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这节课我迟到了,到教室时已经在讲4种依恋类型,每次上课老师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新意,从而更期待下次课程内容。</h1><h1>依恋关系是婴幼儿早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各种心理障碍行为偏差的根源之一,与父母文化水平高低无关。婴幼儿在最早期没有充分体验到来自母亲的无条件保障和安全感,使得早期探索和求知体验受到阻碍、或太痛苦而不能忍受,学习的内驱力和认识的本能被压抑,这种压抑造成学习能力的下降。所以在母子连接的初始阶段,母亲的回应和回应质量很重要。</h1><h1>很多时候,人类在做妈妈上不如一个鸡妈妈来的温暖真实,带了很多功利。</h1><h1>我对四种依恋类型的理解到的和现实中对应的行为表现是:</h1><h1>1,矛盾型,对自己与他人关系保持高度警惕,很希望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但又对建立的亲密关系保持紧张和不安全感,要处于可控制状态。一旦自己的亲密对象与他人有密切关系,就会心生嫉妒,很情绪化,比如女性婚后对老公抓得紧。</h1><h1>2,回避型,对亲密关系没有多大兴趣,往往表现的冷漠而独立,这类型的母亲特点是:焦虑的,带破坏性人格特点,对人多贬低批评,让孩子对亲密关系感到很困惑或不知所措。</h1><h1>3,恐惧型,未分化的性格状态表现出来的依恋类型。本人有创伤的,或其母亲有创伤、抑郁状态的,母亲对孩子是忽视 敌意的,孩子有被施虐经历的。行为表现为担心遭人拒绝,不能相信别人,同时也不信任自己,多疑而害羞,常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看起来可怜兮兮的。</h1><h1>4,安全型,对亲密关系和相互依赖感觉很自在,他们乐观外向,并且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往往这样的母亲是温暖稳定平静的,从而带动孩子能安全自主的建立人际关系。</h1><h1>如何修复与重建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只是解决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和症状的缓解,为第一序改变,如果止步于这个改变,并没有看到儿童的问题可能反映出家庭功能失调,或父母的应对方式的不恰当,无意中维持了问题,忽略父母才是治疗的真正焦点。唯有改变家庭长期以来的互动模式,才是完整的介入,即第二序改变。</h1><h1>所以通过亲子沙游的形式进行家庭治疗,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亲子沙游可以使儿童前语言期的依恋创伤,通过沙盘游戏被看见、被触摸、被经验,母亲通过潜意识内容的意识化,从而去看见、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很多问题,只有意识到了才会被改变。</h1><h1>亲子沙盘的工作重点在“子”,母亲是环境。</h1><h1>亲子沙盘的个案过程为:</h1><h1>1.不安全依恋关系呈现:1~2次</h1><h3>2.不安全依恋关系修复:3~6次</h3><h3>3.不安全依恋关系转化:7~11次</h3><h3>4.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12~13次。</h3><h1>下午的团体沙盘体验,充分发挥了团体学习的作用。通过当时当地每个人的表现,看到平时的处事行为模式,意识到并去改进。每个人都有被自己或她人触动的点。</h1><h1>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学习是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学习别人怎样为人处事 待人接物,学习别人怎样对待情感或者事业,学一学别人的气魄,学一学别人的宽容大度,这也是团体沙盘学习中给到的最重要的学习。</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