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一幅古典主义的风景画卷

神采飞扬

<h3> 摄影/文编:神采飞扬</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沿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处于北纬59°~60° 、东经29°~30°之间,面积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圣彼得堡在俄罗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化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许多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银行和其他业务据点均位于圣彼得堡。由于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和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所以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圣彼得堡的历史沿革:1703年5月27日,于兔子岛上举行了隆重的圣彼得堡奠基仪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后扩建为城。至此,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纳入俄罗斯版图,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圣彼得堡从1703年建城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俄罗斯同德国是敌对国,因为圣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语发音,当局决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成功,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1918年3月,首都又从这里迁回了莫斯科。<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圣彼得堡更名为列宁格勒,“格勒”在俄语中为城市的意思。这座城市曾有过一段悲壮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军队将这座城市围困了872天( 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 ),是二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与反围困作战。苏联军民开始了艰难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统计,列宁格勒城内共有642000人死于饥饿与严寒,20000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3200幢建筑被摧毁,城市面目全非,街道变成了瓦砾堆。战后人们重建家园,将被法西斯炮火毁坏的古迹一一修复,经过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艰苦劳动,这座城市又再现了昔日的风采。 苏联解体后,有45%的市民投票希望恢复旧称圣彼得堡,大抵是因为更怀念曾经的辉煌时代吧,惟有圣彼得堡拥有那样宁静祥和的氛围,那样辉煌富丽的文化。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颁布法令宣布列宁格勒恢复圣彼得堡原名,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圣彼得堡被认为是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当之无愧的最美丽城市之一,其历史中心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br></h3> <h3>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艺术灵魂,比较有代表性的宫殿(花园)是冬宫、夏宫和叶卡捷琳娜宫。<br></h3><h3><br></h3><h3>冬宫广场在涅瓦河畔的冬宫南面,场地十分宽广。广场于1819—1829年间建成,中央矗立着亚历山大纪念柱,纪念柱是为纪念亚历山大一世1812年率俄军抗击拿破仑军队胜利而建,柱高47.5米,直径4米,重600吨,由整块花岗石建成,没有任何支撑,只靠自身重量矗立。巨大的柱体和柱顶上的天使铜像,那种傲视苍穹、睥睨四方的自信是俄罗斯强势精神和大国气魄的象征。纪念柱后面淡黄色呈半圆型展开的大型建筑物是总参谋部大楼,中间建有凯旋门,与绿白相间的冬宫南北相对,流光溢彩,交相辉映,使整个广场充满了皇家的气派。<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冬宫(又称国立艾尔米塔日博物馆)坐落在涅瓦河畔的涅夫斯基大街上,这是一座三层楼房,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的巴洛克风格封闭式长方形大型建筑物,是俄罗斯著名的皇宫,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h3><h3> 冬宫博物馆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日(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1917年2月前,冬宫一直是沙皇的宫邸,后来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占据。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起义群众攻下了冬宫。十月革命后,将原来官廷房舍和整个冬宫拨给艾尔米塔什,1922年成立艾尔米塔日博物馆,冬宫成了博物馆的一部分。<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冬宫由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 初建于 1754至1762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至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遭到破坏,战后修复。绿、白相间的外墙和白色立柱上的金色雕像,使长长的建筑外观显得生动。宫殿内的台阶和扶栏全部用白色的大理石做成,中间铺猩红色的地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全是白色的墻壁和形态各异的白色大理石雕像,随处都配以镀金的花边或雕塑。顶部是一幅众天使的壁画,祥云飘渺,在金光闪闪的灯火下,整个走廊显得丰富生动。宫殿装饰华丽,许多大厅用俄罗斯的 孔雀石、 碧玉、 玛瑙装饰,如孔雀大厅就了2吨多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种贵重木材。 御座大厅的御座背后,有用4.5万颗彩石镶嵌成的一幅地图。<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冬宫的每个展厅都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在小埃米尔塔什的花园厅里,陈列和悬挂着黄金制成的 “孔雀”钟,银制吊灯; 彼得宫(小金銮殿),装饰着雕花精美的大圆顶和拼花地板; 又高又大的乔治大厅(大金銮殿), 两边各有八组银白色、上下有金黄色花雕的大柱子,厅的正前方安放着一个银色镶边带镀金的御座。其实冬宫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的峥嵘岁月,不仅仅在于金碧辉煌穷奢极侈的皇家风范,而在于其珍贵的收藏。冬宫博物馆共分八个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腊、罗马部、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古钱币部、西欧艺术部、从事导游工作的科学教育部和作品修复部。8个部分共有藏品270余万件,这些收藏品分别陈列在350多个展厅中,如果走遍所有展厅,行程约计22公里,恐怕花上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够。冬宫博物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统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达·芬奇的油画《圣母丽达》<br></h3> <h3>孔雀石巨杯<br></h3> <h3>科雷万大花盘<br></h3> <h3>由于文章太长,以下宫殿内的馆藏和建筑装饰不再一一叙述<br></h3> <h3>夏宫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它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夏宫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由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设计,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遭到德国军队的破坏。希特勒在其占领 Astoria Hotel 的计划失败后,打算在这里举行新年胜利庆祝会,此举激怒了苏联当局。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期间,斯大林下令炸毁这座宫殿,以阻止德国人的庆祝活动,二战后重新修复。<br></h3> <h3>夏宫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珍奇罗列,但夏宫最为著名的不是那金光灿烂、奢华无比的宫殿,而是下花园的150个喷泉,2000多个喷柱。在蓝天白云和绿树成荫的衬托下,闪耀着鎏金光辉的雕塑,座座喷泉喷出的一道道水柱似银河飞溅,流光溢彩,蔚为壮观,其中以“大力士参逊与狮子博斗”的喷泉最为著名,其水柱高达22米。令人不解的是,在没有电动水泵的年代,这么多的喷泉如何运行?原来喷泉所在的下花园 与宫殿所在的上花园有18米的落差,从上花园引出的泉水,以自然的落差压力,在下花园形成喷泉。主喷泉下是一条笔直的人工河,直接通向大海。夏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宫殿内禁止拍照)<br></h3> <h3>夏宫上花园的园艺<br></h3> <h3>夏宫下花园<br></h3> <h3>波罗的海芬兰湾夏宫花园码头<br></h3> <h3>叶卡捷琳娜宫位于普希金市,是叶卡捷琳二世女皇于1717年修建的,共有16间正房的两层豪宅及宫殿周围的法式花园。宫殿的格局则是建筑精巧淫靡,色彩清新柔和,弥漫着女性的柔美、娇媚的风韵。花园布局精美,花坛色彩缤纷,绿树成荫,湖水碧波荡漾。在森林与湖畔中分布着各式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和古迹,环境优雅而美丽。可以说园中到处是诗,到处是画,无处不飘动着令人心醉的旋律,无处不弥漫着花草的芬芳,女皇生前声色犬马、骄奢淫靡的气息依然沁淫着整座园林。为了强调皇家新领地的意义, 这里又被称为皇村, 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宫殿内的琥珀厅禁止拍照)<br></h3> <h3>在女性为王的朝代,男性大力士的雕塑寓意着大力神梁柱高高托起皇家的财富和权势<br></h3> <h3>普希金村花园中普希金坐在椅子上思考的雕像。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br></h3> <h3>涅瓦河自东向西流经圣彼得堡,被誉为圣彼得堡的母亲河,是圣彼得堡的灵魂。涅瓦河全长仅74公里,水流量却居欧洲第三,有1/3以上的主河段在圣彼得堡城市中心蜿蜒流过。深邃幽蓝的河水与两岸古风古韵的典雅建筑相映成趣,使这座汇集西欧文明与俄罗斯文明精华的帝俄古都熠熠生辉。<br></h3> <h3>彼得保罗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河右岸,是圣彼得堡标志性的古建筑。该要塞1703年5月16日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它与彼得堡同龄,彼得堡是在要塞的保护下诞生和发展的。彼得保罗要塞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彼得大帝亲自为它选择了一处易于防御的地点,并亲自监督建造工作,后几经扩建,建成了这座六棱体的古堡。彼得保罗要塞,原本是为了防卫以及发动战争之用,自1717年后,北方战争的胜利基本成定局,要塞便失去了军事意义。自1718—1917年这里被改变成俄罗斯国家监狱,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革命志士和民主主义者被囚禁于要塞中。彼得堡罗要塞是“圣彼得堡的历史精华”,甚至有人说它是圣彼得堡的象征。<br></h3> <h3>彼得保罗要塞的彼得大帝铜像。这其中有个小故事:制作铜像的匠人算错了彼得大帝的头与身体的比例,当彼得大帝的小头展现在大家面前时一片哗然,有一人当场解释这是表现彼得大帝小小的头脑包含大大的智慧,获得大家一致赞赏。<br></h3> <h3>彼得保罗大教堂是彼得保罗要塞的主要建筑,从1924年起该教堂被辟为博物馆。彼得保罗大教堂是一座早期巴罗克式大教堂,建于1703年,原先是木质的,1712-1733年在原处改建为石砌的大教堂。大教堂钟楼总高度为122.5米,是全城最高的建筑。大教堂外线条简洁,形象庄严肃穆,尖顶金光闪闪,直冲蓝天,景色十分迷人。<br></h3> <h3>瓦西里岛古港口灯塔。瓦西里岛地处圣彼得堡最古老的区域,岛上有个古港口,在古港口广场两侧,耸立着两根船头形装饰的圆柱,柱高32米,原为入港船只导航的灯塔,称为拉斯特莱里柱。两座灯塔分别雕塑有四尊神像,两男两女,分别代表俄罗斯的四条主要河流:伏尔加河、沃尔霍夫河、第涅伯河、涅瓦河。灯塔建于1810年,柱上之所以有船头装饰,是因为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把战败船只的船头钉在圆柱上,作为海战胜利的象征。这两座灯塔顶部是油灯,当夜幕降临油灯被点燃时,熊熊燃烧的火焰可达数米高,现在一些重要节日还会点燃油灯。<br></h3> <h3>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圆顶教堂。大教堂的内外部装修更为考究,光黄金就用去400多公斤,仅穹形外部镀金就耗费100公斤。 教堂自落成以来就没有重新镀金,至今仍然流光溢彩。现大教堂已不再举行宗教活动,而改为艺术博物馆。<br></h3> <h3>圣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广场上的尼古拉一世雕像<br></h3> <h3>十二月党人广场位于涅瓦河畔、海军总部大厦旁,原名为元老院广场,后来改名是为了纪念发生在1825年的十二月革命( 流血政变 )。当时的一些年轻军官,受到拿破仑运动期间法国激进思想的影响,希望将君主立宪引入俄国,但他们却错误地将抗议时间安排在新沙皇尼古拉斯一世继位典礼的同一天。尼古拉斯手下大臣与起义者多次协商未果后开火,很多军官和旁观者因此丧命或被送上绞刑台、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br></h3> <h3>十二月党人广场上的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br></h3> <h3>海军总部大厦坐落在涅瓦河畔的十二月党人广场侧,由著名建筑师扎哈洛夫设计,建于1704年。整个建筑结合了古典主义建筑艺术和俄国建筑艺术的特点,用56座大型塑像、11幅巨型浮雕、350块壁画装饰着整座大楼。大楼正门两侧摆放着两组名为海神的庞大雕像群,采用切列宾涅夫及谢德林设计方案雕塑而成。<br></h3> <h3>海军总部大厦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根闪闪发光的镀金长针,直插蓝天,高达72米,安置在大厦中央阶梯式塔楼的楼顶,是圣彼得堡的地标之一,在圣彼得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其外观的宏伟气势让游人叹为观止。<br></h3> <h3>海军总部大厦是系列建筑群,塔楼正面宽400多米,基座部分是一个设计类似冬宫广场上的总参谋部凯旋门的拱形大门,门楣上装饰着以海洋和俄罗斯海军为主题的各种雕像及浅浮雕。<br></h3> <h3>卫国战争纪念日涅瓦河上待阅的军舰<br></h3> <h3>滴血大教堂又称复活大教堂,位于涅瓦大街附近的格利巴耶多夫运河旁,是圣彼得堡重要地标性建筑之一。滴血大教堂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父亲亚历山大二世而建造的,因为亚历山大二世是在运河旁边被刺杀,“血一直在流”,所以就取名滴血大教堂。<br></h3> <h3>关于这座教堂有一个悲情的故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他即位的时候民不聊生农奴造反,于是他开始了改革,宣布了解放农奴等一系列大政,开始了俄罗斯的资本主义。但这个皇帝也遭到方方面面的不满,因此他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准备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被激进组织民意党专门训练的刺杀人员投掷炸弹遇刺身亡。<br></h3> <h3>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农奴解救者”。由于亚历山大二世在其26年多的统治时期对俄罗斯的社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为了怀念这位为人民而牺牲的仁君,就在其出事的地点兴建了这座有特别历史意义的大教堂。按当时的设计要求,它必须充分体现俄国风格,所以建筑师巴尔兰德以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于1883年9月14日举行了奠基典礼,历经24年的兴建工程,直到1907年8月19日才正式完工,由尼古拉二世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国家政要及皇亲国戚应邀观礼。<br></h3> <h3>滴血大教堂高度为81米,比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建筑水平和工艺更为精湛。从外观看,教堂高耸的顶部有9个五光十色的葱头式圆顶, 墙面使用大量花岗岩、大理石和彩釉砖,装饰花花绿绿,轮廓美丽,富有层次。几何形窗孔饰框、盾形装饰、各种脚线和瓷砖以及彩色瓦块和马赛克壁画,使教堂看上去像个积木搭起的漂亮玩具,造型奇特、色彩亮丽而优雅。特别是最高的五个圆顶铺有大量珐琅,这样大面积使用珐琅在俄国建筑史上还是首次。整座教堂是19世纪末新俄罗斯风格建筑和装饰艺术最光辉的典范。<br></h3> <h3>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旧称“米哈伊洛夫宫”,是俄罗斯第一座国家级的造型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俄罗斯艺术作品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br></h3> <h3>圣彼得堡是由100多个小岛、60多条河流和400多座各式桥梁组合而成的一座水上城市,水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十分之一,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称。格利巴耶多夫运河⬇️<br></h3> <h3>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最热闹最繁华的街道,聚集了该市最大的书店、食品店、百货商店和最昂贵的购物中心。在涅瓦大街还可以欣赏到各种教堂、名人故居以及历史遗迹。这里欧洲各种古典风格和流派的建筑都可以看到,巴洛克建筑的深浅浮雕应用到每幢楼房。这里没有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给人以视野开阔,古老沧桑、奢华美丽的感受。<br></h3> <h3>拉多加湖,曾称为 “涅瓦湖” ,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北岸多高岩岸,湖岸曲折。南岸低平,多沙嘴与浅滩。1937年建有环湖的新拉多加运河,使其成为沟通波罗的海与伏尔加河的重要航道。拉多加湖距离圣彼得堡约40公里,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被德军围困,城市与外界的联系几乎被切断。这座城市的军民在被围困近900天时间里,在饥饿、严寒和战争威胁下不屈不饶,拼死反抗,在冰雪覆盖的拉多加湖面上,开辟了一条运送补给军需物资、兵力和伤病员撒离的 “生命之路”,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坚持到最后取得胜利,创造了“生命之路”的奇迹。<br></h3> <h3>拉多加火车站,主要发往圣彼得堡东部方向的列车。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运送任务。胜利日纪念活动期间,可见民众为牺牲的烈士敬献的鲜花。<br></h3> <h3>俄罗斯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日是以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投降的日期作为纪念日。纪念活动期间大街小巷和景区展示二战时使用过的军用装备。<br></h3> <h3>卫国战争纪念日与战斗民族英雄合个影<br></h3> <h3>圣彼得堡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和建筑精华,美轮美奂的宫殿和花园,就像是一幅色彩明艳的古典主义风景画卷,我无法将它带走,只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有就是记录在照片里,有时间的时候拿出来品味一番,让看过的风景,去过的远方回忆起来变得更有味道。<br></h3> <h3> &nbsp;~谢谢阅览~</h3><h3><br></h3><h3>(部分文字参考“百度百科”改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