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生成精彩 教研促进成长——广昌县实验小学六年级电子备课集体研讨活动

珂宝

&nbsp; &nbsp; &nbsp; &nbsp;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抓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小组的合力作用,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6月23日下午,六年级语文组教师进行了一次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由符燕红老师主持。 &nbsp; &nbsp; &nbsp; &nbsp;本次研讨主要是围绕陈珂老师的课例《幸福在哪里》展开。《幸福在哪里》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劳动》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找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p>&nbsp; &nbsp; &nbsp;&nbsp;</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陈珂老师主要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通过“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两个问题的导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重点段,以读促思,在多种朗诵形式的穿插中再借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梳理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经历,让学生收获幸福的来源。她认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常言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陈老师阐述完她的教学设计和思路后,大家便都敞开心扉,积极投入交流研讨,彼此真诚地交换着自己教学经验和困惑,现场的气氛特别热烈! <p>&nbsp; &nbsp; &nbsp; &nbsp;高微老师提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导入容易变成“为导而导”的存在。其实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氛围,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陈老师这堂课的导入以“什么是幸福”的疑问开头,非常好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堂展开得到很好的铺垫。</p><p>&nbsp; &nbsp; &nbsp; &nbsp;高老师一席话使得在座其他老师就这个部分也各抒己见,发表了更多的想法。大家讨论到其实针对课型的不同可以采用“短、平、快”式的直接导入,音乐渐入式和谈话引导式等多种不同方法进入课堂。</p> &nbsp; &nbsp; &nbsp; &nbsp;杨长凤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即便是高段汉字教学也不能仅仅是走个“读”的过场。她非常赞同陈老师能够利用汉字的音、形、义特点来巩固识字,触类旁通的方法。杨老师谈到,结合课文中的上下语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促进学生说写能力的必要途径。她还强调了一点,要注重写字的指导,及时纠正部分学生笔顺错乱的行为,可以将汉字的读写与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中国字的字正腔圆,如同为人处世要行得端,站得直。这一生动的比喻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同和称颂。 &nbsp; &nbsp; &nbsp; &nbsp;李芳老师谈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非常多的运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因为这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更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潜能,强化孩子们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李老师也非常谦虚,觉得通过此次研讨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后要明确的提出小组的讨论重点和自学要求,因为小组间不同的任务分配更利于课堂的高效展开。 &nbsp; &nbsp; &nbsp; 谢紫凌老师曾长期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认为高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注重教法和学法的养成。传统的以语言为主的方法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多感官的调动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感悟,直观演示应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她提出课堂延伸部分可以进行课本剧的改变,十年后的幸福究竟在哪里,让孩子去创造和想象。 &nbsp; &nbsp; &nbsp; &nbsp;接下来发言的是年级组长符燕红老师。她在肯定陈老师的诸多优点后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认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在学生对幸福感悟积累了激情之后,应立马写作,趁热打铁,哪怕一些片段也可以。通过课堂小练笔的形式,进一步升华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学生作文锻炼的最好时机。另外就朗读方面,符老师提出还可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预留更多的空间。 &nbsp; &nbsp; &nbsp; 通过此次研讨,大家都感慨受益匪浅。集体电子备课不仅能够近距离地领略到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强大助力,彼此的交流更能够感受到来自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多样的教学魅力。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nbsp; &nbsp; &nbsp; &nbsp;俗话说“教学似登山,不在一朝夕,愿君常磨砺,拾级层层递”。正是有了教研的平台,把各位老师齐聚一堂,才有了彼此思如风发,言如泉涌的互动,才能够在交流中投射出别样的智慧和魅力。我们也相信,教学这门有遗憾的艺术,定能在大家的探索、感悟、实践中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教学

幸福

老师

学生

课堂

导入

研讨

备课

陈老师

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