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那方山水的倔老头

沂蒙山石匠

<h1><b><font color="#1564fa">&nbsp; &nbsp; 放在当下,我们看黄公望,他很可爱,年轻的时候他也很想考公务员,但投考无门,好不容易在政府部门谋了个差使,还受上司贪污受贿牵连锒铛入狱,刑满释放后先做起了拆字算卦的营生,都半百的人了,才开始学习画画,结果出去写生的时候差点让仇家杀掉。</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nbsp; &nbsp; 本是到了考虑自己是否得了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堵塞……算计着吃哪种保健品养生的年龄了,偏偏这个倔老头玩嗨了游山玩水,看到赏心悦目的风景了还要在当地住几年,不知当时是否还要办理暂住证之类的事情,反正这个倔老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font></b></h1><h1><b><font color="#1564fa">&nbsp; &nbsp; 这个倔老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要出发的人,随时出发,前行的路上总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海阔天空,真正牵绊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龄大小,而是懒惰和怀疑!</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池石壁图</h1> <h1><b>&nbsp; &nbsp; 黄公望,他本来不姓黄,姓陆,叫陆坚。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年)八月十五日生于平江府常熟县城内子游巷,因幼年父母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州(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今平阳县昆阳镇一带)黄氏为子。于是他来到了一个富庶的书香世家,黄家。他的继父黄乐老先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老头,一直挑儿子挑到九十多岁都没找到满意的,偏偏见了黄公望很喜欢,说“黄公望子久矣”!于是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b></h1><h1><b>&nbsp; &nbsp; 黄公望“幼习神童科”,“天资孤高,少有大志”。南宋亡时,他年仅11岁,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他有着热切的参政欲望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在政治上一展身手,干一番大事业。然而,元朝建立初期,贵族统治者并未采取科举取士的用人制度,而是将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不同等级的人在政治上的地位大不相同,蒙古人地位最高,掌握最高统治权;南人即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地位最低,几乎毫无政治权力可言。黄公望属于南人,按规定不能为官,若想做官须先从吏做起,到一定年限,视办事能力如何,再决定可否为官。即便当吏也需有人引荐。</b></h1><h1><b> 黄公望虽自幼享有才名,却一直没能步入官场。到他二十三四岁时才得到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徐琰的赏识,在徐手下做了一名书吏。在浙西为吏期间,黄公望与友人杨载(字仲弘)等常游于苏州、杭州一带,并以诗酒唱酬,所以杨载有“何时再会吴江上,共泛扁舟醉瓦盆”的诗句。黄公望担任徐琰书吏的时间不太长,其后可能一直在杭州生活,但没有这方面的史料记载。</b></h1><h1><b> 大概因他办事干练,加之颇有才名,至大四年(1311年)左右,他得到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张闾的赏识,被任用为书吏。皇庆元年(1312年)五月,张闾调任中书省平章政事,黄公望也随其赴京城大都(今北京)任职。虽说地位有所提升,仍只获得一份御史台下属的察院书吏的差事,经理田粮杂务。张闾是个贪官,被人称为“张驴”,与著名杂剧家关汉卿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名剧《窦娥冤》中那个阴险狡诈的地痞张驴儿几乎同名。大德三年(1299年)张闾曾因受贿而遭到御史的弹劾,但被皇帝宽赦,未予追究。延元年(1314年)朝廷派张闾“经理江南田粮”,张到江南后搞得“人不聊生,盗贼并起”,并且“以括田逼死九人”,元统治者不得不于延二年(1315年)九月将张闾逮捕下狱。黄公望因为是张的书吏,好多文书、帐目皆出于其手,也被牵连下狱,时年47岁。而恰恰就在这时,元朝举行了第一次开科取士,他的好友杨载就是这一科的进士,热衷于功名仕途的黄公望却因身陷囹圄失去了这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这对他来说是又一沉重的打击。这一事件纯属巧合,但对黄公望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性命之学本来就有研究,这次打击更坚定了他的宿命论思想。</b></h1><h1><b>&nbsp; &nbsp; 出狱后他在卖卜、作画、交友、游览的过程中,他逐渐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而他在绘画方面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凭着较高的画名,他受到了许多喜欢附庸风雅的官僚地主的欢迎,得到了其他画家的敬重。奋斗了半生未能取得的社会地位、名望在仕途无望时到来了,这一意外收获使他幡然醒悟,从此便绝了仕途之想,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涯。</b></h1><h1><b>&nbsp; &nbsp; 黄公望正式作画大概从五十岁起,因他自幼“习神童科……旁晓诸艺”,后又长期担任书吏,有很厚的书法功底,加之得到画坛领袖赵孟的指点,所以画艺猛进,到62岁画名大振,可算是大器晚成。</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 峰 雪 霁 图</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阁清幽图</h1> <h1><b>&nbsp; &nbsp; 至正七年,这一年黄公望整整79岁。</b></h1><h1><b>&nbsp; &nbsp; 那是一个秋天,落叶缤纷。黄公望和师弟无用,从松江游历到浙江富阳。</b></h1><h1><b><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nbsp;</span></b><b style="font-size: 17px;"><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富春江面,江面如练、渔歌唱晚,他跟无用说:我不走了,我留下来画画。无用说:你自己留下来,没有人照顾你怎么办?黄公望一个人坐下,气定闲神。不管无用师弟如何劝他,他都无动于衷。无用师弟只好一个人独自云游去了。</span></b></h1><h1><b>&nbsp; &nbsp; 黄公望在富阳住下,每天都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边看山看水。</b></h1><h1><b>&nbsp; &nbsp; 一天中午,黄公望来到城东面的鹳山矶头,坐在富春江边的礁石上,拿出纸笔,对着江岸开始作画。突然背后有人一把将他推入江中。推他的人是黄公望以前的上司张闾的外甥汪其达。</b></h1><h1><b>&nbsp; &nbsp; 当年黄公望在监狱里供出了张闾的罪行,汪其达怀恨在心,这恨一装心里便是 30 年。查到黄公望的行踪后,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黄公望于死地。黄公望掉进江里,差点没命,这时正好有一个樵夫路过,扔了担子跳入江中,把黄公望救了起来。樵夫古道热肠,跟他说:既然有人要害你,你这么大年龄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边的山上,你住我家吧。</b></h1><h1><b>&nbsp; &nbsp; 黄公望步履蹒跚,跟着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驿道,走了不到十里路,来到一个叫庙山坞的山沟里。<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酷似一只淘米的竹编筲箕。黄公望举目四望,此处山峦起伏,林木葱笼,江水如练。整个富春江尽收眼底,景致奇美!黄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这四年里,天一亮,黄公望就戴着竹笠,穿着芒鞋出门,沿江走数十里,风雨无阻。</span></b></h1><h1><b>&nbsp; &nbsp; 黄公望 80 岁那年,开始正式画《富春山居图》。他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对话。对话中,富春江读懂了黄公望,黄公望也读懂了富春江。四年之后,黄公望 84 岁,被后世称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全部完成。在这幅“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的画里,他找到了整个世界。</b></h1> <h1><b>&nbsp; &nbsp; 至正十四年(1354年),黄公望逝于杭州,享年86岁。归葬故乡常熟。</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