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清代是青绿山水继明代之后又一演进的重要时期。清代早期,以清初「四王」、吴历及宫廷画家为代表的画师注重以色笔代替墨笔,开拓了文人青绿山水的新境界。</h5> <h5>清 王时敏 仿古山水图册之“仿赵令穰江乡清夏图”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h5> <h5>清初「四王」秉承了晚明董其昌「以古人为师,已是上乘」(董其昌《画眼》)的仿古思想,并将其奉为绘画创作之最高准则。董其昌倡导画分「南」、「北」二宗,虽然李思训、李昭道、赵伯驹、赵伯骕皆被列为「非吾曹当学也」的「北宗」(董其昌《画旨》卷上),但是董其昌对青绿山水并不贬抑,曾谓「李成画法有小帧水墨及着色青绿,俱宜宗之」,认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集其大成,自出机杼」(董其昌《画旨》卷上)。</h5> <h5>清 王时敏 仿古山水图册之“仿赵文敏”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br><br>相较董其昌而言,「四王」在青绿山水的创作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他们在仿古思想的指导下,毕其一生探索、感悟笔墨和青绿颜色融合的技巧和观念,他们笔下的青绿山水之仿古并不局限于董其昌所推崇的赵令穰及赵孟頫二人。</h5> <h5>清 王时敏 仿古山水图册之“江亭秋色仿赵伯驹”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br><br>而是注重用「南宗」的笔墨趣味来改造「北宗」李思训、李昭道、赵伯驹等的风格,或以青绿法临仿倪瓒等不擅长青绿的「南宗」画家的作品,继吴门画家沈周、文徵明等之后,将青绿山水画的创作推向另一境界。</h5> <h5>清 王时敏 画杜甫诗意图册之“丛山落涧” 纸本设色 共十二开 故宫博物院藏<br><br>王时敏自幼受董其昌「南北宗」理论的影响,于黄公望用功最深,其青绿山水也以黄公望的「浅绛法」为基础,融合赵令穰、赵伯驹、赵孟頫青绿设色的方法。</h5> <h5>清 王时敏 画杜甫诗意图册之“山村春色” 纸本设色 共十二开 故宫博物院藏<br><br>(董其昌《画旨》卷下)王时敏的青绿山水主要见于他所创作的众多仿古图册中,如他六十一岁(一六五二年)时所作《仿古山水图》册(故宫博物院藏,下文提到的画作未注明馆藏地者,皆为故宫博物院藏)中,「仿赵令穰江乡清夏图」、「仿赵文敏」、「江亭秋色仿赵伯驹」等页融入了「三赵」的设色技法,几乎以色笔代替了墨笔。王时敏七十四岁所作《画杜甫诗意图》册之「丛山落涧」、「山村春色」、「秋山红树」页中,其以色代墨的笔法愈发干渴,更趋老练精熟。</h5> <h5>清 王原祁 仿古山水图册之“仿赵承旨” 纸本设色 共六开 故宫博物院藏<br><br>王时敏以色笔代替墨笔的设色之法由其孙王原祁继续发展。王原祁三十六岁(一六七七年)所作《仿古山水图册》之「仿赵承旨」、「仿高尚书」两开,以简淡薄敷的方式将色彩融入笔墨,正如他在《雨窗漫笔》中所云:「设色即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王原祁亦十分景仰黄公望的画艺,并在不断临仿的过程中领悟到「大痴画以平淡天真为主,有时而傅彩灿烂,高华流丽,俨如松雪,所以达其浑厚之意、华滋之气也」。</h5> <h5>清 王原祁 卢鸿草堂十志图册之“草堂” 纸本设色 共十开 故宫博物院藏<br><br>(王原祁《麓台题画稿》「又仿大痴设色为轮美作」)在他六十四岁至六十七岁时所作《仿黄公望山水图》轴中,在黄公望披麻皴和浅绛法的基础上施以淡绿色,色墨兼施,前后花费三年时间,是其仿黄「神与心会,心与气合」的佳作。</h5> <h5>清 王原祁 卢鸿草堂十志图册之“洞元室” 纸本设色 共十开 故宫博物院藏<br><br>(王原祁《麓台题画稿》「仿设色大痴长卷」)他六十七岁所作《卢鸿草堂十志图册》中「草堂」、「幂翠庭」、「倒景台」、「洞元室」、「云锦淙」、「金碧潭」六开设色页,山石直接用色笔干皴,使整幅画面有错综迷离之感,体现了他晚年的用笔特点。</h5> <h5>清 王原祁 卢鸿草堂十志图册之“倒景台” 纸本设色 共十开 故宫博物院藏<br><br>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云:「宋人青绿多重设,元、明人皆用标青头绿,此亦唐法耳,近世惟圆照(王鉴)、石谷(王翚)擅长。」王鉴主要取法赵孟頫的青绿设色风格,通过赵氏而力追南宋赵伯驹、伯骕兄弟,并上溯唐人之风。王时敏在《跋廉州画册》中云:「廉州画初师董巨咄咄逼真,年来更出入三赵,以秾丽为宗。」王鉴六十一岁(一六五八年)时作《青绿山水图》卷即为突出例证。</h5> <h5>清 王鉴 仿古山水图册之“仿大痴” 绢本设色 共十开 故宫博物院藏<br><br>根据自题可知此卷追师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与黄公望《秋山图》的设色风格,但师法黄公望的主要是山石造型及画面布局,至于皴染笔法则更多的来源于赵孟頫,但色调的浓郁厚重又逾赵孟頫之风格,突破了文人画设色淡雅的格调。</h5> <h5>清 王鉴 仿慧崇水村图扇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br><br>王鉴六十六岁时所作《仿古山水图册》之「仿大痴」页,与同一册中的﹁仿赵孟頫﹂、「仿赵伯驹」两页设色风格大体相同,可见其以「二赵」重青绿法对黄公望笔墨的改造。王鉴晚年所作的仿宋惠崇《水村图》扇和《花溪渔隐图》扇,笔法细秀,设色浓丽却艳不伤雅。王鉴这种行、利相兼的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王翚,也对清代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5> <h5>清 王翚 青山白云图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br><br>王翚自称「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王翚《清晖画跋》),可见其青绿山水不仅是他对色墨融合技法的探索,亦融入了其个人的人生体验。王翚画山水不为「南宗」所囿,有集「南北宗」画家之大成,《读画辑略》称「画分南北二宗至石谷合而为一」,恽寿平亦称「古今来笔墨之至龃龉不能相入者,石谷则罗而致之笔端,融洽而出,神哉技乎」。</h5> <h5>清 吴历 兴福庵感旧图卷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br><br>(张庚《国朝画徵录》卷中)集多家笔法之大成的特点在其青绿山水中有突出体现,如王翚三十八岁(一六六九年)所作《青山白云图》扇题识中说:「尝见高尚书《夏麓晴云》、赵承旨《潇湘水云》、方羽士《奇峰出云》,此写《青山白云图》,参用三家笔意,而设色兼施僧繇没骨法,不知得以古人神韵否?」此外,王翚在设色上强调「轻」、「清」,他在《清晖画跋》中言:「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皴擦不可多,厚在神气,不在多也,气愈清则愈厚。」强调着色本身要实,气韵要虚。</h5> <h5>清 吴历 仿赵令穰山水图轴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br><br>与「四王」并称为「清六家」之一的吴历亦擅长青绿山水。吴历与王翚同庚同里,在绘画上又同师于王鉴与王时敏。与王翚相比,吴历更注重仿古而不为古人所囿,取法自然并能体现真实情感,正如其自述:「不将粉本为规矩,造化随他笔底来。」(吴历《诗抄补遗》)吴历四十三岁时怀念亡友默容作《兴福庵感旧图》卷,从自题「闻默公已挂履峰头,痛可言哉」可知吴历与其相交甚厚。画面中的兴福庵墙外坡石虽染以浓艳的石青、石绿,但在画面正中叶落殆尽的乔木以及庵内的空寂落寞景象的衬托下,不但无俗媚之气,反而更为沉默压抑,更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故友的怀念。另如其《仿赵令穰山水图》轴中,画家以松软的淡墨勾勒山石轮廓,并在青绿简染的山石底部加入了赭色,画面精微细丽,明快清雅,很好地体现了自题诗中「烹雨欲分庭柏翠,呼童闲扫落花红」的意境。</h5> <h5><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