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河北省秦皇岛市、天津市、唐山市和承德市是依山靠海的旅游胜地,2018年9月9日至9月15日我们组团从秦皇岛到承德,再经过清东陵到天津,从现在走进历史,又从历史回到精采缤纷的现在。</font></h3> <h3>秦皇岛素有“京津后花园”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皇帝尊号而得名的城市。<font color="#010101">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山海关人文历史悠久,明朝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在此修筑关墙,因其倚山连海,故得名山海关。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景区内名胜古迹荟萃、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古渝关在抚宁县东二十里,北倚崇山,南临大海,相距不过数里,非常险要。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一关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山海关古城位于第一关箭楼前,为明清样式仿古建筑群,以一层为主,二层为辅。古城东西大街长880米,南北大街长1300米,是一条集创意、文化、历史、时尚、动感、体验于一身的超大型商业街城。</font></h3> <h3>古城的鼓楼位居古城中心。</h3> <h3><font color="#010101">山海关古城步行街。在保护古建筑的前提下,对仿古建筑进行开发,设餐饮、酒吧、旅馆等现代旅游设施,方便游客休闲购物。</font></h3> <h3>山海关历史博物馆。</h3> <h3>镇远镖局旧址。</h3> <h3>甲申史广鑑馆。</h3> <h3>山海关市政府旧址。</h3> <h3>正在修膳的原政府大楼。</h3> <h3>古城街景。</h3> <h3>西门内石牌坊。</h3> <h3>承恩驿。承恩驿始建于明代中叶,因是清代山海关至盛京(现沈阳)十四个驿站之首,而且是唯一皇帝居住过的驿站,故名天下第一驿站。承恩驿也是唯一一个设置在古城内的驿站</h3> <h3>旧景重现的雕塑。</h3> <h3>闯关东展览记录了当年闯关东的历史。</h3> <h3>闯关东人物群雕。出了山海关就被称为关东地区,以前关外地多人少,物产丰富,关内的穷苦百姓扶老携小出关寻找生机,称为闯关东。</h3> <h3>也有肩挑背扛的走千里路闯关东的。</h3> <h3>旧时百姓生活重现。</h3> <h3>古城的旧街巷。</h3> <h3><font color="#010101">山海关古城西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宁海城在入海石城北,宁海城是山海关老龙头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明代军营。梯形总长899米。其右建有“把总署”,其左建有“龙武营”房。还有有祭祀先驱将领的显功祠,和请神仙护佑的龙王庙和关帝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澄海楼在南海口关北20米处城台中部的大平台上。楼通高达14米,为两层。坐北朝南,一、二层楼檐下都悬挂匾额一方,一层是“澄海楼”;二层是“雄襟万里”</font></h3> <h3>老龙头海滩。</h3> <h3><font color="#010101">天开海岳碑为唐朝碑刻,唐太宗时期薛仁贵东征高丽,途经于此立下此碑。八国联军入侵时将其推到,直到1927年张学良将军来此,发现后重新立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这里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font></h3> 海神庙位于老龙头西行三百米处。这里亭台楼阁,高低错落,三面环水,碧海洽波。每当云雾缭绕,便时隐时现,好似瀛洲仙境。 <br> 海神庙始建于明初。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山海关,海神庙毁于战火中,1988年山海关区政府恢复了海神庙,供游人观瞻。 <br> <h3><font color="#010101">秦皇求仙入海处位于秦皇岛市区内的东南山,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半岛,临海而立,是的人们根据秦始皇派方士出海求仙的记载,建了这样一个工程。如今的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已经成为一个以秦始皇东临碣石入海求仙为历史背景的融古建筑、园林、雕塑艺术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景区。秦始皇像矗立于求仙路上,它高6米,重80吨,为世界之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秦始皇像矗立于求仙路上,它高6米,重80吨,为世界之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秦皇求仙入海处的阙门,仿秦汉阙门形式,外观重檐四阿顶,四阙三门,其中门楼为重檐牌楼式,中间正阙两座,左右带副阙,旁阙两座,两边接连高墙;旁阙上层梁坊按东西南北四方位浮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正门横匾是由赵朴初先生书写的“秦皇求仙入海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求仙殿和求仙路是景区的中心建筑,浓缩了秦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传说,突出了秦始皇拜海求仙的壮观场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组群雕以秦始皇出巡时声势浩大的历史场面,用生动、形象的始皇像、车马及人物造型,再现了秦始皇华夏一统,千古一帝的风采,它是由32个人、20匹马、2辆车组成的,此群雕长40米、宽5米、高6.6米,是景区除秦始皇巨型雕像之外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战国风情景区位于阙门之后,它是根据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风土人情等特点修建的。</font></h3> 这里大树郁郁蓊蓊,战国时代七国许多英雄的雕像林立在那。<br> <h3><font color="#010101">秦皇岛山海关孟姜女庙是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产物,也是为纪念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的主人公孟姜女所建。孟姜女庙坐落在山海关以东6.5公里的凤凰山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现存的孟姜女庙为明朝的建筑风格,庙前依山砌筑108磴行人石板梯道。相传,孟姜女寻夫千里迢迢,经历了108难,才到了山海关。所以这里修建了108级台阶,就是象征性的让游客体验一下孟姜女千里寻夫的艰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孟姜女殿,殿内塑孟姜女像,旁塑二童,背包罗伞。像后有“姜坟雁阵”彩绘壁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望夫石介绍:相传当年孟姜女寻夫来到这里,由于天色已晚,城门已经关闭,孟姜 女无法过关,只好站在这块石头上往远处望,希望能够看到自己的丈夫。可是,夜色茫茫, 她什么也看不见,于是她焦急地站在石头上来回的走来走去,没想到一夜之间,她的脚印都深深的印到了石头里。后人为了纪念孟姜女的真情,便给这块石头起名“望夫石” ,上面这三个大字由顺治年间山海关通判白挥所题。现在的“望夫石” 已经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望夫石”后有多处刻留的小石台和六角亭,名“梳妆台”和“振衣亭”。传说为孟姜女望夫前梳妆整衣的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相传这里的海眼与大海相通,海水常年不干涸。在传说故事中,姜女在此跳海铭贞后,庙东南大海中出现了高者似碑,低着似坟的姜女坟奇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为了把故事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1992年修建了大型文化园林——孟姜女苑。孟姜女苑占地20433平方米,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苑内景观以孟姜女故事为主线, 共二十场景并辅以古代建筑中的亭、 台、 楼、 阁、 榭, 布局合理,错落有致。</font></h3> <h3>描写孟姜女故事的浮雕。</h3> <h3><font color="#010101">自古以来就是避暑佳地的北戴河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秦皇岛的城市区之一。</font></h3> <h3>老虎石公园雕塑。</h3> <h3>老虎石公园雕塑。</h3> <h3><font color="#010101">老虎石公园,位于北戴河风景区中心,因此处有巨石延伸入海,形如群虎盘踞,故名老虎石。老虎石浴场是北戴河海滨的中心浴场,这里滩宽海阔,入海坡度平缓,水质良好。</font></h3> <h3>海滩即景。</h3> <h3><font color="#010101">鸽子窝公园被视为北戴河的象征,位于北戴河海滨东北角,是北戴河风景名胜区四大景区之一,以观海上日出为盛景。由于其内鹰角石上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font></h3> <h3>鸽子窝公园。</h3> <h3><font color="#010101">鹰角亭位于公园里的海边石崖顶端修,其匾额为1983年胡厥文副委员长所题,鹰角亭属歇山式单檐顶建筑,石柱琉璃瓦,在园中显得古朴、刚劲,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建筑风格。接鹰角亭,沿西南走向,是一座两端分别由四角亭和敞亭连接的望海长廊。其造型吸收了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长廊典雅大方之特点,在设计上采用了透景、借景的方法,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浑然一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主席雕像是北戴河区政府1992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敬塑的,高3.2米,仿花岗岩基坐高2.7米,基坐东部用大理石刻着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font></h3> <h3>海边栈道。</h3> <h3>观日亭。</h3> <p>奥林匹克大道 公园以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运文化为主,是秦皇岛北戴河旅游区内一道独特的亮丽景观。公园内苍翠欲滴,草木茂盛,与奥林匹克相关的雕塑景观遍布满园。</p><p>在公园的入口处,有三尊希腊奥林匹克女神的雕像。奥运会是从古希腊起源,直到今天奥运之火的火种依旧是在那里采取,然后传遍世界。</p><p><br></p> <h3><font color="#010101">奥林匹克浮雕墙长312.61米,均高2.7米,采用珍珠黑花岗岩石材建成,共254块。浮雕通过圆雕、高浮雕、中浮雕、低浮雕及线雕五种雕刻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示了奥运的发展历程及每届奥运会的景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浮雕墙共分三大部分设计,即千年圣火、生命旋律、奥运中国,无论展示、规模、形式以及内容,都为世界仅有,并且申报了吉尼斯纪录。每届奥运会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员被刻于墙面上,带人们回顾了历届参赛运动员的威姿。</font></h3> <h3>中国向来是奥运会的参赛大国,从1984年的第一枚金牌开始,到如今已经成为奥运会奖牌榜的前三甲。特别是在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体操等项目上,实力尤为突出。</h3> <h3><font color="#010101">园内的58件单体雕塑作品是在中国美协、中国雕塑艺术委员会和北戴河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雕塑大赛中脱颖而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天津是海河之畔的一颗渤海明珠,这座中国北方第一大港口既带有西方殖民时代的烙印,又饱含传统的中华民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美丽风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光明桥横架于海河之上,连接海河东路与台儿庄路,桥头建有四个欧式的桥头堡,每个桥头堡上分别安装以日、月、星、辰为主题的雕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桥墩处也同样有精美的欧式雕塑,格外引人注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是目前除意大利本土之外,亚洲唯一保存良好的意大利风貌建筑群落,也是至今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意大利文化集中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海河意式风情区内景点主要有:梁启超故居及饮冰室、李叔同故居、曹禺故居和袁世凯、冯国昌宅邸、回力球场、意大利租界领事馆、圣心堂、意国花园、兵营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街区内几乎包含了意大利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文化街旅游区又称津门故里,是天津市十大景观之一。这里是天津的发祥地,以中国三大妈祖庙之一“天后宫”为中心,街内集古味、天津味、文化味为一体的店铺林立,富有浓厚的历史味、文化味和天津味。金代在这里建立了天津城市最早的政治建制——直沽寨,今日市区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而逐渐拓展的。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文化街全长580米,两端有巨型仿古牌楼,主要经营古旧书籍、民俗用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著名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乔香阁、风筝魏风筝和刻砖刘刻砖等都在街内设有专卖店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如今,当人漫步这条古老街道时,总要情不自禁地寻觅历史的踪迹,体会一下古味、中国味、天津味和文化味,而且非寻不能出情趣,“故里寻踪”一名也由此而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摩天轮即永乐桥摩天轮,被誉为“天津之眼”,位于天津市红桥区永乐桥上,直径为110米,它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也是天津市的标志性景观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天津望海楼教堂,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遗址,清代皇帝出巡天津时游玩的地方。教堂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法国传教士建造的一座天主教堂。2006年,这座19世纪中期的教堂重新修缮,于2011年重新对外开放。</font></h3> 金汤桥原为浮梁舟桥,由13条木船联缀而成,桥面铺设活动木板。初名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青州分司孟周衍详请盐院郑禅宝营造,故又称孟公桥。到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10月,因铺设从东浮桥至东站有轨电车路轨,由津海关道和奥、意租界领事署及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资改建为永久性的钢梁铁桥,存留至今。原来也是用电力启动的开合桥,1970年第二次大修时,开启设备才被拆除。<br><br>折叠 <h3><font color="#010101">袁氏宅邸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建成于1917-1918年,为一幢德式外观的小洋楼,红色的陡坡屋顶,扣钟状的采光亭。这座小洋楼就是袁世凯旧居,天津仅存的一幢十六至十八世纪德式风格的小洋楼。</font></h3> <h3>纪念天津解放的雕塑群。</h3> <h3><font color="#010101">天津五大道小洋楼因汇集了英式、法式、俄式、意式、德式等西洋建筑而闻名,也正因此天津又被称为“世界建筑博物馆”。五条大道上的小洋楼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美观,装饰考究,既是近代名人荟萃之地,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西式建筑群游览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五大道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内,是拥有众多西式小洋楼建筑的五条街道。小洋楼,即天津旧租界地里的花园住宅。天津的洋式建筑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除了一些西方人之外,寓居在这些豪华住宅的大多是清廷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北洋政府时期的总统、总长、督军;还有一些巨商富贾、名流红角。</font></h3> <h3>五大道洋楼(摄于2008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