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 ── 天边的大草原

吾自悠然

<h3>  內蒙古,我们的近邻,可迄今却仅仅去过一次,那就是蒙东的乌拉盖大草原。</h3> <h3>  乌拉盖草原隶属于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大草原位于锡林郭勒盟的东北部,南临“草原煤城”霍林郭勒市,东北与“温泉胜地”阿尔山市接壤,与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座省会城市相距均在600公里以内。</h3> <h3>  清晨,驾车从沈阳出发,一路向西北直奔通辽,穿扎鲁特旗直抵乌拉盖。</h3> <h3>  乌拉盖是蒙古语古部落的名称。乌拉盖草原因乌拉盖河而得名,地处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和通辽市的交界处,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天然草原,其特征是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的过渡地带,以典型草原为主,草原可利用面积为4618平方公里。特定的自然环境使其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植物多达500多种,草肥水美,素有“天边草原”之美誉。</h3> <h3>  这里遊人较少,更为原生态。我曾上过高原,穿过森林,走过荒漠,可还是第一次来到草原。在这松软的草地上仰天长望,真就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景象之中。</h3> <h3>  车行草原深处,前方正在修路,但工地并无施工人员。由于所驾并非越野车辆,不敢贸然下路从草地穿越。在停车掂量能否通过时,车前方突然不知从哪里穿出一只狍子。这傻狍子跑了几步便停了下來,不时的打量着我们。我们谁都没有下车,彼此相互对峙了一会儿。情急之下,那狍子还是翻越了公路隔离网跑掉了。</h3> <h3>  草原,如同浩瀚的大海,宽广无垠;起伏的地形地貌如同滚滚的波浪,放眼无边。目极之处,即为天边,可谓天地人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里的牧民乃至广袤无垠草原滋养的民族,其性格怎能不心胸宽广、热情豪放!</h3> <h3>  回程出乌拉盖草原向南,来到可汗山下。可汗山以山为载体,坐落着蒙元帝王雕塑群、16座帝王头像和蒙元兵阵雕塑群。入山门走苍狼之路,蒙元兵阵和蒙古帝王群雕像就在眼前,很是壮观。</h3> <h3>  山门路口,由两位蒙元门神即成吉思汗的两员大将(哲别,速不台)雕像分列于两侧护卫山门,而长达800米的“苍狼之路”,路侧伫立着26根石人柱。石人柱高2-4米不等,上面均雕刻着成吉思汗之上25代祖先的重要人物的形象,以蒙汉两种文字记载其名字和辈份。“苍狼之路”终点连接着800武士排列的“蒙元兵阵”。“兵阵”分“蒙古帝国”和“大元王朝”两大板块,人高均为3米,间距2.5米。“兵阵”后面的可汗山以整个山体为载体,矗立着蒙古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的巨型石像。其中,成吉思汗头像高为50米,忽必烈头像高为30米。在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头像的右下前方,是一组和山体融为一体的圆雕,高度4-9米不等,排列着蒙元及北元时期16位帝王的石像。</h3> <h3>  在可汗山上突降一场大雨,山上无遮无挡,800“武士”无人能帮,“太祖”、“世祖”也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成了落汤鸡。雨停走下山来已是傍晚,天黑时赶到了霍林郭勒。换了衣服鞋子爽了身,一顿涮羊肉暖了心。</h3> <h3> 次日,我们不约而同地觉得身在霍林郭勒怎能不去看看著名的霍林河大煤矿呢? </h3> <h3>  “草原煤城”霍林郭勒,有着我国最大的露天矿──霍林河露天煤矿。虽然煤矿不是什么传统的旅遊风景区,但具有很大的工业旅游价值。那是一个是我早就熟知的地方,而既然来了就一定不能错过的地方。这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国最大的矿产资源之所在,其中更缘于一份特殊的情结。</h3> <h3>  在科尔沁草原的霍林河露天煤矿是闻名全国的五大露天煤矿之一,是亚洲第一个现代化露天煤矿。露天矿坑宽9公里,长60公里,总面积540平方公里,可采煤层为9层,总厚度81.7米,储存优质褐煤131亿吨,相当于抚顺露天煤矿的9倍,大同煤矿的4倍,现已形成的生产能力为1500万吨/年。</h3> <h3>  霍林河露天煤矿的设计是由原煤炭工业部沈阳煤矿设计研究院(現中煤集团沈阳煤矿设计有限公司)承担的。当时,父亲作为该院露天设计室的主任主持了该矿的设计工作。他在设计前期的调研勘测、立项可研、规划设计、擴初設計、现场设计、工艺技术比选和进口设备选型等全过程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经常是整月整月蹲在设计现场,时不时的就去北京向部里汇报设计工作。</h3> <h3>  过去露天采矿就像修盘山路一样,沿矿坑边缘需要铺设铁轨至作业区,用一列列矿车將剥离层或煤炭运出,其运量小,机动性差,效率不高。而现在的大型露天矿采矿,或采用轮斗挖掘机皮帶运输的连续作业,或以进口大型载重卡车(载重240吨)不停地往返穿梭于作业面,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当年,外方赠送的黃色大型重卡车模就一直摆放在父亲的书架上。</h3> <h3>  矿上的生产看上去是一派繁忙景象,虽然沒有看到轮斗挖掘机,但铲车、卡车和撒水车穿梭不息,坑中还时不时地传来轰隆隆的爆破声。</h3> <h3>  在矿坑东侧的观景台上驻足良久,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眺望矿坑南北,一望无际,向西望去一览无余。不知此处是不是整个矿坑的最窄处,可将整个采矿生产作业的场景尽收眼底。</h3> <h3>  露天矿可以十分直观看到煤炭的地下储藏形态,其矿坑断面就如同一幅剖面图。顶层地表,远方的城郭依稀可见,植被和庄稼一片油绿,往下便是土石与煤炭的相间层,通过层层的爆破剥离土石层,暴露出来的煤层便可用大型机械开采。</h3> <h3>  三十几年前曾经参观过抚顺西露天矿。此次看到霍林河矿,两个矿的规模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其场景的确令人震撼!</h3> <h3>  长期以来,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能源,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由于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減排对世界承诺的刚性约束,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及核电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而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利用会逐步减少,煤炭也正在走清洁利用之路,霍林河煤矿主要是褐煤资源作为电煤,其能源的输出方式以输煤改为输电已成必然,坑口电厂便应运而生。</h3> <h3>  父亲一生从事煤矿设计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抚顺西露天矿增产改造设计,当时我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全方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煤炭部确定该项目由中美联合设计。父亲以出色过硬的业务能力被遴选为设计组成员先后兩度赴美参与联合设计工作。二是主持了霍林河这一最大的露天煤矿设计,频繁的出差跑现场,几乎常年不在家。父亲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煤矿设计工程师,將其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共和国的煤炭工业,他几乎参与或主持了新中国所有大大小小露天矿的设计工作。五十年代就曾代表国家参与了援外(蒙古国)设计。改革开放后为煤炭战线的首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父亲对煤矿设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怀有深厚的感情,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h3> <h3>  父亲晚年身患重病,每每住院抢救之后都会情绪烦躁不安。每当此时,我就有意问他某个煤矿的事情,他老人家就会逐渐安静下来,一字一句的讲述着当年赴现场勘察设计那些已不大清晰的往事。当我將此次去霍林河矿拍攝的照片给他翻看时,他老人家十分感慨,并断断续续地回忆着业已过去近半个世纪的工作片段……。</h3> <p class="ql-block">  这既是一次草原生态游,饱览壮阔的大草原;这也是一次工业游,感受塞外的大煤田。亦将籍此对已故去一周年的父亲致以深深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END —</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