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山村见闻</h3><h3> </h3><h3> 周末来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工作,一周都没有出校园了,我们几位计划着去山中景点散散心去。可走出校门却傻眼了,连续几天阴雨,学校门口唯一的行车出路是半尺深的烂泥,咱的车不是水陆两用,只能作罢。学校里其他的老师都回家了,我们四位支教老师是分别在小镇东西的两个小学坚守,闷在校园,的确是孤寂无聊。王老师在我们四个的群里说,不能开车,咱徒步去小镇挨边的一个山上的村子看看吧。说走就走,我们踩着泥水,在镇中间的水泥路上汇合了。</h3><h3> 从八点出发,我们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六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没有感受到山的秀美和雄奇,但是,我们却感受到了真实,感受到了凝重,感受到了责任。</h3> <h3>1、路</h3><h3> 经过向当地人询问,我们找到了唯一一条通往那个村子的山路,一条一米多宽,雨后更是难行的路,吃力的向高处走去。王老师说,这坡度有四十五度了吧,当地人竟然能开三轮车上下,真是难以想象啊。脚上沾满了泥,陡峭的地方,还要扶着路边的小树才能往上走一步......。这条路还叫做路吗,但是,当地人告诉我,这五公里的盘山路就是那个山村二百多户人家生产生活唯一的路,更是和外界交往的生命之路。</h3> <h3><br></h3><h3> 2、窑洞生活</h3><h3> 走在路上,突然从路边炊烟飘来,我们经过回头寻找,一个不显眼的岔路口下边看到这个窑洞,经过主人的同意,我们走进了窑洞,看到了这样原始的灶台。主人说,他们原来是弟兄三个就住在这几孔窑洞里,现在只剩下他们老夫妇二人了,住在这里是为了照应两头牛,山上劈柴,水窖存水,自己种点粮食蔬菜。</h3><h3>我们进去的时候已是中午十二点,老人没有别的物品招待,热情的拿出了刚蒸出来的馒头,非让我们几个一个人吃一个。看到老人那么不易,我们拒绝了老人的好意。</h3> <h3>3、土坯房</h3><h3> 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山村,进入眼帘的是这样的土房子,我们都不能相信,难道我们是回到了上个世纪?我们询问当地人,这样的房子现在还有人住吗,他说有。我们都沉默了,不知道说些什么。心里唯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h3> <h3>4、生机</h3><h3> 在山中的烟田,我们遇到了一个干活的当地村民,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他说,他们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而他在家侍弄着二十亩烟田,虽然从育苗,栽种,再到一次两片叶子的采摘,用三轮车拉到烟炕烤烟,分拣,程序繁琐,一轮有一轮,劳动量很大。但是他们两口子种植这二十亩烟,每年也有十万有余的毛收入呢。他的言语中有一种希望,更有一种自豪。</h3><h3> 脱贫不仅仅是政府的扶持,更重要的是山区人民的辛勤和智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