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162医院创建于1966年,坐落在五指山市东南面10公里的山洼中,比邻原132师炮团、畅好农场八队、潘道村。因工作的需要我随父母于1968年迁至贵院,是当时的林方勇司机驾驶着苏式嘎斯五一与何波家一同迁去的,两家人连同“家具”还有部分军需物质人货混载进山的。19年后,1987年又因工作需要父母再次调回原陆军187医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28医院)。可以说162是我的故乡,是我成长的地方。</h3> <h3> 几十年前就穿阿迪达斯,戴梅花手表。😊摄于门诊大楼前的花池。</h3> <h3> 传染科旁边通往潘道村的羊肠小道,如今已是水泥大道。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全国打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攻坚战。现在的农村都已实现了“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网、通广播电视)。</h3> <h3> 当年传染科的办公楼。我和关非、于南生当年患腮腺炎(“猪头”病)住的石头房已不见踪影。</h3> <h3> 传染科的病房大楼已被菜农独“霸”</h3> <h3> 处处都可见到这样的告示</h3> <h3>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h3><h3> 碗 花 草</h3> <h3> 护士楼旁的鱼塘。由于道路问题,我没进去看看我家当年住过的楼房(第四次居住点和于南生住同一栋,山坡上有条去炮团的小道)。</h3> <h3> 上大礼堂的道路已被封堵,不知她的生死,倒是这棵樟树越来越壮大。</h3> <h3>不知是不是当年放映员还是政治处干事的住所</h3> <h3> 吴锋老爸当年办公过的药房。记得旁边还养过眼镜蛇。</h3> <h3> 门诊大楼已被“翻新”。办公楼有人居住没去照。</h3> <h3> “大院”中的花儿。虽然“大院”破落、凄凉,但还是有些美丽的花朵🌺相伴。</h3> <h3> 蓝 花 丹</h3> <h3> 翅 荚 决 明</h3> <h3> 龙 船 花</h3> <h3> 我们当年去后山的道路</h3> <h3> 坑道口已被围封</h3> <h3> 干 部 病 房</h3> <h3> 从门诊大楼去干部病房的台阶</h3> <h3> 当年我家(第二居住地)和杨柳家</h3> <h3> 我们当年受用过的厕所</h3> <h3> “夹 皮 沟”</h3> <h3> 当年的吴锋家(第二居住点)</h3> <h3> 当年关非(后来我家住)、姜立群、纪春玲家。尚炜家没照到😊</h3> <h3> 这边照有尚炜家了😊</h3> <h3> 从北边看去好像还“不错”,但南面由于泥土的滑坡,房屋一半已被淹埋,用手就可摸到房顶。庆幸的是当年我们居住时未发生重大的泥土滑坡事故🙏。</h3> <h3> 房屋北面的深谷,也就是当年传有特务的地方,现已被工程土方填平。</h3> <h3> 我和我的学生说“我是毁坏五指山森林的刽子手,我们从砍倒一棵树就能砸到我们的房沿,到背着干粮和水壶(军用的😊)早去晚归,才拖着一根木材回来。”学生无法想象,这张照片就足以证明。当年上学不用缴学费,学校要求每人每学期交100斤木材(一年两次),以解决食堂的燃料问题。记得有一次全院工作人员都在路口处盼望着这帮“熊孩子”的归来(当时天色已黑,我们还未下到山底)。不敢想象整个通什市几十年来砍了多少树木。罪过啊!</h3> <h3> 当年我家的菜地,那两棵荔枝树还在,可惜胡椒没了。</h3> <h3> 于干部病房坡底向北照的162主干道</h3> <h3> 去病灶的路(没进去拍)</h3> <h3> 院内的野果,没敢吃。</h3> <h3> 构 树</h3> <h3> 当年162的主干道,如今已是通往潘道村的康庄大道。</h3> <h3> 当年单干楼上下班的台阶</h3> <h3> 当年162的“康庄大道”,旁边的球场和供销社现已成为了苗圃。</h3> <h3> 当 年 的 球 场</h3> <h3> 当年大榕树遗址。</h3> <h3> 当年的小车班,还有两位“哨兵”</h3> <h3> 瞧这兄弟俩</h3> <h3> 车库和军需库</h3> <h3> 赵为佳家(政委楼)</h3> <h3> 张帆家(院长楼)</h3> <h3> 张星家(原刘小兵家)</h3> <h3> 周国翊家(原张帆家,郝亚力的婚房)</h3><h3><br></h3> <h3> 李玉家(旁边系胡虹和姜立群家)。前面一栋的关非、关威家已不见踪影。</h3> <h3> 张帆家路边的荔枝树,看上去好像要比张帆老😊</h3> <h3> 赵平家靠马路边围墙上寄生的榕树(树包墙),也许是那棵老榕树的重孙😊。想当年我们趁晚上放电影去“摘”他家的荔枝(白天已侦查好),没想到他家老爷子不去看电影,躲在暗处拿根棍子守护着,我们连忙从树上跳到马路下,好在那时各个“身子骨还硬朗”😊</h3> <h3> 工作灶前的鱼塘已成了“湿地”。记得小时候在鱼塘边看着父母们挖鱼塘,休息时有绿豆水和酥饼吃,父母不舍得吃都给孩子们吃了,当时要是懂事就应该给父母吃上一口。当年我们所做的“坏事”都是为了吃,当时要有如今孩子们的丰盛美食,也许我们个个都是姚明了😊。</h3> <h3> 远眺工作灶</h3> <h3> 我们(张勇,尚炜,吴锋,何波,朱少军,宫亚韩,林丽萍等)当年去工作灶打饭和上学的道。</h3> <h3> 已看不到我们曾经的家了</h3> <h3> 去工作灶的马路</h3> <h3> 徐辉、徐丽、陈玲等“故居”,好像林舜也住这。</h3> <h3> 食堂后面的鱼塘也几乎干枯了</h3> <h3> 162的“康庄大道”,当年的菠萝蜜树依然屹立在那。</h3> <h3> 上徐辉和陈玲家的路</h3> <h3> 关非家已……</h3> <h3> 木工“场”已被“查封”</h3> <h3> 工农兵小学已……</h3> <h3> 幼儿园。当年上去一趟,累的半死,现在几乎为平地。</h3> <h3> 当年的军马棚现已建起了商品房</h3> <h3> 从军马棚暨幼儿园路口一直向外(福安),沿途全是房地产。</h3> <h3> 原从福安进162的路,现已成为五指山市澜湖路。</h3> <h3> 福安路口,当年老爹骑单车送我去上学,刹车没刹住,直接冲到沟里去了,好在没大碍,爬起来,扛起车,继续前进!</h3> <h3> 院址渐渐消失,我们也临近退休,但孩儿时的往事,历历在目,无法忘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