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808080"><b> 西安人有个得天独厚的户外活动条件,城南五十公里处就是鼎鼎大名的终南山。而陕西境内秦岭主峰太白山则是最初的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逻辑很简单:太白山本就是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大陆的最高峰,主峰绝顶抜仙台海拔3767米。近水楼台的西安户外人非常幸运,一年四季都可以随时进山。春天可上山看高山杜鹃;夏天可以欣赏高山大草甸、箭竹林与山间的溪流、花草;秋季是观赏浓浓秋色满山红黄叶的时节;寒冬里可以登山观雪景看冰瀑。<br> 欧美的户外登山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尤以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最为幸运资深。而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活动则只开展了几十年。特别是改开以来,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厌倦了快节奏沉闷城市生活的白领阶层与部分海龟们逐渐效仿起西方人,也热衷起了自驾、徒步登山、骑行与马拉松等户外运动。户外活动是由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发端,逐渐向全国各地蔓延开来的。<br> 西安本地的秦岭户外登山活动,若是从有组织成规模的阶段算起,应该也就十余二十年的历史。</b></font></h1><h3></h3> <h3>鳌太风光</h3> <h3>高山杜鹃</h3> <h1><font color="#808080"><b> 从我自己开始接触户外活动算起来,至今也有十来年了。因为夫人上下班通勤比较辛苦,我们家在2006年买了一部车作为代步交通工具。套用一句俗语:自此,腿长了。节假日里开始了自驾兜风和远行的内容。起先是沿着国道和高速走。先后自驾走遍了省内的主要景区。后来足迹逐渐扩展到了周边省份的一些重要景区。也会在周末,学着像其他朋友一样,开始开车进山体验户外活动的魅力。对叶广芩的《老县城》一直印象深刻。终于在2007年五一假期里一家三口人同行去了趟秦岭深处的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看到了与世隔绝的秦岭山区村落原始风貌。而待2008年512之后再去老县城村时,则感受到了地震造成的滑坡对108国道和黑河上游沿线山体道路令人震撼地毁坏。也正是这次老县城之行,在都督门村偶遇太白山南南穿越的重装驴友背包客,与他们有了一次短暂的沟通交流。当年那一刻,一满都是对重装驴友的崇敬与膜拜。<br></b></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 于是,回到家后,也开始了在周末进山户外徒步爬山的活动了。起先,只是夫妻俩背着家里的双肩包,穿着的是单位开运动会时发的哥伦比亚速干裤、冲锋衣与锐步运动鞋。走了一些比较熟悉的沣峪、大峪、小峪和库峪沟道。一般是先找好位置停车,在山沟里吃吃喝喝、转转玩玩,三四个小时后就原返回家了。记得,当时走的最好的一次也就是在大峪西翠花山中,遇到了一拨西航熟人参与的户外队伍,跟随着走了一趟西翠花——莲花洞的穿越路线。大约就是这样俩人断断续续走了一年多,有一次在走库峪葫芦坡路段休息时,遇到了也在徒步兼探路的山行户外的几名领队。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相谈甚为投机。于是应邀加入了山行的户外QQ群,开始了与山行团队一起户外爬山的集体活动。如此,也算是走上了一条从户外菜鸟向小毛驴的蜕变之旅。在与山行团队活动期间,先后购置了登山鞋(高腰护踝、防水面料和把地感强的鞋底材质与纹样)、登山杖、护膝、雨披与地席,也买了件可以容纳下一日出行足够物品的40升容量背包。这个阶段大多走的都是些穿越路线,如分水岭——东坪沟、十寨沟——黎元坪、紫阁峪——神水峪和南五台——熊沟等穿越线路。也走过一些路途远、海拔高,难度较大的原返路线,如营盘沟上冰晶顶和秦岭东梁线路(山顶都超过了3000公尺高度,一般对普通人来说,超过2500公尺的高程就会程度不同地出现高反现象)。<br></b></font><font color="#808080"><b> </b></font><font color="#808080"><b><br></b></font></h1><h3></h3> <h3>大峪西翠花冰瀑</h3> <h3>仙峪风光</h3> <h3>夏日抱龙峪瀑布</h3> <h3>抱龙峪冰瀑</h3> <h3>箭峪岭U型穿越</h3> <h3>草链岭风光</h3> <h3>东坪沟大草甸风光</h3> <h3>秦岭东梁林业路</h3> <h3>大峪嘉午台</h3> <h3>嘉午台风光</h3> <h1><b><font color="#808080"> 因为山行的领队年龄比较大了,逐渐开始走起了休闲腐败线路。其间我也跟其他队伍走了一些比较心仪的线路,如:圭峰山黄柏峪——乌桑峪穿越;洛源草链岭;跟冠之队走了灞源箭峪岭的U型穿越;跟驴窝走过秦岭南北营盘穿小峪的线路,也走过华县远眺华山,瓮峪穿越仙峪的线路。我们也自驾走了西汉高速秦岭服务区东梁、大峪嘉午台和库峪太兴山等多处原返路线。</font></b></h1> <h3>秦岭沣峪内黄河长江水系分水岭</h3> <h3>沣峪分水岭(210国道高点)东坪沟穿越之大草甸</h3> <h3>分水岭朝天场</h3> <h3>分水岭鹿角梁风光1</h3> <h3>分水岭鹿角梁风光2</h3> <h3>分水岭鹿角梁风光3</h3> <h3>割漆岔</h3> <h3>库峪割漆岔太兴山穿越途中</h3> <h3>太兴山顶岱庙</h3> <h3>东梁石海</h3> <h3>东梁二道梁草甸</h3> <h3>东梁原始森林</h3> <h3>东梁山顶(3000+)</h3> <h3>冰晶顶</h3> <h3>冰晶顶石海</h3> <h3>鳌山山顶(3500+)</h3> <h3>太白盘山路</h3> <h3>太白云海</h3> <h3>太白山云海</h3> <h1><b style=""><font color="#808080"> 后来,发现了几家户外网,也开始了在8264资料网等国内顶尖户外论坛的潜水学习。这期间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了解到了户外大牛们的驴行经验与陕西自己的户外资源。<br></font></b></h1><h1><font color="#808080"><b style=""> 8264上盘踞着国内各路户外精英。从骑行318的嫩驴到攀登珠峰、独行羌塘与穿越鳌太、穿越狼C、夏特的大牛们,那可真是各路神仙汇聚,应有尽有呀。<br></b><b style=""> 混迹于8264上,长此以往,整个人的眼界与格局彻底被打开。也有了追求进步的主观愿望。恰好此时,单位去太白景区的一次旅游彻底激活了我的驴途。由景区望向被积雪覆盖着太白山小文公保护区的几间简易房,我暗下决心:我要穿越太白山,我要登上抜仙台。<br></b><b style=""> 几周后,我在购置齐了帐篷、睡袋、气罐与60升的背包这些户外露营必备装备后,迅速报名跟随了一只周末太白山南北穿越(眉县汤峪穿越周至厚畛子铁甲树)的商业队伍。<br></b><b style=""> </b><br></font><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b></h1> <h3>抜仙台远眺</h3> <h3>俯瞰太白山大爷海</h3> <h3>太白之巅留影</h3> <h3>亲临大爷海</h3> <h3>太白绝顶抜仙台</h3> <h3>太白山跑马梁</h3> <h3>太白山万仙阵</h3> <h3>二爷海</h3> <h3>太白山三爷海</h3> <h3>太白南坡三爷海玉皇池间石海路段</h3> <h1><b><font color="#808080"> 此次重装穿越太白山的户外登山路程,使我经历了人生中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露营搭帐篷,还是在3600多米的大爷海边上经受住了整晚大风暴雨的考验;第一次重装(15公斤以上);第一次户外开火吃热餐;第一次走石海路段;第一次体验高反;第一次扭伤膝关节韧带,跟随一个不靠谱的队伍,深夜中四五个小时只身一人落在了太白山南坡的山路上(无收队)。整个人身心都经历了一次洗礼与考验,深刻领会到了户外的风险与选择靠谱同行队友的必要性——所谓“无兄弟,不登山”。<br> 此行的收获也很大,我不仅重装穿越了太白山,登上了太白抜仙台这个大陆东部最高峰。同时,也看到了绝美的云海、草甸花海、日出、冰蚀湖、石槽与石海等高山景观。值了。此行之后,我也经历了一个从草驴跃升到合格驴友的进阶过程(通常西安市户外圈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重装走过了秦岭分水岭——大寺村——高冠的大寺线路即可被认定为标准的驴子。而我虽说尚未走过大寺,但太白山穿越的海拔和路途难度早已超越了大寺穿越线路)。</font></b></h1> <h3>太白山南坡大草甸</h3> <h3>大寺穿越途中</h3> <h3>大寺穿越靠近高冠的铁桥边农家</h3> <h3>大寺风光1</h3> <h3>大寺风光2</h3> <h3>一日大寺穿越途中(接近分水岭时)</h3> <h3>鳌山原始森林风光</h3> <h3>鳌山云海</h3> <h3>鳌山原始森林</h3> <h3>鳌山云海</h3> <h3>鳌山穿越23公里登山口</h3> <h3>鳌山跑马梁</h3> <h3>鳌山导航架</h3> <h3>秦岭高山杜鹃</h3> <h3>太白山小文公保护站</h3> <h3>抜仙台上毁了铁瓦顶的庙宇</h3> <h3>2012端午期间的太白山南南穿越第二日山顶营地</h3> <h3>太白跑马梁将军庙小木屋</h3> <h3>老县城风光</h3> <h3>老县城</h3> <h3>太白山南南穿越途中</h3> <h3>太白南南穿越之抜仙台留影</h3> <h3>秦岭厚畛子铁甲树景区(太白南南南北穿越起点)</h3> <h3>一日鳌山途中</h3> <h1><font color="#808080"><b> 从太白山回来后,因为看懂了商业户外队伍良莠不齐,大多只是一心挣钱,专业度与责任心非常低下。也就由此萌生了自己组建AA户外群的念头,希望找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同好一起户外出行。于是出手组建起了秦岭穿越QQ户外群。很快,在群里就结交了一批对秦岭太白穿越感兴趣的兄弟姐妹们,这些群友大多是省内的,也有一些省外其他城市的驴友。<br></b></font></h1><h1><b><font color="#808080"> 在组群后的两年间,我先后组队召集大家走了大寺重装穿越和一日轻装穿越、狮子茅棚嘉午台穿越、秦岭东梁登顶等线路。最后,在组队重装走了太白山南南穿越(厚畛子都督门——铁甲树之间三日行程)与鳌山穿越(太白县23公里与塘口村南北穿越两日)之后。我以为是时候在群里组队一起走秦岭穿越的顶级线路——鳌太(太白县鳌山主峰——眉县太白山主峰六日)穿越了。<br></font><font color="#808080"> 2012年七月中旬,刚一放暑假,我就约好了队伍。而待其他五人与我在理工宾馆汇合时,我恰好有些感冒症状。此时一来考虑到队友们都是从外地赶来的(除了杨凌与富平来的两个弟兄,另三人分别由长春、沈阳和福州赶来),二来,我们刚组队走过鳌山穿越与太白南南穿越(我个人其间还特意跟第九营团队走了趟一日鳌山穿越线路,也是在为鳌太穿越做准备),因此思想上面有些轻敌。没跟大家提起我的身体不适,就上了路。五名队友都是比我年轻十岁以上的年轻人,大家体能都比我好。我总是走在队伍后面的那一个,一路上总有人陪伴在我的身边。我也始终以群主老大的姿态鼓励关照大家。在第四天晚上,抵达2800营地时,大家都非常疲惫,没有了精神。因为我们队伍比其他人到的比较晚,扎营点离水源地有100多米远,谁也没想着去主动打水。大家试图说动福州二十多岁的小伙去服务一次,没有成功。于是,我去拎了一桶水回来,没有什么胃口,吃了包泡面荷包蛋,就在帐篷里睡了。终于,在鳌太路上的第五日早上我发生高反了——据队友说我头天几乎咳了整晚,太累了的缘故,我自己反倒没有清晰记忆。应该是体能消耗与感冒未痊愈的综合作用,基本上是在鳌太穿越的线路的海拔最低点处——还有两天就要成功穿越的节点处我病倒了!此时病倒了不但意味着穿越失败,还有可能直接挂在路上(鳌太穿越攻略上此地无下撤线路——鳌山与太白两端都有下撤线路,唯有距两端各有两三天路程的中段无线路)。队友试着帮我背起背包,我空手走着,呼吸还是没能调整过来。此刻的我心慌气短,一切高反的症状都显现出来了。无奈之下,拜托了正路经前晚一同露营的商业队捎带上已先行出发的三名外地队友,两名同乡兄弟则陪同我留在了孤独的2800营地上。重新搭好帐篷后,他们俩在大草甸子上休息游玩聊着天,我则开始在手机上写下了跟家人的告别留言,以备不测。躺在帐篷里胡思乱想之际,开始梳理起了我的人生历程,心有不甘,又很无奈。祈盼休整一天后,明早出现奇迹,一切会好起来!<br></font><font color="#808080"> 没能如愿,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的呼吸仍然没能调整好,心里特别怕遭遇了肺水肿。此时在鳌太中段,前后都是两三天的路程,2800这里已经是线路上海拔最低点了。不可能等死吧?<br></font><font color="#808080">急中生智,我突然想起了此前论坛中有人似乎也提起过在这里遭遇过不测,强行下撤了。于是我们看过地图后做出了决定:没有路,就从南坡沿着石海和河沟走走看。最后终于在穿过原始森林与河道边走了四个多小时后,找到了一条下山的路。至此,已在鳌太穿越途中陷入穷途末路的我又复活了。大概是在下撤到2000米以下的高度时,我的呼吸窘迫胸闷症状已经基本消失。沿着太白河走到了核桃坪,当晚在黄柏塬与两位兄弟聚餐时,向二位表达了深深的歉意与感谢。第二天就此别过,各自回家。<br></font><font color="#808080"> 隔天去到空军医院检查过后,身体并无大碍。心有不甘的我继续约我那两位兄弟,想着要完成那个未竞的心愿。二人怕是对我的身体还不放心,不约而同地婉拒了我。于是,瞒过家人,我独自上了路。</font></b></h1> <h3>鳌太穿越起点塘口村留影</h3> <h3>鳌太穿越起点——塘口村进山处</h3> <h3>鳌山药王庙</h3> <h3>鳌太穿越途中</h3> <h3>鳌太穿越药王庙留影</h3> <h3>鳌太线麦秸岭路段</h3> <h3>鳌太线2800营地</h3> <h1><font color="#808080"><b> 2012年8月7日,距第一次鳌太穿越半途下撤的两周后,我毅然孤身又走入了塘口村的鳌山中。午后的大雨阻断了我的上行脚步,心想绝不可以因天气原因耽搁行程——因为整个预订的六天穿越期间没有手机信号,要是延迟至七八天出山,大概率会吓坏家人的。再者,也不可以撤回家。因为两周前的穿越差点挂在山中,这一次出行也是撒了一个谎:对家人谎称又与群友相约出行——利用了家人的善良与自己是群主老大,要对别人负责任的合理理由。其实,这样做也遭遇到了日后的信用扫地,此为后话。<br></b><b> 雨下了有一个多小时。渐渐小了下来时,从上面下来了一对男女。待我问过后才知晓,这俩小夫妻是西安南郊的城中村二代,不是要爬鳌山,而是与我一样想法走鳌太(但没做过攻略,只是听别人说起过鳌太)。小伙子想走,媳妇不放心,就跟着来了。这俩其实本打算回撤的。一听说我前几天刚走过半程,认识路,就自愿跟随我一起走了。于是临时结组,我有了两位旅伴。<br></b><b> 后来的过程比较顺利,就是我带着二位沿此前走过的路线又走了一遍。只是因为第一日的雨与第二日拔高剧烈而耽搁了行程,我临时决定,放弃了传统的营地选择(只在营地补水),每次都往前尽量赶一段,住在可以扎营的途中。过了2800那一天,在还没找到合适营地时天已摸黑,虽然那个垭口风很大,也不敢再往下走了,只好就地扎营。其实此垭口地方太狭小两边都是陡崖,已无法固定外帐了,三人凑合在一顶内帐里对付着坐了一宿。<br></b><b> 还有就是在翻越金字塔和一次次翻越九重石海时,因看不清传统路径,各自找路,走得很辛苦。鳌太后半程没有走过的线路,走时感觉是有些心里没底。但当终于走到将军庙万仙阵一带时,我又看到了太白山熟悉的身影。长舒一口气,成功了!</b></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 登上抜仙台找到手机信号后,赶紧给家人报了平安。如此,歇在了上板寺。第二天,下山回到了家中。</b></font></h1><h3><font color="#808080"><b> </b></font></h3> <h3>独闯鳌太线塘口留影</h3> <h3>鳌太穿越途中大太白梁上留影</h3> <h3>鳌太穿越路段之大爷海留影</h3> <h3>鳌太途中遭遇老羚牛</h3> <h1><font color="#808080"><b> 我自己很高兴,终于穿越成功了。也带出了一对从来没有重装露营经验的小夫妻。俩人此前只有城南山中的一日线路经历,事后交口感概:一分钱没花,跟我玩了一次太白山。傻小子哪里知道:免费玩太白山事小,直接走完了国内顶级线路鳌太穿越后,两口子几天之内就已经升级为户外强人了。<br> 其实,在2012年前后,每年在鳌山穿越和鳌太穿越的线路上都会有人挂掉了。有些挂掉的人还是太白当地的领队(如牧野),有些则是参加商业团队穿越的资深老驴(前几年中秋节,一次性在鳌山上就挂掉了三位其他户外群的领队)。AA团队挂掉的就更多了。老天保佑,这次独闯鳌太期间没有给我特别恶劣气象条件的考验,而我自己一路上也没有犯大错。大山包容了我,让我如愿以偿,满足了心愿。也给机会又一次证明了:只要循规蹈矩不犯规,别人行,我也一定可以。<br> 经过反省,我也认识到了:这次为满足一己私欲,以谎言欺骗家人,是严重的错误行为。道歉之余,其代价也是非常大的——我被家人严厉斥责批评,并自此被打入另册,终止了继续户外登山进阶的可能。家人再也没有批准过我的重装出行要求(我的装备也基本都废掉了,只是在自驾行时用于救急)。其后,只能玩玩一日线路,溜溜腿了。再后来,连户外群也不待见我们这些超龄青年,自己心仪的线路再也走不了了。阿弥陀佛哦!<br> <br> </b></font></h1><h3></h3> <h3>在垭口坐了一夜</h3> <h3>独闯鳌太线结组带出的一对夫妻</h3> <h3>大太白梁上我的帐篷,梁下就是前一天走过,令人发怵的“九重石海”路段。</h3> <h3>鳌太穿越成功后,太白山下板寺留影。</h3> <h3>雨后鳌山</h3> <h1><b><font color="#010101"> 户外进阶的过程取决于自己曾走过的路。作为一名驴友,当自己由轻装进阶至重装出行,由低海拔出行过渡到高海拔攀登,由一日户外到多日户外的进程中,自然会遇到并克服其间所出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也必然会由此逐渐积累经验,成长为名符其实的合格驴友。<br></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而对一名驴友而言,在其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其实都可以归集为一点:安全第一原则。本着这一点,在行前对前人攻略的学习认识与行程计划安排是否周详、装备与物资的完备与否、对路途时间把控所具有的能力(登顶与返程的关门时间)、路途中的避险意识,营地选择问题等等等等,只要是在整个因果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安全为前提,不出纰漏、严格执行好有关细节约定,应该就不会出现大的致命后果。所有的户外惨案无一例外,都是在上述因果链上的多个环节都出了错所致。以上所述,展开讲会再产生几大篇幅内容。而凡此种种,都是我所推崇的阿式攀登(阿尔卑斯式),即AA结组户外,SOLO独立攀登必然会涉及到的一些细节问题。倘若是对于喜欢商业服务的喜马拉雅式(俗称喜式攀登)户外的高端成功人士而言,这些自然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列。有必要的话,几名夏尔巴助理会把您拉拽上珠穆朗玛峰顶,即便是一瓶氧气和能量饮料您自己都不必背负,一路上都会有保姆式的跟随服务。只是当万一,当您不幸遇到了登山助理或领队自顾不暇的危急时刻,您自己的经验、能力与对安全原则的烂熟于心可能会帮您成功自救。</font></b></h1><h1><font color="#010101" style=""><b> 此上算是我完成全文后的一段感想,不免有些啰嗦。实为个人价值取向与户外经验的一点心声。</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