能使我们受用终生,她能成为我们生命的动力,她也是我们智慧的源泉。</h1> <h1>宋真宗赵恒曾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诗句。这里用读书的方式涵盖了古代人走向仕途的追求与梦想。用现代时时髦的话讲就是读书为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h1> <h1>面对一本书有三种形式去了解,听书、看书、读书。</h1><h1>先说“听书”自古有之。直至今日,依然有听书不倦者。这是历史上遗留的学习形式,由于国民文化水平有限,不可能都有上学堂的机会,所以借助说书人了解历史、趣闻逸事或民间故事,历史时期书场的就是为文化水平较低和靠卖苦力养家的群体准备的,成为他们休闲的娱乐场所。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评书人登上大雅之堂,书馆美其名曰“百姓讲堂”,说书人脱去马褂换上西装打上领带载上眼镜,一派学者模样,真的假的都是“大学教授”,也不是拍惊堂木,而是PPT课件。听众也换了人群,大多是中小知识分子。</h1><h1>为什么前几年如此盛行,因为大多数年轻人没有直接读过原著,于是乎想走捷径了解中国历史、四书五经、中国名著等。不免出现了于丹一类的文化渣子,她(他)们竭尽欺骗之能事,他们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在讲堂上大放獗词,歪曲经典,歪曲历史,凭空臆想胡说八道,要么就是满口的再正确不过的废话,更为滑稽的是一位资深“学者”,睁着眼楞说道光是乾隆的儿子,他们丑态百出。直到听者感到厌恶,最终把于丹之流赶下台,百姓讲堂也让于丹们搅黄了。所以要尊重历史,必须研习原著,去理解它的真蒂,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提高自身文化历史的休养。</h1> <h3></h3><h1>再说读书与看书,现如今“读书”经常与“看书”混为一谈。我认为它们还是有所区别。</h1><h1>小时候上语文课最不可少的环节是“念书”即“朗读课文和古诗词”,还要求背诵。目的是加深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即便是课堂看书也是在默读、,在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课程表里专有阅读课,在学校没有“看书”的慨念,所以,会读书的同学,语文知识非常扎实。</h1><h1>记得原燕京大学老校长对入学的标准,提出无论报考什么学科,都必须有语文基础,也就是说语文试卷必须严格过关,我认为非常有道理。你想一个人面对数学题,连题目的意思都搞不清楚,怎么能正确解题?一个想晋级高级职称的人员,连一篇象样的论文都写不好,又怎么达到目的?与人交流时,你语无伦次让对方不明白你什么意思,又怎能达到你的目的?又如谍战中的地下工作者接到上级密电命令,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岂不要误了大事?</h1> <h1>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我们自然而然地把“读书”习惯地改成不发声的读书,有声音读书环境也不允许。所以在公共场合看不出那些抱着书本的人,是默读还是心不在焉地看书。</h1><h1>那些不出声的“读书”者,有着不寻常的收益,因为是读书,不能落下每一个文字,如读到不认识的字或看不懂的名词或段落大意,会很走心地去查字典、查词典,直到搞清楚为止,这就是增加知识的必经之路,因为文化知识的获得来不得半点“偷机取巧”。而那些只看书,对不认识的字和名词一带而过,对文章意义也不求甚解,这种只看书的方式,显然没有任何意义了。</h1> <h1>所以我认为读书非常重要,亲密战友不是也教导我们;“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吗?他也是在强调“读”书而不是“看”书。</h1> <h3></h3><h1>当今社会的浮燥,是读书最大的绊脚石,不要说读书连看书的人都少的很了。北京前门大街街面上原来的四、五家书店被挤掉,仅存的大栅栏街里的新华书店(已立足于大栅栏七、八十年了),现也要靠搞多种经营维持生计,逛前门、大栅栏每天几万人次,但进新华书店的却了了无几,不能不说这是中国人类文化史上的最大悲剧。</h1><h1>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小县城能买到大城市想买而买不到的书,可现在小县城的书店,晚开门早关门,惨淡经营,不要说买书的连逛书店的都少之又少。再者书店除去大量的政治书籍,就是学生辅导书了,要么就是五花八门出版社无数次版本的所谓名著了。还有一些出版社的系列书籍,几面大书柜所有的书一个封面形式,大有全书店统一服装的架式。这样的经营环境还有什么吸引人的。</h1><h1>当然,这不仅仅是经营环节出了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人们已经没有渴求知识的欲望了。</h1> <h1>中国人一切都向钱看,谁还在乎读书与否?中国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中国人有几个人看过他的获奖作品。就连另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屠呦呦,关系人类生命的科研成果,达到世界科技顶级人物,可在中国政府面前都不值一提。更不用说莫言的纸上谈兵了。</h1> <h1>二零一七年曾有一个非官方统计数字,世界各国人均年读书量,俄罗斯居首54本,以色列其次50本,德国第三47本,日本45本,殃殃大中国4.66本,真的让人汗颜。</h1><h1>这可能会引起“爱国志士”的抨击,大骂统计者,我想中国一些人之所以文化素养低下,就坏在这帮人身上了,他们也许就是在国、内外丢人现眼的一群败类。看看臭脚丫子,践踏草坪,邮轮抢食物,与济公親密,可耻到了极点!</h1> <h1>当然读书也有技巧,首先不能跟风,别人看什么书,你也看什么书,比如,一说金庸,大家都去武当山;一说哈利,又都去波特;一说科幻都去穿越时空;一说盗墓大家又都去鬼吹灯等等。重点要看自己喜欢而又受益的书,不要忘记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不要忘记世界名著,那都是历經百年锤练的经典。我本人平时喜欢读一些古今散文类作品,受益匪浅。</h1><h1>一本好书就是一扇知识天窗,天窗越多自然知识就越广阔,与人和事交往的资本就越雄厚,朋友档次也就越来越高,办事效率也越来越得心应手。</h1> <h3></h3><h1>读书强国,读书育人,一个人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有真本领,增加文化底蕴,提升交往质量,那时我们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让国家去做硬件工程建设以抵御外来侵略,让我们完成软件建设防止民族败落!</h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h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郑 好 2019.6</h1><h3><br></h3><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