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精刻微,卓然大家

馨心斋主

<h3> 尽精刻微,卓然大家</h3><h3> ———白伯骅其人其画</h3><h3><br></h3><h3>【卷首语】制作此美篇,是笔者早就萌生的想法。但又在心中酝酿、权衡了许久,放下内心的些许纠结,最终还是刻意把它精良制作出来,为的是向社会各界和朋友圈介绍当代著名画家白伯骅先生。</h3><h3> 2012年9月,笔者以《尽精刻微,艺臻妙境》为题,写了一篇介绍白先生的文章。此文是应新华社书画院之邀,在举办“白伯骅作品展”之后召开的“白伯骅艺术研讨会”上敝人的发言稿。未料,其后还被《收藏界》杂志予以摘录转载。2018年1月收录在笔者拙著《聊天心语》一书中。</h3><h3> 其实,当时我写此文心中不免忐忑。因为本人尚有自知之明,以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和对白先生艺术的认知水准,是难以对这位书画大家作出恰如其份评价的。好在过去同白先生有过一段密切接触,与之交谈甚洽,彼此互为欣赏,他很坦率、直白地谈了自己许多艺术观点和经历。经验告诉我们:为文重在把握好角度和切入点。所以,我把与他多次的对话综合整理在一起,加上自己的感悟、理解及印象,形成了5千余字“散记”,在会上侃侃而谈,自觉比较肤浅,大家却认为还很不错。</h3> <h3>▽白伯骅先生七十岁时照</h3> <h3>  凭对白先生的感情,我一直还想深度挖掘,再写一篇推介他的文章。可笔者深知,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碎片化”的年代,费尽心思写出了好文章人们也未必去看。更何况自己人微言轻,激情不再,江郎才尽,故此愿难了。窃以为,对一个画家如不想从多维度作深入了解,仅仅是雅好其作品,把握他的画风特点就足矣!<br></h3><h3> 欣赏白伯骅先生作品多年,我深深感知他用笔严谨而形象隽永,流淌着浓浓的文人才情,透露出典雅高贵之气,且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时代气息。无论是画历史题材人物或是现代题材的仕女,都具有造型优美,刻画传神,细腻生动,精致严谨,寓意于形,技巧工细,设色淡雅,韵味十足的突出特点。</h3><h3> 白先生的画,融合了写生技法,又体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淡雅简约。同时,他还吸纳了西画的技法,从而使其仕女人物画俏而不媚,雅而不俗,栩栩如生。尤其是以笔墨展示东方古典审美情趣,着力刻画了人物面部特别是眼睛的神韵和精妙。在白伯骅的画中,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一反明清两代沿袭下来的纤弱病态,得到了全新的诠释、提炼和升华。白伯骅所绘的现代女性,着力表现人物的时代风貌,体现时代精神,并赋予它深刻的内涵。均是世人争相宝之的艺术珍品,重金难求。</h3><h3> 为了不耽误大家更多时间,笔者提示:不愿在画艺上作深入探究之人,看看此卷首语,看看画片就得了!若有人想更多地了解白先生,顺便浏览一下笔者七年前的陈文也无妨。总之,编此美篇,意在促使雅好书画的朋友们提高鉴赏力,关注白伯骅。不多赘述!</h3> <h3>▽白伯骅先生代表作“红头巾”之一《鸿运当头》</h3> <h3>▽白先生代表作“红头巾”之二《回眸一笑百媚生》(此幅为笔者藏品)</h3> <h3>▽白伯骅画恩师蒋兆和像</h3> <h3>附:《尽精刻微,艺臻妙境》全文</h3><h3><br></h3><h3> 画家白伯骅先生,名重当今中国画坛时年已久,其彩墨仕女更是蜚声海内外。笔者幸与白先生交往数年,对其人其画有些许感知。</h3><h3> 白伯骅,1944年出生于古都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乃贵胄之后。其曾祖白恩佑为清朝咸丰年间翰林,擅长书画。白先生自幼就画事兴浓,且好古文,多习碑帖,少年时即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于“文革”前毕业。后师从当代中国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幸为其入室弟子,随侍修业十六年,直至蒋先生仙逝,深得真传,继承了其写实传神、尽精刻微的绘画风格。被师兄范曾先生评价为“一代传神妙手”。现为北京文史馆馆员。</h3> <h3></h3><h3>▽《花处馥清香》之一</h3> <h3>▽《花处馥清香》之二</h3> <h3>▽《沉思》</h3> <h3>▽《一望情深》</h3> <h3>  记得十余年前,笔者游览北京琉璃厂一家画店,被其中白先生的代表作“红头巾”(《回眸一笑百媚生》)和所绘的“四美图”(《貂蝉拜月、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贵妃醉酒》)等深深吸引,驻足流连,反复欣赏,痴迷不舍。令余不禁想起秋瑾在《秋声赋》里的一句诗:“又怎一个雅字了得!”当时即画价不菲,终因囊中羞涩,未敢启齿问津,但是我牢牢记住了白伯骅这个名字。五年前,终于有机会到其庆湍斋拜访,开始近距离接触这位画坛名家。后来,我们无数次在一起聚会切磋,诗和交流,对其有了深刻印象。</h3> <h3>▽《姊妹花》之一</h3> <h3>▽《姊妹花》之二</h3> <h3>▽《花馨自入眼》</h3> <h3>▽《俏若花》</h3> <h3>  笔者总的感觉是,白先生睿智哲思,敬业勤奋,低调潜沉。他善于修身养性,处事不急不躁,不屑调侃张扬,待人彬彬有礼,颇具君子之风,是属于那种性情孤傲,品位很高,讲究完美,追求极致,“慢功出细活”的人。与其对话,虽慢条斯理,细语轻声,但语不妄发,言之有物,给人深具学识、富有涵养的良好感觉。<br></h3><h3> 笔者认为,要品读一位画家的画,首先要了解他的思想。因此,余曾问白先生:“您的画作为什么题材大多是美女?”白先生说:“我的作品有花鸟,有历史人物,也涉猎山水,但示人大多为仕女。由于知之者少,社会多评论我是美女画家。其实则不然!美女,雅俗共赏,人见人爱,谁都喜欢。但我的出发点不仅仅是要画美女,而是画仕女。美女与仕女虽一字之差,但是有所差别的。美,漂亮而已。仕,有学识教养也。美女不一定是仕女,但仕女肯定是美女。仕女是秀外慧中、玉洁冰清型的。我所要表现的是女性的气韵之美,或者说是要画出人体美与人性美结合的那种美。艺术家的责任就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在画仕女方面专攻一些,用功深勤一些。”</h3> <h3>▽《欲笑却含颦》</h3> <h3>▽《姚黄染天香》</h3> <h3>《等待》</h3> <h3>▽《新声妙入神》</h3> <h3>  笔者欣赏白先生所绘之仕女,既有古朴典雅之美,又有现代气质之美。故曾同他探讨是如何处理宗法传统与墨写当代之关系的。白先生说:“师古人和师造化,历来是中国画家所遵循的金科玉律,而师造化尤为历来画论的中心主张。师古人是为了师造化,师造化还需师古人。只是穷追古人之迹,才能穷通古人之法,达到穷探古人心源。认知传统,才能理解传统;师承传统,才能超越传统。漠视传统,无根无基;抛弃传统,焉为国画?老祖宗为我们攀登艺术之巅开辟的捷径,为何不走?搭建的天梯为何不用?仰以察古,俯以观今。传统是在历代前贤的突破中形成的,今人之突破又会成为明日之传统。墨守成规肯定走入死胡同,标新立异只会误入歧途。古代仕女,我们谁也没有亲眼所见,只能凭借一些史料典籍去想象构思,去摹拟描绘,去探微创作。现代知识女性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去发现欣赏,处处是题材,个个都鲜活。所以,我主张既要讲传统,守师承,又要善突破,有创新。我是用古墨古意写古人,也用新法新意画今人。”</h3> <h3>▽《清眸》之一</h3> <h3>▽《清眸》之二</h3> <h3>▽《含英咀华》</h3> <h3>▽《琴声无边》</h3> <h3>  笔者曾关切地问白先生,您以画为业感觉苦不苦?其回答:“画家所从事的实际上是自甘寂寞的职业。痴迷艺术,必须有点苦行僧精神。对美的探索,应该像杜甫所追求的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业源于技,艺精于勤。学画画也好,练书法也好,光有天赋,没有勤奋不行。像我这般年纪,若是普通人早已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我快七十岁了,还临池不辍,每天作画写字十多小时,画兴一发常常废寝忘食,你说苦不苦?但画家都是以苦为乐,苦中取乐,乐中有苦,苦尽甘来。”</h3><h3> 笔者曾询问白先生从艺之路是否顺利?答曰:“从艺之路,从来没有笔直平坦的康庄大道可走,只有经历曲折艰难,甚至倒退,方能达到理想化境。艺术之成就主要靠实践,造型艺术更要靠脑的思索和手的实践。必须掌握熟练的技法,才能做到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只有多看、多摹、多思,才能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我庆幸自己在学艺路上遇到高人指点,避免了走弯路。过去老师教授的许多东西要消化,要融会贯通还得靠自己。所谓:技法规矩可以言传,神妙意境只能心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h3> <h3>▽《百万宝贝》</h3> <h3>▽《夜来香》</h3> <h3>▽《红叶寄相思》</h3> <h3>▽《君子之丽》</h3> <h3>▽《貂蝉拜月》</h3> <h3>▽《西施浣纱》</h3> <h3>▽《昭君出塞》</h3> <h3>▽《昭君出塞》(局部图)</h3> <h3>▽《贵妃醉酒》</h3> <h3>  习中国画必须具有良好的国学基础。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丰厚的文化沉淀和积累,讲究的是底蕴。一个好的画家,仅仅有熟练的笔触和技法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必不可少。所以,白先生工诗词,习书法,乐摄影,阅古籍,兼收藏,都是为了努力拓宽自己的画路,丰富自己的学养。<br></h3><h3> 画家不同于临古不化、死描硬摹、不思融通的画匠。一幅好的画,不仅表现的是画家的笔墨功夫,更体现的是画家的构思和画外之功。白先生将自己绘制的一幅幅仕女作品,都当作养在深闺待嫁的女儿,反复调养,凝聚了他激越与跌宕的情感。白先生说:“我绘制一幅画,大多半天一天就可以完成,但构思创作一幅画,少则三五天,或许是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据说,他画《林黛玉小像》《宝黛敲诗》《金陵十二钗》等,把《红楼梦》原著和电视连续剧看了无数遍,酝酿琢磨了许久,草稿成堆。去年,又为创作《君子之丽》这幅作品,反复揣摩,数易其稿,还嫌不足。可见其立意和构思过程的思维活动复杂而艰辛。</h3> <h3>一、白伯骅先生《红楼梦》系列作品</h3> <h3>▽《宝黛敲诗》</h3> <h3>▽《林黛玉造像》之一</h3> <h3>▽《林黛玉造像》之二</h3> <h3>▽《林黛玉造像》之三</h3> <h3>▽《林黛玉造像》之四</h3> <h3>▽《林黛玉造像》(局部图)</h3> <h3>▽《金陵十二钗》之迎春</h3> <h3>▽《金陵十二钗》之探春</h3> <h3>▽《金陵十二钗》之惜春</h3> <h3>▽《金陵十二钗》之妙玉</h3> <h3>▽《金陵十二钗》</h3> <h3>  笔者曾与白先生切磋其画风是如何形成的。白先生说:“恩师蒋先生早就对我提出要求:尽精刻微,伯骅老弟作画可遵此意。我一直谨遵教诲,以纯真清静之心去画清新俊逸之画,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总算有了自己的面目。一个画家的绘画风格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形成的,并非刻意创造的。独特画风的形成,标志着一个画家的成熟。艺术形象的可贵之处在于寓意含蓄,引人寻思。画家所创造的形象,不能徒有躯壳,而无灵魂;不能只图肖似,而无神韵。齐白石先生曾言: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关键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家有别于他人,就必须保持自己的个性特色。东施效颦永远成为不了西施。尽精刻微为写实,提炼取舍是写意。只有对生活下一番提炼取舍、去粗取精的功夫,才能达到比生活原形更真、更高、更美的境界。形凝于意,意溢于形,这是每一个画家毕生追求之所在。”笔者理解,白先生并非为美而美,尽精刻微是其艺术目标,气韵生动才是其终极追求。<br></h3> <h3>▽白伯骅与恩师蒋兆和先生</h3> <h3>▽蒋兆和先生为白伯骅题:“尽精刻微 伯骅老弟作画可遵此意 兆和”</h3> <h3>二、白伯骅先生古代仕女系列作品</h3> <h3>▽写易安居士词意《人比黄花瘦》</h3> <h3>▽写宋人张先词意《今道柳腰身》</h3> <h3>▽《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h3> <h3>▽《相忆持芙蓉》</h3> <h3>  有言之,书如其人,画如其人。“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窃以为,白先生的画皆用笔严谨而形象隽永,流淌着浓浓的文人才情,透露出郁郁的典雅芬芳,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时代气息。无论是画历史题材的风流人物,还是现代题材的摩登仕女,皆造型基础扎实,皆体现他在笔墨技法上有很深造诣,皆融入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魅力。他的意笔作品不同于逸笔草草的文人画,他的细笔作品也不同于刻板呆滞的匠人画。而是工写结合,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符合其恩师蒋兆和先生极为提倡而坚持主张的“画家之画”。石蕴玉生辉,画因魂传神。范曾先生乙亥年在白伯骅所制的林黛玉小像上题跋:“伯骅一代传神妙手。所写黛玉气馨意远,世人宝之非徒然也。”著名诗人汪国真曾赞赏白先生:“难数画坛多少家,前花未褪后花发。莫道其中难拔萃,笔底神韵看伯骅。”著名美术市场评论家齐建秋先生评价白伯骅的画说:“是造型美、笔墨美、内涵美和意境美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取之于典,写之以实,源于生活,回归自然,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h3> <h3>▽《此时无声胜有声》</h3> <h3>▽《国色天香》</h3> <h3>▽《日暮依修竹》</h3> <h3>▽《花香月满楼》</h3> <h3>  白先生十分低调潜沉。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即功成名就,声誉日隆。1990年秋他赴日本名古屋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即获好评,引起广泛关注;1993年冬他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作品专集,影响巨大;1995年春应美国苏富比拍卖行邀请赴香港、纽约、华盛顿、旧金山等地进行艺术考察,并展画献艺,享誉海外;1998年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了“白伯骅新作展”。同年8月荣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所颁发的“二十世纪成就奖”,名赫京城;1999年3日他再次赴日本名古屋举办个人画展,轰动日本艺坛;2001年10月他在中、日、韩国际美术交流展中荣膺大奖。此后的十余年间,他仿佛淡出画坛,只顾潜心作画,婉拒了众多媒体采访。</h3> <h3>▽《长安水边多丽人》</h3> <h3>  古人云:“润物细无声。”白先生认为,一个画家真要在绘画上取得成就,就必须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作画,严格审视自我,真诚对待艺术,决不能虚夸浮躁,妄自尊大。生有涯,艺无境。要进步,就要有预期目标,每实现一个新目标,就要不断自我超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时间是判定艺术的法官。人品好坏今人说,画品优劣后人定。画作的好与不好,不是靠当下炒作画价高水准就高的。一个画家在自己的某一作品尚觉不成熟、不定型阶段,反复构思,来回推敲修改是必要的,但乐于唱老调,沉湎画旧作,做金钱的奴隶,那是欲盖弥彰,欺世盗名。即使有所谓惊人之笔,那也是自我陶醉。在如今中国经济日益增长,中华文化大交融、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背景下,一个有点名气的画家,一年仅作一两张画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之需。但如果创作态度不严肃,只顾眼前利益,大量复制自己的东西,那不是出作品,而是出产品,出商品。虔诚悟道,精诚从艺,奉献大美,启迪心灵,才是画家的本质特征。钟情翰墨墨长流,不求虚名名自高。既是名家,应“风物长宜放眼量”,要多出精品,出妙品,出神品,更要注重出传世之品。只有这样才能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在人心。</h3> <h3>  上述这些,多是白先生与笔者交流时的语录而已,挂一漏万。同时,也夹杂叙议,定有不妥。行文至此,笔者更加敬仰白先生的人品画品,亦有理由相信他会拿出更多、更精美的画作奉献社会,他无疑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仕女画家之一,他在美术界的影响力将是十分深远的!<br></h3><h3><br></h3><h3>———谨以此文献给钟爱艺术、雅好书画的人们!</h3><h3> 馨心斋主</h3><h3> 2019.06.26于京西金沟河畔</h3><h3><br></h3> <h3>▽朝鲜族《长鼓舞》</h3> <h3>▽仕女图成扇</h3> <h3>▽泥金纸人物扇面</h3> <h3>▽泥金纸花鸟扇面</h3> <h3>▽卡纸花卉扇面</h3> <h3>▽《鲁迅先生像》(局部)</h3> <h3>三、白伯骅古代人物系列作品</h3> <h3>▽《高士临水图》</h3> <h3>▽《抚琴赏菊图》</h3> <h3>▽《寒江独钓图》</h3> <h3>▽《松下论道图》</h3> <h3>▽《麻姑献寿》</h3> <h3>▽《画龙点晴》</h3> <h3>▽《关帝》</h3> <h3>▽《林逋》</h3> <h3>▽《鉴真大师》</h3> <h3>四、白伯骅佛教题材系列作品</h3> <h3>▽《佛祖释迦牟尼》</h3> <h3>▽《观音》(朱砂画)</h3> <h3>▽《水月观音》</h3> <h3>▽《童子观音造像》</h3> <h3>▽《观音》中堂</h3> <h3>▽《观音菩萨》(局部)</h3> <h3>▽《观音菩萨》</h3> <h3>▽《观音菩萨》</h3> <h3>▽《欢喜吉祥》</h3> <h3>五、白伯骅财神、钟馗系列作品</h3> <h3>▽《财神图》</h3> <h3>▽《神威图》</h3> <h3>▽《捉鬼图》</h3> <h3>▽《引福图》</h3> <h3>▽《钟馗》(朱砂画)</h3> <h3>▽《钟馗》(泥金纸画)</h3> <h3>▽《钟馗迎福图》</h3> <h3>▽《钟馗得福图》</h3> <h3>六、白伯骅先生书法作品</h3> <h3>▽释文:</h3><h3>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h3> <h3>▽临《兰亭集序》</h3> <h3>▽观音/《心经》</h3> <h3>▽惠风和畅宜修竹,快雪时晴映早梅</h3> <h3>▽《福寿安康》</h3> <h3>2008年8月笔者与白伯骅先生合影</h3> <h3>馨心斋主感谢您欣赏点评!欢迎留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