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大德

<h1><b>  近一段时间在读一本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在书中提出:人的一生并不仅仅只是经历事物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体验这些事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如果单独的个体想要获得幸福,同时也能够为人类的幸福做贡献,就必须和其他人发生必要的关联。倘若要让自己变得至关重要,就要对他人的生活做出一定的贡献。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个人为团体所贡献的力量。这样,个体才会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需要人与人的合作,任何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以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而完成,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应该采用推诿、埋怨或者博取他人同情、自认为丢人、自责等消极态度,而是应该不断地努力。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一定要开拓新的生活,我们有能力这样做,同时,这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br>  这几天,我的办公室门前的书吧里,总有几名同学坐在那里,有男生、也有女生,三五个人,他(她)们在那里交流,但很安静。几乎每一次,他(她)们手里都总是拿着彼此相同的卷纸。他(她)们总有一个人在给其他人讲解那些题目,其他人听得很认真,偶尔也有人提出问题。讲解的人很投入、很耐性、很自信;听的人很认真、很有收获感、很幸福。<br>  一次我终于忍不住打断了他(她)们的交流,问起这么交流学习是怎么起源的?是哪位老师指导的?这么做下来有什么感受?<br>  于是我得知,7年级数学老师指导他(她)们要合作学习、相互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学得明白的学生帮助学习吃力的学生。“我愿意帮助同学,因为帮助他人自己是快乐的,在帮助别人弄懂知识的同时,自己不但巩固了记忆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思维和表达能力……”一名同学这样告诉我。<br>  老师的这个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伟大的。正确在于老师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伟大在于她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学习方法,更是教给学生一种品质,一种能让学生形成构建自己幸福人生的能力品质。<br>  面对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自负、自私、孤独、嫉妒、厌学、抑郁等等心理问题,我们的教育如果只盯在学习成绩上,只为提高成绩而教学,是很难取得好的成果的。</b></h1><h1><b> 孩子需要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而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孩子(其实也不只是孩子)不可缺少的,只有他(她)们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一切问题才会有解决的可能。“如果没法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再多的讨论和治疗也都是徒劳的。合作可称为我们防止一个人发展为神经病的唯一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多鼓励并有意地锻炼儿童与他人进行合作”。<br>  树德立人的要求可能太远大,但教会孩子合作、分享、包容还是可能的,而且我们有这么多的孩子愿意参与进来,这是不是就是我们教育人应该努力的方向。</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