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刘永福.字渊亭(1837_1917)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雇工出身。原为广西天地会领袖,1865年起义失败,受清政府镇压,率300人到中越边境保胜一带开辟山林,聚众耕牧,号称:“黑旗军”。</h3><h3> 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率黑旗军多次抗击倭寇,给侵台日军以沉重打击,最终因敌强无援而失败。</h3><h3> 1895年10月,刘永福内渡厦门,1897年春回钦州闲居,1899年冬,义和团革命斗争席卷北京,刘永福奉调入京镇守而迟迟不行。他用实际行动想方设法拒抗义和团的正义民众运动。</h3> <h3>福建省上杭县《客家族谱博物馆》图片展:“刘永福故居”</h3> <h3>《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图片展:“刘永福”</h3> 《李鸿章故居》图片展:“刘永福”<h3><br></h3> <h3> 1873年11月,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取得了“罗池大捷”,重创法军,阵斩法军主将安邺!因立有大功。越王授刘永福副领兵衔,次年又任命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h3> <h3> 在“罗池大捷”中被黑旗军斩杀的法军头目安邺。前排中间坐者为法军头目“安邺”。</h3> <h3> 1885年3月,黑旗军在刘永福的率领下杀敌2000多人,为冯子材在东线取得镇南关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h3> <h3> 1886年,黑旗军与法军血战,法军遭遇重大杀伤后败溃。同年刘永福回广西博白祭祖,慈禧太后赐“福”字大匾,挂于华尖岭刘家祠堂。下图是慈禧太后赐刘永福的“福”字大匾。</h3> <h3> 1895年4月7日,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台凶耗传至台湾,台湾同胞悲愤!</h3> <h3> 在清政府割让台湾丧权辱国的危难时期,时任台湾布政使的唐景崧(暑理台湾巡抚)携款内渡大陆。面对如此丧权辱国的危难时刻,刘永福誓死不畏强敌,与台湾抗日义军继续抗日,同日军血战4个多月,重创日军。</h3> <h3> 1895年6月10日,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和台湾各地义军2万余人打死打伤侵台日军3万余人。日军近卫师团长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近卫第二旅团长少将山根信成均因伤而亡!</h3> <h3>图片来源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h3> <h3> 上图“台湾同胞抗日大事迹”图片来源于北京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h3> <h3> 由于清政府断绝对黑旗军,义军的援助,致使在台抗日义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刘永福的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大部战死,写下了近代史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保卫神圣领土的壮烈诗篇。</h3> <h3> 1895年10月19日,日军大举进攻,黑旗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已无法抵御。刘永福见大势已去,悲愤呐喊:“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当天深夜刘永福带领养子刘成良十多人搭上英国商船内渡厦门。</h3> <h3> 1895年10月21日,台南失陷,台湾全境被日军占领。</h3> <h3> 1917年1月9日,刘永福在钦州去世,终年80岁。安葬于惠州城内西湖畔。</h3> <h3>注:以上图片没有标注来源的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民族英雄刘永福事迹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