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二)尼科西亚—南塞和北塞两个国家的共用首都。

乔老爷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编辑 乔老爷</font></b></h1> <h1>2019年5月31日,早上参观塞浦路斯博物馆后,继续在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游览。</h1> <h1>说起尼科西亚,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我们之前想不到的,它是南塞和北塞两个国家共同的首都。市区被分割为两部分,分界线处有士兵把守,两族之间不能来往,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分割开来的城市。</h1><h1><br></h1><h1>像是塞浦路斯这样国内搞分裂的国家并不少见,但是有意思的是,塞浦路斯南、北分裂以后,两个分离的个体有着共同的首都——尼科西亚。</h1><h3></h3> <h5>塞浦路斯示意图,绿线代表联合国划定的隔离带</h5> <h1>有趣的是,这两个国家都叫塞浦路斯,只不过一个叫塞浦路斯共和国(南塞),一个叫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北塞)。说起塞浦路斯这个现状,还是得要从塞浦路斯的历史讲起。</h1><h3><br></h3><h1>塞浦路斯是一个地中海岛国,国土面积9200多平方公里,这个弹丸之地却因位于亚、非、欧三洲的中间,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h1><h1><br></h1><h1>历史上,这个小小的岛国,曾经先后被多个国家和民族征服过。就是说无论谁想当主宰欧亚大陆的老大,都会对塞浦路斯下手,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塞浦路斯北边是土耳其,东方是叙利亚,南边是埃及,西边是希腊,虽然塞岛和这些国家都是隔海相望,但是距离都不远,就是说只要在塞浦路斯岛建立军事基地,就可以战略上在这一地区占据主动。</h1><h1><br></h1><h1>塞浦路斯从前一直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盘,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土战争以土耳其失败告终。其时,英国的势力开始染指塞岛,英国人在岛上建立了两个军事基地,直至今日。</h1><h3><br></h3><h1>塞浦路斯有两个民族主体——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其中希腊人约占70%,土耳其人约占10%。塞浦路斯当初要独立,跟英国、希腊、土耳其三个国家达成协议。1960年,希腊人和土耳其人组成联合政府,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说是独立,其实也是一个形式,别忘了英国在塞浦路斯有两个基地,而希腊和土耳其也保留了在塞浦路斯驻军的权利。</h1><h1><br></h1><h1>可是这个联合政府面和心不和,1963年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发生了武装冲击,马上惊动了联合国,派维和部队介入。结果,塞浦路斯联合政府由希腊人占据上风。土耳其人不甘人下,干脆在1967年又成立了一个政府。1974年7月,土耳其趁希腊军人集团在塞浦路斯发动政变,出兵占领了塞浦路斯北部37%的领土,赶走了生活在这个区域的18万希腊人,将土耳其人北迁;1983年11月,土耳其干脆在北边成立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虽然这个政权目前只有土耳其承认,但它确把塞浦路斯的首都尼科西亚实实在在地割掉一半。如此一来,南北塞浦路斯相对峙,北边是土耳其说了算,居民说土耳其语,生活上的风俗都随土耳其;南方是希腊人说了算,说希腊语,行希腊风俗。更有意思的是,尼科西亚以一条绿线为界划分南北。这条界线常年有联合国维护部队驻守,也就成了南北塞浦路斯的分界线。</h1> <h5>塞浦路斯在地中海的位置示意图</h5> <h1><b>尼科西亚</b>是一座历史十分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前200多年便是塞浦路斯古代重要的城邦,称之为“丽德拉”,今天的尼科西亚便是在丽德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建设起来的。</h1><h1><br></h1><h1>自公元10世纪末以来,尼科西亚便一直是塞浦路斯的首都。市内可供观赏游览的古迹到处皆是,将市区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的威尼斯城墙就是规模最大的古迹之一。</h1> <h1>参观威尼斯城墙从法马古斯特门开始。法马古斯特门被认为是尼科西亚最吸引人的景点之一,是这座古城喧闹的过去遗留给我们的历史遗迹。</h1><h3></h3> <h5>法马古斯塔门</h5><h3></h3> <h1>漫漫历史长河中,法马古斯特门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起落。这座圆形城墙是1489年威尼斯人占据塞浦路斯后修建的。后来,土耳其人重修了这座保护了他们300年的高12米宽5.6米的城墙。</h1> <h1>城墙周长4.8公里,高12米,城墙上建有11座古式心形碉堡。城墙西、北、东三个方向的三座城门,是当年出入尼科西亚仅有的通道。这座如今仍然保存完好的城墙,是古代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在建筑艺术上的结晶。</h1> <h1>城墙上的“自由女神”雕塑群。</h1> <h1>来尼科西亚,这座城市的南北塞边界是一定要去的。</h1> <h1>尼科西亚以一条绿线为界划分南北。这条界线常年有联合国维护部队驻守,也是南北塞浦路斯的分界线。</h1> <h1>南塞的街区十分繁华,各种商铺林立,游客如织。</h1> <h1>南北边界线就在勒德拉斯街上,有些像以前深圳与香港之间的“中英街”。</h1> <h1>这是尼科西亚南北分界线附近的一座雕塑(在南塞这边),没有名字。估计,作者是把它交给每个人靠理解去赋予它内涵?从这些矛指向中心,我理解它的内涵应该是在纷乱中走向统一吧!</h1> <h1>以前在这条绿色分界线的街,南北塞是不通的,现在开放了,只要在两边分别验护照就可以通过了。</h1> <h1>旅游团给我们一个小时时间前往北塞游览,这点时间让我们看北塞,实在是杯水车薪。只能快速过关,在附近挑重点的看看。</h1> <h1>两边的边检都很简单,就是在路边的简易平房,排队验过护照就可以过了。</h1> <h1>北塞的建筑比较破旧,墙上的涂鸦倒是挺有味道。</h1> <h1>进入北塞不远就来到了名叫布尤可汗Büyük Han的大旅店。</h1><h3></h3> <h1>这座布尤可汗大旅馆,又叫尼科西亚大驿站,是奥斯曼帝国征服塞浦路斯后,于1572年建成的商队旅舍。</h1> <h5>Büyük Han庭院</h5> <h1>大驿站共有两层,68个房间,最初是供王公贵族休息用的,后来用作给商队、游客居住的旅舍。</h1> <h1>英国统治时期被用作监狱,后来成为安置穷人的居所。独立后经过整修,成为一个繁荣的艺术中心,博客画廊、工艺作坊、咖啡馆和纪念品店。</h1> <h1>北尼科西亚也不乏古迹,大多都留有浓厚的奥斯曼时代的印记。塞利米耶清真寺就是其中一个。</h1> <h5>塞利米耶清真寺</h5> <h1>塞利米耶清真寺的前身,是建于1206——1267年的一座哥特式天主教堂——圣索菲亚教堂。十六世纪土耳其人占领尼科西亚后,在教堂旁加修了两座尖塔,就变成了清真寺。在此后的几百年里,这里一直是穆斯林信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h1><h1></h1> <h1>清真寺的内饰比较简朴,但是却显得气派雄伟。</h1> <h1>短短的一个小时之内,让我们进出两种不同的文化世界,不同的建筑和生活方式,这种对比和反差恐怕只有在尼科西亚才能真切地体会到。</h1> <h1>这里是南塞的一个餐厅,餐厅的后面就是北塞,中间用铁桶相隔。这铁桶看似简陋,它却是一道鸿沟,将一个国家分隔成两个部分。</h1> <h1>南塞比北塞富裕很多,是普通意义上的塞浦路斯,代表着塞浦路斯的主体,一般所说的塞浦路斯就是指的南塞。</h1> <h1><b>待续</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