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人生在世总有如意或不如意,所以学会调整心态,是展现修养不同的体现。</h1><h1>写文章似乎是每个人都会的事情,但水平上下存着不小的差距,只有饱读诗书又不想出风头的人,才能有品位高、纯清如水的好作品。</h1><h1>交友不慎会被欺骗,什么人值得信赖也是一门学问。</h1><h1><br></h1> <h1>我自小喜好文字写作,也喜欢读经典作品。虽也能写一些较好的文章,但数十年间与我唱和者少之又少。自幼热爱京剧艺术,还略有研习,但终因阳春白雪,知音了了。从小与笔墨为伍,也想笔墨横飞、惊天地、令屋瓦皆碎,但苦于不得要领,只限孤芳自赏。偏爱古玩玉器,更是上当不止。研究历史,也有心得,写了三十几万字的《中国历史人物碎影》,又无处寻觅相同爱好者一起切磋,也只好闲时自我翻看消磨光阴而已,年过七旬毫无建树。</h1><p><br></p> <h1>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我们仅仅是一名普通的电气工作者,不是文化艺术界演员。学科门类,风马牛不相及。不过也不否认,在科技工作者中也会有文化艺术天才人物,但反过来说文化艺术工作者,不会有科技人才。</h1> <h1>既然自己是个科技工作者,接触当然是与相关方面的人和事为主,不可能在变电所研究技术改造时,蹦出一个画家出主意吧!所以,认识文化艺术界人物少之又少,很正常,也就不必为自己的圈子里,少有文化艺术爱好者的知音而沮丧,也就豁然开朗心情舒𣈱了。</h1> <h1>仔细一想,人生不就是图个自由自在吗?退休了为什么还让不现实的假想去玩儿命追求它的完美,甚至与朋友稍有不和就闹得不愉快。就算你的画作比肩王雪涛,书法超过王羲之,京剧赛过马连良,历史研究不让翦伯赞,文学创作高出唐宋八大家……,你又怎么样呢?</h1> <h1>就算你显赫一时,细想起来卧榻也不过六尺,衣著不过两米,每顿米粟不过三、四两,身后岂能带走一分一毫。如果为了历史留名,那就更不必了。历史名人星光灿烂,数以万计,那可是真正的赫赫有名,可如今百姓口中又能说出几个?了解几个?不也是过眼云烟吗?当然,并不是说人不应该有个人爱好,只是提醒各位,不能为了追求完美,弄得颠三倒四,非要争个高低。这是感悟之一。</h1> <h1>就在喘息之年,遇到老战友攀登和青青,知道我有写文章的爱好,于是在写作技巧上点拨一、二,使之颇为受益,一连写了几个《美篇》文章,自我感觉良好。又有李平等老战友的支持点赞,更是望风所以自以为是。其实写作爱好,不是为了点赞,更不是为了扬名出风头。要的是心情愉快,所以写的文章随心、随意、随缘就行。这是感悟之二。</h1> <h1>人际关系,可以上升到一门学科,近在咫尺的人却不温不火,甚至矛盾百出。为什么五十年前的战友之间亲密无间,不需重新调查其身份,其思想,其作为,只要说是水电部青铜峡电机厂的,也不管当时交往如何,立马有说不完的话题,叙不完情感。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曾“同是天涯沦落人”,一起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h1> <h1>后来的几十年各奔前程消息封闭,不知知已在何方。自有了网络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更有热心的老战友从中穿针引线,五十年的聚会成功,使得失联多年的老战友重逢。“昔日折柳古道旁,青春靓丽正红妆。岁月沧桑重相会,几多儿孙尚满堂。”能不感慨吗?在我收到知心老战友的信息一刹那,让我热泪盈眶。</h1> <h1>五月赴京与老战友聚会,更让我恋恋不舍。只有老战友才是真正帮衬自己的人,无论什么问题,在战友面前都会鼎力相助。四十年的奔波,各有精彩,也有难言,个人隐私都不在聚会话题之例。只叙别后思念之情,忆昔当年一起奋争的历程。畅谈的美好时光,可以毫不设防,绝对没人暗算你,为什么?能和你坐在一起就是真哥们,真姐妹!这是感悟之三。</h1> <h1>凡事不必叫真,不必苛求完美,更不必苛求自己和苛求他人。</h1><h3><br></h3><h3><br></h3><h1> 郑 好 2019.6</h1> <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