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培训】品数学味道 启文化之旅——山东省基于数学文化的课例研究研讨会学习体会

止于至善

<h1><b>2019年6月26日-27日“山东省基于数学文化的课例研究研讨会暨济南市小学数学文化的人教版教材培训会”在济南市舜耕小学四楼礼堂隆重举行。</b></h1> <h1><b>大会在山东省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徐云鸿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b></h1> <h1><b>舜耕教育集团的胡爱红理事长致欢迎辞。胡校长是舜耕集团七所学校的总校长(理事长),也是一个挚爱教育的数学人,整整两天的会议,一直与我们一起学习,令人敬佩和感动。</b></h1> <h1><b>济南市教育教学院李勇局长致辞,他用热情幽默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唯美和浪漫,初识数学文化的魅力。</b></h1><h3><br></h3> <h1><b>9对3说,我除了你,还是你❤️<br></b><b>4对2说,我除了2,还是2🌚<br></b><b>1对0说,我除了你,一切都没有意义💔<br></b><b>0对1说,我除了你,就是孤独的我自己🥀</b><b><br></b><b>瞧~数学也可以这样唯美,这样浪漫🥰</b></h1> <h1><b>大会共两项议程,第一项是课堂展示与点评,第二项是专家报告。<br></b><b>舜耕小学副校长张绪昌和泰安师范附属学校副校长刘万元对“圆的周长”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b></h1> <h1><b>张绪昌老师没有急于带着学生去探究公式,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去寻找研究的方法。他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通过不断地改进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b></h1> <h1><b>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是借助圆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六边形引导学生分析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性思维。</b></h1> <h1><b>探究活动之后,张老师适时介绍了刘徽的“割圆术”,用多媒体演示了运用圆内接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正四十八边形……来推倒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渗透了极限的数学思想,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b></h1> <h1><b>刘万元老师不愧是大咖级名师,一开课,他就用《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数学味。什么是数学文化?我想,数学史,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b></h1> <h1><b>但是,数学文化究竟是什么?难道它仅仅是介绍一下古代数学家?知晓一下数学史吗?我觉得绝不仅仅如此!通过刘万元老师这节课,不仅让我们对数学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为我们“如何在数学课上落实数学文化的渗透”指引了明确的方向!</b></h1> <h1><b>比如这一环节:刘老师给出固定的几个圆,让同学们分组测量它们的周长。测量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为什么?因为有误差。那怎么办?</b></h1><h1><b>刘老师没有把每一个结果都让孩子们计算,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办?用哪一个值?最后,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将几个测量结果进行平均,取平均值,再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在这里,有效地渗透了整合、优化的数学思想,这也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b></h1> <h1><b>接下来,刘老师用一段微视频(没放出来,改成教师按照ppt讲解)介绍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这一环节的重点,并不仅仅是几个数学家、数学史、只是链接的简单介绍,而是从中提炼出不同的数学方法:除了课堂上学生们用到的实验法,在研究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运用到几何法、分析法以及现代计算机的计算。</b></h1> <h1><b>计算机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震撼?刘老师从3.14开始,到3.1415926,到3.14159265358979……到整屏的圆周率,渗透了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b></h1> <h1><b>关于圆周率的研究你还知道什么?教师从国外的阿基米德,到国内的刘徽,祖冲之,从原始的割圆术,到现代的计算机计算,在学生不能及的地方,老师帮一把,适时有效地渗透了数学文化。</b></h1> <h1><b>刘老师刚说下课,立马跑到讲台上照下板书。这张板书太丰富了,所有板贴的部分,几乎都是数学文化在本节课的体现。<br></b><b>那么,数学文化究竟是什么?<br></b><b><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从狭义上说,它包括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br></span></b><b>从广义上说。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b></h1> <h1><b>课后,威海市教研员于华静针结合《圆》这一单元的教材,从数学文化的教学内容、在数学中的运用水平以及数学文化的功能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数学文化在我们教学中看得见、讲得到、用得清。</b></h1> <h1><b>接下来我们聆听了三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br></b><b>蔡金法——</b><b>美国特拉华大学数学系教育学院终生教授</b></h1><h1><b>蔡教授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提出了本科题今后研究的方向。</b></h1> <h1><b>时俊卿——中国教育学会研究员<br></b><b>时教授借助生动的视频,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怎样确定研究课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研究。</b></h1> <h1><b>柳夕浪——教育部教材局专家<br></b><b>柳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培育教学成果,他的演讲激情澎湃,振奋人心。</b></h1> <h1><b>大会最后,我们的总设计师徐云鸿教授带领山东省兼职教研员团队进行了大会的梳理和总结。<br></b><b>徐老师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文化课题的研究方向。如果说经过了两天来的会议,我们对数学文化还有些朦胧,那么徐老师的总结绝对是拨云见日、醍醐灌顶,让我们真正明确了数学文化是什么,知道了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研究数学文化的作用和价值。</b></h1> <h1><b>这次济南之行最大的感受:笔不够用、纸不够用、手机电池不够用、脑子也不够用了……真的是一次数学文化的饕餮盛宴!带着满满的收获,品味数学味道,开始文化之旅……</b></h1>

数学

文化

刘老师

研究

学生

圆周率

我们

渗透

老师

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