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查济是泾县西南面的一个古村落,距离泾县60多公里,离开宣城100公里上下。南近黄山太平湖,西靠九华山。大致离黄山九华山直线距离就十几公里而已。一早从泾县乘班车出发,经过一小时半左右达到查济村。村口拦着横杆,贴着告示,买票进村。几名着装保安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模样,拦着游客的私家车。好在我算是政府优待老人,可以大模大样的走进村落,不用买票。查济始建于唐代,有1400多年历史。目前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h3> <h3>泾县汽车站,等去查济的班车。</h3> <h3>到达查济古村</h3> <h3>一路往查济村去</h3> <h3>进查济村见到的村街,那是新建的步行街。这里不是老街,老街还在里边。</h3> <h3>我先在步行街转了一圈,发现不了什么古建筑古祠堂古桥之类,也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后来旅店的主人告诉我说,“查济村很大,你要顺着河道走,那里风景优美,古建祠堂、古桥众多,你一天时间都看不过来。”但是在步行街我一下子很难找到进入河边古村落的道路,一路走来穿过尚未建好的商铺街道,问了几个人才终于找到。河边溪水淙淙,古桥跨过山溪,和两旁都是古建筑,动辄几百年,一问都是清代,甚至是明代古宅。</h3> <h3>说到这里得补充一下。我在步行街还没有进入河边老街时,觉得背了个双肩包游览很不方便,再说半天也玩不透。考虑之后决定还是在古村住一夜吧。于是就在步行街上随意选了一家旅馆。旅馆因为不是旅游季节,游客不多。就是到了晚上步行街几乎没有人,整条街冷冷清清,与苏南古镇如西塘、同里、南浔、乌镇完全不同。这是山里的村民还没有完全接受夜生活的习惯,过去与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同再次体现出来了。住在这里过夜,安静而舒服,真是极好的修身养生之处。</h3> <h3>听说查济村古建筑过去有108个祠堂,现在还保存有30座。我们能看到并开放的不过几座。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宝公堂,高大而朴实,不仅有徽州的特色而且保存有山区农民的那种淳朴。除了宝公祠之外,还有德公厅屋,洪公祠,镏公厅,二甲祠,馀庆堂,叙伦堂等建筑,都很辉煌,各有特色。</h3> <h3>徽州建筑与苏州建筑相比,最突出的地方,一是梁柱都用原木,粗大而用桐油涂抹,显得朴素而又庄重。时间一长,梁柱发黑。二是大厅没有门窗,因而建筑高大但又不昏暗。三是天井里有四水归堂的石砌,是用石板砌的四条水渠,很深积雨水之用。门楣上都有门簪,比苏州的粗大的多,一般四个,可有很讲究的花纹,还有文字。照片上的门簪上四个字为:福、禄、壽、禧。但是他们不叫门簪,说给我听了我也记不住。只是知道他的俗称为“门当户对”的门当。</h3> <h3>宝公堂的石雕柱础十分讲究,雕刻各种吉祥图案,以动物和花卉为主。祠堂的梁柱、座斗、门楣、牛腿撑上雕刻各种人物故事,而且采用浮雕、圆雕、透雕,故事涉及历史,涉及家族祖上的荣誉和事迹,目的是激励后人光宗耀祖。</h3> <h3>四柱门当,也就是门簪四根。福禄寿禧四个字。</h3> <h3>查济古村有108座桥梁,目前保留下还有40座。我们可以去看看有些什么特点?财神桥建于明代中期,作为村河流水口的锁匙,桥上的照壁犹如大闸,喻为水流旺财气不走的意思。也表达了查济人渴求和希望人才降临的心愿。天申桥建于明崇祯年间,实为两顶桥。是兄弟两向母亲竞孝而建,桥面连成一体,寓意兄弟同理枝连。</h3> <h3>财神桥</h3> <h3>天申桥</h3> <h3>财神桥</h3> <h3>查济古村八十年代能被国家列为历史文化名村,并不单纯是因为历史古迹保存好。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安徽省书画院院长王涛,调动了美术书法等方方方面面的力量包装出来的。目前有200多所艺术学校,在此建成写生基地。吴冠中,陈丹青往返其中,这里也就被号称为安徽美术家村,中华写生第一村。名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名人和古村的完美结合是一种生产力。试看今日之天下,甪直、南浔、周庄、乌镇、同里,哪一个名镇名村的出现不是与名人有关?</h3> <h3>说到自由行,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艰苦但又自由自在的旅游,或者叫做旅行。为了游,你得不顾住和吃。为了赶车船交通,你得调整时间少睡觉多走路。身体是一个条件,吃苦也是另一个条件。没有旅行社也没有朋友为你导航指点,你得自己去寻找一切。但这是一种痛快的旅行,究竟有多少痛苦又有多少快乐?没有经历过一个人的自由行是很难想象的。是为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