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li><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白居寺原意为“吉祥轮胜乐大寺”,位于日喀则江孜镇宗山脚下,由江孜法王热丹贡桑帕巴和宗格巴的大弟子之一的一世班禅克珠杰策划修建,历时7年,建成于明洪熙元年(1425)。以白居寺壁画为代表的江孜绘画风格在这里达到繁盛。江孜风格指的是公元15世纪在后藏江孜地区形成的绘画样式,属于藏族艺术家自己创立的完善绘画体系。从14世纪到15世纪之间的100年里,经萨迦、夏鲁艺术的影响和汉地艺术的渗透,以江孜地区为核心的绘画逐渐发展成消化外来影响之后有着独特民族面貌的绘画风格。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这三百年,江孜风格与夏鲁风格和古格风格先后形成,免唐、青孜、嘎赤三大画派相继创立,共同把西藏绘画史推到了鼎盛时代。</b></li></ul><p><br></p> <ul class="ql-block"><li><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措钦大殿三楼的壁画比吉祥多门塔壁画的绘制时间要早十年,完成于白居寺主体落成的时代。门厅两侧描绘的是当时的法王和蒙古王公的形象,这是八思巴与忽必烈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众多蒙族供养人物画的生动真实,在表现了典型蒙古王族服饰的同时,也表现了宽脸、小眼、浑圆、敦实等蒙族的人种特征。在牧放部分,其中的几匹马画的很写实,这得益于画师对现实当中马匹的深入观察,其画法可联想到元代画马名家任仁发,马被刻画的工细而真切,是汉族艺术影响的结果。</b></li></u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8px;">大成就者群雕泥塑,也是西藏雕塑史上的精品。塑造的深入写实,个性特征十分鲜明。可贵的是没有被后人涂色破坏,包浆依然深沉醇和,都是时间积累的原貌。</b></p> <ul class="ql-block"><li><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八十四位大成就者的主题,是措钦大殿三楼殿堂壁画最有特色的部分,在西藏美术史当中是十分著名的杰作,与吉祥多门塔壁画共同代表着白居寺壁画的成就与特色。大成就者(藏文:གྲུབ་ཐོབ་ཆེན་པོ,,mahāsiddha),在印度文化中指那些修行瑜伽而得到神秘力量的瑜伽士。在密教中,大成就者为修行身、语、意三密得到成就而拥有过人智慧示现神通能量的伟大修行者。八十四组人物形象画于修行大师泥塑上方,环绕三面墙壁。个性鲜明地刻画出印度人的种族特征,多为裸体形象。瑜伽士们或坐禅或舞动或作瑜珈修炼的身体造型,表情生动情态活跃。男性主尊上身强健,下肢较细瘦,女性修行伴侣的人体表达与世间藏族年轻女子普遍修长的身体特征相似,这种以细瘦为美的追求在阿里的古格艺术中也有表现。</b></li></ul><p class="ql-block"><br></p> <ul><li><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江孜绘画风格的形成是西藏佛教绘画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时刻。白居寺壁画题记中可以找到比100年前的夏鲁寺更多的画师名字。可见,画师们已有了创立本民族画风、流芳后世的自觉和自信,象是预见了自己的作品将会有万古不朽的历史价值。藏族艺术家们完成了藏族绘画史中江孜艺术体系确立的历史性功绩,实现了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艺术理想,达到了华贵浓郁中见典雅沉静的审美境界,并对西部阿里地区的古格绘画体系的形成给予了重要影响,对后来勉唐艺术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和启发。是14、15世纪藏传佛教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与夏鲁风格一起同时标志着藏族佛教绘画史走入鼎盛时代。</b></li><li><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b></li></ul><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