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呜沙山月牙泉敦煌莫高窟游2019-6-14日

建中

<h3>2019-6-11</h3><h3>由沈阳乘援疆号专列</h3><h3>前往大西北</h3><h3>开始甘肃新疆青海游</h3><h3>历时十六天</h3> <h3>2019-6-13到达甘肃柳园火车站</h3><h3>换乘大客入住敦煌酒店</h3> <h3>这是党河水利工程风景线</h3> <h3>6月14上午来到鸣沙山月牙泉</h3><h3>适逢下雨</h3><h3>给干旱的沙漠带来清凉</h3><h3>给月牙泉淋入喜雨</h3><h3>亭台楼阁草木焕然一新</h3><h3>雨中的月牙泉景区呈现出</h3><h3>与往日不同的新奇景象</h3><h3><br></h3> <h3>清泉如月</h3><h3>绿波微漾</h3><h3>泉映月而无尘</h3><h3>亘古沙不填泉</h3><h3>泉不涸竭</h3><h3>沙泉共处之奇观景象</h3> <h3>月泉阁</h3> <p class="ql-block">月牙泉景区</p><p class="ql-block">年平均降水量40毫米</p><p class="ql-block">可谓滴水贵如油</p><p class="ql-block">这次月牙泉之行</p><p class="ql-block">恰逢喜雨降临</p><p class="ql-block">令游人欢快不已</p> <h3>秀水奇山</h3> <h3>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内容最丰富的</h3><h3>佛教艺术地。</h3> <h3>午后游览敦煌莫高窟</h3> <h3>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h3><h3>闻名于世 为佛教艺朮之宝库</h3><h3><br></h3> <h3>莫高窟第148窟 盛唐</h3><h3>莫高窟第148窟位于窟区的南端,洞窟形制属于涅槃窟。据洞窟前室南壁的《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碑文记载,该窟建于盛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洞窟是陇西望族李大宾所建,后经晚唐、西夏、清代重修。</h3><h3>第148窟的参观重点是体量庞大的涅槃佛塑像和涅槃经变画。</h3> <h3>莫高窟第100窟 五代</h3><h3>第100窟开凿于五代时期。前室已毁,甬道及主室壁画保存完好,均为五代原作。主室为覆斗形顶殿堂窟。西壁开一盝顶帐形龛,龛内塑像为清代重塑。窟顶四角画四大天王。南壁西起画报恩经变、阿弥陀经变、弥勒经变各一铺,北壁西起思益梵天问经变、药师经变、天请问经变各一铺,东壁画维摩诘经变。</h3><h3>甬道南壁绘归义军节度使(注)曹议金父子及侍从供养像十一身,北壁绘回鹘公主及从女供养像十五身。</h3><h3>根据敦煌遗书《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和《建窟发愿文》的记载,可知此窟的窟主是曹议金的回鹘族夫人,但修窟的实际主持人是曹议金长子曹元德,建窟时间是在曹元德执政期间,即公元935—940年。曹氏按照回鹘族的习惯,尊称曹议金的回鹘夫人为“天公主”,因此当时人们称这个窟为“天公主窟”。</h3> <h3>图为供养人曹议金</h3><h3>及其长子曹元德与侍从</h3> <h3>莫高窟第138窟开凿于晚唐(公元835-907年),距今一千多年,洞窟前的木构建筑是清代时期修建的,洞窟中能看到五代、元、清等时期重修的历史痕迹。第138窟的洞窟形制覆斗顶形,在洞窟中心设有佛坛,坛上的佛背屏与窟顶相连。</h3><h3>敦煌遗书称之为阴家窟。</h3><h3>该窟供养人为阴氏家族。</h3> <h3>石室宝藏</h3> <h3>三危揽胜</h3><h3>三危山遥对莫高窟</h3> <h3>九层楼是初唐时期的建筑。</h3><h3>洞窟编号第96号,初唐(618~705)。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h3> <h3>九层楼</h3><h3>第96窟内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在唐代时已称为“北大像”。这尊塑像在古代造像中的高度仅次于四川的乐山大佛(坐高62米)和荣县大佛(36.67米),如果以室内泥塑大佛计算的话,北大像属全国之冠。这个洞窟的营造和建成,是莫高窟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唐代前期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象征。</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