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 2019年6月24日,以聚焦“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为主题的泉山区中小学语文新教学培训活动在泉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报告厅成功举办。</b></span></h1><h1><b> </b></h1> <h1><b>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陆志平;<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服务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戴晓娥;</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江苏省徐州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徐州市优秀专家、江苏省教学名师刘春莅临本次活动。泉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朱晓红主任主持本次活动。同时,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来自泉山区各中小学的业务领导和一线教师。</span></b></h1><h3></h3><h1><b> 本次活动聚焦“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先进理念,从学术理论高度、新课改背景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以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为特色的教学范例,探索基于统编教材的语文“新教学”,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变革提供了一套极富创新的教学系统与实践范例。</b></h1><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h3> <h1><b> 活动伊始,陆志平先生围绕语文课程的转型与教学设计的取向、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追求与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宏观的理论指引。他认为在文化冲突、融合与创新的新形势下建立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字特点和文化传统的,是体现“以文化人、学以成人”这一时代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b></h1> <h1><b> 他指出:语文大单元教学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也是精神生长的过程。我们应该通过提炼相对适合的单元主题,努力发掘单元人文主题与各种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把诸多因素统一起来,使人文性不再是游离于语文学习过程的一个标签。同时,语文大单元教学应追求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学习,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使其沉浸在真实的语文世界之中。而语文大单元教学所追求的深度、创造性学习则要通过整合整个单元的文本资源与语文知识资源的大任务教学设计来实现。</b></h1> <h1><b> 随后,戴晓娥主任又结合具体案例对“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她提出:<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素养为纲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培养而非学科内容习得为设计主轴,通过联接儿童生活、学校教育与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模型阐明的育人目标要求,创设整合素养发展、生活逻辑和学科内容的课程体系, 转变认识论和知识观,从关注认知和去情境化知识向生态化、实践性的学习范式转型, 让学习者在以真实问题和现实情境为载体、彼此关联的经验活动和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意义建构、主动学习和团队互动。</span></b></h1> <h1><b> 她认为<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的选择和创设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学习的材料(作品)都是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精心构筑的特定的时空,这个特定的时空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意、理。具有丰富蕴涵的时空,构成了作品的情境。学习语言文字作品,就是要“披文以入情”, 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 进入作品的情境, 体验感悟, 领会和理解作品的情、意、理。</span></b></h1> <h1><b> 戴主任的讲座让每一位参会者感受到了她对教育、对语文的情怀,也使得一线教师的课堂样态改革实践有了来自专家团队深邃的理论背景支撑,有了明确的方向与路径。</b></h1> <h1><b> 接下来,徐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春老师对“梳理与探究”这一单元的设计进行了细致具体的阐释。刘春老师指出“梳理与探究”单元是《学与教指南》这本书中独有的单元,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单元,它旨在实现对唯应试、唯知识、唯训练的复习思维;教师满堂讲解,学生不停刷题的单一、机械、封闭训练模式;与儿童对立、与现实割裂、与生活疏离的学习现状的突破,追求以素养的形成为指向,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和有趣的活动中,用儿童自己的方式,在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里,积极主动地展开梳理、探究活动,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b></h1><h1><b> </b></h1> <h1><b> 刘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以聚焦“梳理与探究”单元设计为切入点,引领一线教师在实践的的土壤中贴地前行。</b></h1> <h1><b> 作为研究小组成员的杨静老师以“在真实情境下做事的魔力”为主题讲述了自己对于梳理与探究单元的实践感悟,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实践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足以掩盖一切辛苦。杨老师说到:人来到世界上是做两件事,一件是听亲人讲故事,一件是创造故事,而我们也正是在实践探索的道路上成为创造新故事的人!</b></h1> <h1><b> 活动最后,泉山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湘进行总结发言。她指出:各位语文专家的讲座让我们更深切的感受到如何在“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背景下开展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让实践探索道路上的一线教师有了行走的“拐杖”,而“拐杖”背后同时也给予了一线教师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考验。她提出:机遇与挑战共存,这正是“新教学”所蕴含的无尽魅力。每位泉山教育人都应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这条令人“心向往之”的革新道路!</b></h1>