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班年级组在4月份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活动中我们班的孩子们走到了东江假日酒店的自然生态园中,孩子们发现了笼子中的孔雀,顿时炸开了锅。很多孩子欢呼起来,希望引起孔雀的注意,更多的孩子趴到了笼子边,观察起孔雀来。李想说:“快开屏啊,孔雀开屏,孔雀为什么不开屏呢?”张梓萱说:“我们把孔雀吓到了,孔雀才不开屏呢。”陈欣妍问道:“这两个都是孔雀吗?它们怎么长得不一样?”林羽宣问:“孔雀拖着这么长的尾巴,它能飞得动吗?”张语涵问:“老师,孔雀喜欢吃什么? 我可以把我的饼干给它吃吗?”<br></h3> <h3>看到孩子们好奇、兴致高涨的样子,我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开展关于孔雀的项目课程。我结合《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这本书第31~35页中选择主题的一般性原则,我开始评估孔雀项目的可行性。
</h3><h3><b>第一,当项目课程的主题十分具体,并包含充分的第一手材料,直接经验及具体事物提供给幼儿们操作,这个课程便很有可能成功。
</b></h3><h3><b>第二,当项目课程的主题与幼儿先前经验相关时,课程也较易成功。
</b></h3><h3><b>第三,参观地点的位置邻近学校,参观的便利性将使得项目课程的进行更为容易,因为幼儿可以在进行的过程中重复参观许多次
</b></h3><h3><b>第四,一个主题若能让幼儿在最大限度地脱离成人的协助时也可自主探究,那么它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项目课程。
</b></h3><h3><b>第五,当幼儿们能运用符合他们年龄的技能或技术呈现他们所知及所学时,项目课程将变得十分丰富。
</b></h3><h3><b>第六与教育主管机构的课程目标有关的项目课程,较容易获得家长及行政部分的支持。</b></h3> <h3>通过以上分析,我便确定了孔雀这个主题。我开始着手设计主题网络图,评估主题的可能性与价值。我认为孔雀这个主题将会给孩子们带来认知(如对孔雀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如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情感(如爱护动物、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等)、学习品质(如坚持不放弃、专注、大胆表达表现等)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h3> <h3>孩子们在回到幼儿园后经常三四个聚在一起聊起孔雀的话题,我也会参与其中,我发现孩子虽然对孔雀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孔雀的一些专用词汇还不够丰富。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查一查关于孔雀的资料。很快孩子们带来了他们的收获,很多他们自己画的,关于孔雀的认知,也有讲孔雀的故事的。这样孩子们再次聊到孔雀时话题多了起来,词汇量也明显丰富了,但是也产生了很多新疑问。</h3> <h3>根据他们的前期经验,我对网络图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并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汇总,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想要了解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外形,饮食,本领。因为接下来要去实地考察解决我们的问题,我和孩子们考虑到高效性,就根据大家的兴趣倾向,我们从外形,饮食,本领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组。</h3> <h3><b>实地参访</b></h3> <h3>外形组的孩子们带上了放大镜、卷尺等材料,他们决定对孔雀的羽毛、脚、尾巴、头冠进行观察与测量。但是很可惜的是,因为当时没能与酒店管理员沟通好,所以当时我们也未能取得进入笼子,与孔雀面对面的机会,孩子们只能隔着笼子对孔雀进行观察,没有能够提供给孩子们很好的支持。</h3> <h3>食组的孩子们进行了猜想并开始收集实验素材,从平时点心时间的饼干到一些树叶啊,小虫子全部都被他们带去进行了实验</h3> <h3>在实验当中孩子们还因为一个小失误导致一个小夹子掉进了孔雀的笼子里,孩子们知道夹子肯定不是孔雀的食物,于是展开了救援行动,最后我们一起阻止孔雀吃下夹子。</h3> <h3><b>得出结论:孔雀什么都吃!!!</b></h3> <h3>李安成说:“我看到他脖子上的毛都竖起来,他肯定是害怕了。“
</h3><h3>王辰鑫说:“他应该是为了保护自己,他开屏的时候羽毛上有很多眼睛一样的花纹,抖起来的时候我看着很难受。“
</h3><h3>束浩田说:“他看到亮亮的东西就会开屏,我们的眼睛就是亮亮的。“
</h3><h3>王子扬说:“肯定是我们声音太大,他嫌我们吵。“
</h3><h3>张梓萱说:“他是为了保护孔雀妈妈,我看到他开屏的时候就往孔雀妈妈那边去,羽毛还朝那边弯,把孔雀妈妈罩起来了。“</h3> <h3>颜色组</h3> <h3>声音组</h3> <h3>天气组</h3> <h3>孔雀开屏与天气有关!</h3> <h3>孔雀开屏与颜色无关!</h3> <h3>孔雀开屏与声音有关!</h3> <h3>实地考察结束后回到教室,我们讨论这次的探访,不同小组将自己的收获梳理后,用图示加照片的方式与其他组的孩子们进行了分享,孩子们的经验进一步提升</h3> <h3>因为外形组的孩子们当时没能与孔雀面对面,获得更多直接感知经验,同时也为了满足孩子们对孔雀的进一步探究,我在淘宝网上购买了一些孔雀羽毛,投放在了区域中。有的孩子对孔雀蛋有兴趣,我也网购了一些孔雀蛋。投放了这些材料之后,孩子们利用放大镜、尺子、容器等一些辅助性工作,开始了他们的科学小实验。</h3> <h3><font color="#167efb">科学实验之吸水实验</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科学实验之测量实验</font></h3> <h3><font color="#808080">科学实验之轻重实验</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科学实验之沉浮实验</font></h3> <h3>科学实验之变色实验</h3> <h3>图书区的孩子们终于制作出了自己的绘本,他们特别满意自己的这个绘本,他们想让更多的人来听听他们的孔雀的故事。他们说出他们的想法后,就有其他组的孩子提出可以开展一次孔雀展。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其他孩子们的支持。很快我们开始策划起展览。</h3> <h3>我们将孔雀的一些知识、课程探究中的照片以及孩子们的作品和结果全部整理好以后,展示在了教室里,邀请其他班的孩子们前来参观,孩子们因为有了很多经验,都主动给其他孩子介绍,将他们所学到的告诉了所有的孩子。</h3> <h3>教师反思:</h3><h3>在孔雀这个项目课程中,孩子们是有很多收获的。在第一个阶段,孩子们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和自己想要负责的活动,孩子们的表现显实他们是这个活动的“掌控者”。在第二个阶段,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发展和运用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他们可以把某个经验当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到了另一个相似经验之中。
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长时间地进行一项工作,为了达到目的,孩子们一起工作,互相交流想法,公平的和意见不合的人相处,互相支持、提供建议、互相鼓励,他们学习接受批评,他们同意别人的评论,认清了自己和承认了别人的优点。在第三个阶段,参与的进行了活动的回顾的同时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没有参与的孩子们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同样也能做到这些,这给了他们自尊和自信的发展。
孩子在这个项目课程中真正成为了探索者,其实不光孩子,教师也是,对课程的探索,对幼儿学习的探索,教师同样展开了自己的探索旅程。
项目课程最大的收获可能就在于无论老少,对所有的探索者来说,教与学都将持续成为探险的历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