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西行——川西环游记

雨人

<h3>身未动,心已远……。六月上旬我们偕北京、天津,南京、苏州的旅友一同前往期盼已久的川西旅游。</h3><h3>从成都出发一路行驶穿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跨越了数不清的山坡,整个行程2000余公里,收获了行程中变幻的天空,俊美的山峰,葱绿的草地,喘急的河谷,映入眼睑的一幅幅靓丽画面,也点缀了此次旅行的视觉享受,人们常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想必的确如此。</h3> <h3>大巴从成都一早出发,第一个闯入的是这块路牌,路牌上标志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茂县、映秀、汶川、都江堰。这使得我们想起十余年前这儿发生的一次特大地震,这条生命通道当时也曾遭到严重的破坏,但它仍然肩负起了与外界救护、输送的重要使命。</h3> <h3>西行路上首个景点就是这块:斯古拉神山的石碑,硕大硕高的石碑竖立在可以眺望四姑娘山的公路边。斯古拉神山就是汉语四姑娘山的藏语的称谓,说明四姑娘山也就在咫尺了。</h3> <h3>四姑娘山景区的雪山,美丽又惊艳!</h3> <h3>景区双桥沟一幕,宁静,空旷,悠远的世外桃源般的环境,让人留恋忘返。</h3> <h3>景区双桥沟景区一堰塞湖形成的独特的景观(堰塞湖中已被淹的枯树群仍然竖立在湖中央)。</h3><h3>四姑娘山景区的内容因单独另撰,这儿也就略简了。</h3> <h3>大巴路经丹巴一掠而过,听导游介绍丹巴美女非常有知名度,差不多这儿每年要进行一次丹巴美女的盛大的评选活动,以推广丹巴地区的知名度。</h3><h3>来到甘孜州藏族自治州的道孚县,惠远寺的指示牌告诉我们,前方就是惠远寺所在。下车远望惠远寺,远观不能,只能意会。</h3> <h3>惠远寺所处的地方为协德乡,相传雍正年间清政府因西藏局势不稳,而特意拨付银两,征地500余亩,修建庙宇,宫殿楼房请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避难于此。同时由于天时地利,十一世达赖克珠嘉措曾降生于此地,从此惠远寺在藏民中的影响深远,惠远寺巨大的镏金匾额还是清世宗钦赐。</h3><h3><br></h3> <h3>可惜的是惠远寺的真容,远远望去隐陷在群山翠绿的树丛中,倘若不睁大眼睛恐怕谁也不会知道远处那一抹金色就是。</h3><h3>好一块风水宝地!难怪清政府会选择这作为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避难之处,同时在这弹丸之地出现二位达赖喇嘛也是了不得了。</h3> <h3>协德神泉,一汪常年不断的山泉。相传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住在惠远寺时就一直喝这里打来的水,并常用这眼神泉的水为村民治病。此后这个泉水被村民称为“药泉”。</h3> <h3>虽然“药泉”只有一线细流,但名声远播。导游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让我们尝了一下,顿感神清气爽,心口甘甜。</h3> <h3>群山叠翠,草甸葱绿的一路景象始终伴随的车轮飞驰而不断的刷新,闯入我们的视野。</h3> <h3>亚拉雪山,被称为藏区四大神山之一。“亚拉”在藏语里的意思是“舍得”,是代表牺牲和奉献的神山,是八美地区的保护神。在藏民中有极高的威望。</h3> <h3>雪山最高海拨5884米,雪山积雪常年不化,是雅拉河的发源地</h3> <h3>在朝亚拉雪山方向的近处这边山上,随手拍下了这帧照片。</h3><h3>照片山的正上方,隐隐约约的我看到了,仿佛像莲花玉佛一般,映现在我们面前,不知道你是否有缘看到?</h3> <h3>八美镇的墨石公园,是中国唯一的高原石林景观,这种因地壳活动带来的地震带,由于震级高,频度大形成的岩石受到挤压,剪切,发生破碎,糜化形成构造糜棱岩,经过大自然的侵蚀而雕塑成了千恣百态,雄奇壮观的石林景观。</h3> <h3>远处镶嵌在山头上的“墨石公园”白色字体醒目夺睛,下方的墨石林带形态雄健美丽。</h3> <h3>传闻八美镇的墨石公园的石林具有独特的变色现象。</h3><h3>随四季不同而气候条件变化而变化。春季和冬季呈浅灰色和蓝色,夏天和秋天又现亮蓝色。一天之内也因气温高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h3> <h3>糜棱岩标本展示</h3> <h3>以及墨石公园内各种矿物质的分布,特别是含铅锌矿居多。</h3> <p class="ql-block">车行途中不时有这个画面呈现在对面山坡上,经讨教这应是藏语中的六字箴言,藏语为:嗡嘛呢呗咪哞,类似汉传佛教中的:南无阿弥陀佛🙏</p> <h3>塔公草原,这块竖立在塔公草原广场中心的石碑地处海拨3750米,娇阳晒得脑袋有点发晕,也许是高原反应,有点惰情什么也不想动。</h3> <h3>塔公草原石碑处旁有一位卖水果的藏族大姐,在她的脚旁我看到了这块石头,感觉线条流畅,图案似乎是事而非,脱口说了一声:这块石头不错!大姐回应了我的话说:喜欢吗?喜欢你就带走。我此刻还没反应过来,想大姐卖水果就一个水果摊,旁边这块石头肯定有用处,怎么会轻易给我?</h3><h3>试着再问了一下,“是给我吗”?大姐说,是的,你要你带走吧!于是这块与我有缘份的石头我带回了家。</h3><h3>不知你看了这石头的画面,你会感觉这像是什么?</h3><h3>像不像一条小狗仰着头在叫唤?</h3> <h3>翻过来看,更像什么?莫非是一只蹲着的小京巴狗?</h3> <h3>另一个侧面的画面,你能猜猜看么?是否也像蹲在地上的一只长耳兔子?</h3> <h3>塔公草原远处高坡上的平台,可以全览塔公草原景区的整个全景。走上去挺累的,且还要收费,懒得走,免了。</h3> <h3>夜宿新都桥,这个嘉戎藏民聚居地,是驴友爱好者中转西藏旅行的栖息地。</h3><h3>傍晚时分的新都桥上空,五彩云霞映染了天空。</h3> <h3>翌日,行进在中国最美的318公路上,不时有赴藏的小车、摩托、山地自行车穿流而过,阳光灿烂,天空晴朗,对体验者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尽管如此,高原仍吸引大批极限挑战者蜂涌而至。</h3> <h3>熊宗卡,川藏线上的第一个著名山口,海拨4281米,它的下方就是著名的天路十八弯,刚刚经过的地方。</h3> <h3>从熊宗卡一方往下看,川藏线著名的天路十八弯就是这番模样。</h3> <h3>熊宗卡石碑的旁边是这块日照金山的石刻,满屏的字未曾仔细看写的是什么?</h3> <h3>天路十八弯的左上方远处的五色群山,简直就是画家的调色板。</h3> <h3>蓝天白云掺杂着乌云,近处葱绿的树木与远处色彩各异的群山铸就了一幅幅大自然美丽的油画。</h3> <h3>云山相连,虚实一体,令人叹为观止、赞叹不已!</h3> <h3>随着向西藏方面前往,海拨也越来越高。川藏线上的第二个著名山口卡子拉山石碑,4718米的海拨,感觉胸有些闷,这就是高原地区的环境状况。</h3> <h3>人们为什么要说318国道是中国最美的公路,因为这一路西行,无论山水,草木都给人赏心悦目的画面,令人遐想。</h3> <h3>每一个画面都能刺激到人的感观,带给人视觉与灵魂的冲击。</h3> <h3>路过藏区最大的水玛尼经一景区,五彩的经幡经文迎风飘飞,溪下成片的玛尼经不规则的散落在溪边,路口。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h3><h3>这些用一块块石块为背景描写的经文堆,在藏民中被称为“朵帮”,汉语名叫玛尼堆,虽说是一种简单的小祭坛,但在藏民心目中是神圣之举。</h3> <h3>这些经文大多是藏文中的六字箴言</h3> <h3>这些作品是平凡的藏民长年累月一块一块的描写下来的,可见其对佛的虔诚。</h3> <h3>五彩的矿物质颜料描制的经文与菩萨,长年累月经风吹雨打不腿色,用“真”最能说明问题,用“心”最能代表虔诚。</h3> <h3>满山遍野的尼经堆遍了山谷、河滩,这得要多少人力的绘制与多少年月的积累才呈现出如今的场景,着实令人震憾!</h3> <h3>又是一个山口兔儿山,这个海拨4696米的山口上,到处座落着一只只像极了兔子的石头,固被人们称为兔儿山。</h3> <h3>这块兔儿山传说的碑文,描述了兔儿山一个关于友爱,奉献,期待的美好故事,为人们描绘了人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期待。</h3> <h3>站在这片山头或许你会不经意的看到一只野兔,也许莫一块石头像一只兔子的形状。</h3> <h3>稻城县了,这块稻城亚丁的碑石高高的耸立在山坡上,气势宏伟。</h3><h3>这是稻城海子山园区,整个园区有大小不等的海子布满在这片区域,有点让人不解的是这片海子不在低洼处,而是在整片山坡上。</h3> <h3>藏民将自己对宗教的信仰,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将一块块的石头垒成了形态各异的玛尼造型,虔诚的向大自然倾述自己对神的敬畏。</h3> <h3>这块巨石也是,上面垒着的一堆堆玛尼,寄托着自己的祈愿。而远处一条线带似的就是海子。</h3> <h3>这片海子规模令人不可思议</h3> <h3>今晚入住的日瓦,人们称之谓香格里拉,远处的藏式建筑与群山相得益彰。</h3> <h3>藏式建筑群厚重,庄严。与青山依托又显得那么和谐。</h3> <h3>这个稻城印象创意文化体验中心设在地下一层。</h3> <h3>亚丁景区的平面图,到了景区大门还得坐景区交通车才能到达景区观赏点,门票,景交费有点小贵,毕竟是朝觐神山,且又是高原地带,徒步上去还得有体力和时间允许方可。</h3> <h3>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的洛绒牛场的标志牌。</h3><h3>好大的一片草场,所谓的农场却看不到牛和任何牦牛。</h3> <h3>央迈勇景点,藏语中央迈勇的译意为“文殊菩萨”,为亚丁自然保护区“三怙主”雪山的南峰,海拨高度5958米。</h3><h3>文殊菩萨在佛教中是智慧的化身,雪峰像文殊菩萨手执智慧之剑直指苍穹,插入云端。</h3> <h3>亚丁三神山!如果了解它的内容,你或许会肃然起敬,它就是“三怙山”藏语传说中的(自左至右)夏诺多吉、仙乃日、央迈勇神山。它们依次海拔高度5958、6032、5958米。</h3><h3>藏语中的这三座神山,佛教中则以金刚手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加持,仰望眼前这三神山的雄姿,不由得感叹造物主的神意。</h3> <h3>非常喜欢仙乃日神山的造型,像金字塔似的竖立在我们面前,也因为它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忍不住就想虔诚的膜拜!</h3><h3>仙乃日神山下方的是“卓玛拉措”圣湖,海拔3980米,卓玛拉措在藏语中译义是珍珠湖,也是仙乃日神山融化雪水形成的湖。</h3><h3>藏语中总是把湖称之为海子,自进川西旅行以来我总在想这个问题?百度了一下原由,海子其实是蒙古语中湖泊的意思。只是这个解释,让海子与湖泊两个词会产生联想。</h3> <h3>仙乃日神山近影,仿佛更走近了菩萨的身边。</h3> <h3>茂密的树丛中冲古寺隐身其中,显是格外醒目,它占据在亚丁自然保护区最佳位置。头顶蓝天,脚下绿黄相间的草地,远处是终年不化的雪山,身后是沉睡万年的峡谷,宛如天堂之门,噬手就可接近神的世界。</h3> <h3>亚丁自然保持区还有两个非常著名的景点:牛奶海,五色海。实在因为体力与稍有高原反应而与之失之交臂,没能再上去观赏,遗憾就不用说了。</h3><h3>(这个图片是网上下载的)。的确美丽,海拨在4600米。美不胜收,洁白的雪像牛奶一样撒落在湖周围,所以被称为牛奶海。</h3> <h3>回程途中的风景依然多姿多彩。远处天空中的云朵像极了一只掌心向上托举的手,不知要托住上面的何物?</h3> <h3>山坡上零零落落的牦牛在安静的吃草</h3> <h3>车窗外都是这美丽宁静的景色,令人陶醉</h3> <h3>两个山丘之间一条溪流像一条白色的哈达逶綩柔和地飘向远方。</h3> <h3>成片的草甸披盖在一座座山坡上,恰似给群山披上了厚厚的绿色被子</h3> <h3>阳光偶尔穿过云层照射在山坡上,给群山赋于了另外的一种色彩。</h3> <h3>西出折多石碑,海拨4298米,折多是弯曲的意思,是川藏线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往西是高原地带,往东是高山峡谷地带。</h3><h3>因为是回程,所以过了折多山,下一个景区就是泸定、海螺沟</h3> <h3>折多山垭口特别的造型,旁边的经幡随风飘扬</h3> <h3>各式经幡上的经文代表了人们美好期待与祈求,想必,人是要有一点寄托的。</h3> <h3>折多山垭口远处山坡上的雾,沉沉的飘浮在群山之间,空气中湿度有点大,仿佛要下雨的感觉</h3> <h3>海螺沟景区,这儿是海螺沟景区垭口海子景点,原始的植物群,红色的石头群组成了海螺沟垭口原始古朴的特点</h3> <h3>海螺沟红石滩,一处非常罕见又奇观的景点,河沟里布满了大小各异表面血红色的石头,点缀了整条河沟,这种大自然的奇观,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h3> <h3>这一景区独有的地理自然环境及地质地貌,让海螺沟增添了一道靓丽的色彩,引路人惊叹不止。</h3> <h3>海螺沟雅加埂高山植物园景区石碑</h3> <h3>海螺沟垭口的植物带,高寒潮湿的山坡上生长着这种低矮的植物,似乎永远也长不大,长不高。</h3> <h3>这种植物叫;栒子。是一种高山耐寒,抗风的地表植物,非常有特色。</h3> <h3>车行中随手拍的海螺沟植物保护区的原始树木,其原生态的古朴造型,极似大自然的天然盘景。</h3> <h3>不远处的海子隐约在人们的视线中,神秘又惊魂。</h3> <h3>还有这山坡下的海子,静静的躺了或许有亿万年,如今依然。</h3> <h3>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海螺沟景区,由这前往景区还需坐景区公交车才能到达。</h3> <h3>海螺沟景区黑松木冰川挑战徒步路经处,由此处上山徒步挑战上山终点可以到达冰川之处,天空中湿湿的,雾有点大,不知能否如愿看到冰川?</h3> <h3>黑杉林这棵硕大的杜仲树或许己有上百年的历史,高耸挺立在台阶路边显得鹤立鸡群,引人醒目。</h3> <h3>原生态的杉树林在云遮雾罩中亭亭而立</h3> <h3>山坡的台阶路上,几个轿夫正在费力的抬着竹滑杆轿,挣一点体力钱。</h3> <h3>原始古朴的黑杉林中还生长着许多高大挺拔的各种植物。</h3><h3>只是原本想徒步翻越黑杉林看冰川的奢望落空,由于雾大,冰川方向白茫茫一片,最后只能无功而返。</h3> <h3>折返徒步去海螺沟另一景点月牙湖,这个形状像月牙子样的湖静卧在山脚,湖水碧绿。</h3> <h3>静静的月牙湖与一旁冰川消融后滔滔的溪流形成反差,一边宁静,一边汹涌;一边碧绿,一边泛白。</h3> <h3>冰川上游河边的红石,依然还是那么靓眼,红的美丽,衬的另类。</h3> <h3>海螺沟景区月牙湖的冰川河,喘急的河水哗啦哗啦的流淌,发出日夜不息的喧嚣声,空气中湿湿的,有小雨,远远往上望去仍看不到边。</h3> <h3>近处河滩,远处青山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云雾之中。</h3> <h3>感觉雨也越下越大的趋势,伴随着阵阵冷风,高原之处能感觉到丝丝的寒意随之袭来。</h3> <h3>越往上雾气越大,越冷,天气非常的不作美,尽管雨具在身仍无济于事,孤寂,凉意,难行,不由得让我们再次放弃徒步前行的欲望。</h3> <h3>虽然没有看到、拍到海螺沟贡嘎山的雄姿和冰川的真容,但能感受到云雾飘绕的意境,人在雾中游的虚幻,仍然让我们兴趣盎然,意欲未竟。</h3> <h3>徒步沿冰川河一路直下,观赏海螺沟特有的草海子。</h3><h3>冰川河在这儿形成了一个长长的海子,由于自然原因,这儿植被丰富,水土富含营养,气候温度适宜,在湖面上生长着几乎能涵盖整个湖面的水生草被,这种现象被人们叫做草海子。</h3> <h3>海螺沟景区的草海子,青绿的草静卧在海子上构成了海螺沟另一番景象。</h3><h3>海螺沟景区作为此行最后一个景点,游览完毕之后我们将踏上回程的路途。</h3><h3>此行川西旅行,环绕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沿着中国最美景色的318国道及省道一路西行,饱览了多彩多姿的壮丽景色,将它记录下来,给自己,给喜欢旅游的旅友,也给过往留下一个记忆,由此编了这个小辑。</h3><h3>路上的风景最美,这就是做这美篇的初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