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旋哥的美篇

亚旋哥

<h3>  年轻的时候,上山下乡到了海南岛琼中县岭头茶场,在那儿“有幸”地遇到过二个“特务”。让我今后的人生中读懂了“人不可貌相”,“一种米养百样人”。几十年过去了,时代不同了,今天,我倒是想想他们,不知他们可好?!</h3><h3><br></h3><h3> 第 一 个 “ 特 务”</h3><h3><br></h3><h3> 十一队只有九幢茅草房,一幢是大伙房,一幢是文化室,还有厕所和洗澡的冲凉房,其余五幢是宿舍了,只有猪圈是砖栏瓦顶的。</h3><h3> 厕所是茅草房不打紧,只是担心那踏板不牢,总是要先试踏才行。而洗澡的冲凉房是茅草房那就糟了,不几天泥墙就“春光外泄”。每天下班后,姑娘们提着水桶到老李菜地的小河沟冲凉洗衣,小伙子们也到小河沟寻个好地方洗个痛快,只是唯恐姑娘们在上游,要洗她们的洗脚水。于是沿河而上,几次差点误闯“天鹅湖”,害得姑娘们躲在草丛中大呼“别过来,別过来”。</h3><h3> 过了几天來了几个民工,队长安排他们在男宿舍旁的草房住下,说是來打石头的,要修建厕所和洗澡冲凉房,他们都是湛江地区的人。(忘了是那个县的人,都讲广东话)</h3><h3> 一个壮实姓王的汉子是领班,由于语言接近很快就同我们亲近起来,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无所不谈,连我们在广州的学校也关心。当然,我们也知道他们家乡很穷,打石是他们谋生的本领。</h3><h3> 他们每天都带着钢钎大搥到苗寨那边打石,有时会用到炸药,打出的石头整齐地按立方排好以备结算。然后队里请场派车我们装运回去,以备基建用。我最佩服他们打石柱,石砖:山坡上的一块馒头状大石,他们直线的打了一排小方洞,然后在中间那个方洞中插入钢凿,用力狠狠一大搥,大石马上按直綫爆开!随之可以开石板,石柱,石砖,不得不叹了不起!</h3><h3> 打石民工们的收入远远比我们高(我们才十六块半钱,还要评先进,否则只有十六块大钱),日常他们到黎村苗寨买鸡,买鸭,甚至杀狗。煮了一大锅邀请我们也吃,我们识趣礼节性地尝一二块解解馋而已。其中姓王的领班最热情豪爽,同我们这些楞小子交往最深。</h3><h3> 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们打石工作也结束了,民工们收拾好行装,姓王的领班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他们先到场部结算然后才走。</h3><h3> 晚上队长从场部回来,告诉大家,那姓王的是“特务”,公安部门暗盯着很久了,今天在场部抓捕,他机警得很跳入大河逃跑,抓了!</h3><h3> 哎也,大伙半天张开嘴,从小看电影特务都是贼头贼脑的,而那姓王的和霭可亲平易近人,打石功夫了得,特务能干这活吗?他來这荒山野岭干嘛?这里能有什么可破坏的?那些破烂的行装怎也藏不了发报机……大家议论纷纷,怎也同“特务”对不上号。时值文化大革命开始,大家阶级斗争思想境界很高,一致认为这“特务”太狡猾了,一点都不像电影上的特务,我们的警惕性,阶段斗争觉悟太低了,“特务”就在身边也不知,还吃了“特务”的东西,大家越说心里越不舒服。</h3><h3> 很快,厕所和洗澡冲凉房建成了,大家上厕所不用担心那踏板不牢了,洗澡冲凉也不用跑到老李菜地去了,也忘了那打石的老王“特务”了。</h3><h3> 直到今天我仍不明白,那个老王“特务”來到这荒山野岭干嘛?这儿能有什么可破坏?</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