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小点墨

<h3><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010101">古</font><font color="#010101">人说:</font><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ed230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font><font color="#010101">。”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font></h3><h3>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h3> <h3><font color="#167efb"><b>  出处</b></font>:出自《礼记·大学》。</h3><h3>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h3> <h3><font color="#167efb"><b>  释义</b></font>:明:弘扬;</h3><h3> 明德:光明的品德;</h3><h3> 亲民:"亲"同"新",自我求新。</h3><h3> 大学的本质在于弘扬美德,在于自我革新,在于从善而终。</h3> <h3>  <font color="#167efb"><b>启悟:</b></font>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民族品格,是社会和全体人民共同的道德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关乎国家前途命运。</h3><h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德,还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是一种大德。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魂聚气的旗帜和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标杆,关键在于践行。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道德修养上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化作自觉的行动,做到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才能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才能众志成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民族品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