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眼中的欧洲建筑风格

时雨☔️

<h3><font color="#010101">去欧洲旅游时,映入眼帘是风格迥异的建筑,看得游客有些眼花缭乱。其实欧洲建筑大致可分成四大风格,分别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古希腊式建筑特点是,</font>三角形门楣+希腊柱。(公元前8~前1世纪)</h3><h3>2、罗马式建筑特点是,希腊式+圆顶。(10—12世纪)</h3><h3>3、哥特式建筑三个特征是:尖拱、拱肋和飞扶壁,简单地说就是尖和高。(12—15世纪)</h3><h3>4、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洋葱顶。(5—15世纪)</h3><h3>其余的风格基本上可以归入上述四种风格内。</h3><h3><br></h3><h3>学数学的游客总结出一个简单的公式:</h3><h3>希腊式=三角形+矩形; </h3><h3>罗马式=半圆球+长方;</h3><h3>哥特式=长三角;</h3><h3>拜占庭式=洋葱圆。</h3> <p><b>古希腊式建筑</b>,代表建筑是,Doric order多立克柱式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三角形+矩形)</p> <h3>古希腊胜利神庙<br></h3> <h3><b>古罗马式建筑</b>(半圆球+长方)</h3><h3><br></h3><h3>就是在古希腊建筑的样式上,搭配各种各样的圆顶,有的加在希腊式建筑的后面(万神殿),有的加在上面(国会山),有的加在建筑立面里(凯旋门)。</h3> <h3><font color="#010101">古罗马人发明了用火山灰岩、石灰和水拌成的石浆,再加上碎石的</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黏浆”Caementum材料(混凝土)。从此大拱门、大圆顶、大拱顶就都能独立建造,无需像古希腊建筑那样靠许多柱子来支撑了</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br></h3> <h3><font color="#010101">有了混凝土,可以建成各种拱,于是造就了罗马式建筑。图为</font>意大利比萨大教堂。</h3> <h3>罗马万神殿,圆柱形墙+拱顶,都是圆的。</h3> <h3>君士坦丁凯旋门,拱形结构门洞</h3> <h3>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h3> <h3>圣彼得大教堂拱顶内部结构</h3> <h3><b>拜占庭式建筑</b></h3><h3><br></h3><h3>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续存了一千年。帝国的首都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即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1204年,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h3><h3><br></h3><h3>西方学者们习惯上将基督教治下(330年至1453年)的该城称作君士坦丁堡,而将此后伊斯兰教治下的城市称作伊斯坦布尔。</h3><h3><br></h3><h3>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如果把欧洲切一半,罗马式的在西边(法国、意大利),东边是是拜占庭式建筑(捷克、俄罗斯)。</h3><h3><br></h3><h3>如何辨认拜占庭风格,主要是看它的顶。和罗马式一样,在建筑上加一个大圆顶,但风格又有所不同。罗马式直接加个半圆,而拜占庭式则是在半圆的底部略微内收,就像是一个洋葱头。<br></h3><h3><br></h3><h3>图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教堂</h3> 之前人们从来没见过,也没法想象怎么把一个圆顶建在方形建筑基座上。为了把圆顶与方基座结合在一起,拜占庭建筑师发明了一种叫“帆拱”的构造。这个发明让圆顶可以与任何形状的基底结合了。所以在建筑内部无支撑的大圆顶便是拜占庭式最显著的风格。<br> <h3></h3><h3>拜占庭建筑(洋葱圆+圆柱体)可分两类:</h3><h3>1、圣索菲亚大教堂</h3><h3>圣索菲亚大教堂堂基与罗马式建筑的一样呈长方形,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其建筑上高不可攀的穹顶和气势恢弘的大理石柱子,很好的展现了拜占庭建筑的风格特点。</h3><h3><br></h3><h3>2、东正教教堂</h3><h3>东正教又称希腊正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教派之一。其在建筑上面,同样是独具拜占庭建筑的风格,其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同时穹顶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展现拜占庭式建筑风格与众不同的特点。</h3> <p>意大利的拜占庭式建筑——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St Mark's Basilica,位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p><p><br></p><p>St Mark's Basilica教堂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从外观上,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br></p> <h3><font color="#010101">读者看到这里会想,布达佩斯的国会大厦算什么风格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罗马式的圆顶,周边是哥特式的尖塔,布局类似拜占庭式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窗户又是巴洛克风格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哥特式塔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巴洛克风格的窗户</font></h3> <h3><b>基辅罗斯式建筑</b><br></h3><h3><br></h3><h3>基辅罗斯指的是东欧在9到13世纪的一个国家,基辅是现在乌克兰的首都,罗斯是一支从北欧迁徙到东欧的族群,英文写作Rus。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都公认基辅罗斯为他们文化源头,俄罗斯(Russia)和白俄罗斯(Belarus)是从Rus演化而来。<br><br>基辅罗斯的风格又深受拜占庭所影响,处处能看到他们对拜占庭文化的吸收。</h3><h3><br></h3><h3>很容易看出来拜占庭圆顶加方形基座对他们的影响,区别便在于基辅罗斯风格不再用单独的大圆顶,而是缩小了穹顶体积,但是提高了数量,这样墙体的受力都小了很多。<br></h3><h3><br></h3> 但后在基辅罗斯基础上演变出自己的建筑风格,便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造了。改造的这个风格便被叫做“乌克兰式巴洛克”,这个风格最大辨识特征便是“金色洋葱头”穹顶。<br> <p>俄罗斯也继承了基辅罗斯的传统。在16世纪的时候,他们的建筑师融合了文艺复兴与基辅罗斯,还有些许东方元素。最得益于狂野的想象力,造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圣瓦西里教堂。</p><p><br></p><p>虽然圣瓦西里继承着基辅罗斯的传统,但是由于没有能在任何现存建筑和史籍中找到相似的建筑,建筑史学家都没有给它的风格进行定义。<br></p> <h3><b>罗曼式建筑</b><br><br>罗曼式建筑Romanesque在欧洲大陆各个国家都能看到,分布最广,数量最多。Romanesque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个风格跟古罗马有关,但是实际上却与古罗马建筑差别很大。古罗马建筑是被希腊深度影响的,所以要采用柱式,而且建筑材料多是用的混凝土。而罗曼式建筑几乎没有使用古希腊元素了,并且建筑材料都是用的石头。<br></h3><h3><br></h3><h3>罗曼式也继承了一些古罗马建筑的特征,比如半圆形拱门,这在古罗马竞技场与水道中运用很多。还继承了古罗马的拱顶走廊,但是在罗曼式中更加高大,空间更开阔。</h3><h3><br></h3><h3></h3> <h3>很明显罗曼式建筑几乎没有古希腊元素了,建筑材料都是石头。</h3><h3><br></h3><h3>罗曼式的特征非常好辨认,首先可以看有没有半圆拱门或者窗子。其次是可以一眼看出来建筑是用砖头砌的。最后是看窗子是否小,是否距离地面的高度高。而建筑内部则因为采光差,显得非常昏暗。</h3> <h3>窗子小、距离地面高是因为罗曼式建筑为了高度更高,就必须要加厚墙体,但如果窗子太大,就相当于削弱了墙体承重力,所以往往窗子又小,位置又高。</h3> <h3><b>哥特式建筑</b></h3><h3><br></h3><div>哥特式不是凭空而造的,仍然是罗曼式的继承,但是它解决了罗曼式建筑师的两个疑问:建筑能否更高?窗子能否更大?哥特式使用了一种建筑构造——“飞扶墙”。<br></div><div><br></div><h3>哥特式建筑在结构上有三项特征:尖拱pointed arch、拱肋vault rib和飞扶壁flying buttress;飞扶壁,用来抵抗水平力,自墙扶垛上升起,在穹窿开始处紧靠着高侧窗的支撑拱架。</h3> <h3><font color="#010101">但飞扶墙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让墙体更薄,能够造出大门大窗的外观。但墙体变薄后不至于被压垮,所以扶墙可以把从建筑物从内向外的力变成从上到下,传到到地面去。而且门和窗子也从半圆拱变成了尖顶拱,这样门拱的受力也分配很多给地面,这样门和窗就能修得特别高大。不仅外观大气磅礴,而且坚实稳固。</font></h3> <h3>德国 科隆大教堂</h3> <h3>雷根斯堡圣彼得大教堂</h3> <h3>乌尔姆大教堂</h3> <b>文艺复兴风格</b><br><br>继承于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发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但很快传到欧洲各地。它并不像哥特式是慢慢从罗曼式中演变出来的,文艺复兴式是有意识地被造出来的。有意识地重新启用古罗马的建筑元素,比如柱式,半圆拱,拱形走廊,还有圆顶。<br><br>如何从外观来辨认文艺复兴的建筑呢?第一,看有没有三角眉饰,就是上图这两个部分。 <p>第二,是壁柱。这种柱子主要就是作为装饰,把柱子原本有的承重作用给去掉了,但是又希望有这个柱子的样式,那就让它嵌入墙体里面。</p><p><br></p><p>第三,文艺复兴建筑喜欢使用圆顶,但比古罗马和拜占庭的修饰更多。<br></p> <h3>在文艺复兴末期出现一个叫“风格主义”的阶段,这个阶段文艺复兴特征开始逐渐丢失。因为这个建筑风格是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逐渐转变阶段,具备两种风格特征。</h3><h3><br></h3><h3>文艺复兴式建筑的一个特点是左右对称,从中间一分为二,柱,窗,门的设置几乎对称。<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像一本书</font></h3> <h3></h3><h3><b>巴洛克风格</b></h3><div><br></div><h3>巴洛克出现于17世纪初,最大的特征便是复杂。文艺复兴时期的马丁路德掀起了宗教改革的大潮,仪式要简化,建筑要简单。但是宗教改革也伴随着反改革。所以巴洛克时期的出现,便是天主教在艺术领域的反攻。</h3><h3>要想理解巴罗克与文艺复兴的区别,看看他们不同时期的雕塑就知道了。</h3><h3>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两点特征:</h3><h3>第一,建筑的正面有很复杂的雕塑,不再严格使用对称原则。</h3><h3><br></h3><h3>图为凡<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尔赛宫</span><br></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二,有些造型元素就是为了显示教会财力与权力,没有物理功能。比如,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的柱廊里面有4排柱子,中间多修的两排柱子就是为了显示教会的财力与权威。</font></h3> <h3>第三,华丽、夸张及雕刻装饰,是巴洛克风格的特点。另外没有金色就没有巴洛克,尤其是内装饰都是金光闪闪的。</h3> <h3><font color="#010101">西班牙圣地亚哥教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洛可可风格</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洛可可建筑外观也非常好辨认,没有古希腊古罗马元素,用灰泥做的雕塑可以说是鬼斧神工。洛可可的室内装修很夸张,看的头晕眼花,屋内眼睛可以看的地方几乎都有装修。</font></h3> <h3>洛可可式是巴洛克末期风格的代表,其实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可以把洛可可看做巴洛克升级本。更加的奢华、更加的金碧辉煌。<br></h3> <h3><b>新古典风格</b></h3><h3><br></h3><h3>新古典风格在18世纪中期取代了洛可可,至今欧美国家都还在使用这个风格。饶了一大圈,还是回到欧洲的文明的源头——古罗马、古希腊。<br></h3><h3>新古典风格辨识规则:在欧洲只要某个建筑看上去非常新,但颇有古风,而且正在被大学、政府、法院、图书馆、银行等使用,那一般都是新古典风格了。雅典科学院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风格建筑,1859年丹麦建筑师TheophilHansen的建筑“三部曲”的一部分,(还包括雅典大学和希腊国家图书馆)。</h3> <h3>赫尔辛基大学 1832年</h3> <h3>真正的复古感,华沙大剧院当之无愧,1833年</h3> <h3>上海汇丰银行 1921年</h3> <h3>纽约最高法院 1927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