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五月(11)古格前尘事,无梦羁王朝

懶人國%逍遥王

<p class="ql-block">在辽阔西藏的西部高原,曾经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古国,它不仅是当年强大的吐蕃世系的延续,也是藏传佛教重新崛起并走向全盛的避风港。但是最神秘的事莫过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却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没人知道它的存在,建筑、街道、文字、宗教洞窟、壁画雕塑等等所有一切都保留当年瞬间毁灭的现场原样。直到1985年西藏考察队在此科考后,这个消亡了350多年的古王国才又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探险家、旅行者、摄影人和艺术家源源不断地前来探奇访幽。</p> <h3>日出前半小时才有第一班观光车,从景区售票口开往古格遗址的山下平台处</h3> <h3>三个保存尚好的度母殿、白殿、红殿在暗淡的晨曦中显得格外清冷</h3> <h3>僧人修行的洞穴大多在山脚下,大小可以容纳一人坐卧和放置一些简单物品。由于札达地区土林黏性很强,历经千年风沙侵蚀,犹有原貌。</h3> <h3>通往山上的唯一小门</h3> <h3>度母殿</h3> <h3>白殿</h3> <h3>白殿内有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国王世系的壁画</h3> <h3>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h3> <h3>红殿</h3> <h3>木质门框上的古老木雕</h3> <h3>红殿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038年阿里王迎请古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的壁画,画中一队舞女翩翩起舞,旁边有人击鼓吹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些壁画虽时隔数百年,色泽仍很鲜艳。可以观看,但不能拍照。</h3> <h3></h3><h3></h3><h3>公元七至九世纪的欧亚大陆上曾经先后或同时存在着六大帝国,分别是大唐帝国、吐蕃帝国、回鹘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法兰西帝国。吐蕃帝国由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633年时在拉萨正式立国,佛教在政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青藏高原各部由此统一并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与相邻的强国相抗衡。</h3> <h3>吐蕃帝国到了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僧人远遁阿里避难。843年朗达玛被僧人刺杀后内战纷起,再加上平民起义,吐蕃彻底崩溃,此后西藏长期藩王割据,先后出现七个大小王国。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于是,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带了三个大臣和100多部下,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由此开始了长达800多年的古格王朝统治。</h3> <h3>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的象泉河流域,都城札不让,建于群山之间,强盛时期的疆界北抵日土,最北端可达今天的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与印度交界,西邻拉达克,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h3> <h3>到了17世纪,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今天的克什米尔)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一段时间,后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h3> <h3>当年攻打王宫的石楼遗址。山巅的古格王宫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四周都是悬崖,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的王宫,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的。战斗胶着了很长时间,拉达克开始驱赶古格民众在半山腰修建一座石头楼,打算建得和山顶一样高,从而可以攻下王宫。传说,古格国王最终忍受不了被奴役的民众夜以继日的哀嚎声,在石楼完工前带着大臣和后宫一起投降了。</h3> <h3>古格王国的建筑大多数是凿洞而居,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古格的住宿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下部是民宿,洞窟则大多是僧人的修行地;中部是寺庙;山坡上是王宫,达官贵族的居所以及一批粮仓、武器库。</h3> <h3>山坡上的洞室一般比较宽大,在入门处的顶端或者侧面开有小窗,采光较好,内壁上开凿出多个壁龛,并涂有黑色柏油状物质。</h3> <h3>通往山巅王宫的地道口</h3> <h3>地道上段,设有多个关卡,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h3> <h3>王宫最东面的居所,由于处于整个山巅的最高处,临窗就可以看见每天的第一道阳光,可以远望天边雄伟的喜马拉雅雪山山脉,可以俯瞰脚下的万千属民和大好疆土,也可以清晰看见准备攻打王宫的石楼。</h3> <h3>护法神殿,由于殿门紧锁而没有看见殿内驰名的壁画。</h3> <h3>王宫西面的悬崖峭壁</h3> <h3>古格王国当年的国王议事宫殿,现在仅剩完整的四壁,在寸土寸金的山巅平地上,建设如此规模的宫殿,虽剩遗址也足以令人震撼。</h3> <h3>在山巅王宫的遗址之间,有一个不显眼的小门,通往当年的消暑避寒之地-冬宫,沿陡峭的台阶可深入山内,下行几十米后逐渐开阔,有大小几十间房屋,是当年古格王的秘宫。</h3> <h3>冬宫有采光很好的临崖阳台,居高望远的同时,并不影响冬暖夏凉的效果。</h3> <h3>在游客扎堆观看古格日出的平台,有藏尸洞的简介和路标。藏尸洞坐落于一岩壁之下,洞口离地两米左右,毫不起眼,洞内十分宽敞,深有几十米。传说曾经堆满了无头干尸,洞穴的最尽头是喇嘛,紧挨着的是儿童,其次是妇女和男人。由于气候干燥,尸体没有完全腐败。关于藏尸洞的传说有许多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斩去头颅领赏,而尸身则弃于洞中。</h3> <h3>藏尸洞口已经是臭气熏天,所谓胆大也就是在洞口瞄一眼闻一下就撤退了,一般不会爬进去寻找无头尸体的,更何况传闻已经没有干尸了。</h3> <h3>最后再看一眼札达土林之间神秘的古格王国遗存。现代的考古、先进的科技,虽然揭示了部分史实,猜测了末代国王和王国的灭亡命运,但是依然破解不了整个辉煌的古格文明突然消失之谜,战火论、瘟疫说、沙漠化等也只能是后人的纸上猜测而已。</h3> <p class="ql-block">附记。当地的看门人兼导游一般只负责开启度母殿、白殿、红殿的大门门锁,监督游客不许拍照,当所有游客离开后立刻锁门。如果有游客另外花钱,导游就会给予一些现场讲解。在白殿游览时,有一个大妈要求导游驱赶周围没有花钱请导游讲解的游客,认为他们不花钱蹭导游。在佛殿场所,遇见在佛前这样做的大妈还是第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