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漫记 之一 飞向大西洋

老方

<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6日,我们一行三十七位旅友,组团开始了北非的摩洛哥与突尼斯两国之行。我们从厦门出发,乘动车到深圳,由蛇口直接摆渡到香港机场 ,由此开始从太平洋南海之滨的香港到大西洋之滨的卡萨布兰卡的飞行。</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向往大西洋?因为那是我们祖先前辈未曾到达之地。对于亚、欧、非这连成一片的大陆而言,这是“极西“之处,比古人想像的“西天”还西,古之“西域”,离大西洋还远着呢,及至伟大的郑和下“西洋”,也就是到了北印度洋。直到近代,西欧人打上门来之后,才知道这“西洋”只能说是“小西洋”,往前去,还有一个更大更西的大洋,但人家已经有了名字:阿特兰蒂斯,于是咱们的前辈学者,综合了地理、方位信息与汉语造词规则,把之译名定为“大西洋“!简练、鲜明,名符其实!</p><p class="ql-block"> 我等以往到过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海滨,这都是大西洋的内海,从未直面大西洋,好,这次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的是阿联酋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公司)的飞机,全程分为香港到迪拜与从迪拜到卡萨布兰卡里程大致相当的两段,总飞行里程约一万四千公里。</p> <h3>  半夜停泊在香港机场66号登机口的这架A380,就是我们将要搭乘飞往迪拜的飞机。这是一架A380一800型飞机,四引擎,上下两层,上层是头等舱、商务艙,下层为经济舱,全机乘客定员555名。</h3><h3> 阿联酋航空现拥有A380 109架,是全球最大的豪华机队!我们回国时,从突尼斯到迪拜,再从迪拜到香港,也全都乘坐 A380 。</h3> <h3>  飞机将于0507 00:35起飞,起飞前一个多小时,在登机口告示牌前留个影。Dubai,这城市的名字,在咱们这儿的汉语标准译名是“迪拜”,但在境外的华人中,一般译为“杜拜“。</h3><h3> 从香港到迪拜再到卡萨布兰卡,要飞过八个时区,迪拜与北京标准时间,也就是香港时间,时差为晚4小时,从迪拜到卡萨布兰卡,又再晚4小时,一路上时区在不断变化,所以本篇中,在涉及航程敘述时,全部以北京时间为准。</h3> <h3>  起飞前一个半小时,该航班的空乘人员们在登机口集合。</h3> <h3>  </h3><h3> 阿联酋和其他海湾石油土豪国家,都是比较保守的,妇女在大庭广众中是不能抛头露面的,但是,阿联酋航空要飞出去!阿联酋空姐就必须充满自信地站立在世界面前!</h3><h3> 有评论说,阿联酋航空的空姐身上显现了“一种自豪感,一种脱频而出的自豪感。”,我以为这是很到位的评说,就说那由帽子的一侧垂下的白纱巾,不仅是给挺拔的身姿增添了一份飘逸与柔媚,更是对她们的蒙紧黑面纱的姊妹们的超越,罩面的黑纱化身为飞扬的白纱巾,这不就是脱颖而出的象征吗?</h3><h3> 看看网上找到的一张阿联酋空姐纱巾飞扬的照片:</h3><h3> </h3> <h3>  当然,空姐们不可能时时纱巾飞扬,她们的日常的“正装”形象是白纱巾下垂,而后再上搭到另一肩上,在身前成一下垂而又舒展的围巾。</h3><h3> 妙哉!围巾!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看成从封闭的面纱到飞扬的纱巾之间的一种隐约的过渡形式,或许与历史上的某种阿拉伯女装有所相似之处?所以,阿联酋空姐们的着装,最值得称道之处当然在于创新开放和美感,但也许还隐含了一点对民族传统习惯的记忆。</h3><h3> 这样,如果我的推测,不,是猜测,有点靠谱的话,应当为服装的设计师和拍板定案者点个大赞!</h3><h3> 当然了,如果我的猜测不靠谱,那就“呵,呵,”了。毕竟是人家的事,咱犯不着“咸吃萝卜淡操心“,哈哈!</h3><h3> </h3> <h3>  登机了,我们的座位在C区,经济舱,位于楼下最后面的机尾部。A380号称世界最大,资料介绍说经济舱的座位也比较宽松,但我的亲身感受是乃感逼仄,未显改善。宽机身,双通道,每排十座,按3、4、3布置,我的位置为右边“三座“的中间位。</h3><h3> 在这两个接续的航班中,我们的座位号都没变化,据说是旅行社早早订了票,航空公司也早排好座位,转机了,同样的机型,乘客似乎没有感到什么变化,但已是另一飞机,空乘也是另一班人马了。</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本区坐舱的后面,有一道通往楼上商务舱的旋梯,不用说,“禁止通行”。</h3> <h3>  阿联酋航空的空姐广受旅客的赞许,根本之处並非服装与妆容。她们并非全都来自海湾国家,选拔十分严格,据说堪比公务员,训练十分刻苦,服务十分规范,优良的素质外化为风度,这比什么装扮都重要。</h3><h3> 在机上,可以亲身感受到她们的出色服务。我们座位左前方不远 ,就是这个片区的配餐服务室,这位空姐认真忙碌于送餐服务 ,她脸上始终荡漾着安祥亲切的笑容,让人看着就觉得是一种享受 。以至邻座队友顾真女士称赞她是“最美空姐”,一心要收藏她的工作照以作留念。<br></h3> <h3>  飞机从香港起飞后,向南进入南海,过琼州海峡,向西从越南“登陆“,之后,大体上沿北 纬 20度线向西飞行 。经过一夜八个多小时,在当地时间早晨5点钟左右,到达迪拜机场。</h3><h3> </h3> <h3>天色未明,机场区域灯火通明。</h3> <h3>  从舷窗往外照相,却颇有难度。我们发现,A380 的机舱壁较厚,两道隔空的玻璃窗间的距离较大,而一般客机,里外两层玻璃窗的距离小得多,相机的镜头只要贴近内窗,上下左右摆动就可以获得较大的视野,但是,A380 的两道窗之间距离大,估计在15一20厘米,通过相机镜头在内窗上移动可能获得的视野小得多。尽管内窗面积设计得比外窗大,两窗之间的空间如内底大、外底小的园台形,若相机镜头沿着内窗周边运动,顺着斜壁向外望出去,倒是可以有大一些的视野,但摄影者就要左右上下,腾挪俯仰,必须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这在飞机经济舱内可是为难之处。</h3> <p class="ql-block">  飞机停靠到登机桥了,几百名乘客,活跃起来,抻胳膊动腿,整理行李,急欲下机。空姐们各司职,正装分别站好,劝慰大家莫急,送大家离机。</p> <h3>咱们的队友荣荣女士,临别与坚守岗位送别旅客的空姐合影留念。</h3> <h3>  我们飞完了一半的航程,天已大亮,下机后,在迪拜机场候机厅休息。</h3> <h3>  候机厅是一座很长的高大廊厅。墙面上素雅的轧花玻璃很美,但虽透光却有碍观景。</h3> <h3>  我们登上下一个航班的A380,即将飞往卡萨布兰卡的,在从登机位滑行到起飞跑道的短暂路程中,从舷窗中看到一些在候机厅中看不到的景物。</h3><h3> 候机厅长廊,外观是这样的。</h3> <h3>  A380的机尾是这样的。有那么多行李舱件待装载!</h3> <h3>  而A380 的后视图原来是这样。</h3><h3> </h3> <h3>  迪拜转机,处于白天的时间只有这回的两个钟头,十天后回国时途经迪拜是在半夜。迪拜的那么些“土豪建筑”,在机场上看不到,这回有没有在起飞之际从空中看到一二吗?没有。是航路太偏远还是在机上时舷窗没“对“上,那就不知道了。</h3><h3> 但是,今天整个航程都在白天,又是晴天,多下功夫多留心,应当能在飞行中“航拍“到一些有趣的景物的。</h3> <h3>  飞机很快从波斯湾转入陆上航线,向西偏北,埃及尼罗河口方向飞去,这一带多是荒凉的沙漠,乏善可陈。</h3><h3> 飞经尼罗河口三角洲一带时,我们从舷窗惊喜地拍到了几多美景,不过无法具体得知是什么地方。</h3><h3> 在后面的航程中,我们以北京时间为准,尽可能记录拍下每张照片的时间。</h3><h3> 这张航线图的拍摄时间是北京时间 15:31。</h3> <h3>下面三张照片是在与上面的航线图对应的时间半小时之前拍摄的,具体为15:03、14:59及14:58,推测应为尼罗河三角洲的景色。</h3> <h3>  一个多小时过去,16:58,看见航线右边,也就是北方,远处,海中有一个小岛在云雾中沉浮,这是什么地方?我们讨论,推测这是马耳他的属地还是意大利的属地?</h3> <h3>  17:03,才过了5分钟,猛然一看,航线下方,我们正在飞过一个形状奇特的岛群!</h3> <h3>紧接着就是一个东端为尖角形状的岛,先是拍到岛的东半部;</h3> <h3>  接着拍到岛的西半部。</h3><h3> 我们的航线是由东向西,可以据此判断几个岛的方位关系。</h3><h3> 以上三张照片是在一分钟内,即在17:03 拍到的,可见这群岛不大,让我们在这一瞬间从高空中抓拍到了!幸运啊!</h3> <h3>  那么,这是什么地方,推测应是马耳他!不会是西西里,西西里离这太远,而且也不是小岛。</h3><h3> 然而,推测不算数,要证实我们拍到的就是马耳他,证实我们确实从她的南边飞过,那是要有证据的。</h3> <h3>  找到了马耳他的地图。一般的地图是人们根据需要绘制的,对各方面的地理信息各有所取舍,而谷歌地图是航拍照片,可以看成是一个地方的“原图”,可以把它与我们的照片进行比对作为判断的依据。</h3><h3> 马耳他群岛的谷歌地图如下:</h3> <h3>  可以看到,马耳他主岛的西北端的形状正是我们拍到的那个奇特的形状,其西偏北方向有一个小岛:科米诺岛,再过去就是马耳他群岛的第二大岛戈佐岛。</h3> <h3>  併图对比我们的照片与谷歌地图,各岛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完全相同!</h3> <h3>  再看看戈佐岛,我们先比对岛的形状,再看看岛上有什么标志性的景物的图象可资比较,以作为判别的依据?</h3><h3> 由上面那幅併图对比图片,己经可以看到,谷歌地图上,戈佐岛东端的尖角,实际形状比较接近直角,量一下,大约是80度,但我们照片上的岛东端,则要尖锐得多,约为35度角。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从岛的南面大约11000米的高空由东而西经过,由南向北斜向俯视该岛,因此所拍的照片上,东西方向的尺度大体与实际相符,而南北向的尺度会明显压缩,谷歌地图是正视图,反映的是岛的客观正面图象,而我们的“斜向俯视照片”反映的是畸变的图象。</h3><h3><br></h3> <h3>  戈佐岛的形状大体上是杨树叶形,东西长14公里,南北长7.2公里,长宽比约为2/1,而在我们的照片上,“东西”长度比“南北”长度约为4/1,岛的形状由杨树叶畸变成接近柳叶形,岛东端的尖角当然就更显“尖锐“了。</h3> <h3>  再找一找戈佐岛上有否可以比照的特征景物?可以明显地看到,岛中部偏东处有一个扁环形的建筑物,形状很像是运动场跑道,但是与岛的长度一对比,估算这个扁环形的长径约500米,短径约300米,显然这不是一般的田径运动场,还没查出是什么建筑,存疑。</h3><h3> 这个环形,就像是人身上的胎记,可以成为我们确认戈佐岛的证据,看看下面的对比图,真可谓一目了然!</h3> <h3>  在高空从南方斜向俯视戈佐岛的一个惊喜是,正因为是从南向北的斜向俯视,使我们得以看到戈佐岛南岸的立体图象,这是一道屹立海面的悬崖,测算长度,连绵约5公里,高度整齐不减!好一道“十里长崖”!</h3> <h3>  放大了看看!美不美?网上资料说,戈佐岛沿海多有石灰岩的悬崖,其中有有名的“蓝窗”等景点,资料上也有不少照片,但还没有找到从空中或海面拍摄的连绵十里的长崖照片,有一些拍有较长的一段悬崖的海岸照片,那上面的悬崖高低参差,没有此等气势,不像。有一张一段悬崖的照片,那气势很符合咱的想象,可惜所拍只是一小段悬崖:</h3> <h3>  至此验证了:我们的确看到了,拍到了马耳他,尤其是其第二大岛戈佐岛!当时在机上逼仄的座舱中,是相邻座的队友,顾真、陈理我们三人谦让合作,才得以从一个不利拍摄的小舷窗中拍到了这些珍贵的照片。拍到了固然是偶然,但也是我们一路上讨论航程,从而有所思想准备的结果,如果早一分钟,说不定还能拍到马耳他主岛?陈理君处有此佳作否?</h3><h3> 所以,在说到这一“发现”(如果还可叫发现?)时,我叙述时都实事求是地把主语定为“我们”。</h3><h3> </h3> <h3>  咱们飞过马耳他了!确证了!这件事有意义吗?</h3><h3> 有!首先就是咱们团友们可以高兴地说:此行我们不仅从亚洲到了非洲,而且还途经了欧洲!怎么说也是提气呀,是吧?要知道,马耳他属于欧洲,正儿八经的欧盟成员国!</h3><h3> 再者,我们也算从空中“小游“了一下马耳他,留下了念想,也许之后有哪位朋友哪一天出游马耳他,那么,他也许就</h3><h3>会有个念头:到戈佐岛去看看吧,那圈“大跑道”到底是啥?尤其是那从照片中想象出来的“十里长崖”真面目又是怎样?所谓“梦中情人“,真见了面,不知会有什么感觉?但是未见之前的念想,那一份情思,怎么说都是美的,想象就是享受。</h3><h3> 于我而言,为证明这“马耳他”就真是马耳他,耗费了不下两天的功夫,挺累,但也挺享受这个过程。写文章说点什么事,总得有所依据吧?这算是长年积累下来的“职业病”了。总之,这就像是中学时代苦思苦想终于解开了一道数学难题,或者在科研工作中通过一系列实验探明了一个异常现象一样高兴!</h3><h3> 也许,说起来还真没啥意义,咱们旅行路过的国家多了去了,哪能都如此“认证“?我也就是自得其乐吧!</h3> <h3>  往前,飞过马耳他的20分钟后,17:26,前方,机翼下出现了海岸线。</h3> <h3>  紧接着,17:28,座前小屏幕上出现的航线图,告诉我们,我们要从地中海“登陆“突尼斯了。</h3> <h3>  17:30,飞过纳布勒半岛,机翼下面很像是突尼斯市与突尼斯湾地区,咱们还是先飞过突尼斯再到摩洛哥的呢!</h3> <h3>  17:32,航线图表明,我们的航线的确经过马耳他,此后又穿过突尼斯北部,要进入阿尔及利亚了。</h3> <h3>  19:01 的航线图,表明飞机大体沿着海岸飞行,从阿尔及利亚进入摩洛哥,即将进入下降着陆阶段了,前方就是达尔贝达(卡萨布兰卡)。</h3> <h3>  19:37 飞机到达卡萨布兰卡默罕默德五世机场上空,高度己经降得很低,开始降落程序。</h3><h3> 陈理君可是旅游达人,在他提示下,我才知道座前的小屏幕,功能多多!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分别同步调看机头下部,机身下部和机尾的三组摄像头实时拍摄的图像。一调看机身下方摄相像头传来的实时图象,哎,太好玩了!这时正是卡萨布兰卡当地时间11点半,又是大晴天,阳光灿烂,我们坐舱以下的部位,不,是整个大飞机,似乎消失了!只见直射的阳光把飞机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我们似乎就驾驭着一只“五个头”(机头和四个引擎)的大鸟在空中飞行!</h3><h3> 高度越来越低,飞机的影子越来越大,从19:36 到19:42,六分钟内我对着小屏幕拍了39张照片,选出其中的七张组成了下面的“连环画”,飞机的影子从漠糊到清晰,从小到大,飞经的地面图像也在不断变换,最后,怪兽般的大机头压上了跑道中线,落地了,耶!心里头一声欢呼,真带劲!就像在少年时代做了一场驾着大鹏飞天的梦,过瘾!</h3><h3><br></h3> <h3>  卡萨布兰卡到了!我们飞到了这座大西洋畔的名城,然而,此刻我们并未见到大西洋。机场在市区东南30公里处,已处内陆,离海还远着呢。</h3><h3> 一出机场,我们就按旅游团的行程表,乘上大巴前去南方的古城马拉喀什。</h3><h3> 与大西洋初次见面,是在第二天。这天下午,我们按计划从马拉喀什来到同样濒临大西洋的拉巴特—一摩洛哥的首都。</h3> <h3>  当地时间下午4点,大巴开到了海边,开始顺着沿海的公路向北奔驰,大西洋,咱们见面了!</h3> <h3>  斜阳下的大西洋,美景在汽车车窗外一闪而过,但照相机有幸留下了她的倩影,足使你再三久久赏玩。</h3> <h3>  下午五点半,在乌达亚古堡城墙外,公路的高坡处,左边隐约显现的将要落入大洋的太阳,把古老的城墙镀上一层金光,于是,大洋之蓝显得更加深邃。</h3><h3> </h3> <h3>  大西洋,尚未走到你的水边呢,就要在这里与你暂别了,明天开始,我们要到内地的几座古城游览,但三天之后,咱们又将在丹吉尔相会!</h3><h3> ( 本集完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