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之夏》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纽约展览实况

林鹤

<h3>筹备已久的《曼哈顿之夏》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纽约展日前已经拉开帷幕, 展览全程从6月23日至30日,周日下午在曼哈顿27街举行了开幕酒会,艺术家,媒体人,藏家,画廊主及各界朋友集聚一堂,共同渡过这一欢乐时光。</h3><h3>开幕酒会上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主席,策展人,著名画家杨亿先生主持了开幕式</h3><h3>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席,著名画家曹俊先生作为学术主持发表讲话;</h3><h3> 本次展览合作方:罗丹国际艺术家基金会秘书长,著名艺术家艾伦赵琼博士发表贺词;</h3><h3>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著名画家王大宙先生主持了学术研讨会。</h3><h3>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十分注重艺术家作品的学术性与创新性,本届展览共计29位艺术家,他们带来了精心创作的作品,由于他们各自的经历以及创作路径的多样化,使得本次展览具有特别不同的看点:</h3><h3><br></h3> <h3>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顺序)曹俊 陈蓓蓓 陈蕾蕾 蔡陈林 David 陈 韩沁 黄玉琳 贾克 柯宝明 林鹤 聂艳 毛燕 裴庄欣 时向东 苏东河 孙妮娜 王川 王大宙 魏海 吴建楠 王静宜 徐唯辛 徐白一 徐健 杨亿 朱爱娟 赵纯 艾伦赵琼 张向东 。</h3> <h3>展览开幕</h3><h3>右起:杨亿,王大宙,曹俊,徐白一,艾伦赵琼</h3><h3><br></h3> <h3>策展人,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杨亿主持开幕酒会并讲话:</h3> <h3>各位来宾:下午好!</h3><h3>“曼哈顿之夏”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纽约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筹备,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在这里特别感谢合作方罗丹国际艺术家基金会秘书长,著名画家策展人艾伦赵琼老师,感谢郑氏画廊,感谢前来采访报道的各家新闻媒体,感谢参加展览的全体艺术家以及支持我们的各界朋友们。</h3><h3>这次参加展出的艺术家共有29位,都是旅美华人艺术家,其中既有斐名画坛的著名艺术大咖,也有当代前卫的年轻新锐,风格多样,画风各异,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呈现出独立深邃的内心世界和激情饱满的精神乐园。</h3><h3>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是经纽约州正式注册的非盈利艺术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艺术组织,协会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和出版画集,参加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活动,协会加强和中国及国际间的协作和交流,下设很多不同功能的专业艺术机构,其中包括雕塑院,景德镇国际陶艺研究院,山西侯马写生创作基地,北京分会,欧洲分会,加拿大分会,美国达拉斯分会,洛杉矶分会,俄勒冈分会,拉斯维加斯分会,女画家协会等机构。</h3><h3>国际著名艺术大师丁绍光先生是协会的名誉主席,丁老非常关心协会的发展和建设,并为此次展览寄来的祝辞: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横扫很多传统行业,对文化艺术既是一个危机,同时更是一个新的、空前的契机,人类文化艺术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我们要颠覆性的原创,不要改良,崭新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是原创的基石。 《曼哈顿之夏》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纽约展,希望在中美文化交流中架起一座桥梁,中美这两个对世界局势起到关键作用的大国,将一起去创造人类现代文明的新高峰!”</h3><h3>丁绍光大师一直站在艺术发展的前沿,思维敏锐,引领潮流,在丁绍光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希望建设好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这个艺术平台,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活动来进行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沟通,把协会打造成为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组织。</h3><h3>“曼哈顿之夏”是继“禪心春语”后的第二次协会在纽约的会展,下半年协会将在北京水立方,欧洲的意大利或西班牙继续举办大型展览,通过展览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发展,艺术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不分种族,没有国界,艺术家们用真诚和爱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尤其在这个忽冷忽热的政治敏感时期,我们通过展览作品来献出艺术家渴望和谐共处的一点心力。</h3><h3>最后希望“曼哈顿之夏”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纽约展能一扫阴霾,阳光普照,滋润心灵!谢谢🙏</h3> <h3>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席,著名画家曹俊致词</h3> <h3>本次展览合作方:罗丹国际艺术家基金会秘书长,著名艺术家艾伦赵琼发表贺词;</h3> <h3>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国际著名艺术大师丁绍光先生特为此次展览发来祝词,他说:<br></h3><h3>“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横扫很多传统行业,对文化艺术既是一个危机,同时更是一个新的、空前的契机,人类文化艺术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我们要颠覆性的原创,不要改良,崭新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是原创的基石。 《曼哈顿之夏》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纽约展,希望在中美文化交流中架起一座桥梁,中 美这两个对世界局势起到关键作用的大国,将一起去创造人类现代文明的新高峰!”</h3><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参展艺术家合影</h3> <h3>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欧洲分会主席,凯悦集团董事长刘贺先生特派在纽约大学读书的爱女前来开幕现场祝贺</h3> <h3>学术研讨会</h3> <h3>  学术研讨会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著名画家王大宙主持</h3> <h3>著名艺术家曹俊以自己最深切的贴身体会讲述了《继中国意象于西方抽象》</h3> <h3>著名艺术家徐白一讲述:《无形之美的表现》</h3> <h3>艺术家和嘉宾签字</h3> <h3>曹俊</h3> <h3>杨亿</h3> <h3>毛燕</h3> <h3>张向东</h3> <h3>魏海</h3> <h3>黄玉琳</h3> <h3>林鹤</h3> <h3>艾伦赵琼</h3> <h3>朱爱娟</h3> <h3>时向东</h3> <h3>王静宜</h3> <h3>杨亿和曹俊二位主席</h3><h3><br></h3> <h3>曹俊:在这个宇宙中,个人状态都是以单独形式存在的,如果心中有快乐画面上就会充满快乐。画不是画眼睛看到的,而是画内心。就好比眼前看到一座瀑布就马上去追赶,却忘记瀑布本身,并不会因为你跑的快跑的慢而消失。在个人思维方式学会转变修行之外,保持心境向善的状态也很重要,大家同存于一个地球上,艺术家首先要去承载美好、传播美好。<br></h3> <h3>杨亿作品《穿越一一曾经的风花雪月》</h3><h3>艺术作品的表现是心里的情感纠葛和思维的连接和重叠,我比较喜欢用穿越这种形式来表现过去、现在和将来,画面上的人物景色都不重要,只是我情感表达的一个载体,无论是风华雪月,帝冑王公,青楼歌姬,还是大漠黄沙,金戈铁马,醉卧疆场,都是一缕尘埃,我如展翅雄鹰,掠过古往今来绝尘而去……</h3> <h3>徐唯辛:《无尽的草原》</h3><h3>作者以细腻、深入的刻画,表达草原上藏女独特的气息,朴实厚重而又温暖淡然。</h3> <h3>艾伦赵琼和油画作品《穿和服的日本女孩》</h3> <h3>艾伦赵琼作品:《华盛顿率军渡河》铜浮雕</h3><h3>(这是小浮雕模型,放大的青铜浮雕高3米,宽6米,在费城美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美国南北战争博物馆)建筑外墙上。 ) </h3><h3> </h3> <h3>艺术家王大宙油画作品《曼哈顿之夏》</h3><h3>正好与本次展览名字吻合</h3><h3><h3>绘画是“交替的宇宙”,我1987年创作“曼哈顿之夏”的灵感来自我第一次登上世贸大楼顶,渺瀚着整个曼哈顿景象时那片刻的心情。我的这幅作品试图唤起人们对共同记忆的看法。 </h3><h3> </h3><h3>________王大宙</h3></h3> <h3>裴庄欣作品:《卖陶罐的阿佳》</h3><h3>艺术中构建的美感,与尚存写实风格永远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自问本尊自问天,人间真善自修天” 时空的黑白和静默色彩之间,细数那些人神共舞虚似仪式,经历了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那一刻,你需再去超越原已久远的对话。</h3> <h3>赵纯</h3><h3>我的这幅参展作品《荷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是"中国现代意象油画",我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以意造型,在意境的表现形式上,主要以写意为主,强调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描绘对象时点、线、面在画面中诗意化的交织和摆放,以及色块的提炼和表现,表达一定的境界和格调,从而开拓观者的审美想象空间。</h3> <h3>赵纯作品《荷影》</h3> <h3>王川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因个人不幸实现了顿悟式的转折,将创作带到了另一高度。</h3><h3>他近年的作品潜藏着能量底蕴,通过大小、虚实、粗细、点线面的对比及形态的呈现,往往给人们接近于精神体验般的感受。这种自省和治疗式的创作因艺术家的个人遭遇而起,却意外地让艺术家更为本能地接近深层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对于东方哲学的体验。</h3> <h3>徐白一作品"雪道”顾名思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雪的道路。从另一层解读也可以讲是雪中之道!大雪之下的万物静待春风,东北的大地韵藏着无限的生机。看似一幅荒寒之景象,可是大雪之下那生命的律动从来没有停止过。给人以一种希望的遐想。</h3> <h3>魏海作品《乌鸦》</h3><h3>我的几十年的创作,一直都是动物的形象,几乎烂熟于心,早已不是拟人的小小情感,也不是简单的环保,科普价值,更多是对人,对生命的感悟,万类霜天竞自由才是真正的大自然的奇迹。惊鸿一瞥之中,瞬间与我心共振的形象,才是我抑制不住抓起画笔,尽情涂抹的理由。不喜欢越来越细的描摹,不喜欢抄照片的矫揉造作,只想返璞归真,变成最初的原始人,面对山洞的墙壁,虔诚而激动,虽然火光闪烁却脑子里气象万千……</h3> <h3>黄玉琳和她的作品</h3><h3>《凤凰涅槃》来自传统文化经典形象的凤凰,是不死鸟,通过浴火重生,重新散发新生的光彩!艺术亦然。从北京到纽约,这个当代艺术的世界中心,看到许许多多不同的风格与探索,使我常常激情澎湃,尽量舒展枝条张开每一片叶子,贪婪的吸收着自由的阳光雨露;但,我的根基在中国,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系统学习了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和儿童艺术,从而才形成今天的面貌,相信还在不断的成长,继续生根发芽。</h3><h3><br></h3> <h3>吴建楠作品《42 Street Station 》混合材料雕塑</h3> <h3>吴建楠</h3><h3>地铁系列作品是吴建楠目前创作的重心。在该系列的作品中,吴建楠试图用写实主义的叙事手法讲述当代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纽约地铁是一个浓缩的世界,乘客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属于不同的种族,讲着不同的语言,从事不同的职业,怀揣着各自的故事,走入狭小车厢内,真实地触碰彼此。他们在同一空间短暂同行,又各自分散。那些偶然遇见的人们下车之后也许再也不会相见,而那些因通勤时间和路线相同而反复相遇的人们或许会成为熟悉的陌生人,抑或在机缘之下打破隔膜走进彼此的世界。</h3><h3>地铁系列作品展示的是一个亚洲青年雕塑家眼中的美国都市文化。吴建楠将当代都市生活中的鲜活片段注入传统雕塑形式中,借鉴了欧洲中世纪浮雕的风格,同时运用了舞台布景的技巧和传统绘画的构图方式。在这一系列不同尺寸的纽约地铁雕塑作品中,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戏剧张力和冲突感,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无限可能性。</h3> <h3>孙妮娜</h3> <h3>孙妮娜作品:</h3><h3>《赏园》34cmx69cm、2019、纸本水墨</h3><h3>《赏园》</h3><h3>对江南园林的爱,有时想要把她当作一件物品去把玩。美的不留遗憾,却又有一种忧伤。</h3> <h3>毛燕和她的作品《观音菩萨》</h3><h3>唐宋时期四川安岳的石刻,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东方艺术精萃。 </h3><h3>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度人舟”。 观音菩萨是东方人心目中真善美的化身,她的慈悲和智慧的能量,由内而外,散发出迷人的气息,由此吸引着你我,也成为人们心中的role model(榜样)和温暖力量。</h3> <h3>David Chen陈笪维作品:《人民公敌》</h3> <h3>Gaia 系列作品是陈蓓蓓和陈蕾蕾的原创作品,是她们对环境问题的哲学探讨。英国的Gaia假说和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理论不谋而合,她们的系列作品表达了地球及地球上的人、动物、植物、空气等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和东方二维空间及散点透视不露痕迹的结合是这对双胞胎艺术家的独创之举。</h3> <h3>《涅槃》蔡陈林创造性地使用油画媒介在透明的材质表面营造出了一种类似显微镜下微观细胞结构的画面肌理效果。画中所描绘的核爆之后升腾起的蘑菇云隐喻着毁灭,而画面上的细胞结构肌理又象征着繁衍和重生。用重生来诠释毁灭;用微观的结构来重组宏观的景观。在展示过程中,透明的材质效果能与不同的背景产生互动,使得作品的呈现效果有一种动态的视觉关系,这也是蔡陈林作品的独特之处。</h3> <h3>朱爱娟和她的作品《Roman Bath 》</h3> <h3>徐建,雕塑《山忆》</h3><h3>《息栖》雕塑作品简述:这件作品里加入了一篇故事,是来于一次自己与亲人间的离别的体验。每个人都经历过漫长的等待,不管是黑夜还是白天,思念期待总是占据着心灵。作品最后通过塑造出一个人树鸟朦胧的形象勾勒出一种意境,给观众一种空间的想象,表达一种期盼,一个我的内心世界。</h3> <h3>时向东:</h3><h3>现实中,一砖一瓦,万丈高楼平地起。创作中,一个个二维码,一座暗含时代信息的万丈高楼在画面中矗立而起。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面孔,似曾相识,却又万千异万殊。</h3> <h3>聂艳和她的《作品一号》</h3><h3>它是“线·世”系列作品之一,“线”是创作语言。作品采用:手工宣纸、咖啡、茶、水果颜料等日常生活物品作为创作素材,背景是中国传统山水,用银线把有趣的世界、时间串联起。</h3> <h3>韩沁和她的作品《演化.孩子》</h3><h3>Cyanotype on Pi Paper</h3><h3>皮纸上蓝晒-演化·孩子</h3><h3>孩子本身所带有的光辉就如未来的幻像,崇高,遥远,不可及。每个心中都住着最纯净的美好,此图把未来的光留在纸面上。图像创作通过长时间的纸面曝光,光线的作用产生投影轮廓, 创造出一个蓝色的--在青色到蓝紫色之间的图像。 由于阳光的不可预测性、表面的角度和预涂溶液的效果, 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产生出模糊的群体, 神秘感和独特的强烈氰蓝色。</h3> <h3>贾克和作品《梦与自然》</h3><h3>........</h3><h3>我这只是在玩,我始终坚持这种想法,只是在玩的过程中,去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我这几年来,善变的厉害,表达了一种情绪,不久就被自己推翻,在玩的过程中总是否定已经玩过的。(千篇一律 循规蹈矩 破之!)其实有时候玩的还挺累,这累也就反应在理性的肌体上,晚间自然出现梦态,这种景象瞬间消失,有时候惊醒后,就迅速记忆下来,不惊醒,就很难再扑捉到梦中的景象。(天天梦海来回艺游,总想捉到虾兵蟹将,哪怕一丁点一丁点,满足也!不足也)</h3> <h3>柯宝明作品</h3> <h3>王静宜和她的作品《仙人掌肖像系列》</h3><h3>仙人掌肖像系列,最初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香港电影里“包租婆”的经典形象,看似是一组将仙人掌拟人化的肖像,实则是作者希望通过诙谐而轻松的表达方式反衬现实生活中常常相伴的焦虑和孤独感。如同画中的仙人掌肖像一样,很多年轻人都在孤独坚韧的活着,迷茫又真实的生长。</h3> <h3>苏东河作品</h3> <h3>张向东和她的书法作品</h3> <h3>林鹤:《戴耳环的男人》</h3><h3>耳环,岂止是女人的专利</h3><h3>年轻的心伴随躁动的灵魂</h3><h3>尝试,随欣喜与颤栗同行</h3> <h3>我们在纽约,展览花絮</h3> <h3>王川(左)与裴庄欣在《买陶罐的阿佳》裴庄欣作品前</h3><h3>他们二人都毕业于四川美院78级,裴庄欣是那个"把全部艺术生命交还给西藏的人"</h3><h3>王川是"伤痕美术"代表人物,后转为以画</h3><h3>极简点线面为主的当代艺术家</h3><h3><br></h3> <h3>著名艺术家徐唯辛,杨亿和艾伦赵琼</h3> <h3><br></h3><h3>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艺术家毛燕在徐唯辛先生作品前<br></h3> <h3>纽约朋友带她的🐕来参加开幕酒会</h3> <h3>艺术家魏海,尤其热爱和擅长画动物,为展览付出了许多,累了,歇会儿</h3> <h3>著名当代艺术家王川</h3> <h3>专门来为老爸捧场的杨亿主席的大公子(左3)</h3> <h3>Janet Rutkowski 策展人.铁艺雕塑家</h3> <h3>曹俊先生在展览学术研讨会上讲《继中国意象于西方抽象》</h3> <h3>展览还在继续,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与我们分享</h3><h3>谢谢大家</h3><h3>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 林鹤编辑.制作</h3><h3><br></h3><h3> 6.26.2019</h3><h3> By Grace linhe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