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电大情

无为

<h3><b>  一九八四年,在这个一切唯文凭的特殊年代里,我们怀揣着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美好想往的信念,怀揣着对远大理想和科学知识的追求,离开了各自的工作岗位,踏进了平凉当时最高学府____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平凉地区分校学习。</b></h3> <h3> 正是:</h3><h3> 怀揣梦想聚一堂,</h3><h3> 追求知识自奋强。</h3><h3> 升华人生夯基础,</h3><h3> 愿做天下好儿郎!</h3><h3> </h3> <h3>  充实自己,追求知识是我们当时的同一目标。而这一目标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我们分别来自不同工作单位和不同工作岗位、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层次的二十八名同学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都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很快建立了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情谊,形成了一个生机蓬勃,团结向上的学习班集体。</h3><h3></h3> <h3>  在校领导的关怀和班长的带领下,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我们成为平凉电大分校九七年成立以来最优秀的班集体,部分同学获得了中央电大优秀学员称号,有几人后来多次被学校请去为学员做学习辅导和经验介绍,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一致好评。</h3> <h3>  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六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地区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实力薄弱,电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手段都处在十分简陋的状态。办公教学楼坐落在地区实验小学的后院,是一栋单面的三层小楼,教室里除简单的桌椅和黑板外,没有一件现代化的教学设施。</h3> <h3>  教学除个别课程有录音或电视讲座及老师辅导外,绝大部份都是靠同学们自学,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经常在自学的基础上大家自发地组织在一起相互提问,相互研讨,取长补短,学习优秀的学员常常自觉地帮助我们学习一些深噢理论和问题,从而促进了整体学习的进步和提高,顺利地完成了两年的学业任务,所有人都取得了大专文凭。</h3> <h3>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中,我们不尽学习了作为党政管理干部必修的党史、中国简史,现当代文学等课程外,还学习掌握了形式逻辑、计算机语言等新型知识。</h3> <h3>  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增强了知识诸备,强化了我们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起到了一个强有力支点作用。在后来的工作中,所有同学的职位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大部份都成为了单位的骨干和领导干部,有的成为了我们的地级领导,有地成为了我们优秀的企业家,为单位、为社会、为我们的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h3> <h3>  特别是通过在一起两年的学习生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使我们建立了亲如兄妹的友好感情,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同学情谊,这种流淌在血液里的情谊任何人、任何事、任何东西、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可能改变的。</h3> <h3>  只是近年来,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已退休或者接近退休,都基本进入了老年生活,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工作生活在外地,有兰州的,有上海的,有珠海的,有南京的,有成都的,有海口的,有西安的,有长沙的等等,彼此之间都少有了联系。但幸慰的是现如今有了网络,最近经过杨赛新、杨永盛等同学的提议和付出建立了我们的同学群,使我们又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h3> <h3> 正是:</h3><h3> 己亥夏天蝉又鸣,</h3><h3> 忽闻网上踏歌声,</h3><h3> 唤醒同学频出镜,</h3><h3> 招来同窗话友情!</h3> <h3>  在此,不得不说我们有三位很好的同学,在毕业之后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压力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很早的相继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英容笑貌,他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场景,他们讨论时的言谈举止,他们平时的打笑戏闹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时时显现,历历在目。让我们对他们的去世再次表示沉痛的哀悼,愿他们在天堂一切安好!</h3> <h3>  最后,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进一步加强联系,深化友谊,长聊长聚,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度过晚年生活!</h3><h3><br></h3><h3> 以上是为我们平凉电大同学群所建而作,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和记忆不足,加之资料图片无从查找,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批评指正。</h3> <h3>  编辑:刘永昶</h3><h3> 图片:来自群聊</h3><h3> 时间:二零一九年六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