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草原有个约定

曦霖

<h3>2019年6月20日,我们启动了一个远程亲情大联动,完成我们去草原的约定。我们2017年侄子文亮就说,想去内蒙看他四姑奶,我们也有此意。经过两年酝酿准备终于成行。一大家13人,从河南郑州、北京、沈阳、辽阳、哈尔滨五地分头行动,向内蒙锡林郭勒盟进发。6月21日,我们四路人马汇集,共聚四姨家。</h3><h3>这次省亲队伍年龄最大的就是我老妈,今年</h3><h3>90岁高龄,最小的只有5岁,我们的侄孙女小螺丝。老少四世同堂,欢聚一起。</h3> <h3>我妈的老家在辽阳,家里姊妹8人,舅舅老大,我妈排行老二,下面有六个弟妹,两个舅舅幼年夭折。大舅舅二姨三姨都已过世,只剩下我妈四姨老姨姐妹三个,四姨前些年患脑梗,行动不便,很想家人,却不能相见。我们也很想她,却因种种原因不能探望。今年我们终于把相思变成了行动。难得的是90岁的老妈身体结实,能跟着我们长途跋涉,否则,一切都是另说。我妈的表弟,北京的舅舅听说我妈要去内蒙看四姨,建议坐飞机去,担心她太劳累,但我们知道老妈的身体坐两天汽车旅行是没问题的,她也期望坐汽车去内蒙。</h3><h3>这次探亲大联动确实不容易,13口人,是这样分头行动的。郑州这边,我老大、老二、老四陪着老妈,自驾车一起走。老二6月19日从北京赶回,20日就跟着一早我们启程。老三要按约定去哈尔滨医院复查身体,6月15日和妹夫驾车提前从郑州出发到哈尔滨,20日再从哈出发去锡盟。沈阳的侄子文亮带上自家四口,去辽阳接上老姨,21日出发奔锡盟。还有表弟超生两口20日坐火车到赤峰,然后再坐汽车到锡盟。</h3> <h3>20日,哈尔滨小分队出发了。哈尔滨离锡盟有1100多公里,他们计划中途在赤峰休息一夜,第二天抵达锡盟。老三在哈医大复查身体状况良好,人逢喜事精神爽。看到沿途的风景喜不自禁,不停地拍照,分享给大家。看,这天这云这草这景无处不迷人,一切都像水洗过后的干净。</h3> <h3>这草原的景色太美,妹夫也不禁停车留个影。</h3> <h3>司机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h3> <h3>到大庆了,这里的天也是这么美。</h3> <h3>他们最喜欢开车漫游,在意沿途的风景而不仅仅是终点的收获。看看这沿途的风景照,就知道他们没有中规中矩地走高速,否则如何能近距离看到这样的蓝天白云小河流水,树木花草。</h3> <h3>爱美的老三禁不住草原的诱惑,摆几个造型留下靓影吧。</h3><h3>这边父母美得忘乎所以,那边的“留守儿童”婷婷跟我们告状了,“我爸妈走了这么多天了,从没主动给我打电话问过我,都是我主动打电话问候他们,我妈如果打电话,就是让我帮她取快递”。“母走千里不忧儿”啊!</h3> <h3>20日早上,郑州小分队准时出发。郑州到锡盟有1200多公里,我们计划两天行程,第一天住到保定,爸爸的老家,我们的祖籍。</h3><h3>久热不雨的郑州19日晚上突然降雨,一夜不停,早上雨势还是不减,气温凉爽了不少。美女司机老四开车,准备出发。</h3><h3><br></h3> <h3>河南境内,一路有雨水伴行,我们的天是这样的,灰蒙蒙像被污染了一样。一直到了河北境内,雨才渐渐消失。</h3> <h3>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伴老妈出行的老二,在车里也没停止办公。</h3> <h3>保定离郑州有540多公里,老四开车平稳,下午四点多就顺利到保定了。我们入住到预订的秀兰酒店,老四在网上找的五星级酒店,评价都不错。进了酒店,从停车场到酒店的管理人员都很尽职,让人倍感亲切。</h3><h3>酒店的星级比的不仅是硬件设施,关键是细节的服务理念。</h3><h3>返回的时候我们还是住到保定秀兰酒店,到停车场,管理人员主动帮我们把行李送到宾馆,第二天还免费帮我们把车清洗干净。替顾客所想,助顾客所需,这样的服务理念深入到所有管理人员之心,这才是五星级酒店的风范。</h3><h3>老妈坐了一天车,看不出任何疲惫的状态,依然神采奕奕。</h3><h3>也许是天意,老二说,这家酒店是多年前,她陪爸爸妈妈到保定时住过的酒店。是爸爸冥冥之中有引导,陪我们故地重游?</h3><h3><br></h3> <h3>安顿完住处时间还早,我们打车想到父亲的老家市区转转,寻找父亲当年熟悉的故地。父亲从小在保定市长大,他有三个姐妹,父亲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儿子。爷爷当时在保定府供职做文书,父亲从小爱学习,但家里并不富裕,父亲读高中时在免学费的教会学校读书,他字写得好,就靠给学校刻蜡版挣些生活费。刚解放,他高中毕业,想继续读书,但家里无力支持。当时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去保定招生,入学就算军籍,包吃住还发军装,每月还有津贴。不用家里任何负担,他跟奶奶一商量,奶奶就同意他报考军医大。以他的实力,轻松就考取了第一军医大(后更名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并入吉林大学)。</h3><h3>听父亲讲,他第一次是替他一个同学考的,那时刚解放,一切都不规范。替别人考上后,才发觉这也是他的一条出路。</h3><h3>保定有着父亲童年的记忆,青春的理想。他从这里启航,之后就很少回到故土。因为我的奶奶爷爷和几个姑姑,后来都陆续离开了故土到异地谋生,故乡就基本没了故人。</h3> <h3>多年前,二妹陪着父母来过保定,父亲带她去过他读书的学校,玩耍的乐园,熟悉的街道。今天二妹想带着我们也去看看父亲曾经读书的地方。但由于原来教会学校的名字几经变更,已经记不清是哪个学校了,打上出租车,二妹根据当年的记忆,跟师傅提供相关信息,让他帮助我们找那个学校。师傅大概五十岁上下,对于解放前的事儿知道不多,根据我们提供的情况找了两个学校,二妹都否定了。时间不早了,我们只能放弃寻找,到其他地方看看。司机把我们带到古莲花池附近,我们下车步行。古莲花池已经下班关门了。二妹说,这里有许多莲花,父亲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耍。</h3><h3>母亲在这里留个影,代替父亲故地重游。</h3><h3>后来经二妹回忆查证,父亲早年读书的教会学校应该是保定市现在的一中了。</h3> <h3>这里是保定总督府,也关门下班了,我们只能在外面看看。解放前,爷爷曾在这里供过职,这里也有父亲童年的记忆。</h3><h3>总督府的广场边,有一个保定市原点的标志,这就是保定的中心点了。</h3> <h3>父亲的故乡,母亲所到之处都要留个影,替父亲走一遍。</h3> <h3>来到父亲的故乡,我们姐妹几个心里都酸酸的,都有一种没满足父亲的心愿愧疚感。2017年10月1日,我们姐妹四个在三妹夫的陪护下,带着父母开车从郑州出发,去东北母亲老家辽阳探亲。我们计划路途来回4天,3天在辽阳停留,路途在石家庄住一夜,然后就直奔辽阳。到了石家庄,父亲和他的两个老同学见面,相谈甚欢,难分难舍。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姊妹几个去先去看看在石家庄的二叔,我爸的堂弟。晚上,二叔一家和父亲同学一家同聚一起,吃了一顿饭。第二天想直奔辽阳。父亲突然提出要到保定看看他的老同学,我们只好临时改变行程,到保定住一夜,让父亲故地重游,会会老同学。到了保定已经是下午三四点了,本来他想会几个同学,一起吃个饭。但不幸有个同学腿摔骨折,二妹就陪着他去看看老同学,回来已经六七点了,他想吃家乡的特色小吃,可我们也不熟悉当地状况,好不容易打听一个地方,也不是想象的那样,父亲也没吃满意。第二天父亲突然提出还要见一个同学。我们姐妹几个就有点着急了,时间太紧了,再耽误就怕到辽阳太晚了。最后因为那个同学住的太远,也没来得及见一面,从此成了永别。如果……如果……时光不能倒流,一切都是永久的遗憾了,再不能为他做什么了。爸爸,对不起!!!</h3> <h3>保定是个有历史的古城,当年的地道战的原型就在这里,叫冉庄。还有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地也在这里,《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小说也是以这里为背景写的。这本书的作者李英儒是父亲第一军医大的政委。我们没机会到狼牙山看看,在服务区留个影吧。</h3> <h3>驱车一路向北,车就开始钻一个接一个的隧道。路上的车越来越少,车开起来基本没什么障碍,按车内导航提示,晚上7点左右应该能到锡盟四姨家。</h3> <h3>近了更近了,进入内蒙境内。</h3> <h3>南杨庄服务区休息一下,吃个午饭。这个服务区水不方便,只能吃点饺子和莜麦面垫垫肚子。</h3> <h3>文亮离内蒙近,大约850多公里。他们21日启程出发。这是我们家的第四代小螺丝宣布,沈阳小分队出发了。</h3> <h3>这是两张老照片,妹妹文新翻出来的。2011年8月份四姨带着妹妹文新回老家,在沈阳故宫照的。侄子文亮陪着。</h3> <h3>沈阳小分队一路走,一路拍,妈妈带着小螺丝把欢快的情绪撒到大草原,与小草共舞。</h3> <h3>这是老姨和三嫂。三嫂前段髌骨摔骨折了,才把钢板取出来,走路还不太方便,但也不愿错过这次机会,跟着儿子文亮一家来了。</h3> <h3>老三他们从哈尔滨过来,在霍林郭勒住一夜,一早又出发了。他们两口不走寻常路,开车没有走高速,走的是国道,据说是内蒙境内景色最美的一条草原路。</h3> <h3>这不,又开始浪漫了。</h3> <h3>果然不寻常,三妹他们不知道怎么搜到了这个芍药谷景区。就开车过来了,也许是专门绕道而来,这美景就给我们传过来了。</h3><h3>百度上是这样介绍芍药谷的:</h3><h3>草原乌拉盖,横空出世的“芍药谷”悄然绽现,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眼球的一道自然景观。每年一到花开季节,山谷里野生芍药花竞相绽放,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来这里看花、赏花、拍花,纷纷陶醉其中。</h3><h3>野生芍药花主要分布在乌拉盖牧场、贺斯格乌拉牧场、哈拉盖图农牧场,特别是距离贺斯格乌拉牧场东北12公里处,因漫山遍野全是芍药花,因此得名“芍药谷”。</h3><h3>传说中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种,是某年人间瘟疫,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至今芍药还带着个“药”字。牡丹、芍药的花叶根茎确实可以入药,牡丹的丹皮是顶有名的,白芍更是滋阴补血的上品。<br></h3><h3>西方人也一直认为芍药具有某种魔力,凡有芍药生长的地方,恶魔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h3><h3>乌拉盖芍药谷的芍药花是国内最晚盛开的地方之一。芍药谷占地面积约2000亩,土质为黑钙土,芍药花生长期平均气温19.9℃,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使芍药花生长的格外茂盛。每年开花时间大约6月中旬,此时正是芍药花色、香、韵兼具最佳时间。</h3><h3>乌拉盖草原是北疆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被誉为锡林郭勒草原“蓝色的眼睛”。</h3><h3>老三他们真是找到了草原最美的地方。</h3> <h3>各路人马都在路上走着,坐火车赶大巴的弟弟超生两口最先到达,和四姨聚会了。这是第一小分队。</h3> <h3>接着第二小分队到了。三妹和妹夫到四姨家了。</h3> <h3>第三小分队也到了,老姨和四姨会面了。</h3> <h3>三路人马在四姨家会合。</h3> <h3>大约六点左右,三路人马已经到齐。妹妹文新和宝玉妹夫早早就张罗了一桌草原风格的羊肉大餐,一路奔波的客人们急不可待的开吃了。我们还在路上奔波着。看看这一锅诱人的羊肉,就像闻到了肉香。</h3> <h3>端起妹夫宝玉亲手做的奶茶,以茶代酒喝吧。这满桌的佳肴不知让妹妹妹夫忙了多久,真是情深义重啊。我们和草原有个约会,这个约会来得真是不容易啊。</h3> <h3>奶酪奶豆腐奶茶,手抓羊肉,都是宝玉亲手做的,他拿出了看家本事,把满满的草原特色,用最真诚的心表达出来了。</h3><h3>这手抓羊肉做得真好,一点膻味也没有,连从不吃羊肉的三妹也跟着吃得香香的。</h3> <h3>老妈未到,四姨就这样盯着门口等。</h3><h3>老妈比四姨大八岁,小时候她常常背着妹妹玩。后来长大了,老妈走出去了,工作了,就对弟弟妹妹们说,你们谁想读书我就供谁,四姨最听老妈的话,一直努力读书,后来考取个中专,在老妈的资助下,顺利读完学业参加了工作,当时由于家庭成分高,四姨毕业后,就申请分配到了内蒙草原,并在草原安了家。</h3><h3>听老妈讲,二妹出生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没有母乳,饿得直哭,只好喂她高粱糊糊,吃得她肚子涨得老大,拉不下屎来。多亏四姨从内蒙寄来奶粉,才把她养大,要不真的很难养活。</h3><h3>记得小时候,四姨从内蒙来看我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缝纫机,她说我们家孩子多,老妈做衣服忙不过来,就买个缝纫机送给我家。当时在六十年代末,缝纫机可是紧缺货,别说那时候钱缺,就是有钱也很难买到,那是计划经济时代,这些都是计划配给,四姨说她在单位抓阄抓到的,她毫不犹豫地买来送给了大姐。</h3><h3>舅舅家的缝纫机也是四姨买的。听超生说,大概七十年代,四姨还给他们带回一辆自行车。文亮上大学时,四姨也是给予不少帮助。我们的四姨就像个救世主,谁家有难她就倾力而</h3><h3>出,从不求回报。而她自己有苦有难都悄悄自己扛着,从不给任何人添麻烦。想想四姨这辈子吃的苦,都让我们惊叹,让人心疼。</h3><h3>四姨有过四个孩子,如今只剩下文新妹妹一个。一个儿子出生时因为难产夭折了,一个女儿五六岁时因病故去。剩下文革、文新两个女儿长大结婚成家,文革妹妹第一个孩子有病也夭折了,后来才有了第二个孩子。第二个孩子八岁的时候想,文革妹妹突然出车祸丧生。这么大的事儿,四姨却没跟家里的任何人说,硬是一个人扛着走过来了,我们是一年后才知道这个噩耗的,当时真不知道四姨是怎么熬过那段日子的。亲爱的四姨,别人有事儿的时候,您倾尽全力去帮助,可您遇到天大的事儿都自己扛着,如此无私无畏的情怀,真让我们敬佩并心疼。只要您有,都愿无私地拿出来接济家人。文革文新妹妹的孩子如今都考上了大学,日子越过越轻松了,四姨却走不动了。今天我们来了,她九十岁的姐姐来看她了,她走不动了,我们来,围聚在她草原的家。</h3> <h3>大家吃完饭,我们这最后一路人马还在路上。90岁的老母亲一点都不疲惫,精神头十足。按正常行驶,我们7点左右应该能到锡盟。但张家四小姐听说四姨家晚上准备好了大餐,等着我们。她就嘀咕起来了,说这晚上吃一顿大餐,辛辛苦苦减的膘马上就回去了,身材美比什么都重要。她说我们慢点走,等他们吃过饭了,我们再赶到就不用吃晚饭了。我说有大餐你不会不吃,她说不吃会很馋,不见才能不馋。之后她就放慢了速度,不经意间,我看到车速只有六十码,我说在高速上你这样开,不是耍“流氓”吗?!</h3><h3>这边吃完饭的就剩下一个事儿了,等人。老三紧盯着我们说,你们到哪儿,报一下位置,四姨夫就能算出你们什么时候到,因为这些高速路都是他们修的。这个不含糊,四姨夫退休前,是锡盟公路管理处的高级工程师,锡盟的公路应该都经他们的手修建的。</h3><h3>老三发过一张照片说,四姨就盯着门口看,等着她姐姐呢。老四这才加速猛开。8点左右,我们终于到家了,受到先头部队的热烈欢迎。老妈太厉害了,这么长途跋涉,精神头不亚于任何年轻人。内蒙的天黑得晚,八点多了,还是这么亮。这一天正好是夏至,一年最长的一天。</h3> <h3><font color="#010101">两姐妹终于拥抱到一起了,记得四姨1993年来郑州看过我们,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算起来我们有26年了,实在是太久了。听四姨夫说,他们退休后,2015年5月准备去郑州看看,结果四姨3月份就病了。四姨见到我妈激动地说不出话,只是流泪。看到我,四姨却没有犹豫地说,这是老大。四姨还清楚地记得我,让我好激动啊。老妈因为没有听到四姨叫她大姐,一直以为她认不出她来了。还在问四姨,“我是谁?认识我吗?”我知道四姨心里什么都清楚,只是太激动说不出来话了。后来终于说出来了,你是大姐啊。言语间好像带着不满,我怎么能不记得大姐呢?大姐太小看我了。</font></h3> <h3>等了26年了,老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h3> <h3>在四姨家,我们终于找到了姥爷的照片。在这之前,我们谁也没见过姥爷,我妈只有姥姥的照片,没有姥爷的照片,我们从来不知道姥爷长什么样。文新妹妹有次在罗家群里发了一张照片,说是姥爷,我妈看了说不是姥爷。当时四姨已经病了,记不清楚哪个是姥爷的照片了,就把四姨夫大伯的照片误认成姥爷的了。这次我们过去,四姨夫才发现他大伯的照片被文新拿走了,真是一场笑话。四姨夫的大伯也很了不起,曾经是个皮货商,很有钱,四姨夫的父亲去世的早,他就把四姨夫母子俩接过去抚养成人。</h3><h3>在四姨的老相册里,我妈找出了我姥爷的照片,我们这些后代子孙才真正看到了姥爷的相貌。如果不是我妈这次去探视四姨,估计姥爷的照片会成为一个难以澄清的谜。连我老姨都认不出姥爷,姥爷去世的时候,她才两三岁,根本不记事。</h3><h3>听我妈说,姥爷过去也是一个硬汉子,因为为人仗义,被村民推举为堡长,明里他应付日本人,暗里帮助村民做了很多事儿,在村里威望很高。他几次不想做堡长,选举的时候他躲出去,但村民们就等着他,等他回来还选他。姥爷弟兄十个,在当地是个大户,他们家重视文化,家里不管男孩女孩都让上学,女孩儿最少要上到初小毕业。我妈说,当时他们老罗家的孩子没有不识字的。这在旧社会也是比较少见的家族。</h3><h3><br></h3> <h3>所有人马都到齐了,照张相又少了老三两口,他们去酒店为我们办手续了。这次的探亲大聚会,住宿是他俩提前订好酒店。</h3> <h3>这是我们的小精灵,我们的小侄孙女,有她在,就有快乐在。现在是四世同堂的大聚会了。</h3> <h3>看看我们的小螺丝,宾馆里练功呢。</h3> <h3>第二天,这一大家人在四姨家里呆着也太闹腾了,我妈就把我们都赶出来了,她要单独陪陪四姨说说话。宝玉带着我们,浩浩荡荡来到一个草原特色的景区观光。这里有蒙古包,草原,马场。</h3> <h3>见了这些马,小螺丝可是走不动了。这都是她三姑奶点的火,一路上,我家老三在家群里逗趣说,给小螺丝买个马,让她骑着上学。这谎扯得就大了,就说买得起,也没地儿养啊?大人都明白怎么回事儿,可小螺丝哪儿理会那么多,就好定这马了,一定要骑着走一圈。她也许想,三姑奶给我买马,我也要先会骑啊。</h3><h3>这马她一个人不能骑,但爸爸带着她马鞍又太小,坐不下;让马的主人带着她骑一圈,她又不愿和陌生人一起。小人儿犹豫再三,骑马的愿望终于战胜了一切,让马主人带着她走了一圈。看看,回来我们小螺丝就这样傲视一切了。</h3><h3>她三姑奶,这马是买呢,还是不买呢?</h3> <h3>在景点,我们正赶上一场演出,草原特色蒙古歌舞让我们一饱眼福。</h3> <h3>小螺丝和演员合个影。</h3> <h3>蒙古包前,四姑奶和小螺丝舞起来。</h3> <h3>来吧,我们一起点个赞。</h3> <h3>中午,宝玉把我们带到锡盟最好的火锅店,这里的牛羊肉味道最地道。我们人还没到,文新妹妹已经在这儿恭候了,看着这么丰盛牛羊肉,真把我们震惊了。我们在内地,涮锅都是以菜和其他搭配为主,牛羊肉为辅;这里是反过来了,文新和宝玉让我们看看草原人的吃法,涮料以牛羊肉为主,其他的都是搭配。看到我们发的照片和视频,远在西班牙的女儿也馋得流口水。说,老妈我也想吃。我说那你打飞机回来吃吧。她最好这一口,每次从国外回来,第一顿要吃的就是火锅涮羊肉。</h3><h3>内地的牛羊肉和这里的真没法比,这里的肉入到口里,鲜嫩可口,没有膻味,真是无法言说的香。</h3><h3>宝玉把草原最好的酒拿出来,他说这是政府招待用酒,纯粮酿造的,喝了不上头。数了半天,只有侄子文亮和超生老弟能喝酒,大概觉得两人喝太寡,超生弟弟就拉上了我,非说我能喝酒。这样的场合,难得一见,我不能扫兴啊,陪着喝吧,反正他们都会让着我。三个人喝了一瓶酒,我没感到胃里难受翻滚,就是有点发困,回去实实地睡了一觉,醒来什么事儿都没有。这我才信了,草原王真是粮食酿造的好酒,不虚不假,棒。</h3> <h3>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女亲们以茶代酒干一杯吧。</h3> <h3>真是巧了,老姨、我、文新妹妹,我们三个都是属猪的,今年本命年,“三猪”聚会,福福福啊!</h3> <h3>老三两口和文新妹妹以茶代酒干杯。</h3> <h3>两个姑姑和侄子侄媳也留个影。</h3> <h3>这两个好女婿难得一见,这次探亲大联动,他们出大力了。他们都是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成全我们的大聚会的。谢谢忠胜和宝玉,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如此美好的大团聚。</h3> <h3>这一大家人都想四姨,可真的一起过来,招待13口老少也是不小的压力。文新和宝玉分几个身也难以招架,这时妹夫忠胜提出去芍药谷看看,一路走来,只有这个景点比较适合我们这一群没怎么见过草原的人,路上还可以随时下车到草原照个美照。只是路途有点远,大约有500公里。反正都带着车呢,走吧。老三两口才从芍药谷过来,又专程陪大家再走一趟,头天晚上,他们悄悄就给大家备好食品,每个车上一份,吃的喝的十分丰盛。早上5:30,天已经发点亮了,我们从宾馆出发,出动三辆车。可怜的小螺丝,还在睡意中就被叫醒带着走了。</h3><h3>忠胜跟着导航领路,显然走的不是新建的公路。一路走来,路况时好时坏,我们就开玩笑说,文新,这是你们修的路吗,怎么这么破?文新妹妹断然否定说,这不是我们修的路,我们怎么能修这样的破路,我们修的路好着呢。妹妹文新在锡盟公路段上班,修路的事儿自然归他们管。</h3><h3>走了一路了,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天蓝得干干净净,飘动的云彩像一个动态壁画,一会儿幻化出一匹马,一会儿幻化出一个人形,再一会儿又显化出一尊佛像,真是奇妙无穷。路上很少见人影,偶然可以看见羊群和牛群,也很少见有蒙古包。所见草原,草还没有完全返青,很多地方的草还是黄黄的,露着地皮。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景色显然是诗情画意,不是此时此刻,此景此地。</h3><h3>车队走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路程,终于找到了可以停车的路段,大家早已按耐不住和草原亲密接触的冲动了,尽情拍照吧。</h3> <h3>小螺丝和四姑奶比着舞。</h3> <h3>老三禁不住蹦起来了。</h3> <h3>超生老弟和弟媳素莹,难得有空出来转转,他们真是靠勤劳致富的两口子。老弟是舅舅的最小的儿子,舅舅走的时候,他才十几岁,生活过早的给了他磨难,使他比别的孩子成熟更早。他知道,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改变生活。他很少求助兄长姊妹,很少向亲戚张口。靠着自己的努力,娶了媳妇,成了家,如今有了孙子孙女。在村里开个小超市,小日子过得在村里也是数得着的。弟媳素莹年前因为劳累生病住院治疗一段,现在完全康复了。真心祝福他们健康幸福富足。</h3> <h3>草原上的花开得有限,勉强摘几朵,螺丝妈妈就让小美女乐成这样。</h3> <h3>从早上五点半出发,走到中午十二点多了,终于看到路标显示,芍药谷还有25公里。从此的路就变得“如此动人”。人在车里坐着,就如坐船,上下颠簸,东倒西歪。老四开着自己的新车,在这样的路上行走,心痛地说,早知道这样的路,就不来了,可都走到这儿了,没得选择了。25公里在平路上就是眨眼的功夫,可在这样的路上感觉就走不到头了,颠颠簸簸走了半个多小时。</h3><h3><br></h3> <h3>终于到了芍药谷景区,大概走了7个多小时。景点管理处离山谷还有段距离,要坐电瓶观光车进谷。这里的停车场,也都是砂土路面,看上去有点荒凉,但里面的车也有不少外地的,除了蒙牌照的多些,有晋拍照、辽牌照、冀牌照的等,看来芍药谷在草原是有些名气的。</h3><h3>素莹在这儿的蒙古包留个影。</h3> <h3>千辛万苦开了500多公里赶到芍药谷,老三两口带路的任务完成了,他们不进谷,就在管理处的超市大厅里面等着大家,三嫂走不了远路,也没进谷,文亮也表示不进谷,比起在高温下看些花草,他更喜欢躲在超市大厅里乘凉休息,毕竟还有同样里程的返程要他驾车呢。</h3><h3>余下的人就坐着电瓶车进谷观光,看看这神秘的芍药谷到底会是怎样的景色。文新妹妹可是当地人,也是第一次进芍药谷。</h3> <h3>这就是我们远处看到的芍药谷了。这里特有的地理状况和气候,使得这里的草看上去比其他地方的要青绿,从远处望去,一朵朵白色和浅粉色的花朵在碧绿的地毯上散布着,如同一颗颗星星布满在天上。除此之外,芍药花中还夹杂一些黄色的花,文新告诉我们那就是我们常吃的黄花菜,这里是野生的。一路走来,看了500多公里的荒草原了,这里的景色果然与众不同,令人赏心悦目。</h3> <h3>景区对芍药谷的管理是很到位的,通向谷里的深处,他们用木头搭建了一条人行道,并在路边竖有标示,“草丛有蛇,请勿踏入”,管理人员不停在人行道巡视,随时禁止人们踏入草地赏花拍照。</h3> <h3>小姑奶带着螺丝跳起来。</h3> <h3>这两口难得这么轻松,秀一把恩爱吧。</h3> <h3>一路走一路照吧,这些花,这些草,才是草原特色,换到别处,这样的花真说不上美艳惊人。芍药和牡丹很像似,但花瓣是单层,花色单一,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多彩多姿。我们阅过无数千姿百态花草树木,对如此单薄的野芍药花,真谈不上美妙动人的感觉。老姨不免有些失落地说,这些花,比我们那旮瘩的差老鼻子了。</h3><h3>乌拉盖草原的芍药花是国内开花最晚的地方之一。她虽然不是最美的,但她是草原人的最爱。她也有着高贵的血统,曾是王母娘娘撒落在人间的仙丹。这里的白芍是滋阴补血的上品好药。据说芍药具有魔力,凡是有芍药花的地方,魔鬼都不敢靠近。难怪这里的草原这么茂盛,原来是芍药花在里绽放着魔力,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h3> <h3>螺丝和妈妈,什么时候都会摆出最美的造型,怎么拍都是一道风景线。</h3> <h3>照完了相就不敢耽搁,赶紧往回赶,500多公里怎么还得6个小时以上。晚上7点多,我们顺利回到锡盟。老姨说,这一大程跑的,都抵上回老家的路了。这话真的不假,锡盟到辽阳,还不足1000公里呢。</h3><h3>宝玉早就订好一桌丰盛的草原特色饭菜等着我们回来享用。一道羊蝎子,让老四吃得赞不绝口,连说好吃,不顾晚上不吃禁律,放开享受了一次口福。</h3> <h3>一大家人出去游玩了,宝玉留守在家,老妈和二妹一起陪伴四姨。在四姨在亲人的鼓励下,很久没有走动的她站了起来,扶着手架走路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四姨见到她的大姐,也是力量倍增,大概要证明给她的大姐看,我也能行。</h3><h3>亲爱的四姨此时对大姐做不了什么,但她把那份浓浓的爱化作一句话,“您坐着,您坐着”,她想让大姐坐着看她走路,别累着了。一句简单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厚的姐妹情感啊。</h3> <h3>这是文新和宝玉的小家,老妈和二妹没有出去,跟着宝玉到家看看。看出来,文新妹妹是个持家好手,日子过得美满幸福。</h3> <h3>这是四姨的两个外孙,文革的儿子洋洋和文新的儿子聪聪,两兄弟同年生,小时候常常在姥姥家玩耍,在四姨的照顾下长大,兄弟两人的感情特别好。如今他们已经都是大三的学生,开学就升大四了。洋洋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聪聪在天津师范大学,两个孩子都十分优秀,这是四姨家的未来希望,令人欣慰。妹妹文革在天之灵一定护卫着洋洋,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h3> <h3>如今两个孩子都长成这般模样了,宝玉的左边是聪聪,右边是洋洋,两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都是1米八以上身高,我们家人的骄傲。</h3> <h3>四姨穿上了大姐买的新衣服,看上去蓉光焕发,四姨今年82岁,但白发不多,这点和老妈不同,老妈白发时间早,不知她们各自遗传姥姥姥爷谁的基因多些。</h3> <h3>这是我们一大家的开心果,走到哪儿,就是哪儿的亮穿点。上妈妈给买的蒙古服,戴着姑奶买的蒙古帽,一招一式地舞起来,真如一个草原小精灵。</h3> <h3>二妹因为公司的事儿,要提前告别了,23日晚上,她从锡盟坐飞机先回去。</h3><h3>我们和文新妹妹合个影吧。</h3> <h3>草原探亲大联动全体合影。</h3> <h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聚总是短暂的,正因为短暂,才如此美好。6月24日,我们几路人马各自要启程了,早上一起到四姨家告别,四姨半天没说一句话,当我妈和她拥抱的时候,她终于说道,“你们都要走了?”那话里有着多少恋恋不舍,无奈和伤感,亲情和依恋,谁知道,这一别又会何时相见?</h3><h3>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不敢跟四姨说再见,怕不争气的泪水更添伤感。</h3><h3>我们在路上,文新妹妹给我们发视频,四姨拿着老妈给她买的梳子梳头发。文新说她最听大姨的话,大姨让她每天多梳头,她就这样做。老妈看到四姨梳头的视频,也高兴地笑了。</h3> <h3>这是沈阳小分队在路途上,小螺丝继续为我们增添旅途快乐。</h3> <h3>一切都归于平静了,四姨父每天这样陪伴着四姨,拿药送水,照顾起居。四姨夫说,这一辈子他欠四姨太多,年轻的时候他整天忙于工作,加上身体不太好,家里的事基本不管,是个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人。所有的家务都是四姨做,四姨太受累了,现在该他回报四姨了。</h3><h3>愿他们相互照顾,相亲相爱到永远。</h3> <h3>四姑奶看到小螺丝在路上发过来的视频,开心得笑了。</h3> <h3>三妹夫单位有急事,要快点回去,他们早上五点多出发,一天开到郑州,1200多公里就这么开回来了。不知他们会有多累。</h3><h3>老四带着我们,按原计划返回,仍然到保定住一夜,再返回郑州。在内蒙高速境内,路上很少看到车,基本都是一辆车在路上行使,不用考虑和谁保持车距,只要留神提示,不要超速行驶,以免被监测到。这一路,有一个又一个的隧道要过,开始我还想数数到底有几个隧道,数着数着就忘记了,只能说有N个隧道。</h3> <h3>这是内蒙境内的一个化稍营服务区,我们下车想接点热水,竟看到这样的状态,烧热水的锅炉是这样的,完全是用煤。这也是一个难得一见的景观了。</h3> <h3>下午按计划到达保定,入住秀兰酒店。</h3> <h3>第二天继续赶路,中午在赵县服务区吃个自助餐,一路走来,感觉赵县的自助餐做得是够丰盛的,老妈吃得很满意。终于进河南境内了,安阳服务区,老妈留个影,依然精神头很足,没有疲惫感,九十岁的老妈六天顺利完成两千四百多公里的长途旅程,真的够厉害。</h3><h3>看见黄河了,过了黄河就是家了,六天的时间,我们走了2400公里,加上芍药谷应该是</h3><h3>3400公里的路程,老三两口,走得就更长了。无论如何,这一趟都走得值,因为亲情,因为爱。这样的路以后也许还要走,有亲人在就有放不下的牵挂在,无论距离。</h3> <h3>草原的旅程结束了,我们的小螺丝在妈妈的帮助下,把草原的景色制作成一个投影,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介绍草原的美景呢,看这一招一式,像不像个草原蒙古小姑娘?</h3><h3>我们和草原有个约定,尽管约定了很久,但只能从草原匆匆而过。尽管是匆匆而过,我们也链接到了久违的亲情;血浓于水,这情,这爱,这心,就是匆匆而过,也留下了永恒记忆;罗家四代人在这里拥有了的深深的交集,亲情在这里埋下的种子,会在罗家第四代小螺丝的心中扎根发芽。我们爱,因为我们血脉相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