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 朋友</h3><h3>有很多朋友</h3><h3>是不能常见面的</h3><h3>是不能朝夕相处的</h3><h3>或许因为工作原因</h3><h3>或许因为忙碌原因</h3><h3>或许……</h3><h3> —题记</h3> <h3> 下课时间,看到了丽儿发过来的语音通话邀请。因是在上课,没有听见。又因为着急上课,也没有再回拨过去。 记不清又隔了几日,当我做了晚饭,拿起手机时,又一次看到了丽儿邀请的语音聊天。这次我赶快回拨过去。</h3><h3> 听到那边亲切地叫我名字,我知道,离中学时代已又23年了,但我们的友谊不曾被岁月掩埋。虽时过境迁,友谊却如陈年老酒,一直在岁月里发酵。工作了、结婚了、有孩子了……各忙各的,见面也只能是偶遇,也只能是长话短说。前些年是离得远,中间些年是她孩子小、忙着孩子、忙着工作。这些年我又要了二胎,我是又忙孩子又忙工作。那种骑着自行车穿行10多里洼地互相往来的场景历历在目、却又遥不可及了。现如今,虽住一个县城却来往甚少。周一到周五是属于学校的,周六周日是属于家和孩子的。两个月的暑假总的给友谊腾点儿“自留地”,邀约在暑假相见,不过孩子少不了也是得捎带住的。</h3> <h3> 2. 住在心里的朋友</h3><h3>真正的友情</h3><h3>不会随着时间淡化</h3><h3>不会因为距离改变</h3><h3>一些朋友</h3><h3>就住在心里</h3><h3> —题记</h3><h3> 像丽儿这样的老朋友,我拥有的不是很多,因为自认为是一个不善交际、不善言辞的人,打小以来,总爱静默着听同伴们高谈阔论。愿意和我做朋友的,都是能容纳我的甭嘴拙舌,而且愿意和我深交的。总是感觉,像丽儿一样的朋友,虽不能常联系,但总觉得似远非近、似近非远。总能在你想她的时候,她就晃在眼前。时隔多年,还常常怀念。这样的朋友应该是挚友吧!</h3><h3> 中学时代的丽儿、平儿、华儿、还有大我一点儿的两个叔伯家的堂姐,她们几个应该是我整个中学时代的回想。后来的华儿成了自由创业人,打拼的不错。一个堂姐学习的是电脑专业、在公司当电脑职员。而我们几个都成了老师。</h3><h3> 女人一旦成了家,婚姻就成了笼。所以虽都在一个县里教书,但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倘若又有了孩子,就彻彻底底没了自由。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就把时间给占据完了。友谊暂且用另一种方式存在着—怀想,或者是尘封。后来,就好多了,网络又把失散的友谊连接起来。先是QQ群,后来微信朋友圈……可以时刻关注发个😊、送朵🌹、来个👍……虽及不上先前的如影相随“膏药贴”,花前月下“女儿长”。但不再是纯粹的怀想了。和丽儿的友谊是用书信绵延的,因师范选择了不同的学校,就常用书信往来。那时候,写信、读信是师范生活甜蜜和幸福的味道。</h3><h3> 有丽儿又想到了平儿,我和平儿同上的是一个师范学校,很幸运。虽说不在一个班上,却可以天天见面。有的时候,星期五还会和一个镇子的学哥学姐学兄学妹们一路骑着自行车,行上2个多小时回家,周日再骑着自行车行2个多小时返校。一路屁股坐得生疼、腿脚蹬得发酸发麻。但一路上随风飘舞的说笑似乎把疲倦淡去了。快乐的心情像风一样自由。可毕业后,和平儿只见过几次,后来就成了失联。友谊成了珍藏的记忆。</h3><h3><br></h3> <h3> 3. 师范的朋友</h3><h3>人生在世</h3><h3>遇见的人很多很多</h3><h3>能记住的人真的不多</h3><h3>不是所有的人</h3><h3>都能在彼此的生命中刻下印记</h3><h3>珍惜那些和自己一路走过的人……</h3><h3> —题记</h3><h3><br></h3><h3> 我的中师好友,都是我的室友,同住三年,感情哪有不深厚的?我们一个宿舍8个人,我们是有排序的。从老大到老八,我排行老四。所以,比我小的叫我四姐,比我大的叫我四妹,有时就干脆叫老四了。</h3><h3> 连任三年班长的老二和书香味浓的老七现都在城里教书,切是有名气的。我们有时会碰面,唠嗑几句。名望高高的老大现处于失联状态,不过时常会想起在寝室和她共度的快乐时光。志向远大的老三去了省会郑州。柔情似水的老五总爱在朋友圈里关注我。时不时给我点儿小惊喜。不断收到她的笑脸😊、玫瑰🌹、还有赞赏👍。七妹和八妹都是公认的美人,颜值特高。现在都是在幸福的家里泡着,忘了联系。</h3><h3> 有联系的,没联系的;能见面的、没见面的……都是我生命中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似水墨画,有着深深浅浅、有着或浓或淡,无须重彩,但却撩心。</h3> <h3> 4.两种特喜欢的朋友</h3><h3>朋友间</h3><h3>无论用何种方式存在</h3><h3>都要记得</h3><h3>惦记着</h3><h3>关注着</h3><h3>问候着</h3><h3>好的朋友</h3><h3>人远心不远</h3><h3>好的关系</h3><h3>再远也亲近</h3><h3>灵魂的陪伴很温暖</h3><h3>心灵的相系很眷恋……</h3><h3> —题记</h3><h3> 对于故友来说,天天相见的朋友应该叫做什么呢?那不见面却感觉天天见面的朋友又应该叫做什么呢?除了故友,我还用这两种特喜欢的朋友。天天相见的多是我的同事。彼此特谈得来,聊工作、聊家庭、聊孩子、聊鸡毛蒜皮、聊追剧、聊街头巷尾……聊得可以无拘无束、聊得可以无所顾忌、聊得把快乐变得更快乐,烦恼变得不烦恼。这样的朋友充实着彼此的生活,不可缺少,倘若没有这样聊得来的朋友,生活会索然无趣好多。</h3><h3> 我的不见面,却用如见面的朋友又有谁呢?由诗意的朱丹丹、日更达人白红丽、煮字疗饥的张金平、是愿意让我读到她文字的有文学情怀的人……她们住在我的微信中、住在书中、住在我的精神世界中。朱丹丹老师的文字有智慧、有迷茫、有焦点、有焦虑、有自我,不隐不藏、真实表达。白红丽是中学+中师6年同行的老熟人,她的文章是启智、是力量、是修养。张金萍老师的文字洒满阳光,是幸福的温度、是向阳的花朵。与她们的文字的每一次相遇,都像是和她们在一起攀谈了一次一样。我浮躁的心会归于平静,焦虑的情绪会归于平淡、烦心的事会抛向空气、工作的方法会得于改良。幸福的指数会标得高些。</h3><h3> 发自内心:爱你们,我的朋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