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二次线下读书会,读的是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中的一篇《认识的回归》。感恩果众师兄的导读,感恩书友结合自身经历的分享,结合实例领悟济群法师的开示,如醍醐灌顶,找到了那种“顿悟”的感觉,把这种感觉分享一下,文字分享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有机会,希望有缘在读书会现场交流、分享……</h3><h3>对生活、生死、生命,您是怎么看的?</h3><h3>我们关注最多的是生活,包括基本生存和生存质量,过去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现在更多地在追求生存的质量。然,我们的追求只有生活吗?那又怎样解释生死?如何看待生命?</h3><h3>生活是生命的表现,生死是生命的开始和终结,生命才是三者的本质。如何正确地认知?</h3><h3>要想正确地认知,先要明白你的认知会偏离真实,你会从你的角度出发去感知这个世界,你的感觉会有迟钝,会错乱。对这一点,一位书友提出用眼睛看人,透过红外线观察和用X光照射,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激发我想到了对数字6和9的认知:两人相对而坐,中间放一个数字,如果一方说看到了6,另一方看到的是什么?那这个数字到底是多少?两人因此而争论有意义吗?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h3> <h3>你的情绪会影响你的认知,喜欢一个人,看到的都是优点,讨厌一个人,会把这个人评价的一文不值,心情舒畅和心情压抑的时候,对同样事物的评价会天差地别。对此,书友的举例是前男友和现在的老公,您觉得,在这两个人眼里,对书友的评价是怎样的?当年迫于前男友和周围人的评价而离开原来的单位,背井离乡来到苏州,今日,成为老公眼里的“九牛之人”,这位书友的问题是:我到底是那个“势利”的坏女孩还是 “贤妻良母”?</h3><h3>感情色彩会影响认知,这个很简单,亲情和血缘的关系,是你认知最大的障碍:别人眼里调皮捣蛋的孩子,在爷爷奶奶眼里,只不过是有些“任性”而已,没什么大不了。那么,这个孩子到底是“坏小孩”还是“臭小子”?</h3><h3>感觉的片面和情绪的影响,使我们对世界难以产生正确的认识。而在一系列颠倒的观念中,名称和实质的混淆,更是我们经常所犯的一个错误。对此,济群法师以桌子的定义做了说明,当初如果以“妖怪”定义桌子,现在听到“妖怪”这两个字可能会感觉亲切一些……那么,这是桌子的问题吗?</h3><h3>济群法师引用《金刚经》中的话语做了开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存在的一切都是缘起的假相,并没有独立、固定不变的自性。如果我们对所看到的一切都能如此分析的话,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执着,慢慢的,我们就能洒脱、自在了。</h3><h3>人类认识的另一个误区是永恒的观念。我们希望自己以及身边的一切都能永恒:希望生命永恒、希望事业永恒、希望财富永恒、希望家庭永恒、希望人际关系永恒……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h3><h3>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我们的人生,首先要从改变认识开始,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开始。让我们的认识回归到世界的真实!如何做到?</h3><h3>修学佛法是一个途径,做到正知、正见。正见因缘因果,就有能力坦然面对种种顺境逆境境界。正见无常,可以摆脱对永恒的执着,正确面对人世间的一切变化。正见无我、空,则能超越由我执而产生的烦恼。</h3><h3>对佛法的修学,本人也尚在门外,不敢妄语,济群法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放下我执的道路,欢迎一起交流探讨,共同学习精进,去追求真正的幸福,活的洒脱、自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