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旧照片引出了一条西摩路和半部民国史(原创)

海鸥

<p class="ql-block"> 一张旧照片引出了一条西摩路和半部民国史,说起来好像有点‘’天方夜谭‘’。这故事还要从70年代那张照片说起...</p> <h3>我珍藏着一张70年代发黄的集体照...前排中间是朱永嘉,历史学者,前上海市委常委。这是我翻拍后的历史存档照片。地点:陕西北路186号荣宅;时间:1972年;四十几年彈指一挥间,仿佛在我的履历上写着一句话——年青一代。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代名词。</h3> <h3>记得四十年几前,这里还是市委写作组的办公大楼,我曾经在这里学习生活过。当时不知道这屋子的典故。<br></h3> <h3>直到多年后,门口挂出“历史保护建筑”铭牌,上写:“原为荣氏老宅。陈椿江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18年建。折衷主义风格。形式丰富,主立面设两层列柱敞廊,具法国古典主义特征。平面复杂,内部地面、木作和彩色玻璃等处装饰精美。”我才恍然大悟,啊,原来这里是“荣氏老宅”!</h3> <h3>这栋上海最为高雅的洋房之一,已经在此安静地伫立了超过99年。荣宅是荣宗敬旧居——属于“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荣宗敬。这个封号,可是毛泽东给的。</h3><h3><br></h3> <h3>荣宅记录了我的一段人生...在那里我住了60天,算是闭门通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蒋学模生前还是我们的授课老师。</h3> <h3>荣宗敬(1873-1938)江苏无锡人,是荣毅仁伯父,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宗敬当年14岁时只身从无锡来到上海滩,从学徒做起,与其弟荣德生(荣毅仁之父)共同创办21家棉纺织和面粉企业,被誉为“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h3> <h3>1937年日本人胁迫留在上海的荣宗敬出任伪职,被其坚拒。后于1938年化装后从后门出走赴香港,但不幸突发肺炎,医治无效而终。1949年后荣家曾将此宅租给中国经济研究所使用。</h3> <h3>老宅外还有杨继光书法家题词...简介了这栋宅子的来龙去脉。</h3> <h3>从左至右:荣宗敬,荣德生,荣毅仁,荣智健。</h3> <h3>2017年10月对外“荣宅掀开序幕”,向市民免费开放一个月,令人雀跃。我得知消息后也赶去再次观光,更多的是怀旧...这是我二年前参观荣宅和最近走过这条西摩路所拍摄的照片,与朋友们一起分享!</h3> <h3>走进这栋豪宅,扑面而来的是温馨,奢华,时尚和熟悉的画面(门口石狮子已取代了铜雕)。又把我带进了四十多年前的那个年代...<br></h3> <h3>印象最深的是宅内的彩色玻璃天花板和门头上的彩色玻璃,至今,还是那么的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幻影靓丽,仿佛是在梦境中……</h3> <h3>地上的马赛克还是原来那模样...被我们踩踏过无数次,还在默默地讲述着它的故事。</h3> <h3>看到眼前这块荣宅的草坪,想起了我们曾经在这里拍过集体照,每天必须在草坪外走道上出操跑步的地方。</h3> <h3>这间屋,是我们夜宿的住所...记得里面有一张写字台,是双人上下单床,四个人同住一屋。一份世界经济危机的宣讲稿在这里完成。经过审核后到上海炼油厂宣讲。</h3> <h3>这是一间大堂,是我们上大课的地方...蒋学模老师生前的影子仿佛又在这里出现...记得就在这间大堂,我还主持过一次赛诗会。大堂中间还摆放了二个乒乓桌,午间或课外休息会在这里打上几局乒乓球。</h3> <h3>这好像是我们每天学习的小教室...地方不大可坐六七个人,大课上好在教室里讨论消化,还配了一位辅导老师。</h3> <h3>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寂寞深院锁春闺”,以后每次路过这里,我只能伸长脖颈,透过镂空铁门朝里张望:不知过了多少年,那棵垂而不死的老树有了支撑物;又不知过了多少时,朝西的门口铜雕下岗了,由一对石狮子取代……</h3> <h3>陕西北路她北到新闸路,南至巨鹿路,这条仅长1000米、宽9.2米的神秘老马路却聚集了20多处名人名居。</h3> <h3>据悉,1899年以前,陕西北路所在地域还是上海西郊的农田。上海公共租界向西拓展后,开辟该路新闸路以南到租界南部界限福煦路(今延安中路)段,1905年以英国将领名命名为西摩路。此后陆续向北延伸,延伸路段以上海钱庄老板名命名李诵清堂路。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以中国省份名更名为陕西北路。</h3> <h3> 这条马路历经百年风云,曾见证蒋宋联姻、“上海辛德勒”传奇带着独特厚重的文化底蕴,展现着上海人百年精致生活的缩影,已经成为上海人心中对从前生活的一种寄托 ..最近我又走进她,由于时间关系笔者选择了十二栋典型的代表建筑,与大家共享!</h3> <h3>一、陕西北路173号...在位于陕西北路西侧与南京西路的交会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扇黑色的铁门临街,左边是一排西式三层联排洋房,再走进十米便可见一座气势不凡的西班牙风格的高层公寓——华业公寓。</h3> <h3>最初,华业公寓大楼里住的都是中国的大官、富商和洋人。抗战胜利后,一度也住过一些文艺界的人士,如作家、戏剧家李建吾、电影、话剧演员金山、张瑞芳夫妇等,后来都因难以承受昂贵的房租而陆续搬出(这地段是寸土寸金)。</h3> <h3>金山与张瑞芳生活照...这是张瑞芳和金山的第二段婚姻。金山原名叫赵默,他在《夜半歌声》影片中扮演的宋丹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h3> <h3>二、陕西北路203号平安大戏院,陕西北路上的边门。就在荣宅的斜对面,想当年,我们下课后看到有好的电影,几个小伙伴也会去看一场。</h3> <h3>平安大戏院在文革中曾经改名为“革命电影院”,文革结束后恢复原名。九十年代,平安改名为“平安迷你电影院”,后又变成了“平安动感电影院”但经营开始惨淡,先是门口有卖廉价服装的摊位,后来变成专卖绸布的商场,后来这个“平安电影院”彻底的消失了,成为西班牙某品牌专卖店。连原来“平安电影院”的门都变成了橱窗!</h3> <h3>平安大楼,以前这里是旧英租界的时尚大街——南京西路与有犹太马路之称的西摩路(今陕西北路)转角。建于1925年,是一幢西班牙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公寓。</h3> <h3>平安大楼,平安电影院的原址,现在已经不见踪影了。1939年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投资,将大楼底层安凯地商场改建为平安大戏院。上世纪30年代,西班牙驻沪领事馆还曾设置在大楼的底层。<br></h3> <h3>张爱玲如此描写“平安大戏院”:“全市唯一的1个清洁的二轮电影院,灰红暗黄二色砖砌的门面,有1种针织粗呢的温暖感,整个建筑圆圆地朝里凹,成为一钩新月切过路角,门前十分宽敞……”。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br></h3> <h3>三、陕西北路30号马勒别墅——1919年英籍犹太人马勒来上海,靠赌马成为富商,时任上海跑马厅大班。</h3> <h3>1927年其委托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私人花园别墅,于1936年竣工。</h3><h3>别墅主体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城堡。</h3><h3><br></h3> <h3>主楼连接附楼,高高低低,屋顶陡翘,外形凹凸变化奇致。门窗上呈拱形状,框架突出墙面。楼面呈现陡峭,两座主塔高大、挺拔,像剑鞘一般,上开多层小窗。别墅边梢楼角,都建有小的尖塔,以求与主塔呼应,造型绮丽。整座楼面呈现赭红色,一律耐火砖建造,中嵌彩色瓷砖,望去像进入童话世界。</h3> <h3>因为马勒钟爱马、狗,所以园内建有马冢和狗坟,并置有青铜马像、大理石墓碑。</h3> <h3>入口处大门为红色,门楼采用红色校斗拱撑托。门旁有一对石狮。沿街的围墙也为耐火砖建造,呈现赭红多彩色调,上复绿色琉璃筒瓦。表现出一种浪漫与庄严的气质,尽显雍容华贵。</h3> <h3>1941年为躲避战乱,马勒离开中国,留下这栋无法带走的“梦幻城堡”。马勒别墅多历战乱,几经转手,1949年后成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场所。1989年马勒别墅被列为上海市一级优秀近代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一家饭店。</h3> <h3>四、陕西北路430号犹太住宅——建于1913年,房主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才回以色列。后被公安局租用为办公室、集体宿舍,再后来就成为“七十二家房客”。据说有犹太人想买下此房,终因价钱太高望而却步。<br></h3> <h3>住宅外有静安区人民政府立的铜牌,简单记录了犹太人生活的状况。</h3> <h3>这是犹太富商西式花园别墅。建于1913年,建筑为西式花园别墅,砖混结构四层。自由平面,空间丰富。清水砖墙,各立面差异明显,不讲究对称,鱼鳞瓦铺坡屋面。</h3> <h3>楼内有壁炉,每层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热水汀。一二楼做黄金美钞买卖生意,三楼过去是个跳舞厅,我曾经在三楼跳过舞。四楼是卧室,每层楼面的屋顶、线条等建筑细节都不一样,十分有特色。</h3> <h3>五、陕西北路342号西摩别墅...因陕西北路旧名西摩路而得名。建于1924年,为新式里弄住宅,砖混结构三层,坐北朝南毗连式结构,南立面由红褐色清水砖外墙砌成,起装饰作用的白色水泥壁柱将其纵向均匀分割为数段,且装有横长方形的白色钢窗。</h3> <h3>西摩别墅位于历史悠久的陕西北路上,为老上海公寓类建筑的较好代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h3> <h3>西摩别墅处于陕西北路奉贤路口的景观作品...《朱丽叶的阳台》,就平添唯美的遐想。作品由四部分构成,巴洛克风格的二楼阳台以及一楼关闭的大门为主体。</h3> <h3>门前匍匐的一只狮子表达“守候”之意,石狮子前还有几处喷泉体现“柔情似水”。</h3> <h3>朱丽叶阳台下方的白色石碑上,镌刻着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台词。</h3> <h3>六、宋家老宅——位于陕西北路369号,南阳路口的宋家老宅,是一栋英国式花园别墅。建于1908年, 房主原为伊索,后被著名基督教牧师宋耀如(宋庆龄之父)买下,成为宋家花园。</h3> <h3>这里曾居住过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及宋美龄、宋子文等姐妹兄弟,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礼也曾在此举行,这一政治婚礼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br></h3> <h3>2005年10月,宋家老宅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6年11月,被公布为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这栋英式花园别墅的大门和门框经过岁月的洗礼,脸上已经刻出一条条深深的皱纹。</h3> <h3>然而,这座具历史价值的建筑,直到现在也未能向市民敞开大门,门口尚无历史文化标识,这让市政协感到很遗憾。他认为,位居市中心地区、分量极重的宋家老宅,对于陕西北路及其周边的开发有着“一棋走活,全盘皆活”的关键作用,应该让它像巴金故居、鲁迅故居一样对外开放,让它公益化、公众化。</h3> <h3>七、陕西北路375号怀恩堂 (1910年始建于溧阳路,曾三次搬迁,后迁至现址)砖木结构,1942年竣工。塔楼与稍前出的主入口组成不对称的立面构图,门廊为两层高的三联尖拱券。东立面中3层俩旁2层构图,东南角处设置一钟楼,与稍前出的主入口构成了不对称立面。红瓦坡顶,红砖清水墙,檐口、窗口等细部采用了几何图案装饰。</h3> <h3>门厅两侧各有一个楼梯间,教徒可由此直接上二楼而不必经过底层大厅。大厅纵深较长,非常宽敞,并且仅有几根立柱支撑。东侧底端为大讲台,其背景亦为大尺度尖拱券。室内门窗、楼梯等基本以木质为主,装饰肃穆而简洁。</h3> <h3>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h3> <h3>怀恩堂,意为心怀主赐予的恩慈,创始人为美国浸信会传教士万应远,期间场所屡经变迁,历经沧桑。</h3> <h3>1940年,在西摩路(今陕西北路)购地,1942年新堂落成,礼拜堂内装饰简朴,可容纳千余人进行宗教活动,是上海各基督教会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堂之一。</h3> <h3>八、何东旧居陕西北路457号——香港实业家、慈善家何东1928年旧居。</h3><h3><br></h3> <h3>何东(1862-1956),香港著名企业家,其父亲是荷兰裔犹太人,母亲是广东宝安人。12岁入香港中央书院,17岁进广州海关做两年职员。后被怡和洋行聘为华行副经理、广东保险公司经理,为汇丰银行和上海黄浦船坞公司大股东、香港大学创办人之一。</h3> <h3>现在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在地,建于1928年的花园洋房仿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有着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h3> <h3>九、崇德女中...毗邻何公馆的陕西北路461号现为七一中学,其前身是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私立崇德女中校舍。<br></h3> <h3>崇德女中1905年初建时在武昌路,1940年迁此,学校以英文为其特色,社会声誉颇佳。</h3> <h3>阮玲玉,原名阮玉英,祖籍广东中山县,生于上海。父亲早逝,母亲在大户人家做佣工。她起初在上海崇德女子中学读书,16岁时,迫于生计,不得不从崇德女中退学。因为喜欢表演,就到明星影片公司考《挂名夫妻》的女主角。</h3> <h3>她们穿着月白色的布褂、及膝的黑裙、长统的麻纱袜子,在当时的上海滩名噪一时。还有报纸刊登《弄堂里飞出金凤凰》的文章描写这里女学生的生活。 这所名校一直沿袭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文化氛围,郭沫若、许广平等名人都曾在此授课。1952年,私立晏摩氏女子中学并入该校。</h3> <h3>阮玲玉和金焰是当时中国影坛的金童玉女...在阮玲玉现存的九部电影中,有三部都是和卜万仓导演合作,并且有多部和中国第一个电影皇帝金焰共同出演,二人也被观众誉为中国影坛的金童玉女。<br></h3> <h3>《新的女性》拍摄现场...作为演员,阮玲玉如雷贯耳,是一个拥有万千粉丝的超级明星,并且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她也代表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的最高水平。<br></h3> <h3>阮玲玉出生于1910年,去世于1935年,在美好与悲凉并存的短短的25年中,她面对命运的各种难以忍受的遭遇都顽强地一个一个挺过来,却在恶意中伤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有性格使然,更有时代因素。</h3> <h3>十、陕西北路493弄 自在里,上海保存完好的经典石库门弄堂——建于20世纪初,“自在里”标示投资者以悠闲不拘的生活为依归。</h3> <h3>这是自在里的大门...外面看看蛮有腔调,据说以前2、4号是一户人家、6、8号是一户人家,后来搬进了几家,成了和住户。</h3><h3><br></h3> <h3>墙上还有这座石库门建筑的,静安区政府立的标牌。</h3> <h3>十一、陕西北路500号,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会堂西摩会堂, 建于1920年,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96<br></h3> <h3>西摩会堂早己停止使用,目前是一座被层层藤蔓包围的大型建筑,原为上海犹太侨民协会欧黑尔·雷切尔犹太会堂会址,1917年动土,1920年落成,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具有希腊神殿式风格的呈长方形的砖木结构建筑。是目前在上海建成时间最早、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教会堂。<br></h3> <h3>西摩会堂乃是犹太大班沙逊为纪念亡妻而在西摩路捐建的会堂。 西摩会堂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立面为三段式划分。主入口以贯通两层的一对爱奥尼式柱和一对方形壁柱形成门廊,从门廊内的三个拱门可以进入会堂,礼拜堂内部空间为穹形拱顶,两侧有二层廊柱,柱间的小拱顶与讲堂拱顶垂直相交,可容纳5-6百人。堂内有汉白玉祭坛。</h3> <h3>西摩会堂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希腊神殿式建筑,是犹太教在中国的代表作品。犹太教堂在希腊语中指“聚会的场所”。她古典、开朗两相宜,塔形斜顶,白色柱式装饰,自然建筑材料与攀附其上的藤蔓相映成趣,经典而不落时尚。</h3> <h3>西摩会堂是中国19项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的建筑当中,唯一位在上海市的建筑!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父亲,年少时曾就读于此教会堂,故克林顿夫妇来沪时曾来此拜谒。现在是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一般人都无法进去参观,这么有分量的建筑 只能在门外看两眼。<br></h3> <h3>十二、陕西北路535弄大同里,新式里弄,建于1911年,传统上海石库门形式,天井式三合院,木结构坡屋面,山墙有西式特征。8幢房,建筑面积2249平方米。<br></h3> <h3>大同里2号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其中有一幢建筑面积760平方米的三层西式小洋房,很有特色。整个花园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花园里绿树草坪错落有致、高低掩映,小桥流水分布甚美。</h3> <h3>居住在大同里2号的王季堃是个事业有成的人,他自上世纪20年代起任东莱银行上海分行董事兼副总经理,自1927年入住此幢花园别墅,到1966年他的后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扫地出门,搬离此地,可以说,大同里2号真正可以称做“王家花园”,大约有40年的光景。</h3> <h3>王季堃祖籍苏州东山陆巷,祖先是明朝名相王鏊,王鏊不仅供职三朝皇帝,还是唐伯虎的老师。</h3> <h3>1926年前后陈治文随父亲陈子祯搬入大同里29号。这里他们搞了一间上海当时面积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新式书场——属于沧州书场的创始人。</h3> <h3>据说沧州书场楼上,云集了一批沪上知名的滑稽明星和戏曲名家,每天电台播音后就在书场演出。大同里29号的客堂间,常常就是电台的直播间。“越剧十姐妹”在这里录过音,《山河恋》也在这里演出过。陈治文后来还担任电台经理打理事务。<br></h3> <h3>我真没有想到,一张旧照片引出了“一条西摩路,半部民国史。‘’陕西北路原名西摩路,是一条历史沉淀深厚的街道。它建成于1914年,地处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区,是华洋混居的高档居民区,海派文化的重要聚集区,被称为上海的“洋人街”。它北起新闸路,南至巨鹿路,在这段长约一公里的路上,汇集了宋家老宅、马勒别墅、荣宗敬故居、怀恩堂等2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名人名居。在2013年6月8日的第八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上,陕西北路与多伦路、武康路一道,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