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010101"> 担任班主任时,家长们对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什么也不懂,孩子交给你了,全靠你了。”每当听到这句话,总会飘飘然,一种“救世主”的感觉!于是很努力地做着一切,也认为家长们什么也不懂,我什么都懂。</font><div><h3><font color="#010101"> 我周末不休息为学生加班补课,天不亮就到教室检查作业,辅导学生中午吃不上饭,晚上11点多了还在办公室备课……因为成绩不好我哭过气过,彻夜不眠过,因为学生违纪我打过骂过,伤心失望过,因为家长的护短告状我甚至想过放弃教师职业……</font></h3><div><h3><font color="#010101"> 我不明白为什么</font>我的付出和学生的成绩不能成正比,我想不通热爱教师职业的我生涯路上为什么越来越多不开心,越来越多意想不到的失败和打击……</h3><h3> 直到2014年,我听了赵雨林老师的《家校共育的探索与研究》,我全明白了,学习品质的养成不是一天二天的事,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离开家庭教育谈学习成绩是不科学的,是低效的。</h3><h3> 作为老师,我可以给学生尽可能多地输入知识,但却不能确保他们完全消化和掌握;我可以纠正他们的知识错误,却难以矫正他们已经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我管理的了他们上课的学习行为,却难以监督他们在家里的学习行为;我的努力可以得到学校的认可,却不一定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h3><h3> 于是我开始与家长们沟通交流,将各学科的学习要求、特点、任务、标准告诉家长,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同时也给家长分配了监督任务,就这样家校携手,矫正了学生一个个的不良习惯,管理了学生一天天的校内校外学习行为,家长们从不懂不问不管,变成了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孩子的存在问题并与老师沟通交流,一起指导、解决孩子的问题,他们从自认为应该是的外行、旁观者变成了不知不觉的内行、责任人!</h3><h3> 学生的学习就这样变得简单,有效,快乐、美好了!406、435等班级就这样渐渐提升、辉𤾗、成功了!家校共育课题的可行性有效性就这样被验证了!我的教师生涯之路又开始充满阳光、笑容和自信了!</h3></div></div> <h3> 为了把这美好和自信延续下去,为了将家校共育提升学科成绩有效策略传递到各个支持课题的班级,我们又将课题深化细化,深到研讨教师如何引领家长提升孩子的学习,研究家长如何有效指导孩子弱差科的学习和提升,细到制定每一个习题的监督流程。</h3><h3> 请看:</h3> <h3> 课题组老师们在研究讨论家校共育下物理、数学、英语学科的提升策略。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家校携手共同提升学科成绩的有效方案。</h3> <h3> 课题组讲师团为家长课堂首批学员们做学科提升专题讲座,详细指导家长监督孩子有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h3> <h3> 为了更直观,更实际,我们邀请了几位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的家长、老师和学生,他们分享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提出了一个个有效的建议。</h3> <h3> 通过研讨、授课、听分享,学生弱差科的根源越来越明朗,家长们越来越清楚孩子的问题。不看书、不预习、无笔记、无背写、假作业、假分数等共性问题也越来越集中,我们有信心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矫正不良习惯、规范作业流程、强化书面要求,提升弱差科成绩。</h3><h3> 已有许多家长行动起来了,他们正在努力把在家长课堂学到的弱差科提升方法运用到孩子身上。 相信家长的提升定会带来孩子的提升!相信家校携手,课内课外严格监督、平时假期有效配合,让孩子没有退步的空间,那么1.01的n次方定会变成一串惊人的数字!</h3><h3><br></h3> <h3> 2019年的高考成绩揭晓了,有多少学生的好成绩是家校共育的结果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会涌现一大批懂得感恩的孩子,当他们看着自己满意的考分,想起父母三年的陪伴,两年的跟课,几百个小时对自己学习的关注和指导……他们能不感恩父母、感谢家校共育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