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唐代李白从青弋江边渡船而去,忽然听到岸边传来汪伦的踏歌声,李白为之感慨万分,赞叹汪伦的情分比之这青弋江的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这段李白和汪伦的真情实意流芳千古,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欲道。社会上虚情假意充塞着人与人之间,而真情实意却因此更值得珍惜。我们小时候就读这首诗,但真正懂得这诗的内涵,懂得汪伦和李白的友情,懂得珍惜友情还是从桃花潭入门吧。感谢桃花潭,感谢李白和汪伦!</h3> <h3>我结束了查济古村落旅行,第二天就转而去了桃花潭。桃花潭距离查济村大概有一个多小时路程,而且需要在一个叫做沙元的汽车站转车。一路上汽车在青弋江边盘旋而行,远的是青山近的是绿水。有时公路在山和水之间蜿蜒前伸,满目清秀,心情极其舒畅。桃花潭是个镇,行政上比查济村要高一个等级,查济村还属于它管辖。桃花潭原名南阳镇,后来为了发展旅游才改名为桃花潭,用李白和汪伦的故事来吸引游客。</h3> <h3>踏进古镇从车上下来是一条商业街,景区还需右拐经停车场进入。景区口有保安看守,指示游客买票进入景区老街。时间还早游客不多,老街上店铺都还没有开门,沿街的徽式建筑给游客一种新奇的感觉。我因为背着双肩包不方便,就与保安商量,把包暂时寄存在买票处,等出境区的时候再来取。保安同意了,我也轻松了。顺便告知一下,游景区门票70元,高龄免票但需购一张过江船票10元。7</h3> <h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乘舟处,大概就是现在我们渡江的码头。过江处就是桃花潭 ,汪伦踏歌可能是用木屐在木制码头上踩踏打拍子,边走边唱歌,以送李白远行。当然这一切过去了1300多年,千年之前的生活场景很难复制,我也只是猜测罢了。但当时这踏歌声却深深地打动了李白,情意深如此,人生复何求?李白的诗歌也因此流传千古,至今引起诸多人的共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h3> <h3>过江渡轮</h3> <h3>踏歌古渡</h3> <h3>渡口码头</h3> <h3>渡过江,对岸潭壁上有怀仙阁。这里当年是李白饮酒作诗的地方,所以后人建造亭子,纪念李白命名为“怀仙阁”。阁者,三层楼阁,仙者,诗仙李白。对岸还有李白的青莲祠,也有汪伦祠和汪伦墓。听人说汪伦墓地曾三迁,不知道为什么?是曾遭破坏呢还是为了旅游开发?不得而知。走了一圈,沿着江边散步,地势高低起伏,移步换景。一直走过恩荣坊,来到诗画山水酒店处,问工作人员知道前面不通,只能返程走回去,从原路回到渡口。上渡船返回只我一个人,而回到踏歌处这已经游人鼎沸,排队上船了。</h3> <h3>桃花潭镇有天下第一祠堂,叫翟家祠堂,据说解放后做过粮食仓库,现在恢复祠堂。可以说是徽式大祠堂。有天井,有四水归堂,很高大的厅堂,是作为家族祠堂的享堂,后面有楼,上楼一看,排的整整齐齐的是祖宗牌位。大厅享堂的梁柱、月梁、雀替、蜂头、牛腿撑等都有大量的木雕,非常精美。</h3> <h3>差不多半天的时间在古镇走了一遍,因为要赶回泾县,时间可能的话,尽可能赶回宣城,所以路上不能耽搁。桃花潭给我的印象不错,好在情景交融。有青弋江桃花潭的非常美的风景,更有李白汪伦的那段真情。迤逦的自然风光只有配上了美好的人文情怀,才是最好的风景线。告别桃花潭,告别售票处的保安,我取走了双肩包,带着美好的印象回到泾县,回到宣城。那么宣城去看什么呢?除了宣城的敬亭山,还有没有其他值得一看值得走读的景观呢?请各位待我继续写下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