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胸中万壑 腕底群峰 </h3><h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胸中万壑,腕底群峰。师古不泥而博采众长融于一身,用自已独有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和艺术主张。力求在画面上传达给观众最为直接的唯美的视觉感受和间接的想象空间,以及细腻的情感暗示。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唯有兼收并蓄,善于创新,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画艺风格。”这是欧家友先生在画坛深探其究的旅途中,取静于山寄情于水,虚怀若竹清如兰而了然于心的不尽感慨。所以,在他的画作中,尤以山川秀石因“质朴嶙峋古石奇,水噬土沁印痕弥。漏瘦透皱容颜露,妙得天然造化宜”的质感而无不令人惊叹称奇。人以作品传,作品以人传。在欧家友先生那生动的画面中展现了:远山近水,蜿延曲折,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半遮半掩地隐隐呈现,姹紫嫣红的花蕊点缀其间,交相辉映地以翠绿的树丛为依托,尤为显得分外妖娆而增添了朦胧的神秘感。他的一幅幅水墨丹青,有如唐诗宋词中的一阙诗词小令,而一切尽在传神之中,且一切又在言语之外。有如迎面走来一位体态轻盈的贵妇,那迷离梦幻的眼神,眉宇之间的婉转风情,会让人不期然地着迷而深深地沉醉其中。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小楼一夜听春雨”之雅,又深悟了“深巷明朝卖杏花”之韵,更切实领略到了“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曼妙意境。唯砚作田,如晤古贤。欧家友先生熟谙水墨对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侧重于笔墨神韵之中而以虚带实。他对浅绛山水中的丘壑林泉,笔法工致,整体勾勒,轮廓清新,皴擦、着色、晕染等无不技艺娴熟。在淡彩中薄施青绿而浓淡相间,布局巧妙,构造和谐,素雅青淡,明快透澈,温蕴俊秀。这也使得他在传统题材画艺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地发展,在继承与创新皆不落俗套。“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颇是耐人寻味。毕竟,读是绘画的基础,画是读的升华。在读与画之间,唯苦作舟方能在学海中自如拾贝。同时,只有集思广益,善于提炼而勤于笔耕,方能达到厚积而薄发。在欧家友先生那充满天趣才情的作品中,所写修竹茂石、弦歌高士,都是高洁之象。因符墨客之雅兴,合文人之心爱,故,他力求能更上一层楼地达到艺术之颠峰。其画因古旧苍桑,融婉约典雅之质、汇灵动飘逸之气、集行云流水之势于一体;既有文人之雅致,又有君子之风骨,更有高士之通达,生动地彰显出了画艺的流美绚丽。画面形神兼具,极具强大的感染力和笔墨韵味,尽显了中国画艺灵动多彩的无穷魅力。静心鉴赏如饮醇,仔细品味若品茗。似有一股祥和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不啻让人享用到了美学艺术的饕餮盛宴。郑板桥有诗云“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其实,这何尝不是对欧家友先生艺术生涯最为恰当不过的评价与诠释,亦是他自身的形象写照。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需要不断地去汲取技艺的营养。尽管他在中国画坛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更有国家一级美术师之头衔,但是,他却心有高标,志存高远,仍一如继往地坚持/晨练夜读,笔耕不辍,尽量充实和积淀着自己的文化底蕴。古朴典雅终可及,跃然纸上拂丹青。技艺就是人生,作品就是人品,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够化茧成蝶。欧家友先生就象一颗冉冉的新星正日如中天地在中国画坛上崛起,那一份源自对中国画艺的传承正在他血液中流淌延续!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