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游记(一)五台山、悬空寺

奇彩石

<p>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又号称金五台,这里充满梵音的仙韵,处处见寺,遍地是佛。</p><p>五台山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犹如五根擎天大柱,巍然矗立,而峰顶却又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山。</p><p>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昌盛,寺庙达300多处,清朝随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呈现了“青庙黄庙共一山,和尚喇嘛同颂经”的独特景象。</p><p>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其中五台山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世界五大佛教胜地之一。</p> <p>五爷庙内供奉龙王的第五个儿子,被文殊菩萨点化后一直保佑当地风调雨顺,有求必应。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旺盛的寺庙。祭拜时须称五爷的名号“南无广济龙王菩萨”</p> <p>显通寺(大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座庙宇,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为大孚灵鹫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名为大显通寺,占地43700平方米,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显通寺现存建筑为清代规模,占地43700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七座殿宇,均为明清时期建筑。其中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p><p><br></p><p><br></p> <h3>禅院深处,静看花开花落。</h3> <p>菩萨顶-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占地45亩,殿堂楼房400多间,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和居住处。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藏族喇嘛进驻五台山,便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康熙、乾隆皇帝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命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均须向大喇嘛进贡。</p> <p>大锅院的大锅每年腊月初八用一次,向民间施舍粥食一天。</p> <p>文殊菩萨像</p> <h3>站在菩萨顶俯视塔院寺内的大白塔</h3> <h3>从下仰望菩萨顶108级陡峭的石阶,犹如天梯,上面是梵宫佛国、琼楼玉宇。</h3> <h3>广宗寺下梨花漫天</h3> <p>塔院寺因院内有释迦摩尼真身舍利塔和文殊菩萨发塔而得名。院内的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清代被列入五台山五大禅处和十大青庙。</p> <h3>大白塔本名“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元大德五年(1301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明万历九年重建,现为明代重建后的风貌。塔高56.37米,基座八角型,塔身状如藻瓶,其上由粗及细的13层轮状建筑,称为13天。塔顶是4.52米高的风磨铜宝瓶。</h3> <h3>藏经阁内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迦叶佛等九尊佛像。</h3> <h3>1948年4月1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前往西柏坡途中,曾路居于此寺方丈院。</h3> <h3>罗睺寺建于唐代,明代几经重修,于清朝由青庙改为黄庙,定名为罗睺寺。藏经殿内有开花现佛,为五台山十景之一。</h3> <p>南台名为锦绣峰,海拔2485米,南台顶的普济寺建于宋,明成化年间予以重修。历史上这里名家云集,高僧辈出。妙语法师、法智和尚、普济禅师都曾在这里主持。</p> <h3>寺内有一石雕复莲瓣塔,塔高16米,7层,上部为瓶型。沿寺内石阶登至最高处,南台风光尽收眼底,如入仙境。</h3> <h3>昨夜北台飘雪了,初夏的五台山台怀镇繁花似锦,北台却一夜白头。</h3> <h3>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是总览台怀腹地风光的最佳位置。</h3> <h3>悬空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结构摩岩建筑。40间楼阁以栈道相连,依靠榫接结构,嵌入崖内,千年不倒,可谓巧夺天工!</h3> <h3>三圣殿位于悬空寺的最高处,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是老子,左手边为孔子。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处一殿之中,这是在国内寺庙中极为罕见。</h3> <h3>悬空村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境内,整个村庄置空在距地200多米高的半山腰悬崖之上,房屋的后半部分坐落在崖石上,前半部分则悬空而建,利用打在山缝中的木桩把整个村庄支撑起来。走在用木桩铺成的栈道上难免有些惊心动魄。</h3><h3>我们在此夜宿,静谧无声,仿佛置身于世外仙境之中。</h3> <h3>悬空村的晨曦</h3> <h3>山里的风景</h3> <h3>我们下榻的“悬空逸居”驿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